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为什么不敢与毛泽东翻脸(转)

作者:风雨人生路  于 2014-7-28 16:0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关键词:周恩来

海内外皆知: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个伟人,是一种很特殊的伙伴关系。


  两人均能力非凡且才华出众,两人均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却又风格各异。他们长期合作,然又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毛泽东大气磅礴,开天辟地;周恩来外圆内方,严谨求实。毛早年于党于国,功比天高,但难免霸气逼人;周为国为民,竭尽绵薄,难免隐忍负重。

 于是二人在长期的斗争与合作中,就有一种怪现象:争执归争执,二人却谁也离不开谁。毛泽东离开周恩来,在圈内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周恩来离开毛泽东,整个革命将迷失方向、所以,有人总结二人是海与岸的关系,毛泽东是海,周恩来是岸。分析起来,理亦固然。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如今毛、周早已作古,但人们总还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二人谁也离不开谁,文革期间,面对毛的错误指责,周恩来为什么不敢翻脸?年轻人问得最多,而如季羡林先生这样阅世甚深的已故老人,也爱问这个问题。

翻脸是什么?就是其一,痛感对方之错,决不苟同,毫不忍让;其二,如不能认同和解就一刀两断,分道扬镳。但问题是:

一、周恩来怎么去翻脸?以什么去条件翻脸,翻了脸又怎么样?

    一般老百姓所说的“翻脸”之事,想必指的就是“文革”路线之争。但其时,即便周手握真理,但却无群众基础,何况当家的只是毛泽东,更何况周恩来本人或许也弄不清楚文革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如此,周恩来该怎么翻脸,条件呢?

  翻脸?当两个人的力量、地位平等时,这好办,当断就断,再不见面,顶多只是感情损失;但是当两个人的力量很有悬殊,翻了脸以后又将如何?只有隐忍。

再者,毛泽东自被他老上司周恩来推到遵义会议首席后,周恩来若再与之分庭抗礼,倒有点自己否定自己当年的让贤之举了。再再者,毛泽东这个地位和势态是历史形成的。政治者,势也。如军事大势,经济大势,又如山洪、海潮等自然之势。事物凡一成势,任何个人之力都难挽回。而且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时很难看清、说清,更不用说坚持和反对了。

 

二、“逢毛必胜,有毛就灵”这是28年间血火炼成的信条,已成周恩来这一班副手们的习惯思维。

28年,即从1921年到1949年28年间。有了这习惯思维,周从来没有想去挑战毛,而历史也证明其时的中央,包括周遵义会议前都错了,而毛对了;眼见毛指挥若定,出神入化,眼见毛威信日增,山呼万岁,周恩来对毛的心思,心知肚明,了解一个人,到这个程度,以周的高风亮节的品格,他不愿意挑起内斗而做人口实。

新中国成立之后,时势变化,毛不熟悉经济,出现了错误,却不能自省自察,仍在挟历史之威,大刀阔斧地蛮干。周分管经济工作,已见祸苗,心急如焚,虽屡提不同意见,但已无力回天。一是毛威望在身,大权在手,绝不会听他的。二是这时全党、全国上下已视毛为神,任何一种反对意见,不用毛亲自来说什么,舆论就可将其压灭。三是由于个人崇拜的推行,在毛周围已渐渐形成一个风气不正的小环境。这时,周就更没有去翻脸力争的外部条件和氛围了。

三、历史教训:周恩来的一次小建议,曾引来毛的大翻脸。两人若矛盾升级,或酿成内斗之祸。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主要有两次,结果,周只是尽职责之守小提建议,就惹来毛的大翻脸。第一次是1956年鉴于经济发展过热,周提出“反冒进”。应该说,这时周还是据实论理,大胆工作。1956年2月8日周主持第24次国务会议时说:“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他说对群众不要泼冷水,“但领导者的头脑发热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提出追加投资,周和大多数人都反对,会后又耐心劝毛,说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毛就大不悦,离开北京。1957年10月9日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毛的发言是《做革命的促进派》,毛要翻脸了。他毫不客气地对周说,你“反冒进”,我是反“反冒进”的。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追击。

1958年1月杭州会议、南宁会议,3月成都会议,毛对周逢会必批。这期间给毛煽风点火的主要有柯庆施等人。但经过从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最后那场“大跃进”的闹剧以毛错、周对收场;但并未见到毛有什么正式的自我批评,或对周的褒奖。经过这次较量,周已完全明白用翻脸的办法解决问题是根本不可取的。

周恩来与毛的第二次大分歧是关于“文化大革命”。这是政治路线之争。自1956年毛与周恩来、陈云在经济思想上发生分歧后,渐渐又与刘少奇、周恩来等在政治路线上发生分歧,主要是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和形势的估计。面对全国疯狂的个人崇拜、极左的政策,周不用说翻脸,他甚至不能有一点明显的反对。

毛既离不开周,但又对周不放心,一度还曾掀起一个“批林批孔批周公”的小动作。周对此心知肚明,但他知道如若翻脸,一切都难想象了。

四、若翻脸,将是特可怕的事儿了。代价极为惨重,毫无疑问,毛小胜,周惨败。

毕竟,周不是一个普通人,是与毛泽东威信不差上下的一国总理,且背负着一个国家,八亿人口。他要考虑可怕的后果。如果硬来也行,但那将是两种可以预见的结果。

第一,毛以绝对权威,像对刘少奇那样将周当即彻底打倒,甚至进行人身迫害。这样周那一点点仅有的合法身份和权力将被剥夺干净。人民、国家将会受到更大的痛苦和灾难。

第二,周可以将自己的不同政见公布于社会,并说服一部分高级干部和群众追随自己,用票决的办法逼毛表态。以周的威信和能力也是能拉起一股力量,形成一派甚至一党的。但这样的结果就是党的分裂,接着是国家政权的分裂。

不翻脸,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不得已而为之焉。

五、“有话不能说,或说出来无人听”,周恩来隐忍克己,为国为民。

一国总理,大任在肩,大责在心,忍则牺牲民利,眼看国事受损;争则得罪领袖,造成党的分裂。

所以他要四处灭火,大讲要听毛主席的话,抓革命,促生产。这种复杂两难的心理可想而知。他只掌握一个原则:牺牲自己,保全国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有一句发自肺腑的名言最能体现他当时的心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于是我们看到伟大的总理两种情景:一方面,周在毛的权威面前,俯首贴耳,不置一辞,为毛留足面子;另一方面,又留得青山在,好为国为民多燃点光和热。在一般人,绝对受不得这种夹板气,早就甩手而去。但总理不能,他强忍恶气,强撑病体,另有大谋。只要不翻脸,不撕破面子,他这个总理就有合法的地位和权力,就能为国办一点事,就能挽狂澜、扶危局,救下大批受冤干群。

事无巨细,周总理拿起就不肯放,他放不下。所以,周恩来对各省市各部委领导爱讲一句话:“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找我,直接给我办公室打电话。”

总理对他的秘书们也爱讲一句话:“你们有事一定要报告,不要怕我忙么,我不怕忙,我能忙过来。”

正因如此,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曾对毛泽东说:“我真羡慕你有个周总理,我们就缺一个周总理。”

连尼克松也忍不住大发感慨:“周恩来也具有另一种罕见的本事:他对琐事非常关注,但没有沉湎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我们在北京的第三天晚上,应邀去观看体育和乒乓球表演。当时天已经下雪,而我们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离开了一会儿,我以为他是去休息室。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亲自去关照人们清扫通往长城路上的积雪。第二天,路上洁净得如同不曾下过雪似的。这个例子是很典型的。”

即便斯大林,也是不吝赞颂这个杰出的大管家。当毛泽东赴莫斯科同斯大林谈判,津津有味地读着彼得大帝和拿破仑时,斯大林着急地说:“你不行,这些具体事你谈不清,你叫周恩来来谈”……

这样的好总理,还如何与毛泽东翻脸。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毛泽东的基础在基层人民,周恩来的基础不仅有基层群众,还有国内外友人之间。由文革看来,当时的毛泽东的地位是无法捍卫的,或许这就是个历史选择问题。

如此分析,答案已一目了然了。理性地对待历史问题,我们不溢美,不隐恶,方是史学者的学养良知及品格。是为记。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8 14: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