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之战:我在美国教中文

作者:白露为霜  于 2011-12-31 04:4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教书育人|通用分类:留学生活|已有74评论

关键词:美国, 学中文

学中文是海外华人心中永远的痛。不管是美国出生的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 还是英国出生的BBC,或者是加拿大出生的CBC,他们的英文学习都不会有问题,而且读写常常超越本地的孩子,但中文学习则是另外一回事。华人父母不管是从文化还是从实用的考量多会把孩子送进中文学校去,花钱费力,却发现学中文如同唐·吉诃德持长矛与风车大战,英勇悲壮却又徒劳无效。当然也不是完全无效,只是成功多是短暂的,失败才是长久的。

最近读了网上几篇写孩子学中文的轶事的博文,忍俊不禁,想起了为两个女儿开办家庭中文学校,自编教材的往事:

我们一家是90年代搬到加州湾区边缘某地,那时大宝三岁,刚从中国留学回来,在外婆的培养下讲一口流利的上海普通话。小宝才一岁多,也跟着姐姐背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小宝的声音发不出,一直发成“BO”。这件事我们以后常常翻出来笑话小宝。

本地的华人社区原本主要是讲广东话的老侨,后来有些台湾人住了进来,社区的结构慢慢有了变化。大陆的华人来的最迟但势头很猛,几年之后已经占到华人圈子的大多数。本地区原有两所中文学校,但都是教繁体,竖写,台式注音,大陆籍父母一般不愿意把孩子送到那里去(繁体字是最大的障碍)。照理大陆籍华裔人多枪多,也不缺人才,开一家教简体,汉语拼音的中文学校应不是难事,却因种种原因没开起来。眼看女儿渐大,咬咬牙,办一所家庭中文学校,自己教。

开头几年主要是识字。每天认三到五个字,隔几天复习一次,并不需要什么正规的教材。问题是认到500-1000字后就需要适当的阅读以加强记忆。学完新字以后也需要一定的练习,这样课本的问题就变的很迫切了。当时各地中文学校还处在自编教材的阶段,我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从国内走私几本小学语文书。

书拿到手后却发现几乎不能用。首先政治性太强:比如小学语文书第三册有温暖” (写周总理慰问清洁工)吃墨水” (写陈毅小时候刻苦学习)补丁” (写毛主席艰苦朴素)。我并不在意课本中有中国近现代的重要人物,但不觉得课文对这几位的描述是准确和全面的;第二点抱怨是课文中有很多道德的宣传和说教,比如同一课本中有一篇看企鹅讲一个小朋友乱挤插队去看企鹅,发现企鹅们都排着队吃食,很羞愧。想想中国社会现在是什么样子,真是讽刺。

正因为对国内教科书的不满意,所以一直在寻找可用的教材。到了2000年代初发现美国各地的中文学校开始流行两套教科书:《汉语》和《中文》。

《汉语》是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委托北京华文学院为海外华人学生编写的,主要供亚洲地区的全日制华文学校使用。包括三个系列,其中《汉语》是主教材;《练习册》是配套练习;《教师手册》是供教师备课的参考书。三个系列均为12册。

《中文》是1996年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委托暨南大学华为欧美地区周末制中文学校的华裔小学生学习中文而编写的。《中文》主课本12册,家庭练习册24(分为AB),教师教学参考书12册。

《汉语》教材没有用过,不能乱评。《中文》一套买来后觉得印刷很精美,大多数课文也相当得体(有一些宣传性的课文,但并不过分),课后练习也不错。公平地说《中文》作为教材还是很好的,对它最大得意见是课程设计太拖沓,它是设计为一年一册,全部完成要12年时间。我到现在也没有见过哪一个孩子可以坚持学中文12年完成这套书的。美国的华人孩子进入高中后功课,课外活动非常繁忙,大多数都不去中文学校了。

个人觉得海外中文教材的理想长度应是7-8年,为他们的中文打下基础。中文学了八年之后应该没有问题,阅读水平也能达到粗通,可以看报纸,上中文网站和阅读大多数小说。写作可能差一点,问题不是很大。进入大学以后,如果有需要和兴趣可以再补。不少孩子都是在大学期间去中国一个暑假或半年时间,中文水平能有个飞跃。

某日突发奇想,既然已经东一篇西一篇找文章多年,为什么不自己编一套教材?既为女儿量身打造又能体现自己的中文教育观。经过半年的寻寻觅觅,两册初中国文精读便诞生了。(以下是第一册的目录)。这套教材总共印刷了4本,女儿一人一本,老师一本外加一本备用。堪称史上印刷量最低的中文教课书。

想起自己小时候,语文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共产党万岁”,中文除了识字之外真的是没学到什么。好在高中时爱看“聊斋”,集了点古文的底子,但终究很贫乏。这一点到了国外同一些香港,台湾的朋友接触多了感觉尤深。这本书与其说是教科书不如说是对女儿们的期盼。有白话,有文言,兼顾古今,横越中西。编书的时候我也知道女儿们多半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梦想总可以吧?



国内小学课本

美国流行的《中文》课本

初中国文精读()

每逢佳节倍思亲

哪咤闹海

红瓶子蓝瓶子(牺云)

古诗三首(游子吟;题西林壁;观书有感)

新诗两首(睡乡;我的床是条小船)

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牛郎织女

绿手指(毕淑敏)

武松打虎

晏子使楚

李白两首(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个孩子的宴会(法国法郎士)

勇敢(法国法郎士)

成语两篇(儒子可教;望洋兴叹)

古文两节(陋室铭;秋水)

新诗两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成语两篇(自相矛盾;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也会过去(蒋光宇)

(冰心)

一句话一辈子(董保钢)

沙漠中的饭店(三毛)

冬夜的灯光(英国吉布森)

孔子求教

扁鹊见蔡桓公

爱听吹捧的乌鸦(法国列那狐故事)

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

白露为霜注:我们家的中文教育试验应该不能算很成功的。到了大学的时候大宝号称会4国语言(英法中,加大学后学的俄语),小宝也是4国(英法中,加上后来学的印第语),可我知道她们真实的中文水平。“听”“说”是没有问题,读点简单的也可以,但“写”基本不会。为此我一直深为遗憾。当初有机会的时候应该多在“写”的方面花些力气。

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大学二年年级暑假,大宝申请加州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实习,华裔的经理不知为什么坚持要用中文面试(也许是对自己的英文不是很有信心),大宝居然全程汉语应对下来并拿到那个实习的职位。看来多年的中文教育也没有白费。

自编教材封面

自编教材的内页




 

 

3

高兴
2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6

支持
3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4 个评论)

4 回复 fanlaifuqu 2011-12-31 04:51
两岸三地的兼容很重要。其实台湾也渐渐意识到注音的局限了。
4 回复 wcat 2011-12-31 05:47
哇,你真不简单!
3 回复 丹奇 2011-12-31 08:02
了不起!也给俺指条路吧。
3 回复 Cateye 2011-12-31 08:08
果然是才女。
4 回复 whyuask 2011-12-31 08:16
哇,俺真想要一份你的教材呢
2 回复 hr8888hr 2011-12-31 08:20
fanlaifuqu: 两岸三地的兼容很重要。其实台湾也渐渐意识到注音的局限了。
我感到wonder的是上过几个台湾site竟然是简体以及造词遣句都是大陆版的
3 回复 hr8888hr 2011-12-31 08:35
记得美国的els教材也塞进一些意识形态的东东
3 回复 bluedreamhd 2011-12-31 08:36
做家长的花大力,但孩子们学中文不努力,对孩子们来说学中文的迫切性不高,所以事倍功半。
3 回复 RidgeWalker 2011-12-31 08:48
很下了一番功夫。
此地有个中文学校,教材基本相同。
儿子在初中时,用过基本国内买的带拼音的成语故事,不错。
2 回复 城市达人 2011-12-31 09:32
自己动手,孩子出息 。
3 回复 fuji 2011-12-31 09:46
孩子能中文真好,我当时忙,也没地方让他学,时间过了,结果就不懂中文,遗憾呵~~
3 回复 xqw63 2011-12-31 09:46
能否把这些教材和海外中文学校共享啊,国内的教材,政治气氛太浓了
3 回复 都市小人物 2011-12-31 10:06
我目前也是用《中文》这套教材教小孩学中文,平时配些从国内带来的儿童读物,让孩子们阅读,之后叫他们用中文复述故事内容。这样就训练了他们的中文表达能力。效果不错呢。
3 回复 yulinw 2011-12-31 10:15
   最主要还要看孩子是不是有兴趣啊~~
2 回复 白露为霜 2011-12-31 10:22
fanlaifuqu: 两岸三地的兼容很重要。其实台湾也渐渐意识到注音的局限了。
是。两岸三地在文字上的隔离也导致华人社区的隔离。但我估计台湾不会很快采用拼音。是很不幸。
4 回复 白露为霜 2011-12-31 10:23
wcat: 哇,你真不简单!
又让白猫笑了。
3 回复 白露为霜 2011-12-31 10:24
丹奇: 了不起!也给俺指条路吧。
hmmm! 你们那里没有中文学校?
2 回复 白露为霜 2011-12-31 10:26
Cateye: 果然是才女。
有心想把女儿培养成才女。不是很成功。
4 回复 白露为霜 2011-12-31 10:28
whyuask: 哇,俺真想要一份你的教材呢
没问题。给我发短消息 (地址,姓名),我给你寄一份。免费。
教材的发行量增加了20%。
3 回复 卿心依旧温柔 2011-12-31 10:29
了不起的妈妈,佩服~~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04: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