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苛求戏曲——

作者:量子在  于 2017-9-24 10: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戏剧动态|通用分类:原创文学

关键词:《新水浒传》

这是一个系列,此为其一。

姜文的《让子弹飞》毫无疑问是力作。赞誉多多不再重复。也很佩服他这个影视界奇才!

我最欣赏他演过的角色是末代皇后里的爱新觉罗末代皇帝。这是和他本人性格完全不合拍的人物。

换一个视角来看是把它这部新作和戏曲挂钩。

大家一定会说,这不是扯淡吗?

只要想一想,如果(只是如果,一般来说没可能性)有人来把这部源自小说的电影乘机改编成戏曲剧本的话会怎么样?

首先,从批准的角度来说很难乐观。

因为障碍重重,无论从政治影射层面言语肮脏层面场景龌龊层面都不行。

有一个就不行,何况三个叠加在一起!

其次,从演绎的角度来看,那几乎是打了擦边球。对影视来说,就算是播放控制在当年《色戒》大陆删节本(不是香港的那个引起挤过罗湖桥的轰动),那摆到戏曲舞台上也是会引起非议的。

无论从地方从观众角度肯定有人会跳出来大加鞭鞑,尤其是一些所谓崇尚真善美的人士。

总而言之,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对影视界的松绑程度远非戏曲界可及。

换句话说,在广电局那里通过审查的镜头或剧情到了文化部门就未必不被卡住。

目前,话剧小品相声已经充斥着很多纯娱乐的东东;而戏曲这一块则似乎始终承担着“严肃”的“正面”的教育意义不可。

此为系列之二。

屏幕上放得够开的了。

上次说的换一个视角看让子弹飞,主要连带着色戒,着眼点还是在情色,脱与不脱。姜文的大胆从演员就开始了,而不是从导演始。

这一回说政治。政治挂帅,大家一定不陌生。

让子弹飞,一开场马拉火车的荒诞及其隐喻不必多说,又一部电影《食人鱼事件》充满了政治隐喻。

请看——
当下的政治寓言——《食人鱼事件》
来自
毕之航的网络空间详细内容请自行浏览。

问题是戏曲舞台能行吗?七审八审还不得审得你七荤八素!

最近在看《你是我兄弟》,新近一集里有一段台词大意是说——老大说老二,就想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言下之意老二是个混蛋尽干没谱的事儿,还老捅漏子。

可那两句词原先毛主席他老人家就用在水调歌头里面,岂不大不敬?

但是人家电视连续剧就拍完了,播放了,还一片叫好。

假如,这段子放在戏曲剧本里唱出来道白道出来,把想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说成是胡思乱想混账话,那剧本不被毙了才怪呢。

最低限度也得把这段子砍掉才能放行!!!

大家知道,拍影视周期大约三个月时间。

那些大导演名演员都很忙的,还经常有档期问题。

于是,我们听到开拍了-----比如陈凯歌的赵氏孤儿,特地跑到藏山举行开拍仪式;我们知道杀青了,满打满算也就是三个月时间差不离。算是个约数吧。

那些个演员进组,从头到尾就算主演也是匆匆忙忙来匆匆忙忙去。这才有多少时间去体会去领略脚色呢。

好在他们有N,于是,我们看到影视总算拍完了。

怎么样呢?至少不少是硬伤处处。这还不算那些个故意乱拍的搞笑剧美其名云贺岁的贺岁剧胡闹到了啥程度。

反正,拍完了,钱赚够了。随便你们去骂,下一轮再循环就是。

可是,排一部戏呢,随便拿一部戏曲大戏来看,有三个月拼出来的吗?

当然会有,比如《废墟上的爱》比如最近的《蝶海情》;可是,难道不是好多戏被一而再再而三地磨练吗?一个不对就遭封杀吗?

搞到最后,差不多就是十年磨一剑了。

戏曲舞台的好处是可以反复提高,这不错;我要说的就是别多折腾戏曲,看看那些粗制滥造的影视,为啥戏曲就不能加快速度,不还有复排吗。

千万别求全责备戏曲哦。

说说高雅和通俗

已经说了好些在文化领域厚此薄彼对影视宽松对戏曲苛刻的状况。

也已经知道好些影视剧本粗糙,漏洞百出。

比如某剧中,旧上海总督已经到任在上海督军办公室却说啥本督现在前往上海;抗战片明明说南京政府迁至武汉再迁重庆,却又说政府一连南迁——应该是内迁,连得地理方位都不懂了,又不是迁都杭州或者广州。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故事交代不清情节颠三倒四与史实大相径庭也常时有见。

至于对白,除开那些很雷人的到反而流传开来之外,能有经典传下来的究竟有多少呢?

说到流行歌曲的歌词,不知所云的更多更多。典型代表就有春晚周界论的那位御用作词写的,再请看下面附录关于韩寒的观音山。

而对于戏曲剧本则多有挑剔。唱词要求一再修改,对白又是要怎么怎么也是不一而足。

一个戏曲本子到搬上舞台不知道要千锤百炼多少回。

而影视则往往一挥而就,到导演手里更是三个月就拿下来了。

回头思想,那些古代名作究竟有多少是“姹紫嫣红”开遍呢?就算西厢记牡丹亭那里面的糟粕言词也多的是!

所以,对于戏曲创作,不必苛求;不必苛求高雅也不必鄙夷通俗。

历来的传统名剧,比如四郎探母的坐宫和武家坡啦啥的唱词念白也不见得有多高雅不照样百演不衰?

就算样板戏,够千锤百炼了吧,也不见得字字珠玑。

何必呢,何必苛求戏曲?!

观众们并不是来欣赏文本的,观众们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演出。这才是主旨!

写到这里,不禁要问,那些挤满了观众的歌星演唱会,里面的歌词有多高雅有多文采呢?

半通不通的倒很多哦。

********************

韩寒的《辞》

韩寒的《辞》

    韩寒作词,范晓萱作曲,范冰冰献声,《观音山》主题曲《辞》噱头十足,来势不俗。但韩寒的词多少让我有点迷糊,是否青春已经离我或者我们太远了?





作词:韩寒

作曲:范晓萱

演唱:范冰冰



                                 看着

                                 来了

                                 夜行的列车

                                 搭上

                                 或迎向

                                 孤独吗

                                 或是疯了

                                 热血洒哪里

                                 青春都会落幕

                                 来吧

                                 洒这里

                                 反正一起上路

                                 就像

                                 花辞树

                                 总是留不住

                                 他懂

                                 或不懂

                                 反正我不从

                                 你懂

                                 你必须懂

                                 疯了我该何从

                                 热血都洒在青春里

                                 和你一起涂地

                                 可惜

                                 我总会冷下去

                                 问你

                                 留或离去

                                 就像

                                 花辞树

                                 总是留不住

独行踽踽博客——韩寒的《辞》

说说剧组
现在,大凡好戏大戏都是名导名编。

很少看到就像从前那样剧团自己的编导在台前幕后。

好像没有名导名编,就算不得一太好戏;或者说就没指望成为一台好戏。

从前可不是这样的。剧团的编导对自身剧团的演员最熟悉,最清楚路子特色最能扬长避短。

也没听说那些剧团的好戏都是靠名编名导来撑场面的。

别的不说,优秀戏曲演员就跟电影演员一样演 而优则导的就不少例子。

同样,和影视界对照。现在的影视界也不都是名导名编哦。

与之相反,名导名编江郎才尽的例子倒不少。以至于名导屡屡出烂片,名编就像海岩那样要买别人的创意然后联合编剧。

所以,不必苛求戏曲界也非得名导名编不可。

影视界的第五代导演早就走向世界。为什么不可以在戏曲界冒出新生代导演呢 。

再看看话剧界的新锐导演新锐编剧,那么盛行那么火爆,不羞杀戏曲界吗。

总而言之,现在的梨园行,禁锢太多,何不向影视话剧看齐呢。

如此含沙射影在舞台上行吗能通过吗
这儿是网友吴友明的一篇文字。其中提及新翻拍的水浒,里面其实“明目张胆”地含沙射影到郓城圈地上。

毫无疑问,电视连续剧编写了拍摄了播映了,还有叫好了。

单这样的情节,能够出现在戏曲舞台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或强奸原著,或翻拍得不够经典,或剧情太拖沓,时下不屑看名著改编的国产电视连续剧者偏多。我倒以为能够吸睛吸精的,或给人有些许感触感动的,就是好剧,否则看书即可,何须影视?史铁生说:观其雅者赏其雅,乐其俗者乐其俗。我就喜欢看由古代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再翻阅原著,既可以享受多功能的影视情趣,也可获得对华夏名著的再熏陶。另外一个原因是,本人古文知识较薄弱,行文常拖泥带水,早有文友建议多看古典文学作品以提高写作水平,又一直心不在焉。因电视剧《新水浒传》热播,于是拨空边看电视边看水浒原著,获益匪浅。我发现此剧在改编后,增加了很多爱情故事,即很受欢迎又饱受争议。不看不知道,看了不白看。就拿看到20集宋江和阎惜娇的故事落幕时的零碎感想,与大家分享。

“淫曲艳词”为哪般?

在小说《水浒传》中,阎婆惜跟着父母从东京到山东投奔一官人,却流落在郓城卖唱,“不想这里的人,不喜风流宴乐。因此不能过活。” 她年轻貌美,风流成性,又是“酒色娼妓”,赚不到男人的钱,本来就难于生存,不料父亲又暴病身亡,母女生活陷入绝境。好在苍天有眼,正当她无钱为父买棺之时,却有缘被宋江资助,也因此有了她和宋江的恩爱情仇。

小说改编电视剧,是该尊重原著,故在上面一段改编的王婆为惜娇做媒的剧本中,王婆告诉宋江,“没想到这里的人哪,不喜风流宴乐,日子过不下去。”可是后来阎婆又对宋说她女儿的事,“可眼下这客人来听曲的都是捡些淫曲艳词的,她是绝不可能唱的,眼下使钱的人不多了,她每日里是望眼欲穿啊,”

看来,这“淫曲艳词”是明显的一处硬伤,小说中并无此话,是编辑生造出来的。这里的人既然“不喜风流宴乐”,民风应该是比较纯朴的,何来“淫曲艳词”?不仅悖逆原著,剧情也自相矛盾。

不过这也无关大碍,我最感兴趣的是,剧中的惜娇从书中的婆惜摇身一变青纯少女。她母亲也曾对她说,我们是卖唱的出身,很难高攀呼风唤雨的宋江。 惜娇说:“卖唱的怎么样,卖唱的就不是良家妇女了,我一身清白,不怕别人指摘。”

剧本借她的话颠覆了原著中婆惜的淫荡形象。有人说这是继潘金莲之后又一个文学荡妇翻身解放了。这种改变的是非曲直,我们暂且不论,她还被郓城民众公认的全城第一美女,当宋江责怪她丰衣足食却和文远有染时,她说:“我若是为了吃穿,何不嫁给郓城最富的财主。”其实她在心里说“奴家要唱那些淫曲艳词的话,我还需要你的钱吗?你宋江望眼欲穿也得不到我。”她是真爱上宋江,因为宋江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她是一个性格要强,敢爱敢恨,深爱宋江的不幸女子,她的出轨,在 80后一代人看来,是合情合理的。

古时没有,在这之后就有了

惜娇一心想嫁宋江,在宋江多次拒绝王婆为她说媒之后,她决定自己为“中人”,为自己做媒。于是她委托王婆找到宋江,要他见 “中人”,帮惜娇找夫君。助人为乐的宋江推辞不过,结果发现原来“中人”就是惜娇。宋压住怒气说:“你真荒唐,自古以来,哪有女儿家为自己做媒的。”她坦然说:“自古没有,在这之后就有了。”语出惊人!

于是,惜娇成了中国古代前无古人的女性,敢于追求婚姻自主,把父母之命和媒約之言视如粪土。我想,这“自古没有,在这之后就有了。”应该成为《新水浒传》的“惊句”和金句。

无独有偶,宋江在第一次拒绝媒婆介绍对象时说,要想为亡故的先妻守节三年不娶,王婆说:“只听过丈夫死了,妻子守节的说法,从来没有说个妻子死了,丈夫为妻子守节的说法。”宋江说:“自古没有,但在这之后就有了。”此话和惜娇的“惊句”几乎一模一样。可爱得很。

小说里的宋江未婚,为何这一段剧情却渲染他为妻子守节?用时代语言来说,无非是想把宋江变成一个不仅是事事为人民利益着想的“及时雨”,而且是宣扬男女平等的政府公务员。他对同事张文远这样说“我等做小吏的凡事都要仔仔细细,如果出了差错,只能由你我这样的小吏来承担,与官家无碍,还会连累家人。”换句话说,人民的公仆就是要兢兢业业,不能变节。人民的公仆既然可以在位为人民的利益守节,为何不能在家为贤妻守节呢?既然女人可以为男人守节,为何男人不能为女子守节呢?他对爱妻的痴情实在让人肃然起敬,是忠于爱情的痴心汉。更令人感动的是宋江在后来和惜娇认兄妹时说,他是因为爱妻亡故,终身不娶,故和惜娇义结金兰兄妹。我们不知道是编辑搞错,还是宋江说错,原来是三年不娶,又变成一辈子不娶。不管是为妻子守节三年还是一辈子,他宣传男女平等的这一阵子没错,细节问题的差错观众也就不那么计较了。

一句“自古没有,在这之后就有了”的金言玉语,让宋江和惜娇两人之后的情感疑点都找到了答案。比如,为何他娶回来了这么一个“花容袅娜,玉质娉婷”的美貌女子,可却不想跟她做爱?为何他泰然处之惜娇和张文远的奸情,如惜娇说“要是换一个男人,就算在窝囊,也会一刀把我给杀了。”为何……?

因为“古时没有,在这之后就有了。”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言壮语。佩服!

郓城圈地之疑

我曾经发表了一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起因暴力拆迁”的文章。电视剧《新水浒传》里,镇关西成为暴力拆迁的恶棍,但在宋江和阎惜娇的情感戏中,也穿插了一段貌似和暴力拆迁有关的郓城圈地之说,是否个中透露玄机?

宋江娶了惜娇之后,常十天半月不归,娇问何因?他说:“不说明年蔡太师的生辰日,当说郓城县新圈的土地,都急着录人卷宗,着实有些忙不过来啊。”

或者是我孤陋寡闻,中国古代的圈地,最早发生在清朝入都北京后,为解决八旗官兵生计,决定强占北京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那宋代何来圈地之说?一个普通的县城把“新圈的土地”作为大事来抓,那其他县城也都有圈地吧?这种推测应该合理。

当然,从宋江的这几句话中,我们也还可以看出,宋江作为一个政府官员,他当时最忙的可能是两件事,一是太师的生辰日,二是核实郓城的圈地事宜。用今天的话说,国家领导人做生日和成了基层官员的首要任务,足见朝廷的腐败。一个押司在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圈地,可见非同小可。

其实宋江对惜娇说的因忙于圈地之事不能常回家看看,只是推脱而已,他已经背上私通盗匪的罪名,却不知晁盖的下落,作为名满江湖的“及时雨”,一旦事情败露,他将名声扫地,忧心忡忡,所以无心回家。直到朱仝对他说,晁盖到了梁山,他才笑了,才想起好些日子没回家了,应该回去看看惜娇了。但即使是推脱也好,郓城圈地也是影响他对惜娇冷漠的因素之一。

剧中郓城圈地是否有如镇关西那样的恶霸搞暴力拆迁?遗憾的是我们也不能在水浒原著里找到有关说词。于是我上网搜索了“郓城圈地”,顿时目瞪口呆。原来现实版的“郓城圈地”早已闹得沸沸扬扬。郓城县政府无视国家加强土地调控的三申五命,非法霸占农民 1000亩土地,郓城佀楼村一老党员如此对记者说“可仅凭自己薄弱的力量,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珍贵得被视为命根子般的仅有的一点点土地被他们无情地侵占!政府部门的一个决定,我们这1000亩耕地就这样被他们强行圈占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土地使用证!这些土地,给某些领导带来的是所谓的政绩,留给群众的,却是永远不可抚平的伤痕!而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因他们而在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看来,宋代的郓城圈地可能是子虚乌有,而当代的郓城的圈地才是如火如荼。还是应了“古时没有,在这之后就有了。”这话。我想,如果宋江在世,在郓城享受处级待遇的他很可能成了暴力拆迁的镇关西的幕后,但鲁提辖绝不会三拳打死镇关西。宋江腐败堕落了,鲁提辖阳痿了,今日的郓城,还期盼昔日的梁山伯英雄好汉来重振江湖吗?

——吴友明:《新水浒传》观感三则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4 04: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