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伯克利骚乱的黑手?

作者:白露为霜  于 2017-2-7 22:0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教书育人|通用分类:留学生活|已有70评论

关键词:伯克利, 骚乱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proul广场见证过很多抗议、集会和游行从反越战集会,马丁·路德金的讲演,占领华尔街的帐篷城,到最近的抗议川普就任的游行,但让它最刻骨铭心的恐怕还是伯克利的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民权运动风起云涌,许多伯克利的学生也加入到运动中去。但当时的学校法规禁止学生组织为校外的政治活动募款,对此很多学生不满,认为这样限制他们的言论自由。1964101日中午,伯克利的学生领袖,研究生,杰克·温伯格(Jack Weinberg)Sprout广场上为一个学生组织站台。当学校警察检查时他拒绝出示证件,随即被逮捕。闻讯而来的学生自发地将警车包围,不让他们离开。这以后的30多个小时里,警车的车顶成了学生发言的讲台。很多学生,包括温伯格本人,光脚站在车顶上呼吁学校取消禁令让学生行使他们的民主权力。这就是著名的伯克利言论自由运动的开端。另一位学运领袖马里奥·萨维奥(Mario Savio)在车顶上发表了“把你的身体放在齿轮上”的演说。

有这样的时刻;机器的操作变得如此邪恶- 让你恶心生病 - 你不能参加。你甚至不能被动地参加。你必须把你的身体放在齿轮上,轮子上,杠杆上,你必须让所有的装置停止。你必须向操作它的、拥有它的人表明: 除非你得到自由,否则机器将无法工作。”[1]

到了1964年的12月,言论自由运动的一次行动瘫痪了伯克利校园,导致800名学生被捕,后来学校的教职人员投票支持学生的行动。当言论自由运动在伯克利取得胜利之后学生活动家将注意力集中在越来越近的越南战争上。这场运动所释放的能量很快波及到全国各地的校园,从旧金山州立到密西根州立到哥伦比亚大学,甚至传到了国外。从后来的反战运动到妇女运动、环保运动到LGBT革命都可以看到言论自由运动的影子。60年代伯克利的游行和示威大多数是和平的,但也有少数演变成骚乱和流血。最有名的是1969年伯克利人民公园(People’s Park)的骚乱,事件中一人被国民卫队打死,多人受伤。

言论自由运动的政治遗产也不都是一面倒的。保守派的反扑导致里根(Ronald Reagan)1967意外地选上加州州长(他后来还成为美国总统)。里根显然不是伯克利的粉丝,他曾经将其形容为“共党同情者,抗议者,性变态的避难所。”[2] 消减对学校的政府拨款是里根对付这所不听话的学校的方法(你现在知道川普是跟谁学的了)。尽管如此,伯克利的革命传统被一代代传下来,没有参加过游行示威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伯克利人。校园通常是安静的,但这是个假象,只需一点火花就可以将它点燃。

 

2017MILO抗议和骚乱

 

时间快进到201721日,游行示威和骚乱再次回到伯克利。这次抗议的导火线是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叫Milo Yiannopoulos。他是一个右派杂志Brietbart的编辑,以前说过写过一些出位的言论。他到底说了什么我也不想在这里重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查。但有点可以肯定,在某些群体看来,Yiannopoulos是言论是非常恶意而且是仇恨性的。受伯克利共和党俱乐部(Berkeley College Republicans)的邀请,Yiannopoulos准备在校园里进行一个演讲。有媒体将Yiannopoulos称为provocateur,意思是“专门挑事的人”。对这样的人,最好的方法是冷漠以待。不幸的是伯克利如果这样冷静它就不是伯克利了,就像斗牛士举起了红布,公牛就一定会冲过来。

Yiannopoulos的讲演订在晚上8点,下午就有很多学生围在Sproul广场的学生会大楼周围抗议。这本来是正常的事情:民主国家,你有发表言论的权力,别人有抗议批驳的权力,各说各话,公平合理。但原本和平的抗议在黄昏时是被一群黑衣人打断。这群戴面罩着黑衣的人向讲演厅投掷石块,向警察发射焰火。有人还推倒点燃户外用的灯具,在广场上引起了大火。在这中间还有黑衣人趁乱袭击几位准备听讲演的Yiannopoulos的支持者。到了6点左右,警方看见形势已经失控无法保证双方人士的安全,宣布取消这次活动。

我是在电视上看到伯克利骚乱的报道才赶去现场的。等一个小时后赶到时Sproul广场的火焰已经熄灭。这时广场和周围街道上还有近千人聚集,有人高呼口号,还有人敲锣打鼓,但已经基本上没有暴力的迹象。过了一阵,校园警察开始喊话说这是非法集会,要求全部人员立即散去。人群逐渐离开广场,然后慢慢向电报街(Telegraph Ave)方向移动。这时人群的气氛更像是庆祝而不是抗议因为有些示威者认为达到了目的,那就是成功地阻止了Yiannopoulos的讲演。

人群中大多数是学生,但也有不少是年纪比学生大的成年人。有些人穿黑衣带面罩,有些并没有。从他们呼喊的口号和举的牌子也可以一睽他们所属的派系和想要表达的政治诉求。从参加的组织来看其中有共产党,反纳粹组织,女权运动者,同性恋权益组织,黑人权益组织等等。最大的横幅写着“变成无法统治”(Become ungovernable),这很明显属于无政府主义者。他们认为美国的政治体制已经破产,需要将其完全打碎。

在伯克利发生这类事件的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关于这种做法是否与伯克利所倡导的言论自由相矛盾的问题,有些抗议者的回答是:Yiannopoulos是新纳粹,他的讲演是仇恨的信息,伯克利不应该为之提供场所。换句话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使用极端手段将其阻止是正义的。

示威人士后来又从电报街转上Bancoft街,然后又右转向伯克利市中心行进。数小时后人群慢慢散去。一路上示威基本上是和平的,但也看到有人打砸某些商铺,包括几家银行和Starbucks。伯克利警察在远远的跟着,并没有干预。

 

伯克利骚乱的赢家和输家

 

这些黑衣人到底是谁?现在大多只是猜测。有媒体认为这是所谓的“Black Bloc”的无政府主义人士所为。Black Bloc更多的是一种斗争策略而不是具体的组织。参与者可能属于不同团体,也可以是个人,但都穿黑衣,戴面罩,黑眼镜,黑帽子或头盔,这种做法既可以增加当局识别的困难也有表示团结的意思。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德国的反纳粹运动,后来又传入北美,现在几乎所有大型抗议行动都可以看见他们的影子;有些右派的媒体认定是索罗斯出钱雇佣的人干的,理由是他给这个极左组织捐过款;左派阴谋论者则猜测这是Yiannopoulos搞的苦肉计,这样可以栽脏左派。当然目前没有证据支持这种说法。

2017年伯克利骚乱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但不是因为好的原因。在示威中搞事的黑衣人是这次事件的赢家,他们成功地劫持一个原本是和平合法的示威活动,把他们的无政府主义理念和破坏性的做法展示在全国的舞台上。Yiannopoulos也是一个大赢家,经此一事他从默默无名一举成为极右派的英雄,名声大躁。

伯克利自然是个大输家。这一事件对它作为言论自由运动的诞生地的声望有难以估量的损害。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伯克利的学生是这次事件中的黑手,但伯克利当局未能及时控制局面却让它灰头土脸。这也给右派提供了攻击的机会。川普就发短信威胁要“停止联邦拨款”[3]

最大的输家,毫无疑问,是美国的民主政治。美国的左右撕裂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民主的对话已经被相互的对骂所取代,你要是不说出格的话根本就没人理你。理性的思考已经过时,只有使用暴力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一种非常让人悲哀的现状美国的民主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吗?

 

[1] “There's a time whe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chine becomes so odious, makes you so sick at heart, that you can't take part! You can't even passively take part! And you've got to put your bodies upon the gears and upon the wheels…upon the levers, upon all the apparatus, and you've got to make it stop! And you've got to indicate to the people who run it, to the people who own it, that unless you're free, the machine will be prevented from working at all!”

[2] “a haven for communist sympathizers, protestors and sex deviants.”

[3] “If U.C. Berkeley does not allow free speech and practices violence on innocent people with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 NO FEDERAL FUNDS?”

 

其他与伯克利有关的博文

从数字看今年伯克利新生录取

伯克利新生录取日:寻找劳伦斯

度日如年 等待伯克利

 

以下照片均摄于2017年2月1日伯克利

 

“纳粹渣子滚出伯克利”

 

“变得无法统治”

神秘的黑衣人

 

 

 

 

 

共党同情者

用垃圾筒堆成的路障

”革命书店“的海报

 

在电报街聚集的人群

 

 

 

“这是战争”

游行后打碎的玻璃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3

难过

拍砖

支持
1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0 个评论)

16 回复 徐福男儿 2017-2-7 22:46
查出那些蒙面黑衣人是谁了吗?抑或根本没有人在查?
12 回复 解滨 2017-2-7 23:41
那些黑衣人到底是些什么人? 暴力阻挠言论自由,难道就是自由派的自由?
16 回复 fanlaifuqu 2017-2-8 00:35
感谢你几近现场,亲眼目睹的报道。自由和暴力是两回事!
11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17-2-8 00:56
站在公民的角度,更应当警惕的是'国会纵火案'。
15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7-2-8 01:13
此校是極端自已份子的溫牀...一部份可能是職業學生
16 回复 白露为霜 2017-2-8 01:18
徐福男儿: 查出那些蒙面黑衣人是谁了吗?抑或根本没有人在查?
好像有抓了几个人。不知道是不是现场的黑衣人。
10 回复 白露为霜 2017-2-8 01:21
解滨: 那些黑衣人到底是些什么人? 暴力阻挠言论自由,难道就是自由派的自由?
媒体通常将他们称为Black Bloc。松散的组织结构,以穿黑衣戴面罩为特点,几乎主要的抗议行动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10 回复 白露为霜 2017-2-8 01:21
fanlaifuqu: 感谢你几近现场,亲眼目睹的报道。自由和暴力是两回事!
谢谢翻老留言。
13 回复 白露为霜 2017-2-8 01:24
舌尖上的世界: 站在公民的角度,更应当警惕的是'国会纵火案'。
左派阴谋论者猜测这些黑衣党是右派分子扮演的,企图栽赃于左派。当然现在并没有证据支持这样的说法。
14 回复 白露为霜 2017-2-8 01:24
來美六十年: 此校是極端自已份子的溫牀...一部份可能是職業學生
换句话说:革命传统。
14 回复 看得开 2017-2-8 01:32
舌尖上的世界: 站在公民的角度,更应当警惕的是'国会纵火案'。
同意,伯克利天天都有不同的抗议,但从未见黑衣人摇乱示威,此时不寻常。
14 回复 qxw66 2017-2-8 01:49
恐怖分子耳
14 回复 qxw66 2017-2-8 01:50
白露为霜: 左派阴谋论者猜测这些黑衣党是右派分子扮演的,企图栽赃于左派。当然现在并没有证据支持这样的说法。
如果那样,当场抓出来不行?
11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17-2-8 01:52
白露为霜: 左派阴谋论者猜测这些黑衣党是右派分子扮演的,企图栽赃于左派。当然现在并没有证据支持这样的说法。
我正想写一写'国会纵火案'呢,那是alternative facts的完美范例,纳粹的版本是共党所为,共党的版本是纳粹操纵。真的事实(现在光说'事实'二字都不行了,有'真的事实,还有'替代事实',真累!)就是那个浑小子一人所为。

掌握权柄者总是可以从'替代事实'里得到更多好处,所以我们总是要小心。
13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7-2-8 01:58
白露为霜: 换句话说:革命传统。
他/她們並不是革命
10 回复 法道济 2017-2-8 02:29
那个地方与Oakland 混乱社区很近,难免没有刑满释放人员,有前科的坏分子前去捣乱,从贝壳的经验可以看出,左派人士在必要的时候是会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诉诸暴力的。伯克利的骚乱也证明了左派暴戾的一面。
13 回复 白露为霜 2017-2-8 02:30
舌尖上的世界: 我正想写一写'国会纵火案'呢,那是alternative facts的完美范例,纳粹的版本是共党所为,共党的版本是纳粹操纵。真的事实(现在光说'事实'二字都不行了,有'真的
同意。
18 回复 秋收冬藏 2017-2-8 02:45
不穿戴白色的衣帽就好。
15 回复 jc0473 2017-2-8 04:03
平民百姓自由民主正义的伸诉往往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搅和
16 回复 robot_wrangler 2017-2-8 04:10
在网上大部分美国人的留言都说是索罗斯花钱雇佣的职业闹事者,据说当年密苏裏州佛固森的黑人运动也是这组人出头楼挑事的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9 10: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