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耐压力才是正解,其他不过是浮云

作者:泥马  于 2015-5-21 17:5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子女教育|已有15评论

关键词:浮云

 
同一蓝天下,各人前途命运各不相同;同一学校里,不论是名校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都有成功和失落甚至失败的学生。常见的话题有:
 
1、某学校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尚未开放的蓓蕾凋零,尚未开始风华正茂就青春夭折,的确是悲剧。但自杀大多是病态,抑郁症或者心理问题恶化。抑郁症是医学问题,不敢妄加评论,但它在生活中存在,不仅是在中小学校,而且在大学和职场都存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都有发生。做父母的大多不是医生,但培养孩子的阳光性格和抗压能力,也许对孩子不陷入抑郁症或严重心理疾病有帮助。即便如此,可能仍然会有个别抑郁症或心理疾病导致的自杀,这是悲剧但也无需大惊小怪,是疾病就有发病率,不必把个别当成普遍去寻找父母教育责任。
 
2. 孩子的压力问题。可以说,这在某种意义上是“非问题”。因为有学生聚集的地方就会有压力,没有无压力的学校,也没有无压力的职场,差别只不过是大小而已。就学校而言,门槛越高越有名的学校,聚集的学生智商越高,学习压力越大。而且,学校平台越高,对学生的耐压力要求越高,因为学生在更高平台上会发生地位和竞争条件改变,从而改变受压程度。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群中确实存在所谓“社会流动”,即不同人群地位和教育收入等的上下换位流动。一般说,社会制度越民主,机会越公平,社会流动性越强。作为父母,大概很少有希望孩子在社会流动中向下流动,一般都是希望孩子能向上流动或至少是随泼逐流。既然如此,那就应该培养孩子去适应压力,逐步培养孩子的耐压力和健康阳光的性格。
 
3.父母正确认识孩子智商和天赋的重要性。孩子承受父母过分压力在某些情况下是实在的真问题。这多半发生在父母不能正确认识孩子智商和天赋水平所产生的过分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其智商和天赋难以达到的事情。常言说,孩子都是自家的好。这种认知倾向更容易加重问题的严重性。抽象思维能力差别是比较大的,许多孩子到初高中后数学吃力就是信号,如果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天赋局限性强行要求孩子攻读数理化,那就会成为造成孩子不幸福和过分压力的动因。及时作出学习方向甚至学校的转变比指责或施压更积极也更合适。能做到这个的父母是明智敏感的好父母。
 
4. 父母是外因,关键还是孩子本身要发育耐压力。父母需要做正确的事情,但这仅仅是外因。归根结底还是要孩子自己发育生成耐压力,耐压力的生成会让孩子受益无穷,因为今后职场和生活压力也许比学校更大。无压力的学校是不存在的,越有出息的孩子承受的压力越大,因为他们处于高于同辈的名校平台上。现实中,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在中学很棒,但进了大学尤其是名校成绩不突出甚至不好了,不仅光环不复存在,而且处于被淘汰的压力下。这是因为孩子在那所高中是矮子里拔将军,但到了大学名校更高平台,相比较的是来自各个学校的拔尖学生,即使是有天赋的孩子也需要调整自己心态和培育适应新环境的耐压力。而且在必要时要走退出机制,及时转换专业。有的大学工程课程设置做了有利于学生退出机制的考虑,在第一年级课程加强数学等专业课难度,使得一些学生知难而退,及时退出转换专业到商科等,既能缓解学业压力,又能不浪费时间拖到sophomore year难以继续时再退出。识时务者为俊杰,孩子能适时进入退出和转换机制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0 回复 兰黛 2015-5-21 22:03
“培养耐压力才是正解”说得好。
1 回复 sousuo 2015-5-21 22:10
不是培养耐压力,而是不给孩子们压力。

正常的困难都不是什么压力,如果知难而进,是他们的选择,知难而退,也是他们的选择,没什么压力。

明知不可为而被迫为之,才是压力。
0 回复 泥马 2015-5-21 22:17
兰黛: “培养耐压力才是正解”说得好。
谢谢,理解万岁。
1 回复 泥马 2015-5-21 22:20
sousuo: 不是培养耐压力,而是不给孩子们压力。

正常的困难都不是什么压力,如果知难而进,是他们的选择,知难而退,也是他们的选择,没什么压力。

明知不可为而被迫为
有些绕口,问题大概存在于对压力定义的不同理解上。简单说,人无压力轻飘飘,有出息的孩子都是承压能力突出的,才能不断进取,出类拔萃。
1 回复 sousuo 2015-5-22 00:18
轻飘飘有什么不好呢,快乐一生,无所谓出息,也许一不留神就出息了。
1 回复 泥马 2015-5-22 00:59
sousuo: 轻飘飘有什么不好呢,快乐一生,无所谓出息,也许一不留神就出息了。
嗯,那种状态挺好的。但在子女教育题目下就不一定是多数父母和孩子追求的状态,童年时期和小学还可以,但从进入中学特别是高中以后,那种状态是要付出代价的,某些情况下代价沉重到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常言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明知爬高要承压费力,但人们还是要往高处走就是这个道理朴素的诠释。
3 回复 sousuo 2015-5-22 01:02
拿一生的快乐去换“往高处走”不一定划算。
2 回复 sousuo 2015-5-22 01:06
http://news./china/2015/05/21/1532545.html
2 回复 泥马 2015-5-22 01:32
sousuo: 拿一生的快乐去换“往高处走”不一定划算。
你这个交换命题涉及人生观,即对何为人生快乐的理解甚至是哲学或者信仰的层次。这超过了子女教育里的在学校应对压力的命题范畴。
2 回复 sousuo 2015-5-22 03:13
泥马: 你这个交换命题涉及人生观,即对何为人生快乐的理解甚至是哲学或者信仰的层次。这超过了子女教育里的在学校应对压力的命题范畴。
如果是应试教育环境,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在国外,将国内应试教育的办法搬过来,有效,但更可能让孩子一生不快活。

国外的体系,天才基本不会被淹灭,不是天才,何苦奋斗,不如享受生活。
2 回复 泥马 2015-5-22 05:47
sousuo: 如果是应试教育环境,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在国外,将国内应试教育的办法搬过来,有效,但更可能让孩子一生不快活。

国外的体系,天才基本不会被淹灭,不是天才
孩子在学校的抗压能力可以包括应对学业压力和同学间的对比压力以及课外活动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的能力。每个孩子有其具体条件和情况,主要的压力源会因人而异。即便是应对普遍性的学业压力,中国国内应试教育的办法搬过来不一定可行,因为国内应试教育的基本做法是题海战术,这首先需要大量时间,还需要有各种辅导班和教师讲解分析各类各种题型以及大量模拟试题。所以,没有这些必要条件,孩子想不快活都办不到。

除了应试教育的路子外,孩子们仍可以发展生成有效的抗压能力,比如主动与学业优秀的同学一起复习做作业;在选课时扬长避短,选配出既满足要求又能保障GPA点数的课程组合;有针对性地改进调整学习方法;加强与老师交流互动;增加大运动量体育运动以适应高强度学习对身体的压力;认知自己的长短处,最大化自己的长项特点保持信心,等等。学业压力并不等于学生不快活,承受住学业压力之后就是学识收获的喜悦,也许还能带来金榜题名或者职场高就的成功感。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美国名校录取率降低到5%左右,天赋或天才被埋没的不在少数。现在亚裔联合抗议哈佛在录取上歧视亚裔学生,也说明已经有太多的亚裔天赋极高孩子被拒之门外。再说,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承受压力,不奋斗,哪来的物质条件来支撑享受生活呢?
1 回复 hysonchen 2015-6-19 04:23
我总觉得亚裔把孩子往名校推得太很,所以造成一些小孩高中成绩是很好,但读名校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多过其他族裔,。战胜逆境是很好的品质,但我不以为一定要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 回复 淡淡的米兰 2015-6-24 12:15
华人的孩子受文化的影响,都是很上进的,不过很多时候不是好事,过份高标准,很容易造成挫折,顺其自然最好。
2 回复 泥马 2015-7-5 21:14
hysonchen: 我总觉得亚裔把孩子往名校推得太很,所以造成一些小孩高中成绩是很好,但读名校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多过其他族裔,。战胜逆境是很好的品质,但我不以为一定要吃尽苦中
你是这方面的内行,所言肯定不虚。最后一句中的传统名句,我有复杂的感情:赞同不应用吃苦作为前提,因为更多的是智商问题,而不是吃苦问题。但奋发向上的自我激励不应否定,self-motivation是阳光上进孩子的主要动力。
1 回复 泥马 2015-7-5 21:44
淡淡的米兰: 华人的孩子受文化的影响,都是很上进的,不过很多时候不是好事,过份高标准,很容易造成挫折,顺其自然最好。
作为父母应该避免施加压力,但在现实里并不意味着压力源消失了。所以,还是要有孩子自己培养耐压力和适应竞争环境。小学,中学,大学,职场,每一级都要经历大浪淘沙的过程,在中流击水是随波逐流还是奋勇争先,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不是家长的选择。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08:5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