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的土壤

作者:苏诚忠  于 2017-8-19 17: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韩愈的《马说》这样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文章说得痛快淋漓。但很遗憾,韩愈一生没有发现一匹千里马。反倒是后世的欧阳修发现了不少人才。唐宋八大家中,有四家是欧阳修发现的。为什么欧阳修做得到,韩愈做不到?因为欧阳修把学术与政治分开。学问再好,和当官没关系。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学而优则仕成了学习的目的;从体制上打击创新。直到汉灭亡,才出现了学而优不仕的学者。比如陶渊明、孔稚珪、葛洪、刘徽、祖冲之、裴秀以及魏晋竹林七贤等等。 目前中国这套院士制度,来自建国初期统战的需要。如今物换星移,它已成为科技创新的绊脚石;一个纯粹的官僚机构,却挂着学术的名称。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一切都根据领导的心情和认识水平决定。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必定有限。有了权力就爱听顺耳的话,那一定犯错。大跃进就是例证,毛以为,精神变物质,就这么简单。而党封的顶级学者钱学森为了回报党的恩情,就附和亩产过万,毫无问题。俩人都没把科学当回事。毛不想听人口学说,就让马寅初闭嘴。既然有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圣人,那么要知识分子是干什么的? 改革开放以后,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大都退休。一批听党话的知识分子走上舞台。可问题在于怎样才是听党的话呢?党的路线天天变,党委书记经常换。紧跟刘少奇的成了走资派。忠于林彪的,沦为反党分子。追随中央文革的等同四人帮爪牙。傍上华国锋的化作凡是派。几经折腾,所有的人都学会了逢场作戏,别为真理而斗争。这些人既然在学术上无法出头,那就在待遇、特权和享乐上找感觉。表现出来的就是政府拨款变成了豪华的建筑,富丽的办公室,高档轿车和特供的进口药品。寒门子弟,却难以维持学业。屡屡爆出来的潜规则,仅能说明冰山的一角。 古人和西方人都懂得,养知识分子是为了给领导提意见的。唯独共产党认为,养知识分子是为了让他们听话,帮助党搞统战的。其实这就是一个心胸的问题。中国院士的生活待遇远高于其他国家的院士。高出的这部分正好和成果成反比。这能说明什么呢?在生活没有保障的年代,以富养廉还有意义。当人们无不需为生活担忧的时候,学者需要的是发挥特长的机会,过高的物质待遇就是策之不以其道1990年,著名的华裔心脏病专家张任谦为澳洲首富克里·帕克做了一例心脏搭桥手术。这种手术在当时领先世界十年。帕克送给张医生三百万澳元作为酬谢(那个时候,在悉尼买一处带有一千平米院子的两层小楼也就二十万。)被张医生婉拒;如果要了,那么,以后再有穷人来治病,还能像过去那样信任他吗?最后,帕克将这笔钱为新南威尔士州每台救护车安装了电击心脏去颤器。拿破仑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给将军们过多的财富,致使他们不愿意再去拼命了。高校也一样,学者应该有平等的交流。但校方希望拉开档次,便于管理,却又没能力负责,于是,不断加强审查。这就打击了创造力。因为,任何可操作的标准都是限制创新的标准。所以,韩愈认为,技术层面的竞争,是给天才穿小鞋。那么该如何分辨人才呢?只有靠自觉。如果生活待遇上面的差距不大,有自知之明的人,会让出位置来,留给有兴趣的人来干。一位留美的博士,从小立志攻克癌症,出国后,发现自己没那个奇思,于是改行做生意,干得风生水起。试想,多年后,他成为亿万富翁。他的一位同学,解决了某种类型的癌症。另一位同学考上了终身教授。三个人之中谁没有虚度此生呢?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 14: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