台海互动:和平依然是主旋律 陈水扁无法突破中美防线

作者:大西洋人  于 2007-10-29 10:1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陈子帛] 中共十七大闭幕。对于这次会议以及胡锦涛在政治报告中有关两岸关系的政策阐述,台湾朝野以及主流媒体分别作出了立场迥异的评价和回应,或者一如既往地视之为“了无新意”,或者轻蔑地予以严词拒绝,真正负责任作出深度研判和解读的不多。之所以不多或者简单草率,并不是对这位庞然大物的邻居视而不见,而是因为台湾选举动员造势已经启动。

  基于政治选举的需要,民进党必须随时将大陆的任何政治话语和姿态作为假想敌,进而煽动更多民粹式的仇恨心态。而早已展示出志在必得的国民党以及泛蓝阵营,也基于自身政治利益和选举动员的需要,难以对胡锦涛的对台政策诉求和最新立场表述作出客观的回应。但在极少数台湾学者的观察中,他们对中共对台政策以及胡锦涛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的决策思考方向和基本特色,依然有接近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和谐世界理念下的对台政策

  战略学者林中斌的基本判断是,中共在外交上对美政策是合作压倒对抗,对日则是进一步深化和解,对台则采取软明硬暗、软多硬少。在对台问题上展现了更多的自信。这一点观察,在杨开煌的文章中也有进一步阐述,认为从对台政策的角度来看,十七大是从容不迫的十七大。所谓“从容不迫”,指的是中共似乎开启了“柔性反独”的新作为,它包括了共同反独、和平反独、战略反独,真正的变化有四点:即“以法律稳定性代替政策随意性”,“建构布局以边缘化台独影响”,“强化软实力对抗去中国化”以及“用统一过程化取代统一目的化”。

  两位学者,一位曾经担任台湾陆委会副主委,国防部副部长,一位则长期研究观察大陆问题和两岸关系,在九十年代国统会成立之初,亦曾担任研究委员,是台湾重要政治智库学者之一,他们的分析观察并不一定是当下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见,却也显得冷峻和客观。

  胡锦涛这一次八百多字的两岸关系政策立场阐述,对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中共对台政策,是一种实质上的代际传承,亦是对过去三十年邓六条,江八点的延续,也是根据目前两岸关系新情势的变化发展作出了更新的发展,对于其中的新意和内涵坊间也有很多的诠释和解读。从根本意义上来看,十七大是中国大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时期的奠基。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来透视未来一个历史时期的两岸关系互动和愿景,也许我们还可以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获得的启示也会更深些。

  任何一个政治观察家,只要不带有政治偏见,自然会注意到中共十七大已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纳入党纲中,以人为本构成了中共当局未来一个时期施政理念的根本。这些理念顺应了世界潮流,和现代政治文明以及普世价值是接轨和吻合的。两岸关系互动以及解读中共对台政策,需要放置在这个大框架之下,如果只是孤立地看待这次政策宣示的影响和意义,很难触摸到胡锦涛时代对台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陈水扁无法突破中美防线

  人们都注意到,胡锦涛的对台政策表示,没有和平统一的时间表,也没有十六大政治报告中“不允许无限期拖延”的断然话语,甚至没有对最近一段时间台湾的“入联公投”、“返联公投”作任何表态性的发言。这一点和历次对台政策发言显然也是有区别的,显见北京的对台政策决策以及具体运行,和过往相比更具有章法和规则,决不随扁起舞,更不愿意成为台湾内部政治情势发展演变中借题发挥的把柄。这种稳健和成熟,也是对过去将近二十多年来涉台系统队伍建设的一次成果的验收和能力的检视。

  在对台政策话语表述上,胡锦涛这次的立场宣示亦显见细腻,尤其是使用了诸多台湾民众耳熟能详的表达方式,诸多“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十三亿大陆同胞和2300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等等,和平是主流话语和政策陈述的关键词。可以看出,过往的那种溢于言表的居高临下不见了,对台政策诉求被评价为“以柔克刚、柔性反独”,这是较为中肯的评价。

  柔性诉求、中性表达,把和平发展作为主旋律,是和其对内对外大政方针的原则精神吻合的。很显然,在构建了对台独极端势力的国际战略包围圈以及衔接和呼应了美国近年来不断提出的“中程协议”之后,胡锦涛和中共对台当局成功地在国际社会营造了一个具有善意和诚意的和平形象。被限定在一个严格的政治圈内,不断推动“入联公投”,冲撞刺激中共以及美国的极限和红线的“陈水扁们”,似乎还找不到破解的法门。

争取和解、共荣双赢的曙光

  北京的对台政策试图更接近台湾的客观现实,也更努力使自己的政策诉求获得来自台湾更理性和友善的回应,但至今为止成效似乎不佳。朝野两大阵营沉湎于选战和民粹狂热之中,无法对大陆的理性和柔性诉求稍作冷静的看待。加之台湾主流媒体对胡锦涛以及中共十七大的报道篇幅甚少,很难在选举年中获得更多社会面的关注。

  对于任何“预设前提”的两岸政治谈判,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都无法接受。问题的症结点在于如何看待“中华民国”的存在和定位,这也使得来自台湾社会各界的反应,显得稀少疏落。在一个人为的或者有意无意形成的资讯封闭系统里,关于大陆的新闻在媒体上并不占有相对的优势和比重。由于资讯的相对封闭和不完全,很难期待台湾社会各界作出更多理性的思辨。

  从胡锦涛今次的对台政策立场表述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大陆对台当局对台湾实际情况的掌握和把握已有长足的进步。政治危机的确存在。但在中美两国已达成共识并尝试共同进行危机处理之后,北京对更多的危机表象以及潜伏的危机,均有接近客观事实的掌握和判断。在两岸政治博弈过程中,这是难得一见的景象。或许,从这种政治文明的进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未来两岸关系争取和解、和平共存、共荣双赢的一丝曙光。

  台湾《中国时报》曾以“多一点人性,少一点斗争”为题发表社论,期待“以人为本”也能成为中共对台政策的理论核心,多一点人性,少一点斗争,找出两岸和解的最大公约数。

  既然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主旋律,我们更期待在未来的两岸关系互动中,也能获得“以人为本,冀望民心”的另一次感动。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大西洋人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图文)腐败高官职业情人卢嘉丽 照片曝光 [2007/08]
  2. 他低估了美国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强企业就此被肢解! [2019/05]
  3. 胡锦涛和平攻势打懵了陈水扁 [2007/10]
  4. 谷歌“断供”,还傻乎乎相信“科技无国界”吗? [2019/05]
  5.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文化嬗变与美国政治秩序的崩溃 [2019/05]
  6. 美国加州一个餐馆老板的传奇故事, 经验是买不来的 [2007/08]
  7. 关于美国两万亿美元重启基础设施建设:全球经济迎来增长新动力 [2019/05]
  8. 美国正滑向一次决定性的失败,其严重程度堪与1941年的英国相比 [2008/05]
  9. 他是温家宝弱势内阁中的唯一强人 [2008/06]
  10. 美国情报界充斥了市井的妄自尊大 [2019/04]
  11. 在美国赶时髦:让我真的很心痛 [2007/12]
  12. 杰克逊性骚扰案当事男童父亲饮弹自杀, 该死该死,死得其所 [2009/11]
  13. 收放有度,方寸之间 [2007/03]
  14. 达赖一死,藏独可能转向恐怖主义 [2008/03]
  15. 有红颜知己 别瞒妻子 [2009/04]
  16. 中国城市新女性标准:斗得过二奶 [2010/01]
  17. 女人好情;男人好色。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人性。 [2010/06]
  18. 决定你生男还是生女的因素 [2009/06]
  19. 狐先生:中共平反6•4,准备好了吗? [2012/03]
  20. 来自东方的歌曲...... [2009/07]
  21. 嫁给不同的男人后的得与失 [2009/07]
  22. 没想到美国的蜗居完了也有这么可怕的后果 [2010/01]
  23. 身为人父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思路新颖 [2009/06]
  24. 文凭造假谁之罪 [2010/07]
  25. 佚名: 女海归上访:很天真很执著 [2009/06]
  26. 转贴:不能忘却的知青生活——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0/03]
  27. 值得尊敬的乡村女校长 [2009/07]
  28. 推荐给80后以前出生的村民, 我非常赞同这篇关于6.4的评论 [2009/06]
  29. 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2010/0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9 01: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