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 (帝王篇之二)

作者:猪扒戒  于 2017-7-5 10:0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6评论

老子《道德经》第18 大道废,有仁义 (帝王篇之二)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主旨:老子对世俗追求崇尚的“仁义,智慧,孝慈,忠孝” 等道德标准表示异义 。指出这是大道缺失的背景之下才会出现的现象,是寻求真理的失焦。是人类在大道衰微之后社会出现问题之后的补救措施。人应当聚焦大道,不应当把这些中间出现的补救现象当作追求目标 。同时指出,人背离大道去追求一些世俗认为美的“虚名”,是舍本逐末,最终危害社会。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衰微,社会出现乱象 ,人才知道仁义的可贵。以至社会推崇,呼鉴'仁义'的出现。

 不是说仁义有什么不好,而是说仁义产生的背景条件一定是大道缺位受损之后。因此把仁义当成追求的目标就是舍弃了''这个根本。

 离开水的鱼“相濡以沫”,互助以求活久一点,不如鱼在江湖之中,即使相忘也比离开水好。

 智慧出,有大伪;

 当君王企图用谋略,技巧去管理社会时,百姓回馈的一定是伪诈。

 这个智慧不是来自于道,而是来自于世俗,里面有许多名利之心,有许多不公义。主要是用方法,技巧,计谋对社会进行施治。

 象中国历史上的鬼谷子,苏秦,张仪等,属于世俗的高端智慧。三国人物在其以下。这样的智慧可能对他的祖国,对他的主人有一时之利。但把天下看成一盘棋,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公义之处。也不可能长久。

 如果把你放在一个居天观地的角度,各国各邦都是你的孩子,你希望用这种计谋让一个孩子攻打另一个孩子吗?

 道创造天地万物。当你有两个以上的孩子,你就能明白道的心情。你就会用天德去分析世俗的动机,公平正义便是你的不二选择。

 当人与人之间开始斗智,玩心眼的时候,一个因应伪诈的世界就出现了。

 当你以道的恩慈公义去对待社会时,你闭着眼睛走路也不会有危殆。当你成了爱与关护者的时候,谁还给你使心眼儿呢?谁给你使心眼儿,谁就少得爱与关护。

 六亲不和,有孝慈;

 当父失慈,子失孝,六亲不和的时候,人们才开始明白孝慈的重要与不可或缺。

 当大道在,六亲和睦之时,未尝没有孝慈。只是那时如鱼在水中,感觉不到孝慈的存在。

 当孝慈被一个社会崇尚的时候,一定是大道缺位的时候。那么,把孝慈之名当成追求目标,当成社会道德标准,岂不荒谬?那是在追求一种社会失衡之后的名声。

 犹太版道德经中,代表宪法的“十戒”中,就有“当孝敬父母”。对违反者的惩戒也相当严重,重者治死。道是明白我们生命中的根本需求的。

 国家昏乱,有忠臣。

 在国君昏,国家乱的时候,人们期待有“忠臣”出来匡正社稷,才明白忠臣的重要性。

 有道的治世,臣未必不忠。 

在不多的几大盛世中,文景时代的河上公;贞观时期的魏征,徐茂公;开元盛世中的李隆基;明朝的大治被康熙尊为“治隆唐宋”,君王朱元璋和暗中辅助他的周癫道人;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清朝的第一任君王顺治帝,和他的儿子康熙皇帝都是了得的人物。这些有天道背景的君王或辅臣,成就了盛世。历史上有四大君王解释《道德经》,李隆基,朱元璋,顺治帝就占了三个。这些辅臣并没有明显的行动让他们有忠诚的名声。因为社会太平,他们不需要,也没有机会成为忠臣。 

再看乱世中,比干,淇子,岳飞等,既使杀身诤谏,也没有给百姓带来太平。没有乱世又何来忠臣之名?茫然求得忠臣之名声,岂不糊涂? 

总结:要追求大道,不要被大道缺失之后才被人重视的“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等虚名误导。崇本而末自息;舍本逐末的结局必然是一场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3 回复 徐福男儿 2017-7-5 10:46
老子还是认为“大道”是由有道的君王来贯彻的。可惜历史上有道之君少而又少,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有“仁义”的规范和“忠臣”的劝谏, 才不至于使得不怎么“有道”的君王为所欲为,最终走向“无道”。
正因为老子有这样的思想,顺着他的思路走向极端的一派就是法家,把君王的权威捧到极致,所有臣民都是奴隶,而秦始皇就是最成功的实践这套理论的君王。这虽然不是老子的错,但根源确实是在他那儿。
2 回复 猪扒戒 2017-7-5 11:01
徐福男儿: 老子还是认为“大道”是由有道的君王来贯彻的。可惜历史上有道之君少而又少,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有“仁义”的规范和“忠臣”的劝谏, 才不至于使得不怎么“有道”
福兄好,道是活的,君王顺道就好。辅臣可以匡正不在道上的君王 。法家是在失道,失德,失仁之后才产生的,离道很远。是公义的级别。
3 回复 徐福男儿 2017-7-5 11:17
猪扒戒: 福兄好,道是活的,君王顺道就好。辅臣可以匡正不在道上的君王 。法家是在失道,失德,失仁之后才产生的,离道很远。是公义的级别。
八戒兄好。法家确实离道很远,但是溯其根源,却在老庄一派,尤其是老子。因为庄子个人色彩很重,不太谈政治;老子则显然是在谈论政治。司马迁归老、庄、申、韩为同一列传,就已经把他们的思想源流看得很清楚。
2 回复 风天 2017-7-5 11:18
耶,有仁有义啦。
3 回复 猪扒戒 2017-7-5 11:31
徐福男儿: 八戒兄好。法家确实离道很远,但是溯其根源,却在老庄一派,尤其是老子。因为庄子个人色彩很重,不太谈政治;老子则显然是在谈论政治。司马迁归老、庄、申、韩为
司马迁的归类有问题,他懂易经,未必明白道德经 。韩非子不是道家 这他的文章离道很远,离儒家近些。
3 回复 猪扒戒 2017-7-5 11:32
风天: 耶,有仁有义啦。
风天兄好。
3 回复 徐福男儿 2017-7-5 12:12
猪扒戒: 司马迁的归类有问题,他懂易经,未必明白道德经 。韩非子不是道家 这他的文章离道很远,离儒家近些。
司马迁去古未远,对老子的理解远胜今人。今天的研究者,容我说句不中听的话,炫奇而已。法家与道家传承的脉络,已有定论。自汉以来的君王,皆王霸杂治,王道与霸道的对立甚明。霸道即用法家权、术、势一路,王道即用儒家仁义礼这一路。治中国古代思想史,还是要从这条路走,以平实为好。
3 回复 风天 2017-7-5 13:19
猪扒戒: 风天兄好。
大道好,
大家好啦。
2 回复 秋收冬藏 2017-7-5 21:18
徐福男儿: 司马迁去古未远,对老子的理解远胜今人。今天的研究者,容我说句不中听的话,炫奇而已。法家与道家传承的脉络,已有定论。自汉以来的君王,皆王霸杂治,王道与霸
受教了。
3 回复 shen_fuen 2017-7-5 23:43
大道衰败,才推崇仁义。
智巧百出,才推崇人为。
六亲不和,才推崇孝慈。
国家昏乱,才推崇忠臣。

也就是说有不仁不义,才推崇仁义。有不人不为,才推崇人为。有不孝不慈,才推崇孝慈。有不忠不臣,才推崇忠臣。
供讨论。
2 回复 猪扒戒 2017-7-6 06:50
秋收冬藏: 受教了。
秋收冬藏好
1 回复 猪扒戒 2017-7-6 06:51
shen_fuen: 大道衰败,才推崇仁义。
智巧百出,才推崇人为。
六亲不和,才推崇孝慈。
国家昏乱,才推崇忠臣。

也就是说有不仁不义,才推崇仁义。有不人不为,才推崇人为。
福兄说得好。没有时才强调重要。
2 回复 猪扒戒 2017-7-6 06:57
徐福男儿: 司马迁去古未远,对老子的理解远胜今人。今天的研究者,容我说句不中听的话,炫奇而已。法家与道家传承的脉络,已有定论。自汉以来的君王,皆王霸杂治,王道与霸
福兄说得也有道理。道里面的东西都是根据道的主权给的。不是可以学术研究的题目。所以当大家意见不统一时,就好难理解通。真正的道,不可道 道德经
3 回复 秋收冬藏 2017-7-6 09:25
猪扒戒: 秋收冬藏好
   元帅好~
1 回复 徐福男儿 2017-7-6 10:56
猪扒戒: 福兄说得也有道理。道里面的东西都是根据道的主权给的。不是可以学术研究的题目。所以当大家意见不统一时,就好难理解通。真正的道,不可道 道德经
八戒兄最后一句话给我启迪,真正的道,是修行者去体悟的,不是研究者去分析的。我没有慧根,悟不出真正的道,反而喋喋不休,尚祈兄见谅。
2 回复 猪扒戒 2017-7-6 19:03
徐福男儿: 八戒兄最后一句话给我启迪,真正的道,是修行者去体悟的,不是研究者去分析的。我没有慧根,悟不出真正的道,反而喋喋不休,尚祈兄见谅。
福兄过谦。能感觉得到兄对道很有兴趣,一直在慕道,一直在敲门。根据犹太版道德经云:'凡寻找的就给你寻见,敲门就给他开门。' 如果敲对门的话,会进入的 。愿兄能抽时间到上帝的会堂里去,怀着谦卑的心向道求,求道洁净并进入你的内心。书本难度大。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9 12: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