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1983 - 震撼记

作者:乐伦  于 2013-3-1 03:0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魔都紀行|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31评论

关键词:上海

(一)过关

1983年底,我由美国乘坐Air China到上海,这是我第一次回到我的出生地。飞机在夜里降落在虹桥机场,我提着行李走出机门,冷风刮面。我随着其他乘客,走下楼梯,往远处航站楼走去。两边站着荷枪(实弹)的解放军,个个穿着绿色棉服冬大衣,头戴栽絨帽,三步一个,一直排到航站楼门口。记忆里,地上湿乎乎的,反照出点点晶莹的灯光。

“这就是共产国家。”我心里想。

航站楼高大宽敞的大厅里,并没有暖和多少,只是没有了刺骨的寒风。我顺利通过了边防检查站,碰上了海关。一个海关人员发现我行李箱有两版邮票,就叫了另一个海关来,两个人一张一张的查看。这两版邮票,是我在休斯顿的邮票店里廉价买的,里面有几百张邮票,带给我好集邮的小叔。这两个海竟关不耐其烦的挑拣出凡是有裸体女人的世界名画邮票,对我说:

“这个不可以带的。”

我心里想,跟他们争辩也没用,就点头称是,让他们把那些邮票没收。后来我才知道,原来1983年,中共正在搞“清除精神污染”,这些含裸体女人的世界名画邮票,被认为是“黄色污染”。当时那一套极左的手段差不多都搬出来了,人们以为又要来一次文化大革命。这时胡耀邦做了很多工作,使这场清污运动,只搞了二十七天就勉强收场了

胡耀邦提出划清几个具体的界限,其中一个是:

第六:对绘画、雕塑,不能禁止表现人体美的作品。考虑到中国民族 惯,可以采取逐步开放的政策,原则上不能禁止

我有眼看着其他乘客都走的差不多了,心里也焦急。没想到检查完邮票以后,又要我为两个“随身听” 缴税,还非要用人民币外汇卷不可。当时我身上只有美金,就叫我到仅有的几家商店去兑换,可是太晚了,商店都关门了。这边就是不肯收美金,又要我去找兑换。我正在折腾着,一个像似海关领导的,拍了我一下,把那些没收了的邮票闪电似的还给我,一面说:“赶快收起来。”

后来,看我实在没办法兑换人民币外汇卷,一个海关才通融我用美金,为那两个“随身听”缴税了。

(二)夜上海

从虹桥机场坐出租车到虹口区还算蛮长的一段路。一路上都黑漆漆的,好像没有路灯;来往的汽车也都不打车灯,只有在快要交错的时候,打一下大灯。整个上海在夜里都是一片漆黑,为的是节省能源。

想起了周璇唱的“夜上海”,那首在1946年电影《长相思里的插曲: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乐声响,歌舞升平。。。。”

1983年的夜上海,不是一个不夜城,没有花灯,乐声,没有歌舞升平,这个城市沉睡了34年。以后,当它开始变化时,却是那么的惊天动地。

后来晚上逛街时,常常看到黑暗中有情侣搂抱在一起。当时上海房荒,家里太小,没地方,那些黑暗的小巷,也是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三)昆山路

上海,我回来了,我是来寻根的。

我走在昆山路上。我妈告诉我,我出生的地方是昆山路,她买菜的地方是三角地菜场。巧的是,我老婆以前就住昆山路与乍浦路东南角的浦西公寓(披亚斯公寓)她家买菜的地方也是三角地菜场。

昆山路是虹口区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路,和海宁路平行,东起四川北路,西止于吴淞路,与乍浦路、百官街和西街交汇,这条路总长不过几百米。

这条小路虽小,却也有一些特色。它有一个迷你公园,叫昆山花园,只有2900平米,现在很多小区里的花园都比这个大得多。这个公园那时大概叫虹口公园,因为四川北路那边的公园要叫虹口公园,所以更名昆山公园。 (现在虹口公园也不叫虹口公园了,叫鲁迅公园。)现在的昆山公园里成天聚集着爱鸟的市民,当时是否也有居民在此遛鸟呢?我想我妈可能会抱着我在此公园遛一圈吧。

南边离苏州河不远,是一幢三层带部分四楼的连接式红砖洋房。1933年春天,丁玲就住在这幢房子的 7号四楼上。

昆山路上的房子,主色调是砖红色和灰色,虹口区的很多老建筑 似乎都是这样的色彩和风格,两边的楼房大多不超过三层,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我妈说当时他们住在楼上,楼下住有吴曦谷一家两口。我老爸当时由国外经商回来,有点富裕,这对吴曦谷夫妇对他很谄媚,却冷落我妈和我哥,还常常在背后向我爸说他们的坏话,确实小人两个。

1948年,我出生以后,我老爸又到美国经商。后来我舅舅把我奶奶从老家烟台送来上海,我舅舅和奶奶就跟我们住在一块儿,一直到上海沦陷(解放),我们都逃到台湾,再也没回老家。

昆山路上还有一个颇有名气的地方,就是景灵堂(原名景林堂),是一座有名的基督教堂,在昆山路135号(坐南朝北)。他有名的是,1927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在这个教堂举行婚礼。

我妈和我大哥在景灵堂前面照过一张相。

文革时期,景林堂被关闭了,教堂内部遭到破坏。1980年才恢复使用,后来改名为景灵堂。

我在1983年的圣诞节,和老婆去参加聚会。教堂里人满满的,我们坐在最后面的位置。我很高兴那个牧师讲的道,就和我在国外听的一样。

1922年,在建造新教堂的同时,在其南面的空地上建造一座5层公寓——景林廬,供攜眷來滬的監理會傳教士們住宿。这座公寓力求在有限的建築面積中爭取更多的使用面積,這一理念對以後上海住宅的變化和發展起過一定作用。这座公寓还是最早出現在虹口的五層建築。

1911年,景林堂开始附设小学,名为景林小学。1952年,景林小学被政府接管后,改名为昆山路小学。我想我大哥在19461948年时,就读过这个景林小学。

(四)三角地菜场

1983年的这个三角地菜场,是一栋丑陋的水泥建筑,像个碉堡一样。我在网上搜到过去的的照片,都比这个建筑好看。过去的三角地菜场可热闹了,我在网上收集到一篇由作家林微音写的《虹口小菜场》,写出当年菜场的热闹和繁荣:

蔬菜的种类是最复杂的,只就萝卜一项说,就有红的、黄的、白的、绿的、蓝的、紫的等颜 色不一的种类。荤腥同样丰富,有鸡鸭猪牛鱼羊,还有野鸡野鸭等野味。豆制品不仅有中国的豆腐和百叶,还有用绿纸一块块包起来的日本豆腐。菜场里还多 种经营,卖中国面包、俄罗斯面包,还有杂货,还有鲜花…… 菜场的顾客中以中国人居多,还有西洋的主妇和日本的厨女;顾客的主力是个人,当然还有万国商团这样的团购大户。作家写到了在三楼用餐的人:他的篮和 他的秤搁在他所坐的长登的一端,而在他的前面是四两五加皮和一碟炒年糕,这既可作为下酒的菜,又是一天的最早的,而且是最舒适的一餐。在他刚才起身的时候,也许他抱怨过人生的无味,那样天还没有亮就起身,可是到了这时,他又会觉得人生不是全然没有意义的。”

我妈当时去卖菜的三角地菜场,大概还是像上述的那么热闹。1983年,大陆还得用粮票买食物,虽然也有自由市场了,但是还是不多的,所以大概那个三角地菜场也不复解放前那么热闹。

本来我还以为到了大陆还要使用路票,问起来大家都笑了,说路票早就不用了。后来我回到美国,还有朋友问我大陆还用不用路票。可见那时我们对大陆太不了解了,国民党的宣传还深植人心。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2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1 个评论)

5 回复 fanlaifuqu 2013-3-1 03:23
熟悉的地方。
5 回复 青莲。 2013-3-1 03:55
评论同上!
5 回复 白露为霜 2013-3-1 04:11
70年代末有家报纸登出“短臂的维纳斯”的照片,模糊不清,还引起媒体激辩。
5 回复 卉樱果 2013-3-1 05:11
是原创吗?
5 回复 大刀枪 2013-3-1 08:09
希望作者写的是故事而已.否则指名骂姓说别人夫妇的有点过了.----不过也可以看出作者小鸡肚肠.
5 回复 yulinw 2013-3-1 09:01
   是您自己么~~
5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3-3-1 09:29
白露为霜: 70年代末有家报纸登出“短臂的维纳斯”的照片,模糊不清,还引起媒体激辩。
是不是要给她做件坎肩儿
5 回复 随意随缘 2013-3-1 09:34
原创还是小说?怎么听起来很像故事?
5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3-1 10:02
83年,您还年轻。
5 回复 jinren 2013-3-1 10:11
谢谢分享。很好的怀旧故事,正在追看您别的1983系列。请继续写,京人我爱看。

咱一边读着,脑海泛起的是1983年的北京,有空时咱也来侃上几段。
5 回复 jinren 2013-3-1 10:13
大刀枪: 希望作者写的是故事而已.否则指名骂姓说别人夫妇的有点过了.----不过也可以看出作者小鸡肚肠.
作者怎么个「指名骂姓」了?

作者在这篇写了什么让您感觉到「小鸡肚肠」了?
5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3-3-1 11:18
"從虹橋机塲.....一路黒潻潻的..."-------本人八零年回去亦是這様.
國際飯店内播放一九四零年音樂
5 回复 yuandao 2013-3-1 11:27
这种事写不完的~
那时候外宾只能够用外汇券!
那一年只有延安宾馆在晚上7点到8点供应热水洗澡!
那几年一般百姓们买鸡蛋都要在凌晨排队还有限制买几个!
5 回复 shanren 2013-3-1 11:33
LZ知足吧!1983 年已经不错了,只是争辩“裸体女人是否都属于黄色”,这种辩论已经是“进步”的了。70年代末,大陆报纸还在争辩“贝多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原则性问题”呢!后来有人说“列宁很喜欢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所以贝应该算进步作曲家“,却不料反对派说”列宁的下半句说的是‘。。。但这玩意儿不能多听,否则就不革命了’!” 还有那个姓斯、名“特劳斯”的家伙也有点儿靠不住,表现资产阶级灯红酒绿的东西比较多。。。
5 回复 专治蛋疼2 2013-3-1 12:03
里通外国!
4 回复 乐伦 2013-3-1 22:11
  
卉樱果: 是原创吗?
是的,也是我的经历。
4 回复 乐伦 2013-3-1 22:11
yulinw:    是您自己么~~
是的。
4 回复 乐伦 2013-3-1 22:28
jinren: 谢谢分享。很好的怀旧故事,正在追看您别的1983系列。请继续写,京人我爱看。

咱一边读着,脑海泛起的是1983年的北京,有空时咱也来侃上几段。 ...
谢谢您!我已经请求您做我的好朋友了。希望能读到你的大作。
4 回复 乐伦 2013-3-1 22:28
jinren: 作者怎么个「指名骂姓」了?

作者在这篇写了什么让您感觉到「小鸡肚肠」了?
不知是否那个名字与他有关呢?
4 回复 乐伦 2013-3-1 22:30
大刀枪: 希望作者写的是故事而已.否则指名骂姓说别人夫妇的有点过了.----不过也可以看出作者小鸡肚肠.
不知是否那个名字与你有关呢?若是,非常抱歉。那个名字是照着声音写出来的,是我妈口述的。还有很多细节我都没有写出来呢。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04:2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