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那件事:反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作者:长白山  于 2013-6-6 22:4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政经军事|已有23评论

64已经过去24年了。24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24年中,世界与中国经历了多少可歌可泣、令人唏嘘不已的重大事件,发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用去说24年间美国遭遇了什么,发起和参与了多少场战争,也不用去看东欧、西欧乃至苏联,暂时也别去议论中国本身,就看看我们所在的这个网站吧,在这24年间,它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情回中国到贝壳、由在2006年还禁止发布有关64的帖子到如今首页上一片几乎雷同的推荐,从动弹成千上万的点击到现在难得上千的演变。对所有这些变化,你能说都微不足道吗? 能完全漠视其对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那件事可能的启示吗?

从纵的角度,与64发生的当时仅有的10年改革进程相比,这24年给了我们一个更长的时间尺度,24年的成果、教训、演变和动荡,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一条30多年的发展轨迹,让我们有可能去重新审视64的前因后果;而从横的角度,与当时的电视、收音机相比,我们之中大多数人的出国经历、近1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网络系统以及逐渐开阔的言路自由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舞台,使得我们能够不再拘泥于国界,不再局限于某些媒体。

现实中有那么一些人,只要一说起24年前的那事,似乎他们的视野还只是停留在那个广场上,他们的时间似乎就停止在那个时刻。虽然时间、空间给予我们重新审视的可能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改变,但我们的眼界可以更宽广,思索应该更深入,分析理当更细致,态度自然更冷静。如果事隔24年仍然只是停留在刻骨仇恨、呼天抢地的层面上,那么很可能因为是:

1、与当年的不幸者有亲友关系;
2、受到了强烈刺激,造成了某些心理、生理障碍;
3、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如此作态作秀。

对不幸者的亲友,理解他们的痛楚,同情他们的不幸,哀悼他们的遭遇。我相信,不幸者基本是无辜的,即使目前可能还不一定适宜,但历史应该,也会有朝一日对他们有所交代,同时还想告诉他们,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是需要尽可能好地继续生活下去,尽可能地翻过这一页吧;

对被不幸造成障碍的人,需要同情与怜悯,建议他们尽量回避各自的刺激源,长期反复的刺激不利于摆脱阴影,不利于恢复健康;

对那些有作态需要的,尽量给予理解吧,充其量给个冷眼,他演他的,看不看则是你的事,如果好心些可以提示一下,作态24年,掌声越来越稀,观众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狭。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就是作态者的“固步自封”。

至于其他的,如果有兴趣,不仿彼此探讨一番,即使只是书生清谈,即便基本上也只是壁上观。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

2 回复 wcat 2013-6-6 22:47
怎么能反思呢?反思就是没良心,就是5毛!
3 回复 自由之灵 2013-6-6 22:54
我支持反思。我认为一个特别值得反思的地方是,为什么时隔二十四年,变化这么大,却在大陆公众连一个反思的机会都没有?
2 回复 在美一方 2013-6-6 23:03
有道理!
3 回复 相食 2013-6-6 23:17
是啊,变化太大了!

24年前如果就有这么好用的智能手机和这么发达的互联网就好了,当时在场的每个人都可以现场直播事件了,人们就不用10年20年地还为真相争吵了。。。
4 回复 总裁判 2013-6-6 23:39
“由在2006年还禁止发布有关64的帖子到如今首页上一片几乎雷同的推荐,从动弹成千上万的点击到现在难得上千的演变”。
这个统计数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用它来证明谈六四谈得网站萧条了?
4 回复 长白山 2013-6-7 00:01
自由之灵: 我支持反思。我认为一个特别值得反思的地方是,为什么时隔二十四年,变化这么大,却在大陆公众连一个反思的机会都没有? ...
是,这的确是值得探讨一下的问题,初步想法是在随后的日志适当地方提及此点。
3 回复 长白山 2013-6-7 00:06
相食: 是啊,变化太大了!

24年前如果就有这么好用的智能手机和这么发达的互联网就好了,当时就可以现场直播事件了,人们就不用10年20年地还为真相争吵了。。。 ...
倒并不完全这样。事发前后,国外的电视上大量转播了天安门实况,甚至有那个著名的坦克画面,电台上也不停地在播放有关新闻,当然了,没有对最关键时刻的报道。

想想也正常,美军在伊拉克攻打那个忘了叫什么的城市时,不也对媒体全部清场了吗?据说打得很惨,据说使用了非常规武器。
2 回复 长白山 2013-6-7 00:12
总裁判: “由在2006年还禁止发布有关64的帖子到如今首页上一片几乎雷同的推荐,从动弹成千上万的点击到现在难得上千的演变”。
这个统计数字你是怎么知道的?用它来证明 ...
1、每个帖子都标有点击数,留心一下就能知道。以前我参与过论坛的管理,那时的军事版,一个晚上下来,往往有上万的点击。

当然,我说的点击数只是我的感觉,或者说只是我的“真相”,完全可能有错,但重要的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便网站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仅此而已。

2、我只是在中性地提及“变化”,并不涉及其原因,也并不对此作任何判断,你的论断我会听着,但不发表意见。
11 回复 总裁判 2013-6-7 00:27
“对所有这些变化,你能说都微不足道吗? 能完全漠视其对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那件事可能的启示吗?”
导向性的说法,是不是?如果是,怎么能叫中性?如果不是,你不发表意见也是可以的,都是引自你的意见。
3 回复 闲云野鹤一忽悠 2013-6-7 00:49
24年,政府方镇压的实据,文字的,图片的,音响的,。。。面世的越来越多;可政府方阴谋论的黑手,势力(境内,境外)说,却鲜见罕睹,只是喊声越来越高,手段科技化不输世界潮流,当然更含有其它其它早期劣质的方式。只是觉得它在世界上丢人忒甚,汗啊。尤其是在人们议论这个事情的时候,它偏偏喜欢去滑稽荒唐不合时宜地乱比较,让人看不到一点反思的逻辑,可能。其实,公众的视野早被其鸵鸟行为激转到政府也不愿意大家注意的方向(副效应)
3 回复 在美一方 2013-6-7 00:55
总裁判:
导向性的说法,是不是?

太深刻了!一针见血地暗示出作者的动机,讨论可以中止了!或者可以继续人肉追究一下作者的背景来揭示他为什么为虎作伥!
2 回复 月光明 2013-6-7 00:56
这些年本人已经不大关心政治了,深知自身太渺小,政治太深大,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管好就算不错了。看到LZ这个贴,善意的让村友探讨,我不知深浅踩进来,说说我的想法。
没进村前,对六四想的不多。进村后,看了些相关文章,勾起了欲哭无泪无能无助的那一天,才知道那一时、那一刻、那一天,其实并没过去,只是深深的埋藏着。后来写了几个字,但想想也没贴,可能还是有点麻木吧。
为什么这一页总是翻不过去?我想,不是人民不想翻,是政府不愿翻,不知有何难处,就是不去翻?其实,翻,并不那么可怕;不翻,才危机四伏。
澳洲当年把土著儿童强行从家里带走,送他们受教育,给土著们造成骨肉分离的伤害。土著们同政府闹,让政府道歉。霍华德认为,让你们受教育是好事,怎么会道歉。土著们不依不饶,总是过不了这个坎。陆克文上台,自己写了篇稿子,开个大会,正正规规向土著们道歉,了解了土著们纠结多年的怨恨。天没塌、地没陷。
中国政府要了解六四的纠结,一定要下发红头文件,就像当年给右派平反,正正规规,落实政策。这一页,政府不去翻,留下的只会是每年必遇的郁闷。
随便说说,愚妇之见,探讨而已。
2 回复 闲云野鹤一忽悠 2013-6-7 01:00
这个副效应就是,原来49年广告天下的多党派,多民族,多文化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是假滴;原来人民子弟兵不是人民滴(真正人民滴是要撤职查办,军事法庭伺候滴);原来社会集团的政党是在国家之上滴;。。。  时间越久,反思,痛思的结果越明确。如果真如有人说滴,反思被镇压失败的原因,还真就落入“阴谋论”的套套儿里去了。
2 回复 相食 2013-6-7 01:08
长白山: 倒并不完全这样。事发前后,国外的电视上大量转播了天安门实况,甚至有那个著名的坦克画面,电台上也不停地在播放有关新闻,当然了,没有对最关键时刻的报道。

...
我说的现场直播不是你说的媒体,而是现在手机互联网的自媒体——不管是军人还是学生市民,每一个在场的当事人都可以如实记录下当时发生了什么,当事人是没法被清场的,不管是美军还是“人民子弟兵”。
6 回复 长白山 2013-6-7 01:22
总裁判: “对所有这些变化,你能说都微不足道吗? 能完全漠视其对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那件事可能的启示吗?”
导向性的说法,是不是?如果是,怎么能叫中性?如果不是,你 ...
1、当一个人发表他的看法时,通常都希望他人能够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能够部分或全部地赞同和接受自己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说的“导向性”也是正确,而且在网上活跃的网民几乎个个”导向“,你也难免。

2、我的“导向”在于,既然历史赋予了我们更大的时间尺度和更宽的空间尺度,可以依次重新审视一下历史事件。

3、我的“中性”在于,我现在并没有对“变化”作出“好坏优劣”的结论,各人可以有各人的判断,如果有人因此而认真地重新审视了事件,无论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我的“导向”应该算是成功的。
4 回复 xinsheng 2013-6-7 06:32
谩骂比反思来得容易得多,因为反思需要冷静和智慧的理性。每个人阅历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悟性不一样,慢慢来吧。
2 回复 arznith 2013-6-7 08:56
客观公正的说,64就是毛泽东的大女儿联合华国锋,汪东兴等,甚至“中”英勾结,联合起来搞的针对改革的一场政变和军变。是蓄谋已久的和长期准备的,是有预案的。

学生和当时的主要党政军领导,全是受害者。
6 回复 宽阔 2013-6-7 10:19
1、与当年的不幸者有亲友关系;-- 假警察的分析
2、受到了强烈刺激,造成了某些心理、生理障碍;-- 假心理学分析
3、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如此作态作秀。-- 长舌妇嚼舌头
8 回复 寂禅 2013-6-7 11:50
得,海外"主流媒体"从来就没有要求"反思"这一说。要求只有一个"谢罪"。这要"反思"都是"没良心的"5毛干的事。
5 回复 长白山 2013-6-7 12:56
寂禅: 得,海外"主流媒体"从来就没有要求"反思"这一说。要求只有一个"谢罪"。这要"反思"都是"没良心的"5毛干的事。    ...
多 维网最近有篇社论,呼吁中共重新评价64。那篇社论远比这个网站首页的那些推荐值得一读,里面有不少尚属中肯的说法,不知道是不是“反思”的结果。

关键的一点,那社论承认30多年的改革是成功的。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23: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