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亲--四周年祭

作者:澳洲吴言  于 2014-11-13 13:1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人生感悟|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6评论

 

回忆母亲

--写在母亲的四周年忌日

 

      我去年在回忆母亲的文章中感叹孔老夫子的睿智,三年守孝是人类的极限。有方家朋友私下指出,三年守孝的规矩估计应该是周公而非是孔子制定,孔子无非是向学生阐述三年守孝的理由而已。这畏友感觉到我的窘迫,安慰我:三年守孝确属不易,如你能每年都写一篇纪念令堂大人的文章,那就更不容易了。畏友曾多次在我家品茶聊天、饮酒畅谈,他偶尔会“请教”母亲几个佛教的简单问题博老人家欢心。我感激朋友刚直宽厚之余也暗自接受了他的挑战,今后每年在母亲的忌日写一篇回忆文章。

     于是在电脑手机的日历上设置了提醒功能,提前一周告诉我十一月十三日这个日子。可是最近的几天自己笔下没有往日的灵感,心中也没有太多的悲切。母亲,已经变得遥远、模糊、近一年来也没给我托梦……这次我只能够回忆母亲的几件平凡小事以资纪念。

 

      小时候爱看那些反对封建礼教方面的小说,学会了主人公一句类似的口头禅:“这个家感受不到一丝温暖”。有一次不知是什么事情和父母闹别扭,自己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这句话,记得当时气氛一下子凝固了,母亲呆呆地望着我,我感到无意中这句话的威力,很得意。从那次后,母亲总是很小心对待我,遇到冲突,比如学校要求穿什么服装参加文艺演出而我家不能及时拿出,她也是慢慢给我讲道理,帮我找别家借,并告诉我大概过几个月家里经济周转好才可以添置。母亲的耐心,让我觉得上次的话有点唐突、过分了。母亲也每每在给我购置衣帽或者文具书包时望着开心的我问一句:“你现在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了吧?”我那会儿正沉浸在试穿新衣戴新帽的喜悦中,那里顾得上回答这类的琐碎呢,印象中竟然一次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回想,母亲一定对我说的那句“这个家感受不到一丝温暖”感到委屈、难以释怀,她当时是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个肯定答复啊?我竟然在她生前一直都没有就这句儿时顽劣的话来道歉、解释,告诉她【我的成长一直是在您的爱心呵护下、我一直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希望我今天的忏悔和回答,西方极乐世界的母亲可以听到。

 

      以前读书中所说的各种灵验,总是不屑的,待不惑之后,半信半疑了。回想起母亲生前死后的迹象,真切感受到人类未知世界的深邃、可怕。有神灵,有敬畏,该是一件自然的事。

      母亲八十大寿的前一周,兄嫂接父母到他们家----距省城二百多公里的县城,没两天,就传出母亲跌倒昏迷的消息,于是我们姊妹弟兄都赶到现场。县医院的主治大夫告诉我们是脑溢血,但县城的治疗条件和病人长期吃斋、体质较差不敢贸然开颅动手术,只能够保守疗法,期望奇迹。看到媒体曾经有很多通过爱心的呼唤导致亲人苏醒的故事,我们每天都呼喊母亲,给她将我们的近况、好消息甚至笑话,但母亲依旧是昏迷不醒,但病情也没有恶化。到生日的那天,每个人都将自己曾经和母亲或奶奶或姥姥的小秘密准备好,除了给她祝福生日快乐,还和她分享曾经的这些秘密,期待奇迹发生。于是,大家轮番祝福、呼喊或讲故事,可是母亲还是没有反应,最多就是嘴唇微微一动。我那几天质询过做医生的朋友了,他们都很委婉但肯定地告诉我----除非当时第一时间接到省城的大医院开颅手术清理脑部的积血瘀血,现在不太可能苏醒,应该准备后事了。所以我的呼唤主要在告诉母亲她老人家平时挂念的事情,一件、两件事,母亲的面部有些表情,我知道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孙子,于是告诉她我们的计划包括什么时间带他一起出国上学等等,母亲眼眶里流出泪水,嘴唇也开始颤抖……,那一刻我知道母亲听懂我说的事情了,她还想给我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无法表达出来了。

 

 

      母亲大约是在八十年代开始礼佛,后来皈依净土宗,吃斋打坐看净空法师的视频讲座就成为每天的功课,而且大约十五年前就召开过家庭会议布置她的后事安排,告诉我们她去世时,我们不得哭泣,而是要帮她念“阿弥陀佛”,当时觉得这事儿太遥远、提这事很晦气,但也只能够顺从敷衍,这次派上用场。

      在母亲生日后的第三天凌晨,她在我们齐诵的【阿弥陀佛】声中安详地离开了。

      医生说,令堂常年吃素,身体没有异味;护士们说,这位奶奶虽然昏迷,但我们每次给她换洗的时候都非常“配合”。佛教造诣颇深的大表哥说,舅娘生前虔诚礼佛,功德无量,恐怕会有舍利子,我们没有一个人相信表哥的话,只当是恭维而已。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火化,原来生动鲜活的母亲变成了一堆骨灰,在盛放骨灰盒的过程中发现大小不一的五颗没有烧化的疙瘩,大家说这该是身上带着的佛珠没有烧化?

      没有了母亲,兄弟姊妹们便成了断线的佛珠,大家安顿好父亲,外地的陆续离开。一日,远在香港的妹妹电我,你还记得当时没有烧化的那五个疙瘩吗?记得,我说。妹妹激动地说,我和这里的高人谈起,他说这个就是舍利子呀,你们兄弟姊妹五个,正好留给你们一人一颗的!我顿时愕然、怅然,但也欣然,母亲一定能够去她朝思暮想的西方极乐世界。

      能够生出五颗舍利子,是母亲的功德;我们忘记拿走,又随着她一起下葬,这也许是母亲的心愿,她希望我们姊妹弟兄们会继续以母亲的坟墓为纽带,保持以前往来的密度,将这种亲情传递下去。

      阿弥陀佛!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三日撰订


高兴
4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8 回复 沁霈 2014-11-13 15:50
原来今天是令堂的忌日啊。平生积德行善,晚年皈依佛门,最后安详归天,是老人家的福气,也算是你们全家的安慰。吴言兄的回忆,写的自然朴实,且细致感人。
8 回复 澳洲吴言 2014-11-13 19:27
沁霈: 原来今天是令堂的忌日啊。平生积德行善,晚年皈依佛门,最后安详归天,是老人家的福气,也算是你们全家的安慰。吴言兄的回忆,写的自然朴实,且细致感人。
谢谢沁霈。
最近没怎么上网,但看到有你的文章还是拜读的,祝好!
6 回复 陈营 2014-11-13 20:03
听佛家人讲过,修行之人有善果者往生火化后会有舍利子出现。善缘如此。
7 回复 澳洲吴言 2014-11-13 20:11
陈营: 听佛家人讲过,修行之人有善果者往生火化后会有舍利子出现。善缘如此。
如果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很难相信的,只是那五颗舍利子又埋进坟墓了。
6 回复 xqw63 2014-11-13 22:59
阿弥陀佛 为老人家祈祷
8 回复 澳洲吴言 2014-11-14 05:32
xqw63: 阿弥陀佛 为老人家祈祷
阿弥陀佛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2-4-29 08: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