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作者:猪扒戒  于 2016-7-16 13:3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7评论

关键词:道德经, 老子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瀹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这里难理解的就在“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句话。既是 圣人却不仁,那还能称为圣人吗?

有意识地去做好事叫仁,对事物的自然性是一个负面的影响。经常会打破自然状态的平衡,后续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不刻意去施仁 不表示不慈爱。不施仁是在不需要施仁的前提下不施 。从“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 而后义 ,失义 而后礼 ”的递减顺序来看,“仁”是在“道”与“德” 缺位后的一种补救手段,是一种较低 层次的爱。如果道与德完满的前提下,哪里还需要这低层次的“仁”?

《庄子》 说:“相濡 以沫 ,不若相忘于江湖 ”,说的是两条鱼离开水之后相依为命,互相用唾沫打湿 对方以帮助对方多活一点时间,庄子问, 如果在江湖中不缺水的地方即使互相忘记,不也比在旱地上相濡以沫好吗? “相濡以沫”相当于补救措施的“仁”, 江湖有水之处相当于“道”, 道的环节不出问题,仁肯定是多余动作。

 

对一个君王来讲就是在前提和高端治理好天下国家,让百姓黎民安居乐业, 要远胜于 国家昏乱民不聊生 ,然后给百姓发点救济以表仁慈要好得多。

所以说:天下有道,仁及其更末端的“义,礼 ”都是不需要的。表达的是《道德经》贯穿全文的用意:守好本而末自息 。从道的环节/文化的环节理顺社会关系,何须严刑峻法 这样看:单从“健全法制”来治理天下 已经是末端下策 了。推理到这里,还可以看出“儒家”倡导的“仁义礼”,以及“法家”讲究的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 ,都没有从高端入手。所以事倍功半 ,甚至根本就行不通也不足为奇了

“圣人不仁”四字大有深意啊。

 

“以百姓为刍狗”

用来祭祀 的草扎的狗称为刍狗。里面有“祭祀” “虚静 ”和“被动性”三层关系:

1,祭祀表示与天建立了直接沟通的关系,也就是“天人关系”。在犹太版道德经里天人关系也是第一重要的关系:我是耶和华你的神/你要尽心尽意 尽性 爱主,你的神。

2 人处于虚静的状态是与道沟通的好的状态,所以老子要求我们要“致虚极 ,守静笃”,眼睛单单盯住道也就够了。草扎的动物当然虚静到了极点。没有“我”的存在,更没有骄傲和欲望。

3 被动性:刍狗本身没有能力活动,没有风尾巴都不能摇一摇。他的作用是通过操纵方来起作用。 你可以被道操纵,道产生了你和万物,他有能力有善意去做好。这也是万物和人最好的选择

 

你要么被道操纵,要么被“阴五行”操纵,就是被你的贪欲,情欲,恋物欲,羡慕嫉妒恨所操纵。你的自由意志已经被污染了,你认为的自由早已不自由了。有毒瘾的人完全可以说“这是生理要求,不是我想要的”,你既然已经为毒品这个魔鬼打开了你的门,后续也就由不得你了。毒瘾的人自由吗?

 

这三层意思可以看出来,这刍狗可是一个相当高的境界:不再被小我束缚,而与天合而为一。

 

天地之间其有橐瀹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瀹就是风箱,不用手推拉 什么也没有,虚静的不得了,但是也没有瘪 。用手推拉风好像永远也出不完。天地之间看似 虚空,但万物由虚空而生,没有穷尽。道是空虚的,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不是不让说话,而是不要说多了,不要说过了头。话说太多了,就与你的能力行为脱节了。尽量的守虚谦下,不要过头。中,表示恰到好处,合情合理。 做事要适可而止 ,不干过头事。

 

要强调的是: 做好事也不能过头,也要守中。“正复为齐 ,善复 为妖 ”就是告诫好也不能过头。

复,是加的意思。正好了你再增加就怪异了---正复为齐; 好事做过头就变质了----善复为妖 。这样看来:宣传表扬那些把好事做过了的人,无疑于毒化社会风气。

 

(为了便于于大家交流沟通,有些观点会穿插着反复出现,一是 加深印象,二来也是正在阐述的意思丰富完整,见谅。)


有兴趣看视频请点击下面连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9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1 回复 十路 2016-7-16 23:38
学习了。 有两点困惑:

第一,什么是圣人? 圣人是如何产生的? 对百姓仁是基本条件才能成为圣人,发现不仁就当不成。不是当了圣人之后再来学圣人不仁的后果和道理,那么百姓就事先成了不仁的试验品。

第二,对百姓是否仁需要百姓自己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由的说,因为这是个即主观又客观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客观可用的衡量标准。

教育的观念固然没错但应用的秩序颠倒了,所以才容易产生暴君。
3 回复 前兆 2016-7-17 00:35
借古说今?学习了,谢谢!
4 回复 猪扒戒 2016-7-17 01:26
十路: 学习了。 有两点困惑:

第一,什么是圣人? 圣人是如何产生的? 对百姓仁是基本条件才能成为圣人,发现不仁就当不成。不是当了圣人之后再来学圣人不仁的后果和
中国文化中对圣人的定义还没找到。犹太版道德经里说:神把某些人从污浊的世界选出来,进行洁净;并对有些人“分别为圣”; 当摩西第一次在西奈山会神,被要求脱去鞋子,因为他站的地方是“圣”地。感觉圣与神有直接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分清“仁” 在爱中的等次,特别是与道,德,仁、义、礼中相互关系。这个分清了,问题也自然解决。谢谢老兄时间。
1 回复 猪扒戒 2016-7-17 01:33
前兆: 借古说今?学习了,谢谢!
前兆兄好,事物的存在有其理由和时间。讽今意义不大,也没那本事和精力。能把所受的有关道德经中的感想说明白一点,回归老子本意一些就好。谢谢光顾。
3 回复 十路 2016-7-17 01:44
猪扒戒: 中国文化中对圣人的定义还没找到。犹太版道德经里说:神把某些人从污浊的世界选出来,进行洁净;并对有些人“分别为圣”; 当摩西第一次在西奈山会神,被要求脱
真正意义上的圣人就是当我被百姓感觉不仁时,百姓可以脱下我圣人的桂冠,即使我过了道和德这一关,因为道和德可以相对主观确立,而仁却不行,如果这五关都没有百姓把的份儿,教也是白教,最后就变成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后果。
1 回复 前兆 2016-7-17 01:57
猪扒戒: 前兆兄好,事物的存在有其理由和时间。讽今意义不大,也没那本事和精力。能把所受的有关道德经中的感想说明白一点,回归老子本意一些就好。谢谢光顾。
周末愉快!
2 回复 猪扒戒 2016-7-17 02:05
十路: 真正意义上的圣人就是当我被百姓感觉不仁时,百姓可以脱下我圣人的桂冠,即使我过了道和德这一关,因为道和德可以相对主观确立,而仁却不行,如果这五关都没有百
  
3 回复 leeliu 2016-7-17 06:24
人自做多情,以为自己比猪狗强。造化才不care呢
3 回复 病枕轭 2016-7-17 08:14
八戒兄有领悟。感谢解释。
3 回复 猪扒戒 2016-7-17 10:29
病枕轭: 八戒兄有领悟。感谢解释。
跟老师学,别人的思想,我只是负责说出来。
4 回复 LUG 2016-7-17 14:52
天下为公曰无情。
2 回复 猪扒戒 2016-7-17 18:02
LUG: 天下为公曰无情。
Lug 好、好久不见啊。在他乡还好吗?
3 回复 LUG 2016-7-17 20:35
猪扒戒: Lug 好、好久不见啊。在他乡还好吗?
4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7-17 21:53
令师对这一章的诠释,确具新意,但是不是老子本意,恐怕尚可商榷。愚以为对“天地不仁”二句,似有增字解经之嫌。
2 回复 猪扒戒 2016-7-17 22:07
徐福男儿: 令师对这一章的诠释,确具新意,但是不是老子本意,恐怕尚可商榷。愚以为对“天地不仁”二句,似有增字解经之嫌。
福兄说得有理,老师也说是自己的感想,说出来就是要与大家商酌,抛砖引玉的初衷。
3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6-7-21 07:02
道德经,是由现象入手,教人认识“道”为何物,从而引导人返璞归真,臻至“圣人”之道的。如果反过来只从解释经文的字面的现代含义,与老子的思想根本不是一回事,更不要说用另一种教义,来注释其意。
道德经不是宗教经文。
诠释道德经的基本要求,像老、庄一样虚极、静寂的思考和生活,至少得三分像。否则往往只是把别人的文字拿过来,排列组合成文罢了。
我的见解,不妥无嗔。
2 回复 猪扒戒 2016-7-23 03:12
胡子太长了: 道德经,是由现象入手,教人认识“道”为何物,从而引导人返璞归真,臻至“圣人”之道的。如果反过来只从解释经文的字面的现代含义,与老子的思想根本不是一回事
有一定道理。谢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0 09: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