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人生和旅行(爱城笔友会活动讲稿)

作者:水穿石  于 2017-5-25 14:0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读书俱乐部|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写作、人生和旅行有什么联系呢?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联系呢?写作、人生和旅行对我而言, 都是探索的、不断学习的过程,是对世界和自我不断发现的过程。下面就以古今中外几个具体例子来看看我对这三者关系的总结。

我们为什么旅行?大家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 用古人的话说,旅行就是“行万里路”。明代的 徐霞客是大家都知道的旅行家。他从22岁开始游历中国的山山水水,直到他54岁病逝,几乎一生都时间都是人在旅途。他游历了21个省,考察了各地的地理地貌,尤其是他对熔岩地形、火山和温泉的记载,提供了宝贵的地理资料。他写下的《徐霞客游记》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人民日报》曾对徐霞客有这样的评价:

随着徐霞客种真正意上的专业旅行家的出,旅游才正式作人的生存方式之一,迅速入中国知分子的思想意和文化生活之中,并从士大夫世人生的附庸生活中独立了出来,步入迅速展的代新道。(http://baike.baidu.com/view/5614.htm

《徐霞客游》也被视为中国旅游史和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新这样绍这部旅游巨著的主要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几点:

1)写景事,悉从真中来,具有厚的生活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常运用动态描写或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注意表人的主

4词汇丰富,敏于制;

5)游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美价

此外,在游的同常常兼及当各地的居民生活、俗人情, 多正史 所不,具有一定史学、民族学价。《徐霞客游》被后人誉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指出:《徐霞客游来并不像17的学者所写的西,倒像是一位20的野外勘家所写的考察记录http://baike.baidu.com/view/5614.htm)《徐霞客游》开篇日期是519日,这一天也被定为每年的“中国旅游日”。写作、人生、旅行在古人徐霞客里有了很有成效的合。

再介一位美籍裔学者段孚。他也是我今年11月份即将出版的关于旅行文学的著其中一个章的焦点作家。便一句,我的名字叫做re-orienting China: Travel Writing and cross-culture understanding, 成中文就是《重写中国————旅行文学和跨文化理解》。感趣的朋友敬关注。孚是美国卓有成就的人文地理学家(humanist geographer)。有人价他的学著作奠定了人文地理的基。台湾公众知分子梁文道在读书网上曾夫的游《回家》也有我本人也是他的超

1930年在天津出生,家世赫,夫的戚。他父是国民党的高,儿在“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境中大。后来由于乱,他10岁岁就开始随家人开始了漂泊的人生旅程,从天津到重,后来又去先后去澳洲,菲律宾读中学,然后去英国牛津大学本科,之后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完成学后在加拿大多多、美国明尼理达大学任教,后来成美国威斯康星麦迪大学地理学教授。退休后仍笔耕不断。他每周或每隔一周以信体写一篇他称Dear Colleague”的文章,内容包万象,表达他对社会、文化、艺术诸多问题的看法。登录他的个人网站:http://www.yifutuan.org/index.htm可以看到。

到段孚,真是有太多西可以了。我主要想讲讲旅行、写作、人生在他里的反到由于国内乱,他随家人漂泊海外的人生经历。旅行于他来,不仅仅停留在背起行囊去看世界种浪漫的面,它更多的意味着被迫离开故土,到海外求更安全的生活空。他10离开中国以后,直到70岁、退休多年以后才踏上还乡之路,历时20天的旅程记录在Coming Home to China一书中(《回家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大多数的游记,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他中间还有他在中国学校讲座的一些笔记。这些笔记中涵盖了人文地理学的相关概念,也包括他对自己漂泊一生之后对自我、文化身份、社会、文化、世界等重要问题深入浅出的阐述。

我这里想分享一下他对文化身份的理解。他说,决定人的文化身份有三个基点:历史、地理、语言。这里的历史不仅指官方历史,包括我们从历史教科书里学到的宏大历史,或者说英雄史,也包括个人生活经历的小历史。大历史塑造我们的民族归属感,所谓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小历史包括儿时在母亲怀抱里安全温暖的感觉,包括听爸爸的朋友在家里谈论国家大事,国际形势,谈文学谈历史谈艺术。大小两种历史决定了我们是谁。

光有历史还不够。段义孚由他的一个亲身经历说到地理对人的文化身份的决定作用。他19731219日成为美国公民以后,以Fulbright讲师的身份代表美国去澳大利亚国家大学访学。在一次聚会上,他被该大学的反战学者指着鼻子骂成是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安定因素的美国佬。他觉得冤屈,虽是美国公民,但他丝毫不觉得屠杀原著居民和侵略越南根自己有什么关系。于是他开始谈论地理作为决定人的文化身份的又一要素。……

语言回答我们是谁的问题就更好理解了。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但我们却生活在英国国家,于是我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儿自卑,觉得自己说的英国不够纯正。懂得语言和文化身份的密切关系,我们就会说,我们的英语是有口音,so what?那又有什么关系?当然这不等于说说破罐子破摔,咱就这一堆,您说怎么滴吧。懂得这一点我们就更多了解一些自己,我们的小心脏会更强大一些,不会被一些世俗和偏见所伤害。

再简单提三个西方旅行作家:Jan WongPeter Hessler(何伟), Leslie T. Chang

最近回国,在广州天河北路一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我们为什么旅行》。作者是背包客小鹏。他这本游记也很有特点。第一,他并不安任何时间地理顺序,而是按照他对旅行沉淀下来的感悟来编排他的游记。游记共八章,标题分别是:“要有光”、“在路上”、“奢与简”、“体验式巴别塔”、“陌生人”、“无尽欢”、“因有梦”。每一章都反映了作者认为对他的人生最为重要的东西。就拿第五章“巴别塔”来说吧。我读一下这一章最后一个部分:“打通巴别塔”(124-127

说说写作。格地,我不是一个作家。然我心底是有一个声音在呼来吧,来吧!我是以各种借口掩的惰性。我在倍可亲上以“水穿石”为名,写过一些博客,发表过一些学术论文,今年会出两本书(除了前面提到的英文专著外,另一本是《民族主义(牛津通识读本)》,将由南京译林出版社在今年秋季出版)。但一直还是想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希望这次活动对我也是一个促进。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对写作的几点体会,些也大家都知道了,算是我和分享大家的体会吧。

1.  大胆尝试

2.  持之以恒

3.  加入写作

4.  分享作品

5.  投稿发

推荐一本On Writing well by William Zinsser

简要谈谈我的尝试、我的旅行、我的人生、我的游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 10:5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