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凶猛台风 清代借台风“助剿”海匪

作者:我为人父  于 2014-7-29 10:2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古籍里没有“台风”一词,海南先民对超乎寻常、威力凶猛的大风,大都称为“飓风”,更甚者称作“铁飓”。

  从北宋到民国的各类史料可以看到,飓风屡屡给地处热带海洋之中的海南岛造成重创——人畜伤亡、建筑倒塌、作物受损,不胜枚举。只是,这些记载多数都是寥寥数语,使得今人未明其详。

  1950年以后,对台风及其造成损失的记载越来越具体,人们甚至对最近40年的强台风记忆犹新,如1973年9月14日在琼海登陆的超强台风“玛琪”(即“7314”号台风)、1996年的18号台风“莎莉”、2005年的18号台风“达维”和2013年30号超强台风“海燕”等,当然,还有刚刚过去10天的超强台风“威马逊”。

  “秋八月,琼州飓风,坏城门,州署、民舍殆尽。”《广东通志》中这句简短的描述,是海南岛史上可资查考的对风灾的最早记载,年份为宋初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迄今1000余年。这是一场台风,还是一阵龙卷风?后人不得而知,但从发生的月份来看,当是风力超常的“强台风”,甚至是“超强台风”。

  据广东、海南两地的方志所记,整个宋代海南岛的风灾有7次,仅用三言两语提及官衙、民房损失的情况,房屋建筑一般都悉数被毁,没有人员伤亡的记录。其中南宋庆元七年(1201年)八月的一场飓风,影响范围最大,从北到南,从州府所在地琼山,到内陆的定安,再到南部的崖县,公署和民居毁坏殆尽。

  现能查到的史料中,未见元代的台风记录,而清代最多。

  明代:

  凶猛“铁飓”毁屋拔树

  明代的风灾,目前能查考到的记录,有27次之多,志书中所说的“铁飓”,其杀伤力貌似时下的“超强台风”。

  如天启七年(1627年),发生在临高、琼山境内的飓风,威力之强大,到来之反常,震撼人心。

  “九月霜降后数日,飓风尤大作,摧垣拔屋,民庐舍无一完者,土人谓之铁飓。临俗霜降后从无飓风之患,故以为灾。”(《临高县志》)

  同时受灾的还有琼山。“九月霜降后,飓风大作,摧屋折木,琼人谓之铁飓。”(《琼山县志》)

  这场飓风违背了惯例,让人毫无戒备之心,因为海南岛一般在霜降之后,就不会有风灾。

  那么,海南岛的飓风有哪些特点呢?民国《海南岛志》的编写者在走访了民间人士后,概括出了一些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征兆和规律,对照当下,基本一致。

  飓风有“四方之风”,俗称“风台”。

  飓风发生的季节在“芒种以后,立冬以前”,频率是“或一岁累发,或累年一发”,岛人发现的规律是“秋分有,则寒露、霜降并有;秋分无,则寒露、霜降俱无”。

  飓风将发前一两天,“云气浸空而疾飞,或海吼水腥,海鸟惊飞,断虹饮水,亦其征也。”

  飓风发作时,“暴雨挟之,横冲直决,撼声如雷。起于东北者,必自北而西;起于西北者,必自北而东。”

  飓风持续的时间,“小则二三日,大则七八日,皆必转南大作而后息,谓之‘回南’。回南不雨,必再作飓。”

  海南岛飓风的类型大致有4种。

  一般情况下,飓风都会裹挟暴雨,是有雨之风;偶尔也有无雨的,称为“干风”;飓风发作时一般不打雷,因此民间有“有雷不成飓”一说;然而,也有打雷的,声音大而久,俗称“铁飓”。

  “干风”虽然有害于庄稼,但对房屋破坏力小。

  “铁飓”则锐不可当,拔树飞瓦,无物不损。明末的那两条风灾记录,足以证明。

  此外,还有一种暴风,应该不是今天所说的台风。它像是龙飞上天所致的,本地人称之为“鼓龙风”,“起则尘埃遍野,林叶飞空,其势更雄于飓。”不过,这种暴风骤起骤停,海上渔民最为忌惮,陆地上的人不会有什么危险。

  清代:

  飓风击打海匪“乌石二”

  决定清代后期一个大事件命运的,似乎与一场罕见的“鼓龙风”有关。

  《文昌县志》如是记载:“嘉庆十三年戊辰九月十六夜,飓大作,海潮自铺前涨至乌树岭下,有十余里,居民死者十余人。经年田咸,不可耕种。”

  伴随1808年这场飓风的,还有一段海贼为患的历史,同样被收入《文昌县志》。

  嘉庆年间,广东海匪“乌石二”等人聚众举事,船队横行海上,常常登上海南岛大肆掳掠,官兵都奈何不了他们,民众深受其害。文昌头苑岭头村的潘琼宇愤恨不平,卖掉牛群筹措钱款,搭起一座高楼,招集巫师诵经,怒视着海上的匪船,潘琼宇甚至咬破手指,书写“奏章”上诉天庭。不出几日,飓风大作,匪船沉海和被击碎的不计其数。从那以后,“乌石二”势孤力薄,最终被官军剿灭,他也束手就擒。

  《雷州府志》将“乌石二”(原名麦有金,1765-1810)称作著名抗清英雄。他因出生在雷州半岛海康县乌石村,在家中排行老二而得此绰号。

  乾隆年间,“乌石二”不堪忍受当地官府和豪门的欺压,与胞兄麦有贵(“乌石大”)和胞弟麦有芝(“乌石三”)聚众起义,为当地穷苦百姓打抱不平,深得拥戴和支持,部众也越来越多,拥有船只二三百艘。

  嘉庆年间,乌石二接受安南国“宁海将军”的封号,并协助安南王攻打过临近小国,使得他在海上称雄进可攻退可守,清兵连年东讨西剿,都消灭不了乌石二。嘉庆十年(1805年),乌石二的船队与广东提督孙全谋在雷州海面激战,清军水师受挫,孙全谋因战败被降职,两广总督那彦成则削职发落新疆伊犁。

  那一年,乌石二还预定了“年号”——“天运乙丑”(1805年)和一批“官衔”,制作了代表皇权的“大印”,不断招兵买马。他在《蓝旗歌》中赫然宣告:“蓝旗飘飘,好汉任招。海上天子,不怕清朝。”

  嘉庆十五年(1810年),两广总督张百龄设计围剿乌石二的部众后,引诱其主力船队驶入海康县的南渡河,然后让水师兵分两路,将乌石二的船队包围在儋州洋面和雷州的双溪口。乌石二战败被俘后,一度绝食,清军无奈,将他押到海口处以“磔刑”——分裂肢体。

  乌石二的战败固然与此前两年在文昌海域受飓风重挫有关,但飓风的本质是天灾,应该与潘琼宇所做的法事无关。因此,潘琼宇的事迹不过是野史闲谈罢了。

  据《海南省千年自然灾害史料集》(陈寒松编著,海南出版社,1994年)记载,有清一代,海南岛的飓风有127场。击垮乌石二船队的那一场,只是其中来势最为凶猛的一次。

  该书总结了一条规律:风灾、水灾、潮灾往往同时发生,大多数的水灾、潮灾皆由风灾引起,灾情大都混在一起。1808年文昌的那场风灾,就引发了海潮,使得沿海农田盐碱化,无法耕作。今年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也使海水水位暴涨,海口东寨港一带的北港村、林市村等不少村庄遭受海水浸泡。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01: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