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潘汉年的百喙莫辩与在劫难逃(上)

作者:量子在  于 2018-1-20 23: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相关人物|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0评论

在人们心目中,潘汉年仍然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物。

1955年4月3日傍晚,剧作家吴祖光和夫人新凤霞来到了北京饭店。这夫妇二人是来看望从沪来京、下榻于此的潘汉年和夏衍,并请他们吃晚饭。吴祖光回忆说,晚饭是在东单的一家小饭馆吃的,同座者还有夏衍的女儿沈宁和夏衍的秘书李子云。潘汉年、夏衍是来京出席中共全国代表会议的。吴祖光闻讯特来尽地主之谊。时隔多年,吴祖光仍清晰地记得,那天潘汉年虽一如既往地头净面光、衣着齐楚,但却有些闷闷不乐。也许是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吧,饭吃得时间不长。放下碗筷,潘汉年便说要回饭店休息,大家也就散了。

回到北京饭店303号房间,潘汉年换上了拖鞋,大概在做上床的准备。这是晚八时许,电话铃响起了。潘汉年被告知,楼下有人找他。潘汉年穿着拖鞋来到楼下客厅。等候他的,是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几名便衣随员。罗瑞卿向潘汉年出示了逮捕令,几名随员便将潘汉年押上了停在门外的汽车。潘汉年此前的身份是上海市副市长,随着逮捕令的发出,这一政治身份也就终结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潘汉年是“钦犯”,是毛泽东亲自下令拘捕的。其原因,则是潘汉年长期隐瞒了一件绝不应隐瞒的事情。1943年春末夏初,潘汉年在南京登门拜访了汪精卫。此前几年,潘汉年已受命在沪宁一带与日伪特务联系、互相交换情报。潘汉年早已与汪伪特务头子李士群建立了直接关系。此番到沪宁,也是为了与李士群接头。但到南京后,潘汉年却走进了汪精卫公馆的客厅。中共情报要人到汪公馆会晤汪精卫,这事情当然很重大。现在所有关于潘汉年的读物,都用“被劫持”来解释潘汉年此次的举动。潘汉年到南京后,李士群告诉他汪精卫希望一晤。而当时向上级请示已来不及,拒绝则可能有十分严重的后果,于是,潘汉年只得硬着头走进了汪公馆。这样的解释如今被普遍接受。但我觉得,这解释还多少有些牵强,至少不够全面。这一点后面再谈。会见汪精卫这样的大事,事先没请示,已属“胆大妄为”。按理,潘汉年一回到淮南新四军根据地,就应该立即向新四军政委兼华中局书记饶漱石汇报,甚至应该同时以书面的方式向延安详做说明。但潘汉年回到淮南后,并没有向上级提及此事。不但当时没有汇报,此后也一直对此事三缄其口。直到1955年4月初在北京开会期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潘汉年才向陈毅汇报了1943年春夏间在南京汪公馆与汪精卫见面一事,并递交了书面说明和检讨。

潘汉年与陈毅面谈,应该是在4月1日夜间。谈完之后,夜已很深。否则,陈毅会立即面见毛泽东的。因为当夜已无由求见,陈毅拖到第二天(4月2日)上午才到中南海向毛泽东报告,并送上潘汉年的书面材料。毛泽东听了陈毅的汇报,翻看完潘汉年写的材料,立即在材料上批示:“此人从此不可信用。”吃了顿午饭,也许还睡了个午觉,毛泽东又提笔写了这样的手谕:“立即逮捕审查潘汉年。”潘汉年成为“反革命”、身陷囹圄后,毛泽东还一直记得他。1956年4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谈到“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时,毛泽东强调了此前杀人的必要性,又强调此后要少杀,机关、学校里的“反革命”,则尽量“不杀”:“什么样的人不杀呢?胡风、潘汉年、饶漱石这样的人不杀,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著名的“七千人大会”上发表讲话,又拿潘汉年说事:“有个潘汉年,此人当过上海市副市长,过去秘密投靠了国民党,是一个C.C派人物,现在关在班房里,但我们没有杀他。像潘汉年这样的人,只要杀一个,杀戒一开,类似的人都得杀。”

此事有两点,至今仍让人们不解。

其一,潘汉年为什么没有一回到淮南,就立即向上级汇报与汪精卫见面一事?很多人对潘汉年长达十几年讳莫如深百思不解。其实,长期没有汇报并不是问题,没有立即汇报才是问题。这种事,只能事后立即汇报。拖个半年一载才汇报,就显得很滑稽。事后没有立即汇报,就只能长期瞒下去,瞒到瞒不下去的时候为止。毫无疑问,潘汉年是打算永远瞒下去的。1955年春在北京开会期间,潘汉年觉得瞒不下去了,才为争取主动而向陈毅坦露。以潘汉年的政治经历,他完全知道这种事应该立即汇报、必须立即汇报、不能不立即汇报。从汪公馆出来,潘汉年思想上就一定在为是否立即向上级汇报而激烈地斗争着。回到新四军驻地,这种斗争还未见分晓。一回到淮南驻地,潘汉年就向饶漱石汇报了此行的其他情况,例如离开南京后在上海又两次与李士群相见,例如与日本军官会谈等等,但却把在南京见汪一事瞒下来了。实际上,这次没有说,以后就想说也难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潘汉年在向饶漱石汇报时,把这最应该汇报的事瞒掉了?

其二,毛泽东为何以如此雷霆手段处置潘汉年?又为何几次在公开讲话中将潘汉年作为“反革命”的典型、代表?没有立即向上级汇报见汪一事,衡之以中共的纪律,当然是很严重的错误。但此事已过去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已证明此事并未产生什么不利影响。现在的种种关于潘汉年的读物,都强调毛泽东本来对潘汉年是极其欣赏的、是十分信重的。如果真是如此,那当毛泽东听了陈毅的汇报后,可以震惊、可以恼怒、可以将潘汉年削职为民,但不必真的认为潘汉年曾叛变投敌,不必真的相信潘汉年是一贯的“反革命”。潘汉年毕竟功勋卓着,毕竟为中共最终夺取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有大量的事实证明的,是不容怀疑否定的。潘汉年的功绩,一般人也许知道得并不清楚,但毛泽东却必定是了解得很充分的。长期隐瞒见汪一事,即便是很大的罪过,潘汉年以其全部的功绩,难道还不能一赎此罪?但毛泽东显然不这样想。听了陈毅的汇报后,潘汉年全部的功绩,在毛泽东眼里都等于零。在毛泽东看来,潘汉年犯的是“可杀之罪”,是应该“斩立决”的。而“我们”之所以不杀他,一是为了显示“我们”的仁慈宽厚,二是杀了也对“我们”不利。这样看来,毛泽东其实是一直并不欣赏、信重潘汉年的。这原因又何在呢?

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经历过多次残酷的“党内斗争”。这种斗争往往是你死我活的。与以王明、博古(秦邦宪)为代表的所谓“国际派”的斗争,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对毛泽东来说也是特别艰难的一次。1931年1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操纵下,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以王明为首的“国际派”掌握了党的统治权。而毛泽东与他们的明争暗斗从这时就开始了。由于王明、博古等人有共产国际作后盾,有斯大林为他们撑腰,毛泽东与他们的较量,就特别需要耐心和智谋。王明于1931年10月到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去国前,王明在组织上做了严密的布署。由王明提议、经共产国际批准,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负总责。毛泽东与王明一派的斗争,一开始就是直接与博古、张闻天的斗争。

1937年11月,斯大林派飞机将王明等人送到延安。从苏联回国的王明,是颇有几分“钦差大臣”的派头的,是手持着斯大林赐与的尚方宝剑的。王明从苏联来到延安,对于毛泽东来说,当然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这意味着与“国际派”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意味着从此将与王明进行直接的、正面的交锋。这足以让毛泽东本来就很严重的失眠和便秘,变得更其严重。但此时毛泽东,决不能、也决不敢表现出丝毫不悦。他必须强颜欢笑。他必须兴高采烈。11月29日,王明一行乘坐的飞机抵达延安,毛泽东发动延安各界群众到机场迎接。自己则在机场以“饮水思源”为题发表了欢迎词。毛泽东说:“欢迎从昆仑山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延安来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做‘喜从天降’。”在机场,毛泽东还与王明等人进行了“热烈的拥抱”。这就有了后来的“整风运动”。在此前与“国际派”的斗争中,毛泽东采取的是各个击破的战术。而“整风运动”,则意味着将“国际派”作为一个整体、一个阵营予以打击、摧毁。斗争进行到1943年,毛泽东就大功告成了。如果从1931年算起,毛泽东与“国际派”的斗争,进行了十三年。

“国际派”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在中共党内曾经是十分强大的。但终于被毛泽东一派击溃。此后,原属这个阵营中的人,自然都有些灰头土脸,自都难免有穷途潦倒之意。与这个阵营有些牵扯的人,实际上也从此在政治上入了另册。当然,有些人通过反戈一击、改弦易辙而拯救了自己。但潘汉年却未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潘汉年正是一个与“国际派”颇有牵扯而终于未能自我拯救的人。

1906年1月,潘汉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宜兴县现称宜兴市,是一个隶属于无锡市的县级市。宜兴距无锡,是很近的。潘汉年十六七岁时即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25年,十九岁的潘汉年到了上海。也就在这一年,潘汉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1925年到1931年5月,潘汉年从事的是“革命文化工作”,是中共“文化战线”上的领导人之一。193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汉口被国民党逮捕后立即叛变投敌,这对中共领导机关来说,是天崩地坼般的灾难。1931年5月,周恩来着手重建中央特科。陈云、赵容(康生)、潘汉年奉命进入新特科,组成新特科的领导层。时任江南省委宣传部部长的潘汉年,从此在“文化宣传战线”销声匿迹。在新的中央特科,潘汉年担任第二科(情报科)科长。潘汉年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情报生涯”。

对于潘汉年怎样接近中共、加入中共,对于潘汉年怎样成为中共“宣传文化战线”上的领导人又怎样转入“隐蔽战线”,现有的关于潘汉年的读物,当然都会有所说明、解释。但这些读物基本上都不提博古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大陆出版的关于潘汉年的读物,已颇为不少。这些读物,在叙述潘汉年的一生时,往往只字不提博古。现在看来,这是十分荒谬的。博古有一个侄儿叫秦福铨。秦福铨1929年出生于无锡。1949年后曾在空军工作多年。1957年后在北大荒农场、新疆建设兵团任职。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4月病逝于北京。秦福铨终身琢磨博古、研究博古。生前写了《博古和毛泽东——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领袖们》一书。2009年3月,该书由香港大风出版社出版。该书第六章以“博古和潘汉年”为题。读了这一章,我才知道潘汉年与博古的关系实在非同一般。下面关于潘汉年与博古关系的叙述,依据的便是秦福铨书中的介绍。

秦邦宪1926年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后,才按照学校的规定取了个俄文名字“博古”。所以,1926年以前,还没有一个叫博古的中国人。但为了叙述的方便,对1926年以前的秦邦宪,亦以博古称之。博古是无锡人。前面说过,无锡与宜兴相距很近,所以潘汉年和博古两人可谓是小同乡。博古1907年6月出生,还小潘汉年一岁。据秦福铨书中说,早在1925年3月,潘汉年和博古就相识了。1924年,博古就参加了“孤星社”、“锡社”等学生社团。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无锡市各界人士于是筹办追悼大会,博古是积极参加者。在这期间,潘汉年来到无锡,向博古提出参加筹备活动的请求。一番交谈后,博古对潘汉年颇为信任欣赏,于是请潘汉年负责宣传、保卫工作,“从此开始了他俩的莫逆之交”。据秦福铨书中说,在这次追悼活动期间,潘汉年在保卫工作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因而给博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为此后潘汉年进入中央特科埋下了伏笔。

1930年,博古从苏联回到上海,一开始在全国总工会任宣传干事,后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其时,潘汉年已是中共宣传文化方面的要员。由于都从事宣传文化工作,潘汉年与博古又常在一起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米夫的扶持下,成了政治局委员,并兼任江南省委书记,但实际上是中共的最高领导。博古是王明最信任的人,是王明集团中的第二号人物。兼任了江南省委书记的王明,对博古说在宣传工作方面需要一个得力之人作助手。于是,博古便向王明推荐了潘汉年。这样,1931年1月底,潘汉年就成了以王明为书记的江南省委宣传部部长。从秦福铨的上述说法,可知潘汉年不但与博古莫逆于心,与王明也颇有“渊源”。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投敌时,中共中央的实际负责人是王明。重建中央特科,应该说是王明和周恩来共同的决定。而博古又一次向王明推荐了潘汉年。据说,正在宣传文化战线上长袖善舞的潘汉年,起先并不愿进入“隐蔽战线”。是在博古的劝说下,才当起了“特务”的。秦福铨也强调:“博古找潘汉年,谈到了中央的想法,动员他搞保卫工作,潘汉年接受了博古的意见,离开了宣传系统,切断了与左翼文化团体的联系,参加中央特科工作。”

当博古向王明推荐潘汉年进入中央特科时,潘汉年已在王明手下当了数月宣传部长。王明之所以欣然接受博古建议,让潘汉年成为新特科的领导人之一,也一定因为这数个月的宣传部长,令王明很满意。这也就意味着,潘汉年也已获得王明的直接信任。在1931年的时候,潘汉年就深得“国际派”头两号人物的宠信,他后来的命运其实就已注定了。

1931年10月,王明赴苏联前,指定博古接替他主持中央工作。秦福铨书中说,王明临行前,单独与博古谈话,要博古“切记”住三件事。其中之一,是一旦中央与共产国际的通讯中断而又有特别严重的情况要向共产国际报告时,须派一秘密联络员到莫斯科。这个秘密联络员全权代表博古向王明和共产国际报告情况,王明也只相信这一人的话。这样,这个秘密联络员就必须事先约定。而博古又毫不犹豫地选定了潘汉年。所以,当1931年10月王明赴苏联前,潘汉年就被确定为王明与博古之间的秘密联络员。

1933年1月,博古到达瑞金,意味着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了瑞金。5月间,丁玲和潘汉年堂兄潘梓年同时被捕。由于这两人都与潘汉年极为熟稔,潘汉年便面临更大的危险。于是,党组织决定潘汉年也离开上海到“苏区”工作。这样,6月间,潘汉年也到了瑞金。在这种时刻将潘汉年调离上海,也应该视作是以博古为首的中央对潘汉年的特别爱护。情报工作是潘汉年的本职。越是形势险恶,越需要潘汉年这样的人在上海为党工作。但博古显然不愿意潘汉年出事。潘汉年此时已有了另一重身份。他不只是中央特科的领导人,还是王明与博古约定的秘密联络员。当然,这一重身份,只有王明与博古知道。博古当然不能拿这秘密联络员冒险。秦福铨书中说,看到潘汉年也终于到了瑞金,博古喜形于色,“留潘汉年同宿”,连床夜话,亲如兄弟。王明赴苏联前要博古“切记”的三件事之首,是牢牢控制住“中央苏区”,要确保这块“苏区”成为中央的根据地。以瑞金为政治中心的这块地盘,本来实际掌握在毛泽东这一派人手里。现中央机关迁到了瑞金,当然中央要把这块地盘直接管起来。如果中央信任毛泽东,那毛泽东的日子还会好过些。但王明、博古这些在苏联的油锅里炸大了的面筋,根本就看不起、也根本就不信任毛泽东这种“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坚信山沟里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他们确信毛泽东不可能懂马克思主义。于是,博古中央一到瑞金,便将毛泽东在政治上边缘化,便剥夺了毛泽东手中的实际权力。博古虽然比毛泽东小十四岁,但他是中央负责人,又有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撑腰,毛泽东只能打落门牙往肚里咽,心情是极其郁闷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共党史常识。潘汉年虽然没有到苏联去吃过面包,但他一到瑞金,就与这些从苏联回来的人打得火热。张云所着的《潘汉年的一生》有这样的叙述:“当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和组织部在一个小楼里办公。潘汉年与时任宣传部部长的张闻天住楼上,博古与陈云住楼下。虽说这批职业革命家都是中共党内的高级领导人,但他们毕竟还很年轻,加上这年夏天中央苏区正处在第四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间隙之间,于是每天晚饭前后,他们常常聚集在树下草地上唱唱山歌,还搞些体育活动,爱打篮球的,吆喝一声就上球场去了。潘汉年喜欢打乒乓球,楼下客堂间用方桌子拼成的球台,就是他和陈云、张闻天等人一起活动的地方。尽管那时中央苏区的生活艰苦是出了名的,这儿与十里洋场上的上海更不能相提并论,但同志之间亲亲热热,潘汉年感到十分愉快。”这真是几家欢笑几家愁!正在“愁”着的毛泽东,当然看见了他们的笑脸,听见了他们的笑声。他当然也看见和听见了潘汉年的笑,并且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发动了反击。虽然反击的力度很大,但对于毛泽东来说,其实还是拿捏着分寸的。在这次会议上,博古被拉下了马。但毛泽东自己并没有登上“总Z书S记”的宝座。取代博古的,是“国际派”的第三号人物张闻天(洛甫)。毛泽东知道,现在还不是与“国际派”决战的时候。现在还只能“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正因为在此前的“长征”途中,毛泽东一定程度上争取了张闻天、王稼祥这几个“国际派”的同情,他才能在遵义会议上把博古拉下马。毛泽东虽然没有成为名义上的党首,但毕竟回到了最高决策层,尤其把军事指挥权完全夺回了。这当然是中共党内的重大事件。前任党首博古,于公于私,都必须对远在莫斯科的王明和共产国际有个交待。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从组织原则上说,张闻天取代博古的决议,也必须共产国际批准方可生效。而此时,中共中央与莫斯科的通讯早已中断。事先确定的秘密联络员潘汉年便派上了用场。在这一点上,王明还真算有先见之明。遵义会议后不久,博古便找来潘汉年密谈。据秦福铨书中说,博古将遵义会议的整个过程介绍得十分详细。博古本就是要潘汉年赴苏联汇报遵义会议情形,又不能用文字材料,一切都要靠潘汉年记在脑中,详细向潘汉年介绍会议过程,这是正常和必要的。博古说明了自己为何交权、为何让毛泽东回到权力中心。秦福铨说:“博古和潘汉年,两人推心置腹地谈了近四个小时,谈着谈着,两人都流泪了。”放弃最高权力,对于博古来说当然不好受,否则就没必要哭了。而作为博古的莫逆之交,博古的下台,莫非也让潘汉年有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感?反正这一天,两个小同乡相对而泣了。

博古派潘汉年赴苏联请示,毛泽东当然十分关心。如果共产国际不批准会议决议,那就一切都是白费劲。当然,潘汉年被博古选中,无疑又一次让毛泽东感到潘与王明集团的关系非同一般。仅仅派潘汉年一人赴苏联,毕竟很不保险。万一潘汉年途中出事,岂不糟糕。博古与周恩来商定,再派陈云赴苏,由周恩来向陈云交待任务。潘、陈两人当然分别行动。1935年2月上旬,潘汉年化装成商贩出发,于是年9月中旬才到达莫斯科,途中竟走了七个多月。据秦福铨说,王明听了潘汉年的汇报后,对博古交出最高权力表示遗憾;但最高权力交到了张闻天手中,又让他觉得情形还不算太糟。张闻天毕竟也是他那个集团中的要角,也算肥水没流外人田。政治上毕竟还稚嫩的王明,不知道遵义会议其实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张闻天的最高权位,很快便形同虚设。此后,他那个“国际派”将一步步走在下坡路上,再无呼风唤雨的可能。

(未完待续)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8 回复 病枕轭 2018-1-21 07:52
  
4 回复 独坐庵中吃苦茶 2018-1-21 08:45
先顶一下
叙述很严谨,期待中
5 回复 wcat 2018-1-21 09:58
问题是秦福铨怎么知道那些事的? 博古于1946年就死于飞机失事。
7 回复 wcat 2018-1-21 10:21
病枕轭:   
那里把我拉黑了,无法回答你。好笑的是自己发起的话题又不让别人说话,不敢辩论就别来啊。

1930年及其以前毛泽东在党内党外是没有什么政治地位的。 在国民党当时是汪精卫是宣传部长,但他又太忙让毛泽东代理。 毛泽东其实也就是个秘书,宣传部很小,所以有人称他代理部长。没多久蒋介石发起清党,共产党员必须退出国民党,毛泽东也就退出了。

在共产党内毛泽东当过政治局候补委员。但在党中央还是没有什么地位,他的职务还不是想撤就撤了? 并且还撤了好几次。

谈这件事我们必须回到1930年,那时共产党还很小,并且还是非法的。共产党内部比较崇尚国外回来的,毛泽东在他们眼里就是个土包子,是没有什么地位的。所以后来中央搬到江西以后毛泽东的职务就被撤了,靠边站了,直到遵义会议毛泽东才进入核心。

现在你不去搜索,你能举出几个民主党的主席副主席来? 毛泽东当时的地位还远不如这些人!
8 回复 病枕轭 2018-1-21 11:24
wcat: 那里把我拉黑了,无法回答你。好笑的是自己发起的话题又不让别人说话,不敢辩论就别来啊。

1930年及其以前毛泽东在党内党外是没有什么政治地位的。 在国民党当
我没有证据证明真有这两句话。我只想说明几点。

1 杨开慧1920年跟毛结婚,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大概从1921年中起吧,两人开始离多聚少。直至杨被捕前好几年应该很久没见过毛。1928年毛与贺子珍再次结婚,风言风语杨也可能会听到一些。从逻辑感情上讲杨有怨恨毛的理由。
2 杨有写下一些文字,里头幽怨之词一定有,这些文字的发现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因为引用者很难伪造这个过程和历史原件。即便伪造也会因为缺乏证据被拆穿。
3至于说到是不是“政治流氓”其实跟毛的政治地位没什么太大关系。你这儿的逻辑我不认同。在中国一个妻子骂老公难听话,不一定需要有什么理论依据或者逻辑理由。
6 回复 wcat 2018-1-21 11:40
病枕轭: 我没有证据证明真有这两句话。我只想说明几点。

1 杨开慧1920年跟毛结婚,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大概从1921年中起吧,两人开始离多聚少。直至杨被捕前好几年应该很
毛泽东当时与贺结婚一事与此没有多少关系,当时的通讯应该很差。有可能毛泽东在此之前听说杨已死亡。

不管怎么样,杨开慧没有理由说毛泽东是政治流氓,因为毛泽东一没有政治地位,二没有政治资本。

时间截至在1930年11月,如果共产党后来没有成功,今天能有几个人知道毛泽东这个名字? 在当时中国就是这么个情况,共产党是个小党,毛泽东是党内一个不出名的人物。
6 回复 病枕轭 2018-1-21 11:46
wcat: 毛泽东当时与贺结婚一事与此没有多少关系,当时的通讯应该很差。有可能毛泽东在此之前听说杨已死亡。

不管怎么样,杨开慧没有理由说毛泽东是政治流氓,因为毛泽
政治流氓,不仅仅杨开慧会说,中共党内很多人,都会说。也基本符合事实。杨跟毛在一起的时候,多少受了毛的政治蛊惑,生活上不负责任,政治上云山雾罩,寂寞思念毛几年的心绪得不到舒缓,杨对毛抱怨是比较符合那个时代人物逻辑的。
6 回复 wcat 2018-1-21 11:51
病枕轭: 政治流氓,不仅仅杨开慧会说,中共党内很多人,都会说。也基本符合事实。杨跟毛在一起的时候,多少受了毛的政治蛊惑,生活上不负责任,政治上云山雾罩,寂寞思念
有什么事实? 总不能空口无凭吧!
4 回复 wcat 2018-1-21 11:55
由于博古1946年就死了,这个秦福铨生于无锡应该没见过博古,所以他说的东西有多少可信度是需要打个大问号。 估计他也不知道多少内幕,编出来的东西不少。
4 回复 wcat 2018-1-21 11:59
病枕轭: 政治流氓,不仅仅杨开慧会说,中共党内很多人,都会说。也基本符合事实。杨跟毛在一起的时候,多少受了毛的政治蛊惑,生活上不负责任,政治上云山雾罩,寂寞思念
看杨开慧在分别以后写的东西,她会说毛泽东是政治流氓吗?

ht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20426/17167963.html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3/1025/c198452-23324725.html

所以那就是李锐这个老东西捏造出来的。 这也不是他第一捏造,以前还捏造过陈云说毛泽东的话,被陈云女儿否定了。
4 回复 病枕轭 2018-1-21 12:14
wcat: 看杨开慧在分别以后写的东西,她会说毛泽东是政治流氓吗?

ht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20426/17167963.html

http://history.people.com.
就你引用的东西,杨也是怨恨毛啊,而这恨不正是因为太过爱他了么?

什么流氓之类的,基本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判断。至于杨有没有亲口说过,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同理借不借陈云之口,说的也是老百姓心底想说的罢了。以陈云30年代在延安的地位,后被毛打压N年,说出那样话,难道不合情合理?

你也年龄不小了,毛死之后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骂毛的从高层到平民老百姓,难道不是多如牛毛么?考证这些话的出处,真的很重要么?毛是什么样的人,还需用几句话来盖棺定论么?
6 回复 wcat 2018-1-21 12:20
病枕轭: 就你引用的东西,杨也是怨恨毛啊,而这恨不正是因为太过爱他了么?

什么流氓之类的,基本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判断。至于杨有没有亲口说过,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同理
不管怎么样都应该实事求是,对不对? 杨开慧不可能说那样的话就说明李锐是捏造,李锐是不可信的。 这个道理还不简单吗?

我本人对毛泽东有什么恩怨不重要,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我要你看我前面5篇文章也是让你看到我是相信科学的,是实事求是的。
5 回复 病枕轭 2018-1-21 12:28
wcat: 不管怎么样都应该实事求是,对不对? 杨开慧不可能说那样的话就说明李锐是捏造,李锐是不可信的。 这个道理还不简单吗?

我本人对毛泽东有什么恩怨不重要,重
我觉着你有点弯弯绕。不是你顽固,而是你故意这么做。

邓小平时代对毛盖棺定论3/7开。很快社会上就有了陈云的那四句活。民心背向大家一目了然。老百姓没有发言权,不同意官方的说法,又没地方说理,受了委屈你让他们怎么办?认为毛勉强5/5开,依我看,还是中国人太善良给他留了面子。毛的错误不反思,毛的余毒不深刻反省,中国人胡打乱撞只会撞个头破血流。毛真那么伟大?文革如果真那么正确,为什么没有成功?没人支持? 没有将中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9 回复 wcat 2018-1-21 12:40
病枕轭: 我觉着你有点弯弯绕。不是你顽固,而是你故意这么做。

邓小平时代对毛盖棺定论3/7开。很快社会上就有了陈云的那四句活。民心背向大家一目了然。老百姓没有发言
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也就需要我们能够辨别真伪,像李锐说的这个就很容易辨别,因为1930年前没有人会说毛泽东是政治流氓。 1930年前真没几个人能够看上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更是如此。 在红军里面朱德陈毅都没有投毛泽东的票,所以毛泽东落选了。 这些都是事实,没错吧。
7 回复 病枕轭 2018-1-22 03:59
wcat: 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也就需要我们能够辨别真伪,像李锐说的这个就很容易辨别,因为1930年前没有人会说毛泽东是政治流氓。 1930年前真没几个人能够
实事求是。没错。说的挺好。不过呢还是有问题。

中国的事,大小到中共的事,它自己就很难实事求是。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时过境迁,三十前这么说,三十年后那么说,怎么说对自己有利就行,此一来根本没了是非观念

关于历史真实。我相信袁腾飞那句话,称‘伪史’不为过也。至于怎么伪法,不讨论了吧。
4 回复 wcat 2018-1-22 06:26
病枕轭: 实事求是。没错。说的挺好。不过呢还是有问题。

中国的事,大小到中共的事,它自己就很难实事求是。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时过境迁,三十前这么说,三十年后那么说
别人不实事求是不是自己不实事求是的理由,同样别人不讲科学不是自己不讲科学的理由。 实事求是,讲科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来做,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
3 回复 病枕轭 2018-1-22 08:06
wcat: 别人不实事求是不是自己不实事求是的理由,同样别人不讲科学不是自己不讲科学的理由。 实事求是,讲科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来做,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
好吧,让我实事求是。以新发现的杨的那些手记为例,你给的链接公布的是“全部”内容么?有没有缺漏?有没有文字修改润色?有意缺失?有没有替换顺序,甚至标点符号修改?这样拿出来的东西很难服人的。有没有允许非官方的独立学者参与研究?如果没有,谁会相信那些鬼话?我可以拿出N件事情N句话证明所谓政府的做和说都不得真,实事求是无疑与虎谋皮。你在这儿死抠什么真实,尤其李锐的话,有意思么?笑蜀说的是不是真话?结果呢?
6 回复 病枕轭 2018-1-22 08:08
不知道你是不是为了刷存在感,还是“为了”让某人看见,这样不通的话题我们以后还是不要继续了吧。
7 回复 wcat 2018-1-22 09:13
病枕轭: 好吧,让我实事求是。以新发现的杨的那些手记为例,你给的链接公布的是“全部”内容么?有没有缺漏?有没有文字修改润色?有意缺失?有没有替换顺序,甚至标点符
我当然不知道是否是全部,但从这些东西是无法证明杨开慧会说毛泽东是政治流氓的。 而从当时毛泽东的地位来看就更没有这种可能,所以李锐就是捏造,并且这还不是他第一次捏造。 天知道李锐捏造出了多少东西!
5 回复 西部华人 2018-1-22 11:02
现在China不说是毛太祖遵义兵变,但以后纸里包不住火,哈哈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08:5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