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作者:roaming  于 2011-11-6 23:0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时事杂谈|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08评论

中华民族认同感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大部分第一代华裔对中国文化的认同都十分强烈,而到了第二代、第三代,这种认同感就成指数递减。难怪有人感叹骆家辉,尽管他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却不是中国人,而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不像他的第一代、第二代移民那么强烈。更主要的是,在他的世界观形成的时候,中国文化、中华民族这个元素对他的事业而言,太渺小、无足轻重。

不少海外华人总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对中华民族认同感,祖国文化认同感强加于自己的后代,而当自己努力遭遇滑铁卢时,又十分气恼,责怪孩子不懂事,恨铁不成钢,这才有了不少虎妈、虎爸的人物出现,想以武力或者独裁方式挽救自己即将付之东流的努力。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有的时候并不能改变什么,更多的时候是将事情弄得更糟糕,让事物向它的反方向发展。

一个带普遍性的现象是,华裔后代在他们幼小的时候,几乎100%的喜欢西餐,对那些流行于市场的垃圾食物,如麦当劳、肯德基更是爱不释手,对比较健康的中餐则不屑一顾。这些情况急坏了不少华裔父母,不管父母如何管制,大部分情况下,收效甚微。当孩子长成人后,很多华裔的后代,自觉地放弃了那些垃圾食物,重新回归到中餐的行列里来。这个现象说明,好东西迟早是要被人们发现和接受的,是金子不管到哪里它总是要发光的!

很明显,认同中国饮食比认同中国这个民族要容易实现。认同饮食的方法很简单,好吃就行,不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派,都不会因为自己的政治观点而拒绝吃自己喜爱的中餐。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就不一样了,它取决于每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派别。 有些人认同中国,或者中华民族,只认同历史上广义的中国或者中华民族,不认同现政府和现在的中国人,有些只认同台湾政府,不认同大陆政府,如此种种,便导致了海外华人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认同感无法达成一致的分裂局面,好像每个海外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中华民族。

有一次在飞机上跟一个台湾人谈“一个中国”的概念,谈着谈着,觉得我们越扯越远,好些理念就是谈不拢。后来才发现,这个台湾人讲的“一个中国”和我们大陆人讲的“一个中国”,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现代的台湾人和大陆人固然有这种差异,不同年代走出国门的海外华人的理念更是不尽相同,他们各自心里都揣着一个和自己离开祖国时的中国的影子,这是一个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的中国。正是由于这些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海外华人对自己的民族的认同感无法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

除了这种海外华人自身内部的不统一之外,居住国的主流文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的影响也是十分突出的。多年前,曾经和一位在白宫作个实习的年轻的华裔哈佛毕业生聊到这个话题,她的亲身经历更是让人觉得美国的白人文化更是赤裸裸的排外或者说排他的文化体系。由于她的亚裔面孔,这位年轻的华裔女生在白宫实习的前一个月里,几次被不同的人问到同一个问题,
“你从哪里来?(where are you from?) ”,作为第三代移民的她,自然不加思索地回答:
“来自纽约(Come from New York)”,人家还是不理解,继续问,
“我的意思是,你最初从哪里来?(Where are you originally from?)”,她觉得很滑稽,接着回答说,
“来自纽约(Come from New York)”,这个问题重复三次后,对方觉得这个女孩子答非所问,对方不问了。而这女孩子觉得很窝囊,本来嘛,一直以自己是美国人自豪,从小学到大学都很顺利,没想在刚刚迈入社会时,碰到了这个问题,心里很恼火,折腾了半天,人家主流社会不认可你这香蕉人,不管你主观上承认与否,在主流社会面前你还得回到(亚裔)华人的圈子。谈到这里,小姑娘感到很伤心,本来家庭里对中国的联系就不多,这种被外界强制让自己重新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由于心里没有准备,行动起来更是一筹莫展,因为在美国的教育里,关于中国的介绍是一片空白。这种人对中国认同有时候往往是偏激的,因为她知道是这张中国人的脸盘让她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为什么欧洲移民就会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感呢?因为欧洲移民是这个国家的主流,欧洲发达,富有。

去年在从加州飞纽约的飞机上碰到一个白人小伙子,毕业不久就被裁员了。正从加州面试回来,感慨万千地对咱说,“我真希望自己是个中国人!”,咱听得有点云里雾里,便问他:
“为什么要变成中国人呢?”,他见我有点迷茫,便答道,
“我要是中国人的话,我至少不会失业,因为我可以起码有两个选择,一、可以在美国找到需要指挥和协调美国公司在中国分支机构里的员工的工作,二、直接去中国工作。而现在呢?这些机会对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来讲就没有了!”是啊,这小伙子就是实在,直白,变成中国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工作,这种对中国的认同虽然是粗浅的,但却是务实的。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对一个民族的认同感是和她的经济实力紧密相连的。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影响力日益增加,美国的主流媒体也开始改变对中国的看法。上面提到的对华裔的歧视性问话可能不会再发生,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再发生,因为中国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积极向上、高速发展的代表,金砖四国的领头羊,纵观这些年在美华裔地位的变化,任何一个在美国生活过十年以上的华人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因此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海外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重新认识、重新理解和重新深化的过程。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扩大,海外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会不断趋于统一。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7

支持
2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08 个评论)

4 回复 丹奇 2011-11-6 23:01
sf
3 回复 丹奇 2011-11-6 23:01
bd
3 回复 丹奇 2011-11-6 23:01
db
3 回复 丹奇 2011-11-6 23:02
哇呀呀呀呀,好爽啊,俺猫在墙上守了半天了,“扑通”一下,掉沙发上,终于成了南霸天了!
2 回复 月亮天使 2011-11-6 23:11
天使飞来,给哥哥献花!
3 回复 月亮天使 2011-11-6 23:11
丹奇: sf
丹奇姐姐,俺就站在您的沙发旁边给您作伴!
1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11-11-6 23:17
丹奇: 哇呀呀呀呀,好爽啊,俺猫在墙上守了半天了,“扑通”一下,掉沙发上,终于成了南霸天了!
霸啊,让一个给我。
3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11-11-6 23:27
说得好,只有中国强大了,那些歧视才能真的避免,另外也的确该有点思想准备,先接受和认同自己,不至于到时候受不了。
3 回复 白露为霜 2011-11-6 23:28
丹奇: 哇呀呀呀呀,好爽啊,俺猫在墙上守了半天了,“扑通”一下,掉沙发上,终于成了南霸天了!
我知道SF,BD。DB是哈?连Data base你也要占?
2 回复 白露为霜 2011-11-6 23:49
到了第二代,对中国的认同感已经很低了。有的只是文化上的认同,中国菜,中文,等。但不会对中国这个国家有认同感。
2 回复 往事并不如烟 2011-11-7 00:06
文笔细腻,赞!!!
我第一代,孩子第二代,等我抱孙子时回国,从一岁到八岁~十岁---
2 回复 玮哥 2011-11-7 00:38
游记改风格了
1 回复 布衣人 2011-11-7 00:54
认同有自已认同与社会认同,关键是后者。自己认同事小,这种小我认同随着文化、政治、生活环境以至婚姻的改变而改变。但社会对个人的认同客观上就具有明显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属性,与政治无关。人们就是认为,香蕉还是香蕉,蘋果还是苹果。帖中所敍的台湾人,那是从政治层面去否定民族属性,可以理解他们的情感,但毕竟是一件抓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面的事。他们无法回答毛将焉附的问题。
2 回复 老君岩 2011-11-7 01:15
文章很和谐,积极响应主旋律。可以考虑投稿环球时报。
认同本身就是一个个人的事。父母有影响,可是在自由社会下没有决定性影响。
那位在白宫实习的女孩其实只需补一句"New York, born and raised!",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这和融入主流社会无关。
2 回复 心如水 2011-11-7 01:24
民族属性是外界的普遍认定,不论你自己承认不承认。自己不承认自己的族群是空寻烦恼。
3 回复 ww_719 2011-11-7 01:34
丹奇: 哇呀呀呀呀,好爽啊,俺猫在墙上守了半天了,“扑通”一下,掉沙发上,终于成了南霸天了!
     厉害厉害!
3 回复 ww_719 2011-11-7 01:35
丹奇: 哇呀呀呀呀,好爽啊,俺猫在墙上守了半天了,“扑通”一下,掉沙发上,终于成了南霸天了!
     厉害厉害!
2 回复 老地雷 2011-11-7 02:03
昨天开爬梯,二个朋友在“吵架”,话题差不多,我们聆听者听他们的辩论很过瘾,估计饶大哥在这里也会加入辩论的行列,呵呵
1 回复 宜修 2011-11-7 02:25
月亮天使: 天使飞来,给哥哥献花!
加入天使妹妹的送花行列,尽管还没搞清楚楼主是哥哥、还是弟弟......跟内容相比,重要吗?

发展是硬道理!
2 回复 宜修 2011-11-7 02:25
人間的盒子: 说得好,只有中国强大了,那些歧视才能真的避免,另外也的确该有点思想准备,先接受和认同自己,不至于到时候受不了。
还是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
123... 6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4 12: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