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微漫注》(六)25-27回

作者:裴殷裴殷  于 2020-10-5 22: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微漫注》|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西游微漫注》(六)25-27回

互相出卖互相拆台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5-1.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五回(1)

 


自称盖天下有名的贼头、天上地下第一偷的孙大圣,偷人参果的时候,还理直气壮的,这一当察觉到人家清风明月怀疑自己偷了人家人参果的时候,他反而忽然觉得害羞起来了:“活羞杀人!这个不过是饮食之类,若说出来,就是我们偷嘴了,只是莫认。”并且那老猪,你看他馋嘴的时候,心急火燎的撺掇孙猴子去偷果子,这被师父招呼去跟人家对质的时候,也如同泻了气的皮球:“正是,正是,昧了罢。”

然后他们三个,简直是腿肚子跟灌了铅一样抬不动腿的沉甸甸,又跟要出嫁的大姑娘一样的羞答答,总之就是不肯离开厨房半步。无奈是师父招呼,躲也不是个事儿,就只好硬着头皮、扭扭捏捏的蹭了半天才到得大殿之上。

到了大殿,猪八戒第一个沉不住气,一贯喜欢装精的老猪,破天荒第一次开始装傻,你看他,眨巴着一双无辜清纯的大眼睛:“饭将熟了,叫我们怎的?”三藏一听,就心里踏实了,啊,你瞧,一看我这徒弟们,就是毫不知情的清白人士呢,于是,三藏就认真的解释起来:“徒弟,不是问饭。他这观里,有甚么人参果,似孩子一般的东西,你们是那一个偷他的吃了?”一看师父上钩,这八戒就装的更憨厚了:“我老实,不晓得,不曾见。”

一向不知道撒谎为何物、素来不曾撒过慌的孙悟空,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猪八戒这么样子认真可笑的撒谎表演,实在是憋不住、也顾不得正在装作没偷吃的模样,哧哧哧的笑起来。于是,八戒这么精湛的撒谎功夫,就被自家兄弟给破了功。沆瀣一气的联盟阵线、瞬间露馅。

看见孙悟空那笑得天花乱坠的怪模样,傻子都知道,这猴子古怪的笑脸上,堆满了蹊跷的啦。清风一双充满怒火的眼睛,就盯住了猴哥:“笑的就是他!笑的就是他!”然而,猴哥一向不懂撒谎,不知道撒谎该怎么撒,但是幸好他懂得顾左右而言他,就憋住笑、板起脸、学着老猪的模样、依葫芦画瓢,生平第一次装傻,喝道:“我老孙生的是这个笑容儿,莫成为你不见了甚么果子,就不容我笑?”

就孙悟空这么露骨的表演,连一向不懂察言观色的唐三藏,也看出来了。三藏道:“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唐三藏这么一说,倒是说醒了孙悟空。他跟着猪八戒,怎么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说瞎话……这可是让醒悟过来的猴哥一激灵。猴哥倒是明白了撒谎的错误,却又施展出他旧有的耍赖本领:“师父,不干我事。是八戒隔壁听见那两个道童吃甚么人参果,他想一个儿尝新,着老孙去打了三个,我兄弟各人吃了一个。如今吃也吃了,待要怎么?”

孙悟空的实话,却不符合事实。那明月一听就觉得,这猴子招供的时候还不肯承认偷,还不忘昧掉一个果子,着实可恶,明月道:“偷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

没想到明月这句话,却让猪八戒怒从心头起,他浑然忘记了自己给刚刚说过自己不晓得不曾见,认为猴哥背着兄弟们多吃了一个,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枪口掉头,扫射起孙悟空来。这局面,你说像不像当下的时局——啊,曾经的哥们、一朝互相出卖互相拆台。

 

 

神满再不思睡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5-4.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五回(4)

 


那大仙回来之后,就说了一句有深意的话:“成仙的人,神满再不思睡。”这句话的意思,在中国古籍中屡屡有所反映。而且,在小说中也多次提到了,孙悟空这家伙是从来不睡觉的。自从在菩提老祖那儿获得修仙的秘诀之后,他再也没有睡觉的事儿了。那么一般人睡觉是怎么回事呢?小说中也很明确的交待了:睡魔。

一般人睡觉,乃是因为有睡魔。并且,神仙如果着了睡魔,也会跟一般人一样的睡觉。而这个瞌睡虫呢,您就知道,它们就是睡魔,或者是睡魔的子裔。在古代,修道人很容易的就能达到神满不思睡的境界,甚至是一般人,如果天真完好,也很容易达到这种状态。比如中国传统的儒生们,因为孔子注重休息的技术,他们也很注重睡觉的姿态、呼吸等等。通过儒家经典中对孔子睡觉的侧面描述,修道人很容易就能猜出来,孔子可以说也在这种状态,或者是非常浅的睡眠状态。孔子学说中的主要提法,同时是修心和修身的手法,他这个修身,可不是比喻形容,是跟练武术、修道一样的改变身体。

后来的儒生们很傻,以为文人就只是玩文艺的,到了清代末年,有些极端的甚至以弱不禁风、整天脑门子上贴着治病膏药的病态为荣。而在历史上真正的文人,都是以文武双全为目标。为什么呢,因为文,本意就是纹理的意思、纹理就是脉路啊。真正的文人,是通晓天地间天机运转的脉路的,人身的脉路当然也不在话下。通了脉路的人、知晓别人脉路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会通晓武的真谛。

 

 

而佛门就完全不同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5-4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五回(4)

 

 


在镇元大仙这里的弟子们,徒弟们的修为和境界,是跟年龄表现直接挂钩的,这个看起来好象是按资历升迁、论资排辈对不对?其实完全不是。这里的徒弟们,人人都是真身在修行。他们这里身体表现的年龄,就是道果之身的形貌,跟人世间的年龄完全不一样的。

修道者讲究尽快的脱离凡俗之身的限制,只要入了门,马上就解决这最现实的肉身限制问题。而佛门就完全不同,你看那唐三藏,一直修到了圆满前的最后一刻,还是完完全全的大俗人的表现。他吃了人参果之后,没有神满不思睡,也没有可以霞举飞升,就是简单的觉得爽了那么一阵子,很快感受上就恢复原样了。表现上,照样是无能的常人一个、照样是每天拖着沉重愚昧的肉身受苦受累。

 

 

一个隐形的保护罩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5-7.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五回(7)

 


唐三藏成功抵达修行的目的地,依靠的并非佛祖的教诲,也不是取来的三藏经籍。菩萨给他安排了修行中的种种磨难和魔难,主要用途是消除他积累的罪业,这是菩萨能安排的,菩萨不能安排的、是每一关中他应该去掉的那些俗念恶念、他究竟能不能去掉。这些全依赖于他个人。

我们往往看到,他一开始根本就不想去,甚至是掩盖、扩大。但是,他修行还有一个隐形的保护罩,这个隐形的保护罩,他几乎从未跨越,这个保护罩,不是乌巢禅师传授的心经,因为心经他往往是觉得自己理解了、却不懂得执行。

他这个隐形的保护罩是什么?就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这个保护罩,在唐三藏需要往高层面走的时候,有时候就形成了他的障碍,有时候就成了他的保护层。不管是障碍还是保护,三藏往往都不知道的,他总是以为他是对的。传统伦理观念,重在约束人的表面行为,这种约束,不一定能保证你像修行人那样上升,但是他一定能保证你不会下降沉沦。对于修行人来说,只要不下降,只要你还走着修行的道路,那就一定会成为你上升的一个厚实的地基。

早就有研究人员认为,西游记宣扬的是释道儒三教合一,这种胡扯咱不多说了。中国传统伦理观念,集成之后体现出来就是所谓的儒家学说。儒家学说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独立体系,他可以通向任何一门修行道路的大门,原因在于他是侧重于世间层面的秩序,也就是符合世间层面的脉路机理,跟哪一个修行法门都不冲突的,修行的法门都是高层面上的事情,他是能跟任何一个高层面学说进行无缝拼接的。

当然了,儒教信者如果不进入其他法门修道,他自己也可以自成一派的修行,只是他最大的部分是偏重于世间、看重世间。中国这种传统伦理看重世间,可并不意味着他的档次不高,恰恰相反,这意味着他的重要,就像大地一样承载着世界上所有的生物物种繁荣一样。

所以说,你能看到唐三藏他这个人,整个西行路上,他往往是遵从着这来自长安大唐国的人伦、礼仪。一直到修行的最后,他人皮脱去前的一刻,他还恪守着中国传统伦理。

 

 

 

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5-7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五回(7)

 


这阶段的孙悟空,某些方面法力着实有限。要将柳树变成四人模样,就不但要念动咒语,还要咬破舌尖、把自己的血喷在上面,才能达成变化。第二天,他要将石狮子变作自己模样,也仍然要咬破舌尖、把自己的血喷在上面。这种变化,他可以真身脱离开,但是能维持的时间不长,而且,也很容易牵连到他的真身。

你看他,柳树的化身挨打了,他自己就身体上有反应,真身打噤。那柳树挨打,但是柳树又不欠什么业债,业债是唐三藏他们的,悟空要替他们开脱,那业债自然而然的就要孙悟空本人来代偿,就跟耶稣替受的罪,实际上是他的徒弟们的罪业他揽在自己身上了。孙悟空在变化前不懂这种罪业转化关系,等到他打噤了,才明白自己代偿不得、自己承受不了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仙讥笑他乡巴佬:越理欺心。大仙还说: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大仙这么自信的说,当然不是因为他神通大于孙悟空,首先是因为理在他手里攒着呢,这一层理,孙悟空是不可能越界的,孙悟空神通再大也发挥不了作用。

孙悟空千方百计的,不希望唐三藏挨揍,结果,不但三藏没有因此感念他,还加深了对孙悟空的恶念。这就叫报应,因为三藏这时候应该挨上一顿打的,孙悟空老是护着他,又没办法提高三藏的悟性,结果就是孙悟空做了一件错事,到后来孙悟空自己受了报应。

这不是不公平,这才叫公平。要是他挨了那么几鞭子、痛一痛,或许也磨灭了几分恶念、珍惜了孙悟空的苦心,说不定能明白一点,说不定就在下一关中不会发生恨逐美猴王的事情、或者下一关就不那么波折。棒头出不了孝子、只会出傻子、暴力之下人的智商会被降低、被激发的只是本能的条件反射,但是偶尔在必要的时候,却也能起到棒喝的作用。

 

 


神仙们亲自操刀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1.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1)

 


修行路上的安排,每一个关难、每一次考验,往往都不是单一目标的,尤其是初期阶段的考验,三两下就考验出你全部的毛病了。你看这唐三藏师徒四人,菩萨亲设一关、镇元大仙一关,这两个关难,可都是神仙亲自参与的哦,这两个考验中,就把他们师徒四人全部的重大毛病都给试炼出来了。

你看这修行路上,一旦确定你能真修,那真正的考验就马上接踵而至,看似简单、却是全方位的、让你掩藏不了的暴露出来全部的毛病。这时候的考验,神仙们亲自操刀,是因为这时候是以曝光执着为要,不以为难修行人为要,否则,要是妖怪们上来了,那可是一错念就铸成不可挽回的恶果,修行人马上就完蛋,不要修了,回家去吧。

之所以有这一番感慨,是看到了这一回开篇的诗。诗曰:“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心上刃,正是忍字,寸边而,正是耐字。忍耐当然不是咬牙切齿的状态,咬牙切齿那是脆弱的表现。

忍耐,是对身心的放手,对充满心中的恶念、怒火、虚假谎言,和身体上的痛楚、焦躁、等的放手、任由这些东西象汹涌而至一样的、澎湃而去,千万不要以为是自己。这种忍耐,换一个说法就是无争,无争就等于是不抓,不抓就等于是无执,做到这一点,就等于是怀德。

三藏、悟空等人,就是败在这个不能忍耐、放不下执着上,这些就是执着,执着就不能怀德,不能怀德就是缺德,他们都做了缺德的事情。三藏拒绝食果,就是放不下俗念,坚守他的俗念,接受不了自己境界之外的事情。悟空更不用说了,一句话不合,就诉诸武力、耍神通、用开溜来拒绝沟通。

他们的这种表现,恰好就是一般人认为的刚强,坚守原则呢!可是这种刚强,面对神仙、面对更高境界,实在是脆弱不堪、人家才是真正的刚强、不变不动的无法逾越的刚强。

修行中的忍耐、刚强,跟人世间的忍耐、刚强,并非是一样的内涵。其中的滋味,还真不是聪明人能体味的,是那些能把身体和思想溶为一体、当作一个整体去对待的人,才能理解的。

而这个时候的三藏和悟空,乃是两个极端,他们两个需要各自往对方的极端上去探寻。现在,他们既然还不懂得去观察、去学习对方的优点,那就继续错位下去吧,直到自我分裂。

 


马上就要爆发了哩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1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1)

 


被大仙抓小辫子抓得牢牢的悟空,还不肯在嘴巴上认输、嘴巴上还不住口的讨便宜:“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树活,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省了一场争竞?”

为了三藏等人,悟空决定四海奔走,但是剩下的这几个家伙,除了轻易不吱声的白龙马,没一个人把信任给予他这个师兄。沙僧道:“师父啊,不知师兄捣得是甚么鬼哩。”八戒道:“甚么鬼!这叫做‘当面人情鬼’!树死了,又可医得活!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三藏道:“他决不敢撒了我们。……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

你要知道,这一切都发生在镇元大仙的眼皮底下呀!大仙的众多的弟子们也都瞪着眼睛看得一清二楚、支着耳朵听得明明白白。人家会怎么看待他们呢?看看人家师父和徒弟之间先。

却说那大仙自元始宫散会,领众小仙出离兜率,径下瑶天,坠祥云,早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门首。看时,只见观门大开,地上干净。大仙道:“清风、明月,却也中用。常时节,日高三丈,腰也不伸;今日我们不在,他倒肯起早,开门扫地。”众小仙俱悦。行至殿上,香火全无,人踪俱寂,那里有明月、清风!众仙道:“他两个想是因我们不在,拐了东西走了?”大仙道:“岂有此理!修仙的人,敢有这般坏心的事!想是昨晚忘却关门,就去睡了,今早还未醒哩。”

看见没,出现异常的时候,人家师父对弟子可是无罪推定的思维,人家可是对弟子的心性很有信心。唐三藏呢,遇到意外事情发生,对自己的弟子是有罪推定的思维。境界和心胸的差别,何等之大呀。

就因为这个,这个镇元大仙,号称是唐三藏的故人的哥们,整个过程中,从未把唐三藏尊重过,我想,人家应该是在三藏来之前,已经知晓他的心胸境界了。所以嘛,又加上是有意安排的考验,人家用远去的背影替三藏接风、用鞭子和油锅给他洗尘。甚至这个故人,前前后后,小说中根本就没提到他跟三藏叙什么旧、唠什么修道修佛的嗑。

更“过分”的是菩萨呢。菩萨在孙悟空的恳求之下,来到五庄观,大仙躬身谢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菩萨道:“唐僧乃我之弟子,……”菩萨说唐僧是她的弟子,可是小说中却并未提到菩萨跟三藏说什么话。要知道,这可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第一次唐三藏亲见菩萨的本尊呀!而且,作为弟子的唐三藏,拜见自己的真正师父观音菩萨,小说中也没提到他如何的激动、感恩。倒是他见到下界的小仙福禄寿三星的时候,“那三藏喝退了八戒,急整衣拜了三星。”三星一为孙悟空讨情面,那三藏还紧张得结结巴巴的不住口的答应:“不敢念,不敢念。”

唐三藏这是怎么了?因为,这些日子以来,在孙悟空的对比之下,他心中积累了越来越旺盛的对孙悟空的怒火。他愤怒的小宇宙,马上就要爆发了哩!

 


没有一个人是有谈判倾向的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2.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2)

 


走过五庄观之前的唐三藏师徒,都是不善于谈判的,他们四个,遇到问题,没有一个人是有谈判倾向的。

清风明月两个小道士奉献奇形怪状的人参果给唐三藏吃,唐三藏一口拒绝、并对两个小家伙做了言辞斥责、与道德教育。这时候,当遇到严重跟自己过去经验和观念冲突的事情,他只是任由自己过去形成的善良是非的观念来左右自己,这种心理状态、基本上相当于一种受到伤害的应激反应。

但是他忘记了一个事情,作为一个修行人,他在坚持自己观念的时候,忽略了他这种激烈的、看上去好象是坚定的反应,不但有可能给别人造成心理伤害、错怪别人,还有漏,那就是顾首不顾尾的漏,用一句特别不好听的俗话来形容,就是磕一个头放仨屁、行善没有作恶多。

一个人心态好的时候,当遇到类似唐三藏这种境况的时候,决然不会像他这样激烈和粗暴。一般来说,会在小道士声称真的是果子之后,不是马上堵上人家嘴巴,乃是向小道士进一步探寻真实性的例证,寻求确凿的依据。这才是一种更加有涵养的宽容的心态嘛。

 


更不是老天爷的死结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2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2)

 


那悟空呢,也一样不擅长谈判,他遇到大仙阻难,也是不懂得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也是不跟人家好生理论一下,寻找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孙悟空表现的是很要强、一味耍神通,就算行为上输了,也要几次三番的在嘴巴上赢回来、讨便宜。八戒呢,撺掇孙悟空的时候、说话很有诱惑的水平,遇到麻烦了,就把猴哥给推出来。

他们这些做法,都不是正道的,当然实质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触及问题的根本嘛。而且作为一个团队来说,遇到麻烦了,这三藏八戒和沙僧,先是由于侥幸心理作祟,一味的听孙悟空的。到了孙悟空黔驴技穷、大家伙都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也不是静下心来,合力合谋的研究研究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解决方案是什么,而是内杠开始了,三个人居然不约而同的拆起孙悟空的台来。

从小说这一回的开场白,就能看到,他们几个人,都有一个毛病,有那种假象的刚强。作为一个修行人,这种刚强,从世俗的角度上去看,看上去很爽、很有范儿、大义凛然的。但是从修行的角度上看,那就傻透了。

因为这个人的思维是僵死的,他这种坚持和刚强,不是来自理性、也不是来自心性,是脑筋里面生锈的结果。

别说修行人了,就算作为世上的一般人,遇到的任何矛盾、僵局、死结,背后,其实,只要你能跳出自己、跳出所有相关人的局限,然后再把所有人的诉求都囊括起来、并且深入的探究诉求后面真实的诉求、根本原因,你会发现,会有一个能满足所有人诉求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人世间遇到的矛盾、僵局、死结,说白了,都是人心的死结、是人思想中的,不是这个世界的死结、更不是老天爷的死结。

 


孙悟空是最能豁出去的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2b.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2)

 


天无绝人之路,只有人自绝于天。仅此而已。当然,绝大部份人都认为找不到这个能把一碗水端平的方案,最大的原因不是智商、阅历、权势不够,是跳不出自己、跳不出人世间这个层面的理,用一句大俗话说,就是豁不出去。

可是,那可不是说,你豁出去了,就一定有方案乖乖的呈现在你面前。不是的,如果你豁出去的是理智、甚至在豁出去的时候还怀着一丝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既然豁出去了就一定得有结果,那就错了,连理智都抛弃了、那不是傻子嘛。

相比较其他三个人而言,孙悟空是最能豁出去的,虽然逞强好胜,可是他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希望,就连在最难堪的时候,在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在背后对他戳脊梁骨的时候,他还一如既往的活蹦乱跳的去找解决办法。

你看他这时候说的话,让我都好感动。他左边听着唐三藏的最后通牒“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右边还在跟那镇元大仙交涉关于唐三藏的安危:“你却要好生伏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帐,先捣塌你的锅底。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脸儿黄了些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出门。”

言语中自是对大仙充满了威胁的意味,那大仙却被威胁的好生感动,两眼红红、哽咽着说:“你去,你去,定不教他忍饿。”

您,遇到问题,一般都跟对方“谈判”吗?会跟自己“谈判”吗?

 


喜欢托大、自我拔高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3.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3)

 


孙悟空落下云头,看见三个老人白云洞外、松阴之下玩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孙悟空看见他们就走上来就打招呼:“老弟们,作揖了。”

你看孙悟空,说话真是喜欢给自己抬轿子,人家好歹也是头发胡子都雪白的老汉了,他喊人家老弟。人家是他的老弟吗、他有资格当人家的哥哥吗?

这福禄寿三星,乃是这蓬莱仙境的一方之主,你看小说中怎么描写“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

王母娘娘光是带着自家桃园的桃子,都来好几趟了。这具体是几趟?应该最小次数是三次吧?否则就不会用“几次”来说了。王母娘娘蟠桃园的桃子成长周期,基本上跟五庄观的人参果是同样的9000年一熟、小一万年一吃。这最少三次,那就是说,这福禄寿三星得道,起码也是三万年以前的事情了。沙悟净是起码一万年前得道的,孙悟空从出生到现在,也不过就是那么短短的一千年而已。在人家眼里,连一个小毛孩子都算不上。而方丈仙山上的小童东方朔呢?“转回廊,登宝阁,天上蟠桃三度摸。”人家一万年一次的蟠桃盛会已经参加过三次了耶。相比起人家的寿龄,那你孙悟空真的是毛孩子中的毛孩子。

但是孙悟空就大着胆、厚着脸,称呼人家老弟。孙悟空喜欢托大、自我拔高。

 


红孩儿其实也只能尸解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3a.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3)

 


可能没有人注意到,孙悟空,其实是没有人这一层身体的。我们回到前面一回。“大圣却又留心:恐他仙法难参,油锅里难做手脚,

急回头四顾,只见那台下东边是一座日规台,西边是一个石狮子。行者将身一纵,滚到西边,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

也这般捆作一团;他却出了元神,起在云端里,低头看着道士。”

注意到了吧!他元神起在云端,却用石狮子变作本身模样,可是,他的肉身哪里去了呢?没有!或者说,他的身体直接就是他的思想和精神。

而那些妖怪们,就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你看那白骨精,“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这叫尸解,用其它物品来假托一个有形的身体。

红孩儿其实也只能尸解,“那怪闻言,恐怕大圣伤他,却就解尸,出了元神,跳将起去,伫立在九霄空里。”

 


这么一个自我下套的事儿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5.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5)

 


蓬莱仙境的福禄寿三星,主动要求前往五庄观拜访,并且替孙大圣说说人情,是因为孙悟空在诉说事情原委的时候,卖了个乖。那行者见说无方,却就眉峰双锁,额蹙千痕。福星道:“大圣,此处无方,他处或有,怎么就生烦恼?”行者道:“无方别访,果然容易;就是游遍海角天涯,转透三十六天,亦是小可;只是我那唐长老法严量窄,止与了我三日期限。三日以外不到,他就要念那《紧箍儿咒》哩。”他说唐三藏法严量窄,也就是说管得严、心胸小。

其实呢,当初可不是唐三藏给他定下的三日的期限的。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三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看见了吧?是孙悟空自己,是他自己亲自给自己下了个三日期限的套儿。因为他许诺三日之前,一来处于骄傲轻浮,一来没想到唐三藏会放狠话,结果唐三藏一下死命令,他当即就傻了。

这么一个自我下套的事儿,那他可是不肯给福禄寿三星知晓的,不然,那还不被人家给笑死,以后这个孙大圣的形像、还怎么混啊。于是乎,在这么个跟主题无关的小事情上,他偏偏很在乎。孙悟空哥哥,的确也算是个爱面子的家伙了。每每遇到自己关键糗事的当儿,他也会编点小故事。

 


行为艺术的鼻祖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6.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6)

 


人吧,这一遇到高兴事,兴奋一过度,就容易陷入癫狂。人吧,这一癫狂,指不定就出错了。你看那蓬莱仙山的福禄寿三星来到了五庄观,一派香风满地、一派喜气洋洋,你看那猪八戒哥哥,马上就开始发癫了。至于他为什么看见三个老头子会发癫,是不是因为离开天庭太久,这么多日子没有见过神仙了?这个问题暂且不研究。反正是这猪八戒,从一个笨蛋夯货,马上就精神焕发、变得又聪明、又机灵、又风趣、又幽默,而且,还非常富于表演才能。简直,这时候他已经不是一头猪,而是一只猴子啦。

对于老猪难得灵性一闪的机灵劲儿,咱们还是先不要讲人家的糗事儿,给个面子嘛,咱们先说人家的风趣幽默。你看他,见了寿星近前扯住,笑道:“你这肉头老儿,许久不见,还是这般脱洒,帽儿也不带个来。”遂把自家一个僧帽,扑的套在他头上,扑着手呵呵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加冠进禄’也!”八戒玩的这叫什么?这不叫调皮,叫行为艺术。估计这头猪是行为艺术的鼻祖,你看他接二连三的玩的都是相当有水平的行为艺术。

八戒扯住福星,要讨果子吃。他去袖里乱摸,腰里乱吞,不住的揭他衣服搜检。三藏笑道:“那八戒是甚么规矩!”八戒道:“不是没规矩,此叫做‘番番是福’。”不住的翻福星的口袋袖筒,果然叫被翻翻的是福星。老猪简直是过年时候的调皮儿童一个。

那呆子䠚出门,瞅着福星,眼不转睛的发狠。福星道:“夯货!我那里恼了你来,你这等恨我?”八戒道:“不是恨你,这叫‘回头望福’。”不知道八戒这是哪来的灵感,翻得媚眼儿、演得逼真、耍得这般有趣。

那呆子出得门来,只见一个小童,拿了四把茶匙,方去寻锺取果看茶;被他一把夺过,跑上殿,拿着小磬儿,用手乱敲乱打,两头玩耍。大仙道:“这个和尚,越发不尊重了!”八戒笑道:“不是不尊重,这叫做‘四时吉庆’。”击磬谐音吉庆,看来八戒的即兴表演,还真是有点墨水儿在肚子里给他撑腰呢。

这番滑稽表演的背后,是一种传统的悟道方式,从现象和变化中捕捉深层生灵的运作轨迹、大自然的规律。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三个都是非常擅长这种悟道和观象方式的,他们过去的修行之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只不过是八戒和沙僧经常被内心的执着和蒙昧所屏蔽住内心的这种灵性,经常着了妖精的道儿,尤其是老猪,就算没有妖精给他下套,他的愚见也往往会给他自己下个套。那么修行起来,总是磕磕绊绊的,也就不奇怪了。

不少电影电视中,往往都有一个猪八戒一样的角色、负责插科打诨、搞笑卖萌、充当观众情感的润滑剂。那么往往也必然有一个孙悟空的角色,冲在前面,负责吸引眼球。当然更少不了一个唐三藏角色负责整个画面的平衡感,用于对比孙悟空角色的勇猛刚强、用于对比八戒角色的可笑,等等。西游记小说中的主角结构,甚为经典,简直就是人物故事的黄金组合。你比如《碟中谍四》、《异星战场》、《星球大战》、《大长今》、《战国英豪》、……。

 


你叫不得我一声‘老爷’?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67.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6)(7)

 


其实在五庄观这当口上,不但八戒表现的很活宝,悟空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一张虚假的面皮,为了嘴巴上占一点便宜,这悟空也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但是这么多的挫折依然磨灭不了悟空那骄傲的眼神、凌人的盛气。夹着尾巴、拖着棍子灰溜溜的来落伽山求救的悟空,一看见那守山大神,他那点小神气,马上就充足了电一样、满状态原地复活,立刻就气鼓鼓的摆起架子来。那大神出林来,叫声“孙悟空,那里去?”行者抬头喝道:“你这个熊罴!我是你叫的‘悟空’?!当初不是老孙饶了你,你已此做了黑风山的尸鬼矣。今日跟了菩萨,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听法教,你叫不得我一声‘老爷’?”

你说你孙悟空吧,怎么说也还在修行的路上,还没成正果呢,可是他就是敢教训人家守山大神,人家毕竟已经得了正果,你跟人家现在还是没法儿比的嘛。好在那黑熊本来就是个脾气温和的家伙,这也是因为执着全无才得了果位,所以人家也不跟他一般见识。就陪笑道:“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题他怎的!菩萨着我来迎你哩。”

悟空一听,马上就蔫儿了。为啥?因为看样子菩萨早就知道了他来了,其实,孙悟空还在三仙山颠儿颠儿的跑的时候,都在菩萨眼皮底下的。他的一言一行,怎么可能逃脱菩萨的法眼。既然意识到了菩萨知道自己,也就马上回到自己目前的窘迫现状中。孙悟空这就乖乖的端肃尊诚,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

一声不吭的悟空参拜菩萨,参拜完了,又一声不吭的呆在那里,这时候的悟空这个乖呀,是你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温柔。风儿在吹、叶儿在摆、时间在流逝、猴头在沉默。看他这样,满落伽山的大大小小的神仙,都在肚子乐。

这悟空闷着不说话,也不是个事儿呀。终于,菩萨开口了,唠嗑:“悟空,唐僧行到何处也?”

行者腼腆的说:“行到西牛贺洲万寿山了。”语毕、然后继续扭扭捏捏的沉默。

看他这样,菩萨也好笑,没办法,只好用话头来引导他:“那万寿山有座五庄观。镇元大仙,你曾会他么?”

菩萨一给话头,所有的神仙都笑起来。这悟空一听见笑声,情知自己在五庄观、在三仙山的折腾人家什么都知道,尤其是,偷眼一看身后那刚刚被自己给教训过的守山大神的如花笑脸儿,猴子当时就羞红了脸,这腿一软,就借势给菩萨跪下,把自家小脸儿埋在了怀里:“因是在五庄观,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不得前进。”

哎呦呦,悟空这话,言简意赅,把自家师徒等人的糗事,给盖得严严实实。那菩萨情知,怪道:“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菩萨一呵斥,这悟空再也隐瞒不得,只好一五一十的说出来事情的整个原委,并开金口央求菩萨前往救度。

 


法力高强对法力高强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6-7.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六回(7)

 


菩萨说了一个故事:“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太上老君的丹炉之火,能焚毁解体一个东西的每一层。观音菩萨的净瓶之水,能把被焚毁被解体的每一层的物质,重新组织起来、恢复那东西的每一层的原样。这就是他们的法力高强对法力高强。

这种本事,对一个一般的神仙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可是对于一个度化人的菩萨来说,没这法力还怎么度化人呀!那被度化之人,就是比那被炉火焚烧过的树枝还凄惨,早就被自己的执着、妒火和种种罪恶,给焚毁的层层飞灰、无影无踪了,仅有一点灵性尚存,在这个人世间苟活。

就是这样只有一个元神、一张人皮的你,菩萨他们还能把你一层一层的重新修复、让你复活。你修行路上的任何障碍,在菩萨眼里都不是障碍,顶多算个让你往上走的阶梯而已。

“甘露久经真妙法,管教宝树永长春。”这句诗真不是吹的,其中的内涵孙悟空是完全明白了的。

 

 

这像不像武侠小说中所谓的“凌波微步”?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7-3.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七回(3)

 


且不讨论这时候的三藏如何空虚,如何被妖魔趁虚而入,重点有趣的故事,在于三藏与妖魔的应对。这一段应对,基本上是西游记中我觉得最有味道的故事文字。

妖怪化作美女,相当的白富美。看得那八戒又是口里止不住的流涎。但是这妖怪显然是无视八戒的,打着斋僧的旗号,直接奔唐三藏来了,就在唐三藏精神恍惚的当儿,忽然这妖怪变的美女就到了三藏的身边。三藏吓了一跳:“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写到这儿,小说中特意加了一句“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也不认得。”是的,三藏认不得妖怪,岂止是他的修为不够、执着蒙心,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的修行方式,就是这种蒙着脑袋、不让他知道的修行方式。也正是他这种修行方式,发生了这下面极有意味的对话攻防场面。

那三藏,固然是起了色念,但是,他并没有被色念冲昏头脑。因为什么?因为他习惯了世俗中常人的思考方式,也就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观念所带给他的下意识的疑问:“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因为走了半天,一个人也没遇见过,一户人家也没瞧见过,方圆多少里之内,也没有人烟。这时候突然出现一个大活人,三藏还是觉得不太合理。当然这个观念,对于神仙和妖怪都不适用,可是正是这个低层世俗的观念,在恰当的时候、发挥了正确的作用,救了他一下。

其实,三藏这三句话,实在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他出于下意识的疑问、脱口而出而已。毕竟对方是女性,这唐三藏素来缺乏跟女性打交道的习惯。如果这白骨精的反应迟钝点、笨一点、憨一点,不理三藏的问询,说不定三藏说完自己就丢掉了。

但是,这妖精实在是太机灵、骗人的经验太多了,机灵的简直就是现在生意场上的老油条,那妖精见唐僧问他来历,他立地就起个虚情,花言巧语,来赚哄道:“师父,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白虎岭。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经好善,广斋方上远近僧人;只因无子,求神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又恐老来无倚,只得将奴招了一个女婿,养老送终。”

这话儿,说的可算是情节完整、细节翔实,并且理由直奔三藏的最大需求:吃饭。但是马上被唐三藏听出了破绽。妖怪为什么会被唐三藏听出破绽?因为妖怪的故事,完全不符合世俗间的传统规矩、仪礼,因为唐三藏熟识礼仪、谨守仪礼,仅此而已。莫说唐三藏,换作一个人间的真诚守规矩、守本分的任何人,不需要智商、也不需要神通,都能觉得这白富美说的话不正经、有悖人伦。于是唐三藏就追责于白富美了。

三藏闻言道:“女菩萨,你语言差了。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妖怪本来是勾色心、勾贪念的,没想到居然是自己进了考场,被唐三藏随嘴几句话就给问傻了,白富美心想:“我以前遇见的好色之徒,哪有这么多花花肠子嘛,要吃他还得先通过他的考试!偏偏这考题,什么论语啊、什么妇道啊,都是闻所未闻的,急死老娘了。”

既然已经编造了谎言,既然谎言已经有了漏洞,那就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编下去,用新的谎言来包装旧的谎言,但是,在祭出新谎言的时候,妖怪的底气显然就不足,比起刚开始的时候的那种坦然和自信,就挫了一大截儿。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语道:“师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带几个客子锄田。这是奴奴煮的午饭,送与那些人吃的。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忽遇三位远来,却思父母好善,故将此饭斋僧。如不弃嫌,愿表芹献。”

完了,完了。这妖怪编造瞎话的水平,堪比人民日报,有鼻子有眼、简直是栩栩如生。但是编造瞎话的智商,也只有人民日报的智商,说来说去,说得不管多么的精美,就是说不出人话来。都是不懂人伦、没有人性的嘛。它们是完全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和仪礼,不懂得为别人考虑,也不知道理有来回。

白富美的这三番谎言,彻底断了三藏吃它斋、上它套的念头。这段话,似乎是解决了三藏的质疑:妇女单身出行。但是给出一个新的漏洞:把应给干活人的饭、全部改送和尚,又很悖伦。三藏道:“善哉!善哉!……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

对于唐三藏质疑的不合理之处,白富美始终都回答不了,绕着弯子,越绕窟窿越大,虽然最后它情急之下,企图以情动人、以情代理“师父啊,我父母斋僧,还是小可;我丈夫更是个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桥补路,爱老怜贫。但听见说这饭送与师父吃了,他与我夫妻情上,比寻常更是不同。”但是已经没用了,它哪里懂得,真正的和尚,只讨人家的剩饭,为了自己吃而让施主挨饿、那不是和尚是强盗。

因为它的后续每一次谎言,出发点都是为了包装前一个谎言,但是没有一个漏洞能堵上,越说越离奇。

这时候,三藏坚守的,正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传统道德观念,非但是人世间的涵养,还能抵御很深层次上的妖魔与外邪,也就是,他能延伸到很深的层面中去,内涵很深。三藏看不见妖怪,浑然不觉,并且已经被外邪笼身,但是,他仅仅是通过习惯性的坚持正统道德伦理,就在浑然不觉的时候,轻松躲过了妖魔的攻击。

你说,这像不像武侠小说中所谓的“凌波微步”?没有凌波微步这样让新手也能蒙着眼睛能躲避打击的武功,但是,恪守正统道德观念的人,却真的可以蒙着眼睛也能避免妖魔道的入侵。这真的很奇妙。

妖魔道、人道,看上去是纵横交错在一起,其实却是泾渭分明的两大脉路体系,中间有着看不见的屏障间隔的。中国传统文明中的道德观念,就是指导你我如何走在人间道上。不需要你聪明,只要你能恪守,就足以抵御外邪。

所以,你说这三藏跟白富美的这一段精神对抗,像不像探戈、像不像太极推手?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虽然触手已及,可是你进的同时我已经在退,你企图抓紧的时候,我已经飞絮一样的飘开,就在你的手边你也抓不住。

 


官商通吃的白总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7-5.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七回(5)

 


如果白骨精放在今天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一定是个成功的商人、一定能成为官商通吃的白总。因为它的营销技巧,太符合在中国做生意的原则了。

做生意,我这里说的,都是这十多年在中国大陆做生意的专指。泛泛的来说,从人的心理上来说,做生意,有两类大的手段,这个手段分类的标准是满足的需求的分类。所有的行销,都在说满足用户需求,但是没有人愿意谈需求的本质。人类的需求有很多,但仅有两类,一类是正当的,比如满足生存的需求、满足审美的需求、等等。一类是不正当的,比如满足贪婪的需求、满足作恶的需求。

白骨精,针对唐僧师徒,一上来就提供满足两种需求的两种产品:美女、美食。你看这白骨精,精心设计方案、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它提供的美女,不需要推销,只需要站在那里,色念就打入唐僧和八戒的内心去了。所以不需要多余的话儿来勾引,因此白骨精也就连一个多余的色的勾引动作没有、一句勾引的色的话儿也不说。我明白它意思,绝不浪费、精准打击。

然后这美食,白骨精的推销也是精准打击:斋僧。并且为了让八戒接受的更放心,它特意表明,白富美我不是路过打酱油的:因还誓愿要斋僧。跟你们相遇不是半路萍水相逢的:特来此处无他故。斋僧的意思,就是你可以放心大胆的白吃;还愿斋僧的意思,就是你不吃才让我不高兴、你吃了才让我也高兴、别顾虑啦。

八戒浓重的就是色欲、食欲,这一下子全部被命中。果然,就仅仅这一句话,就套住了八戒,让他满心欢喜、猪颠风发作。白骨精计划售出美女和美食,换取唐僧的性命。

 


你看他说话如何犀利、尖刻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7-6.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七回(6)

 


孙悟空没有上妖魔的当,却被妖魔抓住了把柄。这个把柄,才是妖魔能控制唐三藏念咒折磨孙悟空得逞的根本原因。孙悟空被抓住了什么把柄?这个把柄,只有修行过的人,有过切身体会的,才能看出来。

这个把柄,准确的说不是一个,是两个。首先一个把柄,就是孙悟空发觉了唐三藏起了凡心色念,他不是从修行的角度去同情唐三藏,正面帮助唐三藏认识,因为作为一个修行人,被执着心控制了,是个悲惨的事情。他孙悟空嘴尖牙利,对唐三藏说话讽刺挖苦、完全没有同情心不说,也不遵循做徒弟的伦理,你看他说话如何犀利、尖刻:“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第二个,则是孙悟空为了说服唐三藏相信自己的火眼金睛和判断,所说的另一番话。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

看出来孙悟空这番话的问题没有?首先,他没有针对唐三藏的软善的弱点,说出来符合唐三藏心性水平的、让唐三藏这个看不见、感觉不到妖怪的人,能够从道理上信服的话。这一点上,这个孙悟空还真的没有那白骨精的水平高,起码,他没有白骨精说话让人相信的那种诚意。我为什么把孙悟空跟白骨精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了?这不是把正的跟邪的混为一谈了吗?

不是呀,因为,哎呀,这孙悟空,你没看出来,他跟白骨精一样,说的是谎话呀!什么谎话?你什么时候见过孙悟空吃人了?!从来没有的事!绝对没有的事情。

孙悟空,作为一个非常有灵性的生命,连人世间的饭菜荤腥都不沾的,只吃水果、饮酒,最多的是吃桃子。那些我们喜欢的饭菜、肉食,对他这样的生命来说,要他吃饭菜简直跟要他吃粪便一样恶心。从西游记中,从前到后,描写到孙悟空吃东西,都很清楚的描写他的饮食习惯的。

那么,孙悟空这番谎言,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咱早在最前面的时候,已经有所交代。孙悟空认识结交了其它的妖魔,那些妖魔鬼怪是吃肉的,花果山,由于要请这些妖魔吃喝,开始杀生。孙悟空这番谎话,其实是他知道的那些妖魔鬼怪兄弟们的把戏,是这些魔王们骗人、吃人的手段。并不是孙悟空吃过人,事实上,他连肉都不吃的。孙悟空不吃人不吃肉,可是他太熟悉妖魔们骗人的鬼把戏了,所以那白骨精的手段,就算他没有火眼金睛,也一样一看就知道。

那么,孙悟空这番话,目的当然是为了劝阻唐三藏莫要中了妖邪的圈套,目的当然是好的。可是一来他说的是假话,跟白骨精一样企图用假话来说服唐三藏,二来他采用恐怖的方式、其实是想利用唐三藏的恐惧心来阻止他上当,等于说想用一个执着、来击退另一个执着,这在修行上,是不行的。因为他没有菩萨的境界,没有那种法力来做这么高深的事情。

所以孙悟空这两个问题,就成了把柄、成了他被折磨的理由。孙悟空,有他自己的缺陷,他必须在修行的路上、慢慢的补充礼仪、伦理这一层。

 


少见您这么没义气的强盗!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7-7.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七回(7)

 


来,咱们看看,这三藏拼了老命也要讲的道理是什么。唐僧道:“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

“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嗯嗯嗯,这个话儿是很好的,原则肯定是没错的。只是,但是,然而,他老人家却用粗暴的方式、来要求悟空“善心”,是不是,跟孙悟空用恐吓手段来做好事一样,有点思想和言行对不上号、有点驴唇对马嘴的嫌疑呢。“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咳咳,这个话儿么,一下子就暴露了三藏对善的认识的短项:小家子气。这种小家子气,行善往往就象熊瞎子掰玉米、甚至还象捡芝麻丢西瓜,严格的说,根本就不是善,是钻牛角尖、(zhóu)。这个小善,正是孔夫子所不屑的老好人:乡原。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这种人在乎表面的光鲜、追逐俗世的名声“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如果孙悟空真的无故打死了凡人,那取经还真的不用去了。但是孙悟空这么着急,唐三藏也应该冷静的先回顾一下一路上所有发生的事情,是不是真的这路上妖魔繁多、是他的肉眼判断不对的呢?并且,孙悟空,是菩萨亲自安排和推荐的,他要赶孙悟空走也应该先跟菩萨汇报汇报、协商协商啊。孙悟空不懂尊师重道,难道唐三藏自己也不懂了?

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三藏哥哥,你是一个修行人,你是佛弟子、你是观音弟子,怎么能跟俗人一样认为你命在天呢?当然,他没有孙悟空那份明白,知道修行人命在师父、命在自己。但是,你修行的目标是什么、你的彼岸是哪里、怎么也应该有个认识吧?你已经是佛和菩萨弟子,天上还有谁敢再做你的天呀?并且,你的师父、佛和菩萨,你认为会安排你给妖精吃了?这么没志气,你到底信不信佛呀?其实这句话,反映出来,他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善到底是什么。那么他一贯坚持的善,有很多杂质。既然他的话语表明他认为妖精吃了他也很符合逻辑,说明,咳咳,其实,这时候、起码这一刻,他相信的,其实,是妖精。当然了,咱说的是有点重,因为,这句话,根本就不是他脑袋清醒时候能想出来的歪话,让他说这句话的,正是妖精,那个无形的妖精,它控制着三藏的脑袋、用三藏的嘴巴,说出来了这句话。从唐三藏方面来说,既然他认可了这说法、话儿也从他嘴巴里面吐出来了,也就是说,他认帐了妖怪吃他。那么,从神仙们的角度讲,这一刻开始,就必须放弃他、放弃保护他,满足他、让妖怪吃掉他。你看,他自己都同意的事情,咱还有什么说的?

唐僧道:“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三藏这番话,仍然也是一句儿天理、一句儿人理、一句儿歪理。“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句话断然是天理,没得说,因为不是唐三藏自己原创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这句话,还是作为一个公子哥儿的人理,实在不应该是从他一个修行人的嘴巴里说出来的话。“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苍天啊、唐师父,您怎么能这样啊,怎么遇到问题总是只考虑自己的安全第一啊!就算你一伙儿四个真的是行凶的强盗、也少见您这么没义气的强盗!

 


猴哥做事讲究效率,但是不追求完美

http://www.xymz-mp3.net/media/w027-8.mp3

选自《西游漫注》第二十七回(8)

 


那白骨精变作白富美,不但被唐三藏给瞧出破绽,还被孙悟空一眼看穿。唐三藏用的是俗世的伦理,孙悟空则是有两种手段识别它,一个就是火眼金睛,一个则是它白骨精耍弄的这一套吃人的把戏,猴哥实在是太眼熟了。

于是猴哥一边用刺激的言语堵住唐三藏的嘴,一边发狠打死了妖怪的变化。猴哥做事讲究效率,但是不追求完美,正确的出发点中夹杂着不正确的心态,于是就变成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八戒给抓住了漏洞和把柄,撺掇唐三藏,栽赃妖怪的蛆虫和癞蛤蟆是悟空使得障眼法。

于是唐三藏发狠念咒,赶孙悟空走人,不要他这个徒弟了。孙悟空觉得三藏自绝生路、简直是疯了,就说:“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三藏一听,就得意的说出一番昏话,孙悟空听了很是无奈,就表示走就走吧。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并且详细解释“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你看,这番话,听起来的确是赤胆忠心,非常感人!并且这番肺腑之言,把个糊里糊涂的唐僧的悲悯之心都唤醒了。可是,我必须说,悟空这番话,有问题,问题也不算小。什么问题?

在孙悟空的意识里,原来他随同唐三藏取经,竟然只剩下了一个报恩的目的!并且,在唐三藏这次发狠赶他走的时候,他却是出于不想留下骂名的面子,才要坚持下去呢。就凭这一个事儿,也得好好的找机会让他反省反省,冷静冷静!估计我说出这些,您也完全明白了我的意思了。孙悟空他作为一个修行人,居然忘记了自己是在修行的路上,居然在情急之下,被“有恩报恩、有怨抱怨”这种江湖义气给挽留住了。并且,他为了能留下来,嘴巴里还胡乱许诺:“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

播器库

博客群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16:3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