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作者:猪扒戒  于 2017-9-17 02:5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主旨:首先,本章是进道的实践篇之一,告诉大家如何能够走进道的世界。修身之法先修心,灵魂与道合一,行为上自然表现为:知雄却守雌,知白却守黑,知荣却守辱。

 外在行为上这样持守是难的,能够坚持多久更是问题。但灵魂深处的持守对道外之人更是难,心甘情愿的守雌守低,持之以恒连怨言也没有。在道外看是极难的,好像目的也不纯:装孙子为了得到更丰富的好处

 但从道内来看,这却是很自然的事情。

 道内之人首先要面对道。道创造了万有,并掌管万有。从古到永远的每一步,每一个人的心思意念,气息,都在道的能力范围之内。面对宇宙的主宰---道,道内之人除了谦卑顺服,又能怎么样呢?

 然后道内之人被差遣,去按道的意思帮助辅助世人。从信息和权柄上来看,道内之人与道相通,是一种浑全状态,即朴(原木未琢即为朴)。道外之人是非浑全状态,即部分,属于器的级别。所以道内之人既不会嫉妒世人,也不会与之比较。

 因此,与骄傲的世俗之人比较,道内之人是守谦不争

的。守雌守黑守辱几乎是道内之人的自然特征。

 其次,本章讲了道与人的关系的历史和前进方向。“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等,“复归”的本意说明:人类曾经是婴儿,曾经在无极之内,曾经是朴全的。

 因为人类曾经是道的孩子,像婴儿一样信靠顺服于道;人类曾经在无极之内,处于一种无分别,没有凭借实物,却又随时能产生任何物。时间上也是永恒无尽头。

  道与人的关系,跟犹太版道德经“创世纪”中,人与神的关系是相同的。亚当夏娃未吃禁果之前有神的灵,即有道在他们的灵魂之中。他们也沉浸在道中。

 他们被蛇引诱吃了禁果,神说你们吃的日子必定死。

这个死是指他们灵魂中神的灵离弃他们。他们不能再接收神的信号,与神分离。像失去地面信号控制的人造卫星一样,毫无目的地漂浮在太空之中。而耶稣基督的到来,就是要修复人与道之间的信号联系。使无目的飘漂浮在空中的人类再与道建立关系,恢复到神最初造人的计划中。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对于有道之人来说,能与道争雄吗?造与被造的关系,显然不能与道相比。那么有道之人会与世俗之人争雄吗?因为世人是部分,被时空限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有比较与争竞。但对于浑全的有道之人来讲,是与道看齐,而非与人相比。恰是皇帝的钦差也不会与小县令比高低。

 对于世俗之人来讲,这是进道的要诀:知雄守雌,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对道对人都谦下。对人谦下则得人,对道谦下顺服则得道。而且要追求像婴儿顺服信靠父母一样,完全绝对的信靠。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白守黑,知荣守辱,是道对他最亲近人的要求。世人看似低下,道看是最好的待遇。

 犹太人12个支派中有一个指派叫利未支派,是神拣选,专门用于服侍神,并处理神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但上帝却对他们说:“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内不可有产业,在他们中间也不可以有份。我就是你的份,是你的产业。”这里上帝不允许他们与地上的财物有瓜葛,赤裸裸的单单归与神。看看现世中有多少高位者因贪财跌倒,就看出属天的智慧远高于人。

 不仅如此,上帝让他们吃以色列百姓献的赎罪祭,赎愆祭。那就是说以色列人犯的罪他们要担当。就是说牺牲自己背大家的黑锅。就是要让他们知白守黑,知荣守辱。

 他们的角色就是牺牲自己去背众人黑锅,众人的罪得到赦免。他们为了神的要求,把众人洁净洗白了,缓和了人因为犯罪污秽,而与圣洁神的对立关系。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就是说一种守天命的君王,同时也是一个祭司,也要为百姓背黑锅,要为百姓祈求上天的宽恕赦免。甚至以自己为活祭,协调缓和神与人的关系。

 如果没有道作后盾,简单地说代罪担当,是不实际的。没有人能担当起他人的罪和国家的罪。只有道的参与才行。

 在犹太版道德经的新约中,十字架上的耶稣担当了这个祭司和替罪羊的角色。经文预言耶稣说:“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他背起了我们背不起来的黑锅,担当了我们付不起的刑罚。道德经要求君王也要如此。

本章里,道直接向每个人提出了做祭司去替他人背黑锅的要求。可谓要求之高,可谓爱之深了。道是在引导我们回归到无极状态,回归到朴全状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浑全的朴,一旦分割成部分,就只能被用做器。为朴的圣人则可以为众器的官长。所以,大用之人的灵魂人格相比较是浑全的,而不是被分割之后的部分。

 器:只能听他人命令而行,仅能用于某一具体事物的人。“君子不器”就是说朴而浑全是君子的人格特征,把君子放在器的角色上是不合适的,大材小用了。

 这里讲的是全部与部分,浑全的朴与朴散之后的器,官长与器的辩证对应关系。

 不是说一个圣人就不能干具体事物了,而是说他的灵魂人格是近道的浑全状态。他能够做到对人,对社会最深刻的洞悉与包容。而不会斤斤计较,拘泥于具体的琐事。


总结:老子在本章中告诉我们:我们曾经像婴儿一样顺服于道,无忧无虑地存在于无极之中,人人都有道的灵,我们的灵魂是浑全的。

 修己身以求与道合而为一,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即是有道之人的表现。同时,我们根据这些特点要求自己,也是我们与道亲近的路径。

 人合于朴,则可为官长,君王;仅得分割的部分,难免会有比较嫉妒,就只能在器的层次上。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06: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