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而不色的母性艺术冲击力

作者:杨立勇  于 2018-11-20 16:1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3评论

裸而不色的母性艺术冲击力

新东方老板俞敏洪犯了读书人一有钱就好为人师的毛病,信口开河一句话就冒犯了全中国的女性。

刚好我在读熊培云的《慈悲与玫瑰》,其中提到了西门与佩罗的故事:

"西门是个在古罗马被判了死刑的基督徒,他在狱中挨饿。同为基督徒的女儿佩罗经常到监狱探望他。为了让父亲活下去,佩罗每次都会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他。最终佩罗的行为被狱卒发现并报告当局,但佩罗的“利他主义"行为获得原谅,并且感动了当局,随后西门也被释放。这个故事后来被鲁本斯等艺术家画成了油画。"

而我最近也在巴黎罗浮宫看到有关此题材的一件雕塑一件浮雕。以前在网上就看过鲁本斯和其它艺术家的油画。这次站在洁白的石雕面前,还是被一种圣洁的“母性之光”深深震撼了。

无论是雕塑还是油画,佩罗的造型都是头部扭向另一边,脸部神情仓皇警觉,眼睛张望着,好像在预防被狱卒发现,又好像不忍直视自己的父亲。父亲的神情则各有不同:有的是双目紧闭,有的则是双眼无神,有的甚至目露凶光,但都显出是备受缺水之苦,贪婪地吸吮女儿的奶水止渴。

突然联想到,80年代初期中国有一出芭蕾舞剧《沂蒙颂》,里面也有类似情节:身负重伤的解放军方铁军强忍疼痛追赶部队,终因缺水而昏倒在地,被来挖野菜的英嫂发现。伤员急需水抢救。回家取水路程远,留下亲人不安全,怎么办?英嫂果断地用自己的乳汁救伤员。以八十年代的中国那种政治气候,敢于用这么离经叛道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达到“政治正确”的目的并获得官方首肯认可,是需要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的。

《西门与佩罗》被西方艺术家创作出雕塑,浮雕与油画,却没有被搬上舞台。《沂蒙颂》被中国艺术家搬上舞台,却没有艺术家把它创作成雕塑,浮雕或油画。

在两个故事虽然时空背景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超常规题材产生的张力撞击人心:母乳喂子女乃天经地义人之常情,《西门与佩罗》反转成女乳喂父,《沂蒙颂》反转成女乳喂兵。这种有悖伦常的行为却又带着强烈"利他主义"献身精神,这种巧妙的结合马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扭力,把我们的惯性思维扭脱“审美舒适区”,造成一种轻度不适感和强烈好奇心,从而产生了艺术家预期达到的艺术冲击力。

《西门与佩罗》最典型地体现了西方古典裸体艺术美学原则――裸而不色,与圣经故事中的“圣母”形象遥相呼应。 《沂蒙颂》则大胆打破了革命时期的禁忌,给清教徒式的晦暗画面涂上一丝“圣母”的光辉。

这两个题材都有一种女性对男性的救赎的隐喻,对无私奉献的母性的礼赞。

我估计俞敏洪可能没看过《西门与佩罗》和《沂蒙颂》。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3 回复 农家苦 2018-11-20 22:22
杨兄,俞敏洪可能没看过《西门与佩罗》和《沂蒙颂》,但美国的国会议员和大法官,中国的人大代表,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两幅作品而改变制订法律的意愿,中美两国的监狱里也都有女囚,女人贩毒照样会被判处死刑,尽管她们贩毒藏毒运毒可能还出于神圣的目的。对此,你怎么解释?艺术与现实,艺术作品所宣扬的人性,母性,是带有普遍性的一面。人性是多面的,复杂的,现实是不会只相信艺术所揭示出的那么一点点光辉人性的。
3 回复 地税局 2018-11-21 08:48
  
2 回复 布依族 2018-11-21 11:19
俞敏洪说了句实话,结果刺激了很多人那敏感又脆弱的自尊心,国内拜金多严重啊,还不让说了,非咬文嚼字的辩驳,不自信的人,不自信的民族才辩解,强悍人和民族不需要解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22: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