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不管的貧民區(走進九龍城寨之二) [2009/03]
- 裡頭有個地方叫華界(走進九龍城寨之一) [2009/03]
- 城寨歷史事件簿(走進九龍城寨之六,完) [2009/03]
- 日本佔領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父親傳略之二) [2009/01]
- 踏雪尋狐 [2009/01]
- ESL同學各具民族性格(回憶初到貴境時之十五) [2009/01]
- 憤青們,你們願意放棄使用洋名字嗎? [2008/11]
- 華界的晚上塑造我的思想(走進九龍城寨之四) [2009/03]
- 把電視機從九樓扔到街上(走進九龍城寨之三) [2009/03]
- 曹魏人民共和國Vs蜀漢民國——香港人曾經這樣看兩岸 [2009/01]
- 買小生意比找工容易(回憶初到貴境時之十二) [2009/01]
- zt: 袁腾飞评毛语录 [2010/05]
- 沒有李光耀就沒有現代新加坡(漫步80年代新加坡之四) [2009/02]
- 中國情懷深入骨髓(回憶初到貴境時之八) [2008/12]
- 走進古典音樂殿堂的英格蘭國歌 [2009/07]
- 廣州市容破破爛爛(香港仔1969年初返大陸之五) [2009/05]
- 外婆是纏足受害者 [2009/04]
- 特別要為被屠殺士兵唱挽歌(南京南京之七,完) [2009/05]
- 哈 哈 哈? 這就是美國! [2009/07]
- 人生滿意的程度 [2009/07]
- 捨她移民乃我餘生之痛(懷念母親之七) [2009/03]
- 從擔挑黨到八分錢一台電視機(國門重開見聞錄之序幕,下) [2009/09]
- 赤貧(感覺故鄉之二) [2009/07]
- 紀念勇士胡耀邦逝世二十周年 [2009/04]
- 豬流感——再一個末日徵兆? [2009/04]
- 剪刀石頭布(從愛開始之九,完) [2009/07]
我在廣州參加遊行保衛珍寶島(香港仔1969年初訪大陸之八)
我平生第一次參加遊行示威,不是在香港,而是在廣州。
我們這個“香港愛國同胞學習團”,大家抱著的真正目的是探親,個人過邊境很麻煩,參加這樣的團可以享受特權,可以插隊,也少點機會被當作是美蔣特務、階級敵人般看待。
1969年春天﹐蘇聯進犯位於黑龍江省的珍寶島﹐我們這個學習團正在廣州﹐突然獲得安排﹐以香港愛國同胞的名義參加遊行,抗議蘇聯修正主義者入侵我國神聖領土珍寶島。
當時新華社消息報道,超過一億中國人民上街參加反蘇遊行。
我們跟隨數不清的人群在廣州的街上走,對我來說,這是比參觀什麽都好的節目,走出旅遊車,可以細看這個城市的面貌。
走了起碼兩、三個小時,對我來說,一點不累,但其他團友毫無心理準備,苦不堪言,但不敢say no。
成千上萬的遊行群眾,在我們這個團的前前後後。觸目所見的人群,都掛著像撲克上的臉孔,他們對我們這些來自香港的外地人的興趣似乎大於珍寶島。
開始遊行的時候,各人都獲分發一面三角形的各色小旗幟,小旗幟上寫著各種口號:打倒蘇修!蘇修滾出珍寶島!中國人民不可侮!打倒美帝!連美帝也拉下水,因為美帝和蘇修是一丘之貉,他們既鬥爭也勾結,既要爭霸世界,也要合作滅亡共同的敵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遊行中,有人帶領呼喊口號,我們和應,同時搖動手中的小旗幟。
蘇修是什麽?修是指修正主義,中共認為蘇共放棄了共產主義,把共產主義修正了。帝當然是指帝國主義,珍寶島事件之後,蘇修很快升級成為社會帝國主義,簡稱社帝。
“打倒美帝,打倒蘇修”這些口號之外,少不了“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毛主席是全世界人民心中的紅太陽!”
領頭呼喊口號者慷慨激昂,跟隨呼喊口號者也不能有氣無力,所以的確好辛苦,尤其是那些很長很長的口號。
“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毛主席是世界革命人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等已經夠長,那些把兩句口號合起來的更長,例如“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不可侮”,這句很要命,群眾有氣無力地呼喊,速度各不相同,喊得一塌糊塗。
這小小的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上,中蘇邊境是以河道分界,珍寶島在河道中國的這一邊。
珍寶島很小﹐面積不過是0.7平方公里,香港的離島長洲比它還大,卻引起紛爭,曾經被尊為老大哥的蘇聯紅軍裝甲車開上了珍寶島,中蘇兩軍兩次武裝衝突,各有死傷。
團友們都各懷探親的目的,出入有專車,免卻交通困難,更毋須走路,始料不及不但要走路遊行,還要搖旗吶喊高呼口號。好辛苦!
在這個臨時安排的節目中,我的表現很優秀,得到的獎賞是有機會跟隨隊伍慢慢走,走過廣州市内多條重要街道。
我細心觀看大街兩旁的房屋,大概自解放以來,這些房屋都不曾修飾過,牆壁石灰剝落,露出磚縫,盡是破敗的景象。
年輕時候我嚮往五四運動前輩的事跡。當我的眼睛焦點落在遠遠的隊伍前方,黑壓壓的人群,儘管男的不是身穿長袍,女的穿的不是裙子,但是他們手中搖動著的小旗幟,加上破舊的城市面貌,很有電影感,我仿佛走進一個很熟悉的歷史時空。
當我的眼睛焦點回到身邊苦著臉的團友,我的心神飄回到1969年的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