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教育之荒唐

作者:苏诚忠  于 2016-5-15 02:3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1评论

精英教育的支持者认为:没有基础知识的民科永远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发明者。在现代社会,要想在学术上有所贡献,必须有坚实、过硬的学术功底。否则,只能是异想天开。

也许这话有些道理,但问题是,一个被称作有扎实的功底,受过严格训练的人,他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此人的思维被拘束在某一范围内进行,不可能越雷池一步。学术创新和武林秘籍是两回事,并非演练越久,记忆时间越长越能取胜。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我们用力学公式做解释。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根据掷铁饼时,当铁饼从手中飞出后就具有了速度,他想,那么是不是等于说,力就是速度与质量的乘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更多的人去研究,于是便成为了当时的真理。当然,所有的科学家都用它来进行研究,所谓训练有素,就等于说:更加深刻的领会力等于速度乘以质量的重要意义。可是,过了两千年,突然有一天,一位愣小子站了出来说,不对,力不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可想而知,那些训练有素,功底扎实的学者们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有的嗤之以鼻,有的大骂是谁让这个愣小子跑到象牙塔里面来捣乱?还不赶紧让他滚蛋!学校主管是干什么吃的?的确,当年的英国皇家科学院在院长虎克(虎克定理)先生的领导下就极力的排斥过这位愣小子。这位愣小子的名字就是牛顿。他坚持认为,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而非速度。此后,牛顿力学就在逐渐衰弱的反驳声中主导了物理学。一百多年过去了,所有人都相信牛顿力学是绝对真理。就连文学作品基督山恩仇记也用想要推翻牛顿定律来描写痴心妄想的人。但是,二十世纪初,又出了一个愣小子,他说,牛顿定律并非绝对真理,当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这个关系式并不成立。一听到这话,全世界二百多名物理学教授联名反对。但是,结果,这位愣小子说的话被证实是对的,而那二百多名教授反而是错的。这位愣小子就是爱因斯坦。据说,爱因斯坦发表论文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七位学者理解他。我相信,这七个人考牛顿力学的时候,分数都不高,而那二百位反对者的分数都不低。

有人认为,远古时代的丛林中生长着许多猴子。当食物短缺的时候,猴群出现矛盾,结果是强者称霸武林,弱者被赶出森林。这些弱小的猴子不得不改变生活习惯,最后变成人类,而那些称霸武林的猴子,依然在那里称霸。我要说的就是,当年,武林对猴群的精英训练就是四肢的肌肉。但是,那些非精英却训练另外的方面大脑。后来,农业革命以后,中国出现了一群读书人,他们没有在农业劳做中继续竞争,而是专门学习各种知识,包括战争知识,管理知识,结果,他们成了统治者。此后,这些人看到书本上的知识这样有用,就按照既定方针,拼命想要掌握书本上所有的知识。他们认为,只有读书人才能管理别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结果,这套理论,连同那些书籍被西方发达的商业资本打得落花流水。再往后,这些人也学起西方人的样子经商,沐猴而冠,结果却出现各种腐败。

这样转了一圈下来,读者是否想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精英应有的训练方向?是肌肉还是古代典籍,是科举考试还是商业经营?如果方向没有定下来,那么,根据什么来判定一个人是否训练有素?

随着信息社会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发现,寻找方向的困难程度远远大于训练本身的困难程度。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教改怎样变化,大学以后的教育永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为,教育者本人根本不知道未来社会如何变化。比如,过去的大学里面,电脑程序设计仅仅是一门副科。现在,它不但成为主课,而且还出现了很多为它设置的副科。更有甚者,电脑专业的学生,进校时学的课程,等到出来后,往往已经过时。

所以说,所谓的训练有素,在当今世界根本不存在。飞速的变化根本没给你正景八摆的训练的时间。过去,专业选定后,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学习。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和学生所能获得的信息是一样的。真正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寻找方向。有了方向才有努力的可能。而有关方向的问题是谁也教不了的;在千变万化的人生面前,谁也不能替别人负责。这样一来,官科就的优势就不再了,一个项目,从申请到审批通过,可能需要三年,三年一过,物换星移,什么都变了,可你还要做三年前的项目,因为,连工作带经费刚刚批下来,你改主意了,怎么成?虽然如此,有些最基础的知识却是人类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最基本的就是语言,作为中国人,不能背下几十篇古文的话,那么只能说是不够格。另外就是数学,没有高中的数学水平,的确是寸步难行,因为,最简单的书籍也是作者认为你已经具有高中文化水平而撰写的。没有这个基本知识,当然什么也看不懂。或者说,你需要自学高中数学后才能看得懂。除此以外,我不认为大学专业课程在家里学和在教室学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恒心和毅力,所以,这方面的培养才是关键。

以上种种现象中能够看出,当今世界根本就没有精英。但是,并不是没有英雄,所谓的英雄就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洞察力,在某一个特定的角度与环境中找到别人没有发现、没有看到和没有重视的东西加以放大,为人类进步开创一片新天地的人。

1

高兴

感动

同情
1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13 回复 十路 2016-5-15 02:53
写得很实在。 训练有素的本身应该包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具有独立思考和逻辑分析的能力,求知探索的动力,观测求证的有效方法,创造力和想象力,合作的素质等等。所以是否有学位只是说明一方面,不是全部,但有些工作需要有客观鉴定的方式,不能完全由主观决定,缺乏专业训练就可能让有些岗位成为了无一定把握的试验地,而社会应该有让人发挥潜力,适合发挥潜力的各种不同要求的工作。

您写到:”虽然如此,有些最基础的知识却是人类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最基本的就是语言,作为中国人,不能背下几十篇古文的话,那么只能说是不够格。“  也可以说能背下几十篇古文的也有缺乏理性交流能力,逻辑混乱的人。背诵和抄写的能力与讲明新问题的概念,定义,道理,逻辑推理的能力不完全等同。

另外,大学专业课程有些自学和在学校学习差别小一些,有些可以说差别较大,即使现在有不少的 open courseware。

您举的牛顿例子很好。 如果牛顿只是想象合力取决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而不用大量的实验去验证又怎么可能知道它的正确性呢,怎么可能被其他精英接受呢,如果没有专业训练又怎么去进行大量实验呢?那么我们现在还可能是你说我说他说,得不到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卫星依然上不了天。专业训练很多时候是培养获取知识的方法,确实方向,兴趣和应用不是都在学校能够决定的。个人也感觉有些课程和要求是多余的,可以自学,有些是值得改进的。
11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16-5-15 06:32
所谓'民科'的说法不能成立,今天的世界也少有什么'精英教育'。倒是如何教是个问题,死记硬背的话,就不管是你要求的几十首古文,还是可兰经,甚至是牛顿的数学原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背好了,脑子也就废掉了。
16 回复 qxw66 2016-5-15 08:08
很深刻,很独到,很有道理。所谓精英教育,其实是在忽悠。
17 回复 钓鱼城 2016-5-17 22:01
写得不错。
"英国皇家科学院在院长虎克..."
你是不是说的Robert Hooke?如果是的话,似乎没有他当皇家学会会长的记录。
7 回复 钓鱼城 2016-5-17 22:10
“寻找方向的困难程度远远大于训练本身的困难程度” 非常赞赏这句话。
我的理解是,寻找方向比怎么沿着一个方向走更难。既有先后的问题,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问题。
9 回复 评评灌灌 2016-7-17 01:17
值得教育界大佬们细读的文章.

关于精英教育这个口号.我真的不懂,.....

15 回复 苏诚忠 2016-7-23 16:21
评评灌灌: 值得教育界大佬们细读的文章.

关于精英教育这个口号.我真的不懂,.....

孔子当年就是讲究精英教育的典范。他的致知格物,到后来就是因为大家都从课堂上研究,最后没能变成物理学,反而成了一门勾心斗角的学问。精英教育就是在某个方向个上被人推崇得太过分的教育,大家都朝一个方向发展,结果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重大突破基本上都出自别人不关心的冷门。
这里并不是说精英教育没用,因为,有突破贡献的人,必定是少数。而社会则大量的需要训练有素的医生、工程师、律师、教师等。这些人维持着社会不倒退,少数异想天开的人去创新,他们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也可能一鸣惊人。总之,他们和精英是两种不同类型、性格的人。
14 回复 评评灌灌 2016-7-24 00:30
苏诚忠: 孔子当年就是讲究精英教育的典范。他的致知格物,到后来就是因为大家都从课堂上研究,最后没能变成物理学,反而成了一门勾心斗角的学问。精英教育就是在某个方向
很有启发,值得思考。
13 回复 评评灌灌 2016-7-24 00:53
我有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一直在思考,难于找到很理想的答案。

华人对子女教育很重视,这是好事。问题是,很多人都是把上名校(比如常春藤大学等)当作奋斗目标,而忽视了子女的兴趣及能力。

我没有去研究统计数据,讲不出多少道理。
我所知道的是我的同一届的同学的概况,该专业可以列入中国国内的一流,。。。
然而,一辈子从事该专业的同学,(夸张一些而言)比例不到三分之一,当然,有的改了行,也是从事相近的专业科技工作的,大概地讲,加起来不到一半吧。这个情况,在我那些同年龄区的老同事们他们那些同学也似乎类似。

那末,花了过多的精力进了所谓的名校,读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的孩子们,在将来又能怎样?

精英,其实是少数中的少数,所付出的代价,未必是常人愿意付出的,也是常人往往不能理解的。
那麽,作为家长们,多了解些真实情况,是必要的。

不好意思,苏先生,借您这个地方,写些不成文章的议论,见笑。
8 回复 苏诚忠 2016-7-30 17:26
评评灌灌: 我有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一直在思考,难于找到很理想的答案。

华人对子女教育很重视,这是好事。问题是,很多人都是把上名校(比如常春藤大学等)当作奋斗目标
不知道该怎么努力?
看先生你的年龄大概和我同龄,我也受过文革的‘洗礼’。不过,那个时候,我们家留有一些世界名著,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以及英文小说等等,没被抄走,红卫兵也不知道那是什么。
11 回复 评评灌灌 2016-7-31 02:14
苏诚忠: 不知道该怎么努力?
看先生你的年龄大概和我同龄,我也受过文革的‘洗礼’。不过,那个时候,我们家留有一些世界名著,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以及英文小说等等,
是的,我是文革前参加工作的,经历过四清运动及文革的全过程。

“我们家留有一些世界名著,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以及英文小说等等,没被抄走,。。”

那是很幸运的,。。。。

我参加工作那时,所带的书籍有限,。。。家里的书,名著等,家里的亲戚早早就主动处理了,好在,我对那些有些断片式的印象,。。。

文革时,有些机会,文史方面,能读到一些常人所读不到的书籍及资料,当时能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说不合时宜及在当时没有意义的话,。。。那末,到了八十年代,读书和学习上就不再有危险了。

有个感想,就是,即便是从事科技工作的人,读些所谓的闲书是必要的,知识面仍然是宽些的好。另外,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实验工作是必需的吧,或者理论工作为主的科学家也需要和实验型的科技工作者合作。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11: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