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我们成长的年代

作者:谢盛友  于 2015-3-1 23:0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11评论



谢盛友1988年出国留学时护照上的照片



谢盛友:我们成长的年代


作者:谢盛友


我 们成长的年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代。“老三届”是指中国1966年、1967年、1968年的高中毕业生,因为他们没有机会考大学。1966年到1968 年,中国正陷于“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之中,大学停止招生。在1968年至1969年的上山下乡高潮中,这三届本应已毕业的而实际上并没有完整结束学业高 中,作为“知识青年”的主体“上山下乡”,被安排下乡,或集体到农林牧场,或分散插队落户农村。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们已经超过正常的高考年龄,但鉴 于其被“文革”耽误,所以直至1979年,仍被允许参加高考,被称为“老三届”毕业生。国家恢复高考后,先后于1977年、1978年、1979年参加高 考,并相应于1978年春季、1978年秋季、1979年秋季进入大学学习的三个年级的大学生,习惯上统称为“新三届”大学生。这三个年级的大学生在年龄 构成上差距相当大,有十四五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有文革十年中积累下来的历届高、初中学生,更有年龄已在二十四五岁到三十多岁的。

在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名校情结”,只有“我要读书”的高玉宝式“读书情结”。半夜鸡叫,我不用起来做工,但却要起来读书。我们有一个多么好学,然而,却失学的青春岁月!

我 找不出能确切描绘那个时代的词汇。当时正逢三中全会前后,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记得在学时有美国的大学代表团来中山大学访问,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勤奋 的大学生”。那时图书馆座位太少,傍晚时分,开馆之前,学生已经排起长龙,纠察队在维持秩序。不然,大门的玻璃又要被挤破。

那年头,同学 们基本是教室、宿舍和课堂,三点一线,路都不拐。在食堂排队买饭时,也背英语单词。外语专业自古以来是“计划”式呆板教学,一二年级学习语音语言基础、口 语、听力,三四年级精读、泛读、翻译、报刊选读。我这个人天生叛逆,最不喜欢学习内容被规范、被计划、被灌输、被指导。所以,我下午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历史 系课室,听世界通史、中国通史等;在经济系课室,学西方经济地理;在哲学系课室,读黑格尔。

我自己有最经典的论述:“我们这代人生来就挨饿,上学就停课;该读书的时候,我们在修理地球;该出成果的时候,我们却在嚐寒窗苦;该有作为的时候,我们必须养家煳口。”好一首趣味的打油诗,其中的故事,又有多少现在的海外学子可以体会、可以承受?

“什 么是农村?什么是农民?” 现在的留学生基本上没有概念了。农村是我们这代人绝大多数者生活过的地方,我们曾在辛劳质朴的欢乐中虚构单纯的梦想。那时候“史无前例” 地“横扫一切”,“一天等于二十年”地把学校“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父老乡亲们辛劳终日,克己守法,苦中求乐。我们经常大家在一起唱“语录歌”、跳 “忠字舞”,从中取乐。王蒙曾经自道:“我是一个入世的人……出世的要求又相当强”,“我的作品有许多真实生命的体验”。从一个革命浪漫主义的“少共”到 一个理解农民的智者,王蒙走过的道路,他所经历过的精神巨变,对我们这些人或许有某些启示意义。

我们这代人早期的理想是革命的理想主义, 文革之后革命的理想迅速幻灭,但新的理想又出现了,变为个人的英雄主义理想。我们当时读的畅销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作品,普希 金、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等。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现在几乎没人提,当年却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因为它塑造的是资产阶级革 命者,充满着个人主义的理想精神,这种精神在文革之后迅速焕发出来。那个时候的个人主义与今天不一样,今天流行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自利的、原子式的个人 主义,而当年的个人主义充满着英雄气概,“小我” (个人和家庭)的意义最后要通过“大我” (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而得以实现。“走向未来”丛书,两位主编金观涛、刘青峰夫妇写的文章,今天读来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精神,他们的《公开的情书》哪怕是 私人的爱情生活,都与国家与人类的宏大目标紧密相关。

我们的确曾经拥有过人生最纯洁的理想,也经历过人生最丑恶的现实,不敢说我们把中国 国情看透了,但是我敢说,我们当中的极少数理想主义者,现在拥抱相反的理想,成为坚定的自由主义者,或者出国,或者治学,在国内的竟然操纵了中国大陆现今 多数学术研究阵地;我们当中的大多数则成为现实主义者、实用主义者,乃至厚黑者,或者经商,或者从政,占据了省级上下相当多的领导岗位,工于心计,短于德 行,离开知识和书本很远,虽然出了几个实干家,更多的是贪官污吏。

我们这代人很少有感恩之心,觉得自己是时代骄子,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有不自觉的自恋意识,得意于自己是超级成功者。其实我们这一代人不过是幸运儿,世无英雄邃使竖子成名,文革浩劫造成了十年的人才断层,我们不过赶上了时候而已。

曾 为知青、后进大学,如今成为超级成功者,大谈青春不悔。我们却忘记了,大多数知青都被耽误了青春,如今下岗待业,成为困难户、低保户,我们完全忘记了更多 的被时代残酷淘汰了的难友。我们缺乏对弱者的同情,唯有成功者的虚骄,觉得自己的成功便是那代人的成功,自己就是一代人的代表。事实上,少数精英的成功是 建立在大多数同代人牺牲的基础上的。我们那时的高考,100个考生里面只有不到5个人被录取,淘汰率高,空前地残酷,我们真的是极少数被命运特别关照的 人,越是成功,越需要懂得感恩和谦卑,而不是自傲和虚妄。

政躬则国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民安。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5 回复 fanlaifuqu 2015-3-1 23:39
峥嵘岁月!
0 回复 夺标 2015-3-2 00:49
都说海南客家人里俊男美女多,名不虚传!问好谢老师!在德国最爱读您和钱老师两大右派文章。不过,谢老师越来越有正信者的那种内涵与释然了。
0 回复 夺标 2015-3-2 01:21
《约翰•克里斯朵夫》,我上大学时候(1994到新世纪)还比较流行,当然那时候已经开始看村上春树了。
0 回复 夺标 2015-3-2 01:22
"走向未来"丛书让我记忆里的少年时代大概是此生经历的思想最开放的年代,那个时候中学生都可以读“从混沌到有序”“释梦”等。
5 回复 bluedreamhd 2015-3-2 01:38
天翻地覆,颠覆了传统理念,成功人士。
5 回复 sissycampbell 2015-3-2 04:08
问候谢先生,读您的文章很感动,听说老三届的学生在恢复高考后,年纪虽已最佳期,但仍然是大学生里的佼佼者。很是敬佩!
4 回复 笑臉書生 2015-3-2 04:44
向华人精英谢议員致敬,早日升议長!
0 回复 吃喝玩乐 2015-3-2 08:34
古人不见今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0 回复 笙箫难默 2015-3-2 11:59
你不是老三届吧?
0 回复 谢盛友 2015-3-2 12:09
笙箫难默: 你不是老三届吧?
“新三届”大学生
1 回复 谢盛友 2015-3-2 12:11
问候大家.
新春平安!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4 19:0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