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太长了 (已有 2,900,264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47638

了解佛教一:1集佛教时空观大成的经典-《华严经》(3/上)

作者:胡子太长了  于 2017-2-6 05:5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慧智之光|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8评论

关键词:华严经, 有心人, 佛教, 大成, 经典

     讲到佛教的时空观,必须得先了解佛教对时空的观念。
    在这之前还得了解一点佛教所说的空观。《佛教大词典》解为"觀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諸法,盡為因緣所生,因緣所生之法,無有自性,空寂無相也。"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所感受的一切,包括物质世界(佛教称为“器世界”、“色世界”)和精神世界(佛教称为“识”或“性识”),都是各种复杂的因缘(即各种条件)同时具备而形成的,暂时稳定的现象和过程,事实上一直处于变化过程中,没有根本不变的体性,所以是性空的。空,不是没有,而是指无常(注1)和变化,其本质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假象,究竟是空。空观,就是佛教导学生认识世间万事万物的本相面目,并教授众生体证万物空性的方法路径(要注意:这是有方法使你可以观到万物的空相的,不是假设或推论,也不是预设条件,所以佛教是智慧的实验指导,不是空虚的传教和理论)。这里所说的“法”是指一切过程和现象, 不要误解为“法术”“法力”那种神话故事中的东西。关于因缘法和空,以后因缘到时可单列一篇,在此不过多解释。有心人请网上查阅,可深入了解。
      由空观进而观察时空,佛告诉我们,用我们所具备的"八识"(注2)所感知的这个空间和时间,是因缘和合而成就的,是处于无常而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的,其体性实空,了不可得。但是这个过程我们能够感受得到,所以也是“有”,但这个看得到摸得着的“有”,本性空,是条件集合而成的假象,称之为假观;空有是万事万物的两面,空有不二,"真空生妙有"。要透彻宇宙人生的真相(真谛),万不可偏执于空或有的任何一面,否则就会落入边见(注3)、邪见(注4),而不能认识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这种不落偏见的执着的行识,是佛肯定的正确态度,称为中观,运用此观察实验的方法去研究时空,才能知道佛教时空的真义。(空观、假观、中观称为“三观”〈注:5〉)
 
先说时间,佛将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观。其性是空。
 
《金刚经》上讲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即是讲时间与心的经典论述。过去现在未来是在不停的流转,过去你留不住,现在说着就成了过去,未来想到了,就成了现在,只是你的念念(注6)相续流转而已,哪里有时间这个实有不变的东西可得?所以时间是由人观察描述器世界变化过程而主观设定的概念,是为描述现象而人造的假象,并非实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揭示了时间的假象。这里的“心”即使指念,念头。念头在佛教里也有长短的计算,以后再说。
    空间更是如此。在佛教经典里,空间即所谓的器世界,不仅是成住败空不停地变化着,而且是相对的,大小无碍相通.《楞严经》中讲到芥子可纳须弥山,微尘粒子中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数的佛在一个微尘里讲学教化,岂止我们肉眼看到的宏观宇宙而已! 宇宙有微尘,微尘里有世界,那里又有微尘,微尘里又有世界……重重无尽。普贤菩萨去微尘里旅游过,旅游回来做报告,在《普賢三昧品第三》中说:
   "一切國土,及此國土,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剎。" 这是说任何一个微尘里都含藏着无量世界,不是有的有,有的没有。如此以来,我们就理解了什么叫做“一花一如来,一叶一世界”的含义了。
   佛经里经常提到时空的关系,《华严经:寿量品第三十一》:
   “......佛子,此娑婆世界(注:释迦牟尼佛刹即娑婆世界)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
     就是说我们地球人的270亿年,相当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一昼夜! 极乐世界的270亿年,相当于袈裟幢金刚坚佛刹的一日一夜! 想想这种时间观,令人叹为观止! 就说近的,离人间最近的四天王界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的50年,此天人寿命500岁,即人间的50X360X500=约900万年! 三界最边界处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其天人寿命相当于人间8000万亿年! 这个是事实, 科学证实,太阳系中各个星星的昼夜长短就相差极大,离太阳最近的水星,一年是 88地球天,但自传一周即一昼夜却是地球的59天! 海王星一年相当于165地球年,而昼夜是地球时间的16个小时左右。
    从空间上说,《阿弥陀经》指出,阿弥陀佛的世界距我们的世界有10万亿佛土远,一佛土就算现在科学讲的200亿光年的现宇宙这么大(实际上要大的多),就得有10万亿X200亿=2000万亿亿光年远! 怎么去那里旅游参观学习移民?以科学角度看毫无可能,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众生的自性里,就在一念间!   明万历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临终时,对儿子和女婿说,谁说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远?这不就在眼前吗?
    请注意: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只有死后才能见到,佛经里有《观经》就是告诉你运用什么方法,就可以随时观看这个世界的华丽庄严,不用假设,不用神通变化,就用你的肉眼观察,就像看立体电影,只不过这个屏幕是你眼前广袤的自然天幕。所以,在佛教观念里时空是奇妙无碍的,但感和受的有是相涉有阻的,这中间相差一个修行过程,就是按照佛教给的方法去实践并证明的过程。
    那么《华严经》里到底给我们描述了怎样的宇宙空间物质世界(佛教称之为"色"或"色界"注7)呢?
   在《华严经》里,佛陀从不认为地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是指出宇宙本无中心,本无边际 。这被当代科学所证实。
   在“华严经”第一卷之前,先讲了法界安立图,这里先讲了小世界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的地球,月亮,太阳,都围绕须弥山转,刚不久美国天文科学家公布的研究成果,证实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垂直于银河星系平面的超大空间星系结构,其形象状如佛经里描述的须弥山,就是说银河系是立体的,过去所认识的是一个厚度巨大的碟状星团,现在证实,这个碟状星团,是围绕着中心的巨大垂直宇宙体旋转的。因此,小世界可以看作是银河系,进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概念。也就是说三千个银河系,算是一个小千世界。三千个小千世界谓之一个中千世界,三千个中千世界谓之一个大千世界,并且画出了图形,还特别说明了图形是平面的,实际上是立体的。 一佛世界是三千个大千世界。
     接下去讲无量数的三千大千世界构成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无量数的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
......
(本篇文字近7000内容过长,故分为上下两部,请关注下部)
    特注: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महावैपुल्यबुद्धावतंसकसूत्र mahā-vaipulya-buddhâvataṃsaka-sūtra),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阐述时空观的经典。此经以因果缘起理实法界为宗,说菩萨以菩提心为因而修诸行,顿入佛地的因果,显示心性含摄无量、缘起无尽、时空行愿等相涉相入、无碍无尽的理境,及佛果地寥廓无碍、庄严无比的胜境。其中以详解广大无比,庄严殊胜的时空实相,普贤菩萨与众菩萨的问答,以及善财童子广游参访53位善知识,修习正法成就正果等引人入胜。经典结构雄伟,含摄万象,庄严无比,文字华美,阐理深透,是了解佛教时空观的重要经典。特别是经中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详细描述,被当代科学研究证明,实令人惊叹。一切实事求是的人们,都能从中得到科学的理性的人生观和宇宙观的启迪。
 注: 1 无常:
   梵语Anitya的意译,谓世间的一切事物忽生忽灭,迁流不住。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看,称为“刹那,从相对持续的角度来看,称为“相续《无常经》谓:“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涅盘经》卷十四中有一首著名的偈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变易法”,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毁,有合必有离……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无常毁灭一切,称为无常火;无常吞噬一切,称为无常狼。人身易老易死,亦不免无常。涅盘经寿命品》说:“是身无常、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暴瀑水、幻炎。”后亦以无常特指死亡。如《性命圭旨》亨集:“忽一日无常到来,则懵懵然而去矣!”又据《四分律行事钞》卷下记载,僧制,寺院西北角日落处可设“无常院”,安置临终的病僧。
  胡子加注: 民间传说人临死,有黑白无常拘至阴间,把无常的实义,世俗成为人格化的阴间差役,以致很多人误解无常的真义,实际上我们的身内身外一切,无不时时刻刻处于无常之状态,无常正是我们生活常态,一定意义上讲,也正是无常变化才让人升起走向解脱之心。误解无常之义,为佛教引来许多不必要的误会,甚至被不究真相的所谓知识能人斥为迷信,这实在是不应该。有文化,愿思考的人,慎之慎之!
  注2 八识:
   唯识宗所立五位百法中的第一位法。即八识心王,略称八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从研究此八识入手,可以明了"我"的由来,直至世界的来源。对后两识的认识非常重要,简单解释没法达其义,请查佛教大辞典。
  注3 边见:
   五见之一,即偏于一边的恶见。如执着于人死灯灭,一无所存,为断灭见,如执着于人永远为人,动物永远是动物,则是常见,执断执常的见解,都偏于一边,不合中道,故名边见。
  注4 邪见:
  五见之一,即对实相不正确的见解。详细可分近百种邪见。邪见是障碍正道之首恶业,断绝慧根智海的根本。与此相对的正见,则是开启正道的第一重要条件。详解请查阅佛教大词典资料。
  注5 佛教三观
  诸家说三观,以天台之三观为最普通:一、空观,观诸法(指一切现象和过程)之空。二、假观,观诸法之假谛。三、中观,此有二。观诸法亦非空,亦非假,即是中,谓为双非之中观,观诸法亦空亦假,即是中,谓为双照之观。
  注6 念
  梵语smr!ti 或 smriti,巴利语sati。心所(心之作用)之名,即对所缘之事明白记忆而不令忘失之精神作用。又作忆。于俱舍宗,以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宗列为五别境之一。以其具有殊胜力,而为五根、五力之一,称为念根、念力。于所对之境记忆不忘也。唯识论三曰:‘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法界次第曰:‘念者,内心存意之异名也。’大乘义章十二曰:‘守境为念。’又深思其事也。法华经信解品曰:‘即作是念,我财物库藏今有所付。’又心之发动,迁流于三世,谓之念。如前念,后念,念念等是也。
   胡子注曰: 此念相续不断,能出一切无明烦恼,也可正念相续,开一切清静法门。佛教特别强调护持正念,正心,正见,戒除无明烦恼,可出离烦恼火宅,三界解脱。
   注 7  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外色显色表色形色五种。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属于内身,故名内色;外色是指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属于外境,故名外色;显色是指我们常见的各种颜色,如青黄赤白等等;表色是指有情众生色身的各种动作。 因此“色”是对物质存在的总称,与“心”的相对词。属五阴之一。具有起变化而损坏(变坏)、占有一定空间而与它物不兼容(质碍)的性质者。<俱舍论>第一卷(大正第二十九卷第三页)等。亦即相当于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声、香、味、触)及法境的一部分(无表色)。此称十一色。于<阿毘昙心论>第一卷(同第二十八卷第八○九页),是从可以看见(可见)或不可以看见(不可见)此等,以及互相形成障碍(有对)或不形成障碍(无对)的观点,分类为三种(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无对色)。此称三种色。可见有对色是谓肉眼可以得见,且互为障碍者,相当于所谓狭义的色(色境)。不可见有对色是谓肉眼看不见,互为障碍者,四境(声、香、味、触)与五根即相当于此。不可见无对色(无表色)是谓肉眼看不见,且互相不形成障碍者,指意识对象的法境亦包含在内的色法。色界,指物质世界,也称为器世界。
  胡子注:对色这个名相的正确认识,对理解佛教非常重要。佛教的色是指一切物质和存在,及其无常变化之义。与世俗文化中的词义大相径庭。由此字引起对佛教的有意无意的偏见邪见,大都在于见字取义,用课堂里学来的定义,加上进入社会后的熏染,而以世俗之义歪解佛教。慎之慎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15 回复 秋收冬藏 2017-2-6 11:30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我”在哪里?
15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7-2-6 11:59
秋收冬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我”在哪里?
请研究《金刚经》,上面很清楚。
这个问题正是学生们问佛的问题,当时因为众人找不到“我”在哪里,已经惊慌失措了。看看佛怎么解释的。
16 回复 daddiy 2017-2-7 13:06
佛教的思维宏大虚空,对启发人们突破唯物科学观的束缚有促进作用。只是后来的佛教徒过于钟情冥想和巧辩,失去了在佛祖的思想基础上扬弃进步的能力,十分可惜。
15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7-2-7 13:45
daddiy: 佛教的思维宏大虚空,对启发人们突破唯物科学观的束缚有促进作用。只是后来的佛教徒过于钟情冥想和巧辩,失去了在佛祖的思想基础上扬弃进步的能力,十分可惜。
唯物和科学属于断灭见,是边见的一种。以后有机会可探讨一下。
14 回复 xu3331 2017-2-10 10:42
阁下这似乎是连载,请问何处开头?

佛经当系宗教中最具理性,故的爱因斯坦推崇。有法师强调,佛教不是宗教,它是佛陀的教育。
19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7-2-10 14:08
xu3331: 阁下这似乎是连载,请问何处开头?

佛经当系宗教中最具理性,故的爱因斯坦推崇。有法师强调,佛教不是宗教,它是佛陀的教育。
请多指教,本篇应该是第四篇。缘起于讨论一篇博文,http://www.backchina.com/blog/347638/article-264796.html

第二篇http://www.backchina.com/blog/347638/article-266989.html
14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7-2-10 14:09
xu3331: 阁下这似乎是连载,请问何处开头?

佛经当系宗教中最具理性,故的爱因斯坦推崇。有法师强调,佛教不是宗教,它是佛陀的教育。
第三篇http://www.backchina.com/blog/347638/article-267205.html
12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7-2-10 14:11
xu3331: 阁下这似乎是连载,请问何处开头?

佛经当系宗教中最具理性,故的爱因斯坦推崇。有法师强调,佛教不是宗教,它是佛陀的教育。
第四篇您看到的,第五篇http://www.backchina.com/blog/347638/article-269065.html
谈不上皮毛之功,只是想让那些误解佛教的人,了解一点佛教的知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胡子太长了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02: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