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 内在冲突-----伦敦、巴黎掠影感言(7)

作者:light12  于 2016-1-6 11:3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2评论

关键词:伦敦, 巴黎

河边 内在冲突-----伦敦、巴黎掠影感言(7)    时间: 05 1 2016 16:52
作者:河边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

内在冲突-----伦敦、巴黎掠影感言(7)
 

七、凡尔赛宫的战争画廊 ---图尔之战与宗教冲突
 

原想将关于战争画廊里某幅画的议论都放在“五、凡尔赛宫战争画廊”标题下,现在看来那样一来反倒因为穿插的其他背景介绍容易造成混乱,所以决定还是顺着现在的思路写下去,并将(5)章的副题作了相应修改。
 

(1)图尔之战
 
战争画廊里,挂在(5)章介绍的曲而皮希大战(下称“皮战”)画作左边的就是732年的图尔之战(Battle of Tours,下称“图战”,见下图)。 





我们观看这幅画,可以见到三个醒目之处:
 
A、图战画面左上方的套有圆环的十字架; 
B、画面中央怀抱婴儿的妇女; 
C、骑白马的穆斯林武士与挥着战斧的徒步作战的法兰克人。 

套有圆环的十字架为“凯尔特十字”,因为据说它是居住在爱尔兰的凯尔特人最先使用的十字架,后来传到法兰克。十字上的圆环代表太阳,表示基督教信仰如救赎的阳光。这个十字架放在图战画中且立于最高处,宣示了这次大战是捍卫基督教之战。
 

图画中央的怀抱婴儿的妇女当然是杜撰的人物,因为这次大战是两军在战场上的对垒,根本没有非战斗员参加,在画中放上这个人物说明这次大战不仅是卫教之战,而且是正义之教对非正义之教之战。而骑马武士与徒步武士的对垒则记述了此战法兰克人以步兵打败阿拉伯骑兵的史无前例之胜,凸显法兰克人的骁勇与决胜意志。
 

图战发生的732年正好是默罕默德去世100年。默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世界即发生争夺领导地位的斗争,原麦加贵族倭马亚夺得领导权后,持续伊斯兰扩张,在西边从阿拉伯半岛向西横扫北非,又转而向上,711年跨过直布罗陀海峡,732年时征服了几乎全部利比里亚半岛(即葡萄牙与西班牙)后,派兵直插图尔(有的史料记载为普瓦捷(Poitier),因为它更接近大战发生地)。伊斯兰军队此行的目的有说是要去图尔掠夺藏于图尔修道院的宝物,不过法兰克人夺取此战胜利之后,伊斯兰在西欧的扩张便停了下来,所以欧洲史家一向将此战看作是欧洲免于伊斯兰化的转折点。基督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此战后再未动摇过;率领法兰克军队夺取胜利的查理-马特也因此被奉为基督教的卫教英雄。
 

如前所述,图战与皮战相隔236年。雅利安日耳曼法兰克人的骁勇好战传统,在基督教的教化下在逐渐演变为“骑士精神”,来自闪米特人的基督教信仰已然成为法兰克人自己的宗教,新的欧洲文化正在形成。面对伊斯兰教信徒闪米特阿拉伯人的进攻,法兰克国王要保卫就不只是自己的领地,而是捍卫基督教统领的法兰克王国。结果是雅利安人中的日耳曼后代法兰克人为大战的一方,闪米特人的一支民族阿拉伯人为敌对方;可是雅利安人要捍卫的却是闪米特人的亚伯拉罕诸教中的基督教,而要征服欧洲的闪米特人带来替代基督教的是亚伯拉罕诸教中最年轻的伊斯兰教。这样的怪异在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时就已经发生,如果不是这一次由法兰克人挡住了阿拉伯人,伊斯兰教恐怕自那以后便在全世界替代了基督教。
 

如今我们看三大闪米特一神教,最早创立的犹太教其信徒仍然是闪米特后裔犹太人;最后创立的伊斯兰教其信徒包括了闪米特另一支后裔阿拉伯人(含叙利亚人)的绝大多数;而中间的基督教其信徒几乎都是“外邦人”,不仅人数超过其他两教,还总是处于与其他两教的不断冲突之中,图尔之战不过是这些冲突的早期一例。所以,从闪米特人的角度看,基督教成了专为“外邦人”创立的信仰,尽管大家信的都是同一个神。这是一个怪异,可这个怪异孕育了欧洲文明,在500年前开启了世界现代化。可是若从各个一神教的立场来审视其他宗教,就有一个真理在谁的手里的问题,是一个始终存在的内在冲突。
 

窃以为以上史实的解读对于我们持汉文化背景的人来说是既重要又困难的事。重要在于解读亚伯拉罕诸教的冲突是理解西方文明的入口;困难在于汉文明中没有类似的经验,汉人容易忽视这个问题。所以我接着图战下面再多谈一点我在这方面的浅见。
 

(2)闪米特一神教的内在冲突
 
前一章介绍说,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闪米特人的创造,所以统称“闪米特一神教”;又因为他们都来自同一祖先亚伯拉罕,所以又叫“亚伯拉罕诸教”。不过,首先是闪米特诸民族中的犹太人开创了犹太教,并在《圣经-旧约》里记述说,亚伯兰(他99岁时由神改其名为亚伯拉罕,英文分别作Abram与Abraham)向上八代是祖先闪(英文作Shen,中文又译作“闪姆”,其后人即“闪姆人”或“闪米特人”),闪的父亲是著名的“挪亚方舟”的建造人挪亚,挪亚再向上数八代就是上帝造就的亚当与夏娃。 

所以闪米特人也就是闪(Shen)的后人亚伯拉罕的子孙,他们不仅是上帝造就的,还因为有过大洪水更是上帝拣选的。不止于此,《圣经-旧约》第一部书《创世纪》的12章开头便是神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诅咒你的,我必诅咒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所以闪米特人还是受神召唤、祝福、特别看顾的民族,负有让万族得福的使命。
 

可是闪米特人还包括阿拉伯人、叙利亚人等。《创世纪》又记载说,亚伯拉罕与妻子久婚不孕,妻子就主动要求亚伯拉罕与自己的使女同房,结果生下亚伯拉罕的长子以实玛利(Ishmael),后来妻子又有孕,生下次子以撒(Isaac)。
 

耶稣诞生后,他通过修改犹太教而创立基督教。《圣经-新约》的四福音的第一部《马太福音》开首便是介绍耶稣的身世,说他是以撒的后裔,是以色列大卫王的子孙。这样的做法显然是要昭显耶稣的种族与信仰的纯正。但犹太人原先所说的闪米特人是神拣选的民族到了耶稣那里也因此更加彰显,并进一步明确了犹太人是传递神的福音的民族。可是耶稣要做的却是用希腊人的Logos来修改犹太教,把它变成一个天下所有民族的一神教。经过耶稣的工作,犹太教成了基督教,它是一个在思想上相信绝对真理在行为上倡导普世博爱的信仰。(除了前一章的介绍,有兴趣的朋友还可参见笔者旧贴:
 
http://www.***/bbs/viewtopic.php?p=2869615&highlight=#2869615  

有了上面的背景,我们不难想见,
在古代闪米特一神教的发展传播过程中,如果闪米特诸民族只有犹太人有资格蒙受神的恩赐,其他人会如何思想?如果犹太人中的某个人将这福分传给了外邦人,犹太人又会作何想?外邦人一旦相信了唯一的三位一体的神,他们又会如何看待犹太人?所以闪米特一神教自创立起便埋藏着巨大内在冲突,这种内在冲突一面刺激了亚伯拉罕诸教的创立,一面又随诸教的创立而引发诸教间的冲突与战争。 

(3)默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一般公认610年阿拉伯人默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他死后,门徒根据他的教导编写出《可兰经》,这一点颇似耶稣的经历。《可兰经》里没有像《圣经-新约》里那样也上朔默罕默德出身,默罕默德的身世主要来自他身后100多年伊斯兰学者伊本-伊斯哈格(Ibn Ishak)的考证,证明以实玛利是阿拉伯人的先祖。这样一来,前面说的亚伯拉罕的长子以实玛利与次子以撒就分别是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祖先,阿拉伯人当然也因此同其闪米特弟兄犹太人一样成了神召唤的民族。 

除了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同是闪的后代,还有《可兰经》里说,“你们说:‘我们信我们所受的启示,与伊布拉欣(亚伯拉罕)、伊斯玛伊莱(以实玛利)、伊斯哈格(以撒)、叶尔孤白(雅各)和各支派所受的启示,与穆萨(摩西)和尔撒(耶稣)受赐的经典,与众先知受主所赐的经典;我们对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不加以歧视,我们只顺真主。’”(引自第二章,136节。括号内为对应于《圣经》中的人名,真主即上帝。)所以伊斯兰教与犹太教乃至基督教在信仰的对象方面也无不同。那么,伊斯兰教的独特之处到底在哪里?
 

(4)从犹太教到伊斯兰教
 
人在对待人世间的苦难时通常有两种态度:逃避苦难或消除苦难。前面介绍的“亚伯拉罕受神召唤”的《圣经-旧约》内容说明,闪米特一神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要“消除苦难”的信仰,这是它与多神教(如佛教)的重大区别。因此,闪米特一神教是“入世”的宗教。 

古代犹太教创立时,民族的领袖在那时就是部落的领袖,负有一切的领导责任,无所谓“政教合一”的概念。例如摩西和大卫王都是既统领犹太民族的世俗事务,也是民族的宗教领袖。到耶稣创立基督教时,恰逢罗马帝国盛世,基督教又不为大多数犹太人接受,所以基督教没有机会涉及世俗权力。即便到罗马帝国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后,基督教也只是在皇帝的命令下负责在帝国传播信仰,没有管理世俗事务的权力。罗马统治撤出日耳曼人蚕食侵占的欧洲后,留下来的基督教主教们才通过与文盲的日耳曼国王们联手治国获得了世俗权力。
 

不过即便在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占有阿拉伯半岛的西南大部时,阿拉伯人也没信犹太人的犹太教,同时也没有大量皈依基督教,我以为道理在于上面指出的“内在冲突”---阿拉伯人没法接受其闪米特兄弟犹太人独占祖荫的信仰。后来的基督教虽有改革,但一来基督教没有丢弃犹太教的“犹太特殊论”,二来教义愈来愈严密的同时也愈来愈复杂。所以到了默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他不是要创立一个不同的信仰,而是要在学习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基础上为阿拉伯人建立自己的宗教,它不但能与犹太教分享祖荫,而且还要比基督教更容易传给外邦人。
 

默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成功了,他创立的伊斯兰教有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信仰---相信绝对真理;它也同意耶稣提倡的理性与博爱,但没有基督教烦复难懂的教义,这是它早期的情况。到默罕默德身后,《可兰经》与《圣行》(即默罕默德行为录)发布后,它的教义里正式添加上了“自我斗争”(jihad),要求信徒完成内心的完美。而内心的完美不同于博爱行为,它是无法看见的,于是有一个彰显的问题。这就给穆斯林行为引入了内在冲突:jihad从此可以在伊斯兰内外都有不同的解读。
 

穆罕默德在有生之年便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不仅是宗教领袖,也把握全部的世俗权力。伊斯兰教一诞生生就没有基督教遇到过的强大的信仰多神教的罗马帝国那样的对手,默罕默德能取得远高出耶稣的成就不能不说与此有关。相比之下基督教直到耶稣死后300多年才被罗马帝国接受,还谈不上拥有世俗权力。虽然默罕默德的信徒们在默罕默德身后因继承问题发生分裂,但竞争胜出的新继承人未停止南征北战,西到南欧,东到南亚,一路征服,所向披靡。更难得的是阿拉伯人一路上向被征服的文明学习,包括波斯人、东罗马的希腊人,还将学到的东西翻译成阿拉伯文,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带到西班牙。
 

阿拉伯人虽然实行无情的征服,但却实行温和的统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期穆斯林在实行伊斯兰教规定的法律时,依赖“益智提哈德(ijtihad)”制度(待后叙)。他们征服基督教地区后,容许犹太教徒和基督徒信奉自己的宗教,但是必须交税,穆斯林则不需交税。久之,改信伊斯兰教的人日益增多,免税的优惠便取消了。阿拉伯人虽然在图尔大战中败北,停止了向西欧的征服,但仍然继续统治利比里亚半岛,西班牙在阿拉伯治下成了中世纪欧洲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阿拉伯人带入欧洲的波斯文化与希腊文化不是只形于文字,还加上研究后的演绎,并且允许北欧学者前来学习抄写。阿拉伯人还大量雇佣其闪米特兄弟犹太人,利用他们的语言能力,进行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拉丁文的跨文字翻译,其中阿巴斯王朝在830~930的一百年间所做的努力早已是人所共知的“百年翻译”,它对后来欧洲学习自西罗马退出欧洲后失去的希腊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
 

(5)益智提哈德之门的关闭
 
伊斯兰教比较其他两门闪米特教有更细致繁复的法律规定,穆斯林在统治上依赖伊斯兰法律,其实施过程要依靠上面介绍的“益智提哈德”,说的是通过训练过的法律人员独立分析案例,对照《可兰经》与《圣行》来判定适用法律。这个过程要严格依照法律逻辑推理,不受已有的伊斯兰法学教派的影响。这种判案方法曾给伊斯兰法律的实行以很大的独立性。 

大约与百年翻译退潮的同期,益智提哈德程序首先遭到逊尼派(Sunni)的司法人员提出废弃,理由是法律争论都已经解决了,没有必要再通过益智提哈德方法审定案例,一切照已有的判例做就行。尽管什叶派(Shii)不同意,但由于逊尼派占了穆斯林的差不多90%,所以主要穆斯林国家自10世纪后基本都是援用成规来断案,伊斯兰信仰下的社会生活因循守旧,难以随时代演进,少数仍存有益智提哈德程序的国家(如伊朗)因为坚持严格的政教合一(因此不允许改革旧法),与其他演进的文化相比自然也难免变得日益保守落后。
 

对于上面说的伊斯兰教“变得落后”,还要提到13世纪末的蒙古帝国侵入阿拉伯半岛。蒙古人对于阿拉伯文化的野蛮破坏使得阿拉伯文化再难恢复到鼎盛时期,而西欧在13世纪初却由紧靠西班牙的意大利人引入了阿拉伯人发明的代数系统,开始用数学来解释自然。又过了一个世纪,欧洲开始重新找回希腊(即文艺复兴)。进入15世纪后,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到了15世纪末就是世界现代化的开启之时,西班牙人发现新大陆的同年将利比里亚彻底收复。比较欧洲文明开始发生的突飞猛进,所有的其他文明都陷入了停滞。从这个角度看伊斯兰文明的落后与世界各地其他古老文明的落后并无本质的区别。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伊斯兰教与其它两门亚伯拉罕教不同之处是强调个人的jihad,但它本质上仍然是“入世”的宗教,相信绝对真理。因此它在面对困境时的反应就不同于如汉文明的反应,极端主义要求将原来属于个人的jihad在与不同信仰的冲突上外显,于是出现打着真主旗号的攻击行为,甚至演变为恐怖主义。基督教主流因为通过演进已经确立了“宗教宽容”,所以形成亚伯拉罕诸教间的现代冲突。
 

(6)为什么希伯来与希腊能够合流?
 
最后再谈点“两希合流”,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两希合流也就没有基督教。关于这个问题---即基督教的创立是建立在希腊理性之上---我谈过不少,这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两希在人们的理解里通常代表着完全对立的欧洲文化的两极。在这里再增加一点我未曾讨论过的内容。 

我以为人们难以理解两希合流的根本原因在于,(a)误解了现代科学与古代科学的区别,(b)误解了纯粹逻辑思维与实证逻辑思维的区别。
 

现代人都知道,自从现代科学诞生后,各种宗教信仰都受到挑战,先是在牛顿后扩展到整个关于自然界的解释,后来又在达尔文后进入关于生命的解释。说到底,对于宗教信仰的挑战来自现代科学通过实证方法得出的解释与宗教信仰的理论(教义)的冲突,但这种冲突在古代希腊人与希伯来人之间并不存在,因为希腊理性属于纯粹逻辑思维,不是现代科学理性所基于的实证逻辑思维。
 

希腊人关于“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公元前370-460)的说法是基于逻辑推理的猜测,它在本质上与“人是神的创造”同属非实证逻辑理性。但“科学”一词却早已发明,用来界定关于自然研究的学问,可是现代的科学却不存在于古代,两个科学不是一回事。但是对于自然的探索却是自古就有,中国人也搞,手段是观察-经验,希腊人在观察-经验手段上又加上了严格的逻辑推理,后来发现观察-经验未必可靠,干脆就发展逻辑推理,所以逻辑就是科学,这个认识直到康德-黑格尔时代仍然没变,甚至到今天还有人在这个问题上发生混淆。我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也一样混淆过。
 

观察-经验方法的系统化再加上数学模型(分析)并得出结论就成了先代科学,是欧洲人先发明了这个方法,从此改变了世界。(希腊人的纯粹逻辑理性(包括几何学)却不能产生关于自然界的可靠知识,亚里斯多德的方法用了2000年因此未能产生现代科学。)现代科学诞生后,信仰理性与科学理性从此分流,不仅分流,还引出大战。以后是否会再度合流现在还不知道,但两希合流却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待续)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1-7 00:02
河边毕竟高出一层。
1 回复 light12 2016-1-7 00:18
徐福男儿: 河边毕竟高出一层。
是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5-18 17: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