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和质疑权威”是阻碍创新的思想误区

作者:文化视角  于 2018-5-25 04:0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2评论

“挑战和质疑权威”是阻碍创新的思想误区

北大校长林建华在校庆致辞中将一字念错并引起社会上的轰动。其随后发出的道歉信不仅没有将事态平息,更因为他的一句“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而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各种反驳和批判的声浪蜂拥而至,“没有质疑哪有创新?”,“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民族一切领域得以创新发展之根本!”。。。

就在这段时间里,笔者的新书《跨越文化间的断层 — 深入解析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刚刚写完,而书中恰恰就中华民族所崇尚的质疑精神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因而在这里笔者将书中的这一部分做了一些整理而成为一篇博文,以飨读者。

阻碍中国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由于中国没有现代科学研究的历史和传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因而中华民族对于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所应有的思维方式在某些方面仍有着很深的误解。

譬如,中国社会长久以来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即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基于后人对权威的质疑和挑战,指出当前理论所存在的错误,进而开发出新的理论以推翻和取代现有的旧理论。由此推广,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基于后人挑战现有社会形态并取而代之的结果。脍炙人口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就是对中华民族这种思维方式的最好的注释。

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于2013年发起并主办了“巅峰对话”这一学术论坛,旨在鼓励清华学生质疑学术权威、挑战现有学术范式,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力求“对话激发创新”。主办者在2017年“巅峰对话“第二十期开幕式上致辞时强调,“只有不断挑战、不断质疑,才有可能使清华学生具备做出伟大的重大发现的基本素质。”由此可见,提倡“质疑和挑战权威”已经成为中国学术界和理论界在面对未来时所坚持的核心理念。

可以说,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质疑和批判精神是创新的根本”这一观念是被整个中华民族和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共识。

毫无疑问,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确有一些旧理论由于当时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存在错误,进而被后人质疑和挑战,最终被新的理论所取代。譬如,人们早期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观念一直被拥有至高权力的教廷所推崇,任何对此有质疑的想法都被视为是大逆不道。而哥白尼不为权威所动,坚持质疑这种学说,最终发展出了日心说,开启了科学革命。这一历史事实有力的支持了中华民族所推崇的质疑精神,也使得质疑产生创新这种观念在我们民族中变得更加的根深蒂固。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哥白尼的这段经历是在科学产生的初期,特别是地心说并不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所以我们说他的日心说开启了科学革命。时至今日,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思想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仍然坚持五百年前的思维方式来推动今日的创新,其结果只会阻碍民族的进一步发展。不争的事实是,在质疑精神受到如此推崇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了,可是中国在众多的科学技术领域里仍然落后于西方强国,中国仍鲜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大师,而我们的邻居日本近几年则多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事实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往往并不是基于后人质疑和挑战前人的工作而取得的,新的理论往往也不是基于推翻旧有的理论而问世的。科学的进步更主要体现在,开发新理论的目的不是要推翻和取代现有理论,而是要回答现有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解决现有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才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

需要强调的是,现有理论代表着人类认识自然和世界的最高水平。如果现有理论无法解释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难题,原因往往不是因为它们存在着错误,而是因为人类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有限。而新的理论则应该是现有理论的扩展和延伸以进一步开阔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用我们常用的话来说,那就是新的理论应该是“继承,捍卫和发展了”现有理论。

例如,牛顿时期发展出来的经典物理至今仍是人类思想的瑰宝,仍然在今日人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它也确实有着无可置疑的局限性。物理学中的一些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着物理学家,例如黑体辐射,低温固体比热等问题,就是因为经典物理无法回答和解释这些现象。为了回答和解释这些问题,科学家们经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开发出新的物理理论,量子力学。重要的是,量子力学从一开始就不是基于要推翻和取代牛顿的经典物理,相反二者是相通的。在原子和电子的微观世界里量子力学可以解释经典物理无法解释的问题,但在人们生活的宏观世界里,量子力学就还原成经典物理。

正因此,在当代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里,科学家们关注和追求的不是质疑和指出现有理论存在哪些错误,人们的兴趣完全不在于“纠错”(重要的事说三遍,不在于“纠错”,不在于“纠错”,不在于“纠错”(笑))。当代科学研究关注的是,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这些没有被解决的问题就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焦点,进而成为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起点,由此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因而,要使年轻学生具备做出重大发现的素质,不是鼓励他们去质疑和挑战权威,去试图推翻现有理论,进而使学生误入歧途,浪费精力和生命,因为当今时代在任何领域出现错误理论都只能是极为个别的罕见现象。重要的是,要使年轻的学生培养和形成这样一个思维方式,即积极思考和寻求新的方法和技术以解决当前理论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这才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正确方法,这才是新的科学理论产生的内在根源,这才是科学进步和人类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

说到这里,人们仍可能有疑问。譬如,前些日子河北科技大学韩春宇的研究结果成为科学界瞩目的焦点,原因在于其他科学家无法重复他的实验技术,最终导致他的文章从科学杂志上撤稿。很多人会从崇尚质疑的思维方式出发想当然地解释说,正是因为有着质疑精神,其他科学家才会去重复韩春宇的实验以验证他的研究结果的真伪。笔者要说,这种思想上的误解深深地伤害着中华民族,因为它把我们引向了歧途,阻碍了我们的创新。

事实是,国际科学界是一个相对来讲非常团结的群体,人们对他人最新的研究成果极为尊重。当新的文章出来后,其他人都有着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想要了解该领域里最新的进展是什么。我在从事科学研究几十年的生涯中还从未看到过任何一位科学家,当拿到他人最新发表的文章时,一心想要从中找到错误。

因而,人们重复他人的实验不是出于质疑,正相反,是出于想要学习和掌握这一新的技术。就好比苹果推出智能手机后,华为也想搞智能手机,但你第一步得把设计和制造智能手机的基本技术掌握了才行。所以,韩春宇的文章发表后,其他科学家希望能够掌握这个新的技术,然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项目中以期有新的发现。

但是如果按照韩春宇文章里的描述试了很多遍仍没有结果,同时其他科学家也在重复这一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同样的问题,而这些科学家又都是科学实验的高手。此时,不需要所谓的质疑精神,稍有理智的人经过简单的逻辑思考和分析后,都会对韩的文章产生疑问。

正因此,在当今世界,质疑精神不是创新的根本,相反是创新的阻碍,因为它让人们误入歧途,浪费时间和生命。创新的根本不在于质疑和挑战他人,而在于挑战自己,挑战自己的想象力,挑战人类所面临的难题!科学家需要挑战自己去开发出新的想法,新的实验方法,新的技术去挑战和解决人类的难题。

正是因为意识到中国文化中所存在的各种思想误区,特别是像清华大学这样的中国最高学府竟然存在如此严重的思想误区,而且这些误区正严重地阻碍着海外华人和整个民族的进一步发展,这才促使笔者决定撰写《跨越断层》这本书。此书针对中华民族很多根深蒂固而又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观念,通过逻辑论证的方式和简洁明了的语言,对这些观念一一做了分析,深入阐述了它们对海外华人和中华民族创新人才的产生所起到的阻碍作用和负面影响。

譬如,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经商?” 当面对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时,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会毫不迟疑地给出相同的答案。但是《跨越断层》这本书通过详尽细致的分析和解释,明确指出正是这些对中华民族来说是理所当然的观念阻碍了创新精神的发展,使得华人中学霸众多但却鲜有大师,使得华人企业众多但却无法涌现出微软和苹果这样引领风骚的顶级企业,以及像盖茨和乔布斯这样的顶级企业家。

更重要的是,这些传统观念如果继续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世代相传,这不仅会阻碍我们自身的发展,也会给我们的子女传授不正确的观念,进而对他们的人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我相信,读者在读这本书时会有一种打开一扇新的窗户的感觉,你会看到不同的新景象,你会接触到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笔者希望这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吸引更多的人为华人在海外的不断发展献计献策,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参考。

欲了解此书的更多详情,请到文化视角智库网站查阅。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6 回复 寂禅 2018-5-26 02:11
您恐怕没说到点子上,逻辑也不通。“挑战质疑” 这个说法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对错。关键是挑战什么,质疑什么,根据是什么。科学无权威,只有对错,对科学理论的怀疑,进而“挑战”是科学发展的常规方法。中国文化并过去并没有科学概念,民众乃至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少都不真正体会科学的真谛,所以很多“挑战”都是个“幻觉”。严格地说中国目前对科学还谈不上挑战,科学思维的普及才是关键。国内甚嚣尘上的所谓“中医养生”,对转基因的诋毁都是中国人极其缺乏科学思维的例子。
5 回复 文化视角 2018-5-29 01:23
寂禅: 您恐怕没说到点子上,逻辑也不通。“挑战质疑” 这个说法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对错。关键是挑战什么,质疑什么,根据是什么。科学无权威,只有对错,对科学理论
刚刚有机会坐下来读到您的评论。谢谢您的评论。文中已说的很清楚,“对科学理论的怀疑,进而“挑战”是科学发展的常规方法”  是一种误解。今日科学家关注的不是怀疑当前的科学理论,而是关注如何找到新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理论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21: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