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 绍兴二日游 3。沈园(陆游唐婉钗头凤) 鲁迅故里 三味书屋 百草园

作者:BANGZI  于 2016-9-19 23:1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旅游归来|已有22评论

关键词:百草园, 二日游, 鲁迅, 绍兴

今天的节目暂定是沈园,鲁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八字桥。剩下还有很多景点,比如秋瑾故居,周恩来祖居,等等。其实这些故居祖居地俺不是特别感兴趣,除非其建筑很有特色。所以计划是看看鲁迅祖居,如果有看头再去看看别的,如果一般般别的就免了。俺最想看的是八字桥,这个等下一集重点介绍。

早上起来,又是个好天气。不过还是有些热,昨天回到房间发现汗衫上面都有汗斑,看样子是出了好几身大汗。今天起得早出门儿也早,还算宜人,不过到了中午肯定又是烈日炎炎。

 

旅馆房间往外看

 

 

第一站,沈园。离酒店不远,俺们腿儿着就过去了。

 

绍兴的确是出名人

 

其实自行车是个好主意。可是这种公共自行车据说要买个什么卡才行,而且是免费的(?),碰上俺们这些懒人就不愿意深入探讨了。而且有了自行车活动范围也大很多。虽然打车也方便但是视野会差很多。

 

路过医院,这个还是个什么旧址

 

 

百度百科:沈园
沈园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绍兴市越城区春波弄,宋代著名园林,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沈园,又名“沈氏园”,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宋代,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七十亩之多。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江南景色。沈园为国家5A级景区,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
沈园分为古迹区、东苑和南苑三大部分,有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钗头凤碑、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1963年被确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陆游曾在此留下著名诗篇《钗头凤》。词于壁间,极言"离索"之痛。唐琬见而和之,情意凄绝,不久抑郁而逝。晚年陆游数度访沈园,赋诗述怀。公元1192年重游沈园,又赋诗一首,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于石,读之怅然"。
 
主要景点
沈园中孤鹤亭、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射圃、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景观,依据历史面貌或沈园文化内涵所需要,被有序地分布在沈园三大区内,形成了“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惊鸿”、“残壁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等十景。[1] 
 

 

大概是陆游和唐婉的故事这里成了恋人们挂牌立志的圣地,留言是五花八门,煞是有趣。

 

还有老外慕名而来

 

直白式

 

文艺青年

 

自说自话式

 

 

动画式

 

自残式

 

 

 

 

二B式

 

荷塘

 

竹林

 

亭台

 

 

荷花

 

 

 

百度百科:陆游和唐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生波折重重,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青梅竹马,婚后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伉俪情深。但却引起了陆母的不满, 她认为陆游沉溺于温柔乡中,不思进取,误了前程,而且两人婚后三年始终未能生养。于是陆母以“陆游婚后情深倦学,误了仕途功名;唐琬婚后不能生育,误了宗祀香火”为由逼迫孝顺的儿子休妻。虽然两个感情很深,不忍分离,但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虽然万般无奈,最终陆游还是遂了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而唐婉也被迫嫁给越中名士赵士程,纵然百般恩爱,终落得劳燕分飞的地步。
转眼十年,公元1151年(南宋绍兴二十一年)春日,沈氏园对外开放,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前往,却意外地遇见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两人中间隔着十年的光阴悠悠,但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他们情感世界的最深处,正当陆游打算黯然离去的时候,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差人给他送去了酒菜。陆游触景伤情,怅然在墙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唐婉见之,感慨万千,一病不起,终因愁怨难解,郁郁而终!病中,唐婉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阕。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
陆游63岁时,有人送来菊花缝制的枕囊,触物伤怀,老人想起自己二十岁时与唐婉新婚燕尔,两人采集菊花晒干作为枕芯,缝制了一对“菊枕”。为此陆游写了一首“菊枕诗”,作为他们夫妻新婚定情之作。这在他的《剑南诗稿》中有记录:“余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虽然当时广为传诵,可惜却没能流传下来。此时又见菊枕,不禁百感交集,又写下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菊枕诗”,题曰: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诗云: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陆游66岁之后隐居故乡,过着简朴、宁静的农村生活,但对年少时的情感总无法忘怀。
67岁重游沈园,陆游看到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75岁,唐婉逝世四十年,陆游旧地重游,“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沈园》二绝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晚年,每年春上必往沈园凭吊唐婉,每往或诗或词必有寄情,后来就一直住在沈园附近。
81岁,陆游做梦游沈园,及醒,感慨系之,在《梦游沈家园》中悲叹: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池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82岁时陆游对唐琬仍是念念难忘,又写下:
城南亭榭锁闲坊,孤鹤归来只自伤,尘渍苔侵数行墨,尔来谁为拂颓墙?
84岁,陆游辞世前一年,不顾年迈体弱、再游沈园。作《春游》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陆游 1155年
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悲伤不已,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雨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和的《钗头凤》

1156年,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2] 

 

好感人地爱情故事

 

 

 

 

郭沫若题的沈氏园

 

 

 

 

 

 

 

 

出了沈氏园,俺们溜达着来到了鲁迅故里。这边明显人多了不少。而且今天不知啥原因免门票,只要扫一下身份证就行。幸亏俺的护照带在身边。不知道没带身分证会是神马结果,买票?不让进?

 

百度百科:绍兴鲁迅故居
绍兴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内东昌坊口新台门内。祖居约建于1810~1813年,原为鲁迅家早年的住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经修缮,成立鲁迅纪念馆,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原为两进,前面一进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间平房已被拆除。后面一进是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
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1910年至1912年,鲁迅回乡任教亦居于此。1912年至1919年间,鲁迅也曾几次回乡在此住过。
 
故居简介
鲁迅故居在浙江省绍兴市东昌坊口19号(今鲁迅路2阗号)周家新台门内,1988年1月13日公布。
鲁迅故居所在的整个新台门约建于十九世纪初叶。故居原为两进,前面一进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间平房已被拆除。后面一进是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1910年至1912年,鲁迅回乡任教亦居于此。1912年至1919年间,鲁迅也曾几次回乡在此住过。
鲁迅故居后园是百草园,原是周家与附近住房共有的菜园,面积近2000平方米,童年时代的鲁迅常在这里玩耍,捕鸟。绍兴东昌坊口11号(今鲁迅路198号)是私塾三味书屋,12岁至17岁的鲁迅在此读书。 鲁迅故居几经修葺,恢得了旧貌。
 
 
老台门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个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上了翰林匾,它仿佛是三张巨大的名片,展示着主人的身份。匾额的两旁各有一行泥金小楷:“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和“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

 

走马观花看了一圈。鲁迅的著作除了当时语文课本里有的几篇俺都没有读过,所以木有啥感觉。

 

第二进为厅堂,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大匾“德寿堂”,两旁柱子上有一副红底黑字的楹联: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第三进是香火堂前,是作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儒家以孝为本,逢年过节堂上悬挂列祖列宗的祖像、安放牌位,设五事(火烛 .香炉之类),置祭品,五代以内的周家老少必进香磕头,行大礼、尽孝道。
第四进为楼房,亦称座楼,为居住之用。第一进至第四进的左右,均建有对称的侧厢、楼房,房与屋之间都有廊屋贯通,以避日晒雨淋。两侧天井点缀若干假山、石池等小景,雅而不俗。整座周家老台门布局周密、严谨,极富绍兴地方特色,远远望去,白墙乌瓦,黑白分明,富有韵味。
清朝乾隆十九年,周家七世祖周绍鹏购得绍兴城内覆盆桥赵氏住宅,经过大规模的改建,成为颇具规模的台门宅院,这就是周家老台门,从此,覆盆桥周氏在老台门聚族而居,繁衍生息。

 

 

 

 

 

 

 

无名的《鲁迅的家世》中记载:“覆盆桥房最有钱的时候,三个台门共有三千多亩田和几爿当,”其实老台门和房的田产还不止这个数字,而且虽然经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冲击,和房仍是十分富有。但和房到第十世时,没有儿子,根据“小绝长顶”的族规,便向智房要了一个,承继下去,这就是鲁迅曾祖父的幼弟,以后被统称为“十五老爷”的周以坶。在覆盆桥周氏中,惟独和房单丁独传,因此资产集中,最为富有。因为和房曾经营商业,所以那一房又特别称为“和记”。鲁迅家虽与老台门的和房辈份相去甚远,但血统却是很近的。鲁迅祖父周介孚出狱后,常到老台门找这位亲胞叔谈天。
一直以来,周家老台门为周氏族人居住,保存完好。建国后,老台门被国家收购,拨款加以修葺。先后曾为绍兴图书馆、民俗博物馆和文物管理处所用。老台门现以恢复了旧日样貌,里面的陈列是以周家老台门的建筑格局为基础,周家鼎盛时期的面貌为背景,融合其他大户人家有代表性的生活场面作实景布置,向游客充分展示了清代绍兴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

 

 

三味书屋

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家台门由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户书香人家。
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竹园的北边厢房我们把它布置成“三余书屋”,“三余书屋”是“三味书屋”的原名,“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鲁迅 12 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
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师的讲台,两旁的椅子供来客歇坐,边上则为学生的座位。
鲁迅的座位最初在书屋的南墙下,由于别人常进出后园,走来走去影响他学习,就要求老师更换位置,把座位移到东北角。鲁迅使用的是一张两抽屉的硬木书桌,桌面右边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刻下的。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

 

 

 

 

 

 

 

 

百草园

鲁迅曾经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它为新台门周氏族人所共有,占地面积近 2000 平方米。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来到百草园中玩耍嬉戏,捉蟋蟀,玩斑蝥,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关于百草园的详细情状,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他非常留恋这个属于自己的乐园。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2

支持
9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3 回复 徐福男儿 2016-9-20 02:16
好介绍!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以赞鲁迅并不贴切。
4 回复 BANGZI 2016-9-20 02:22
徐福男儿: 好介绍!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以赞鲁迅并不贴切。
那两句是周家老台门柱子上写的,大概是希望周家的孩子们那样去做。显然鲁迅同学没做到。呵呵。。。
4 回复 wo? 2016-9-20 02:26
写的好清楚好详细~在其它地方也有发么?好想让我的一些国内朋友也看到。
2 回复 BANGZI 2016-9-20 04:15
wo?: 写的好清楚好详细~在其它地方也有发么?好想让我的一些国内朋友也看到。
呵呵,文彩俺是一点没有,所以用这种日记体写流水账。没啥修饰,但是以后想起来看看历历在目。

可以试试这个链接。国内看不了贝壳琴,这个是给国内亲友看的。
http://www.mafengwo.cn/u/89640518.html
3 回复 wo? 2016-9-20 04:29
BANGZI: 呵呵,文彩俺是一点没有,所以用这种日记体写流水账。没啥修饰,但是以后想起来看看历历在目。

可以试试这个链接。国内看不了贝壳琴,这个是给国内亲友
谢谢,挺好的,全面,详细的解说。我是看一路忘一路。
3 回复 BANGZI 2016-9-20 04:36
wo?: 谢谢,挺好的,全面,详细的解说。我是看一路忘一路。
所以,俺的意思就是写的好不好不要紧,把看到的照下来记下来,以后不会忘了。
4 回复 南沙2 2016-9-20 05:31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是千古绝唱
5 回复 BANGZI 2016-9-20 05:42
南沙2: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是千古绝唱
现场看的时候只是隐隐约约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写日记的时候才看了故事,催人泪下,棒打鸳鸯散也还没这个惨!
5 回复 绿野仙踪 2016-9-20 05:45
鲁迅的故乡还是蛮有底蕴的,可惜至今还没去过。
3 回复 BANGZI 2016-9-20 05:53
绿野仙踪: 鲁迅的故乡还是蛮有底蕴的,可惜至今还没去过。
浙江那边大户人家多,思想又开放,孩子送出去留学,所以出了不少人。这些名人几乎都是家底子厚实的。现在去一趟很方便,上海高铁过去一个小时15分,一日游都可以。
3 回复 viking123 2016-9-20 09:54
大概80年去绍兴写生,到过沈园,啥也么有,有个pond。根本么有墙。谈不上门票。真是今非昔比
6 回复 viking123 2016-9-20 10:03
这个鲁迅故居比原来复杂太多
3 回复 秋收冬藏 2016-9-20 11:02
木风铃上的留言与钗头凤故事做对比,特别有趣。

你是用手机拍的还是用大炮拍的?
3 回复 BANGZI 2016-9-20 22:12
viking123: 大概80年去绍兴写生,到过沈园,啥也么有,有个pond。根本么有墙。谈不上门票。真是今非昔比
现在是个大景点,不修漂亮一点怎么对得起门票呢?是吧。。。
2 回复 BANGZI 2016-9-20 22:14
viking123: 这个鲁迅故居比原来复杂太多
鲁迅故居平常也是收门票的。如果里面啥都没有收门票就不合适了,所以这个修复工作也不知是恢复原状还是自己的新创意。
3 回复 BANGZI 2016-9-20 22:16
秋收冬藏: 木风铃上的留言与钗头凤故事做对比,特别有趣。

你是用手机拍的还是用大炮拍的?
大炮拍的。咋地?这次看着水平下降了?
5 回复 秋收冬藏 2016-9-21 03:17
BANGZI: 大炮拍的。咋地?这次看着水平下降了?
有些比手机拍的好多了,有些则有点疑惑
6 回复 BANGZI 2016-9-21 03:51
秋收冬藏: 有些比手机拍的好多了,有些则有点疑惑
可能是有些图本身色调就比较淡,再一缩图就剩不下什么了。
7 回复 晨雲 2016-9-21 06:50
曾经去过绍兴,特别想看鲁迅的故居及三味书屋,又去了沈园這座古典圆林中的宋式圆林,太喜欢这座圆林的墙壁上刻有陸游和唐婉的刻骨铭心的爱情诗篇二首。我们去時是秋末季节,圆内一派荒凉正好衬托了那诗意。
3 回复 BANGZI 2016-9-21 07:00
晨雲: 曾经去过绍兴,特别想看鲁迅的故居及三味书屋,又去了沈园這座古典圆林中的宋式圆林,太喜欢这座圆林的墙壁上刻有陸游和唐婉的刻骨铭心的爱情诗篇二首。我们去時
想象着是挺衬托诗意的,那个故事太悲催了!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20: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