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的一致:2014归国纪行(40 )

作者:sousuo  于 2014-10-26 05:1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旅游归来|已有5评论

关键词:2014

一路过来,现在是最精彩的所在,终于,导游就是当地的村民了。

天一亮,吃过早饭,就该上车了,目的地是傣族村寨。

开始以为是象曾经的1爱尼山寨那样的展览场所,到了,知道不是,这是真真切切的村寨,里面正常住的有居民的村寨。

后来知道是这样的,村寨是真的村寨,没有旅游的时候,人家该吃吃,该睡睡,该种地种地。后来兴了旅游业,与其翻新出一个“傣家村寨”,不如就来个原生态,这里自古到今不都是傣家村寨吗?最多村外修路,搞个停车场就行了。

于是,村外有了路,停车场,洗手间,买纪念品的商店等等。

村内呢,大家该干啥还干啥。

再后来发现若是开放一两间竹楼给游客参观,效果会更好,于是就有了几家家里条件方便的,开放自家的竹楼供游客参观,没有人来,自家生活,有人过来,接待一下。

当然,可以增加些收入。

于是,我们就和当地的人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车到,人接,列队欢迎。

欢迎的人,舞蹈着,游客入乡随俗,也舞蹈着。

村口明说,示范村,立石为证。

村民

注意老人家的银腰带,那可是傣家妇女的护身之物。

还有更上年纪的老阿婆

看到了吧,银腰带,银手镯,应该还有银碗。

后来从开放家庭的哨多哩那知道,傣家再穷,家里也总要有几件银器镇宅的。

老阿婆,居然没有一丝白发。

这是传统的竹楼,一楼空在那里,原来用来养牲畜,现在多数成了车库。

竹楼没有地基,整个“楼”就“放”在地上,据说它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大水来了,整个竹楼会随水势漂起而不解体,水退了,楼还是楼。

二楼很大部分有柱无窗,用来通风采光。

新一代的“竹楼”,建筑材料不再拘泥于竹,但保留了传统主楼的样式。

这是一幢在建的新一代“竹楼”,开始用了复合的瓦片,也装了窗子。

看看细部。

挺讲究的吧。

再次说明,村子是货真价实的村子,不是展览厅。

水井边的一棵树,有着很萌的告示牌。

右边的哨多哩,就是开放家庭的那位,她年近四十,高中毕业,算是文化很高的了。

一会我们就是到她家里做客。

到了。

屋子里不好拍照,把门牌照下来留念。

底楼,接下来就要登堂入室了,上到二楼,一定打赤脚。

上的竹楼,分宾主坐定,哨多哩开始给我们讲傣家的种种。

首先,她说傣家是全民信奉小乘佛教的,所以大家都很谦和。

傣家的竹楼可以上,但局限于客厅部分,卧室,外人是绝对不能入内,也绝对不许窥探。

我们在时,她家卧室紧闭。

傣家是男嫁女娶,家里的卧室是一间,所有的人包括父母,子女,入赘的诸多女婿,都共居一室。

这家,就是父母,她们两姐妹带着夫婿孩子,住在这里。

在这一大间卧室内,几“家”就用蚊帐相隔,并无不便。

家家到了有女初长成的时候,冒多哩们会以敲竹楼柱子的方式寻求和哨多哩约会,敲者越众,哨多哩越有面子。

我们这位哨多哩,当初据说敲竹楼的有八位之多。

房前物后,数不清的热带水果。

木瓜

椰子

少不了的香蕉

原来芒果的果实是这样结的

热带,总是不愁吃穿。

现在的日子过得更好。

车库,家家如此。

这家更讲究,把一楼也装修了。

成排的摩托

这家伙,久违了。

哨多哩说过,傣家全民信小乘佛教,于是男孩子从小先去寺庙中礼佛,若干年后大部分还俗,小部分彻底出家成为和尚。

结果是大部分男孩都是在寺庙启蒙的傣语,汉语的读写能力很弱,弱到用汉文考驾照都困难,家家簇新的轿车,没有几辆能够上路,因为没有驾照。

女孩子没有礼佛的要求,于是就有了高学历的哨多哩。

这位高中毕业的哨多哩,绝对是乡里的知识分子,她说,傣家,家家敬佛,这是第一敬;家家敬毛主席,周总理,这是第二敬,她家客厅就摆放着周总理从苏联回来,毛主席接机那张经典照片;敬知青,这是第三敬。这第三敬,敬的出乎意料,接着她说了原因,知青没来以前,傣家过着和几千年前一样的日子,房前屋后的水果,田地里的稻谷,再不行进山打猎,日子就这样过。

知青来了,教会傣家很多新的生产技术,使得傣家的日子好过多了,尤其是知青引入了橡胶树的种植,现在版纳有很多知青留下的橡胶树,谁分得多,谁致富,橡胶树成了冒多哩出嫁不可或缺的陪嫁,一般要陪嫁上几百株橡胶树才有面子,而这几百株橡胶树就能带来丰厚的收入。

家家的汽车,家电,都是这么来地。

但,知青走了,他们感恩至今,确实让我们感动。

好仁慈的傣家。

村公所。

好漂亮的洗手间。

最后,看看银器是怎样炼成的。

单件的烧制,也引入了乙炔瓶,方便多了。

腰带的组装。

再多一眼回望,竹楼。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2 回复 金竹陶器 2014-10-26 07:27
热带就是好,有太多好吃的,不会有刁民
2 回复 wo? 2014-10-26 10:14
我1997年左右也去过一家西双版纳的傣家游玩儿,记得那时还破天荒地让我们参观了卧室一样。
都很简单很朴素的那种,偶尔会有旅游团队去,也没怎么开发,生活水平也应没现在好。
4 回复 sousuo 2014-10-26 10:17
现在人家过的很不错的。
3 回复 tea2011 2014-10-26 20:54
金竹陶器: 热带就是好,有太多好吃的,不会有刁民
  
4 回复 金竹陶器 2014-10-26 22:47
再细读,感到傣人了不起,敬佩!
要是佩戴银要的傣人老太太来内地一游,能穿掉裤衩回到家,就要烧高香拜大佛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08:0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