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 实体书已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 (版权尚未签约) [2016/0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6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7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12]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春夏秋冬》 - 序 / 章节目录 [2016/04]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4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1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待续) [2017/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28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7/03]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87)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1]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9]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9)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5/08]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0)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6)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1)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82)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5]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3)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4)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 《春夏秋冬》 写在三国后的故事 (195) (长篇历史演义武侠小说) [2016/06]
晚饭特别的丰盛,冬梅燃点起两个火塘,竹海把米直接放入竹节置入火塘中焖烧,做出热腾腾大家都没吃过、带着浓郁竹子清香的米饭。竹笋、蘑菇、地耳与小鱼小虾煮了一锅鱼汤,还有煮熟的鲜红大螃蟹,烤兔和烤鱼。
更妙的是竹海做了几个竹汤勺、几双竹筷子,夹菜、喝汤方便多啦。翊儿伸出大姆指对着竹海道:“竹海,那帐棚你几根竹竿就搭成了,你可是我们当中的能工巧匠,佩服、佩服。”“竹海还会做笛子哩!”冬梅赞同的夸道。“是吗?竹海一定会吹笛,今日大家高兴吹一个怎么样?”竹海受到夸奖,不好意思的笑道:“吹得不好可别笑话我。”“行行。”竹海拿出插在腰带中的竹笛试了试音,就吹了起来。吹着吹着,冬梅合着音调竟唱了起来。原来竹海吹的是乡间很流行的梅花调,而冬梅长在梅花村,自小便听妈妈哼着那歌儿长大。众人听竹海与冬梅说出缘故,不约而同拍起了小手。“好哇,重新开头,一个吹,一个唱。”伴着竹海的笛音,冬梅唱道:
芬芳的红梅开在冬天,
艳丽的腊梅绽放在春天,
翻飞的雪花恋着红梅舞,
滋润的春雨爱抚着腊梅的俏脸。
雪花和红梅年年都要相见,
春雨和腊梅总不願分开,
恩爱的人啊年年岁岁相守,
我的心上人啊,何时来到身边?
恩爱的人啊年年岁岁相守,
我的心上人啊,何时来到身边?
冬梅唱完赢得大家一片掌声,“好,好,再来一个!”马隆与重阳叫道。翊儿没想到冬梅也会唱歌,高兴的为她鼓掌,一侧头发现秋鸣涨红着脸,露出一种别扭的神色,翊儿猛地警醒说道:“我们这儿还有个歌星哩!不但能唱,还会跳,大家要不要听哪?”说着就将秋鸣抱在火堆中空旷的地方。冬梅听翊儿这么一说,马上也明白了,赶紧附和道:“秋妹唱的比我还好呢,她会唱‘海风吹’。”秋鸣听了这才笑起来,于是冬梅与翊儿打着拍子,秋鸣唱道:‘海风吹,白浪翻,采珠的人儿忙上船……。’秋鸣边唱边踏着节拍摆动双手、转换着脚步舞了起来。‘海风吹呵,白浪翻呵……。’翊儿和冬梅也加入合唱,竹海、重阳、马隆三人凑热闹也敲盆击罐为秋鸣助兴,秋鸣受到鼓舞,唱了一遍又唱第二遍。六个人都投入的兴高采烈气氛,让翊儿也受到了感染,待秋鸣表演完,向大家说道:“我和冬梅、秋鸣自从与大人失散后,曾经感到很孤独无助,如今同三位兄弟聚在一起,仿佛生活又有了快乐和力量,我也来为大家唱一首我舅舅教给我的歌,好不好?”“好,好。”翊儿清了清嗓子便唱起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翊儿在成都自小听舅舅唱这歌,歌中的含意虽不甚明白,但听舅舅说是自己先辈唱的励志歌。歌声经翊儿的童声唱来,少了几分雄壮昂扬的气派,可那时高时低、时快时慢,时而低缓、时而激越的音调,仍显出那超凡脱俗的品位和格调。重阳、马隆从未听过,就是会吹梅花调的竹海也未听过。“哇,听唱此歌,我可有了当将军的感觉。”重阳道。马隆:“豈止是当将军,好像是一代帝王唱的歌,不然哪有那么大的气魄哦。”“夏哥,这歌你一定要教我,以后我就可以为你伴奏啦。”竹海道。“没问题,没问题,不过我还想跟你学制笛吹笛呢,秋妹也想学是吧?”“大家快吃东西喔,兔子肉都烤焦啦。”冬梅突然叫了起来。大家一听又嘻嘻哈哈重又吃着、闹着。临睡前,竹海又拉着翊儿,就着掛在竹竿上作棚布的百家被,教了一段被上文字‘子曰:爱亲者,不敢恶於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的读和写,大家才甜甜睡去。
竹海早早就起来了,看着微风中摇曳的竹林,听着竹叶随风起舞发出那动听的‘飒飒’声,闻着弥漫竹林特有的清香,竹海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母亲,想起了自己的各种遭遇,心酸的泪水不由自主流下脸面,他跪着向竹林四面八方不停地磕头,只因他的母亲死后,就是葬于竹林中。翊儿因舅舅在时总是天不亮就叫他起来站桩锻炼身体,所以也醒的早,当他看见竹海流着泪不停地向竹林磕头时,不由全身像遭电击般,感受到一股莫大的震动。原来不言不语的竹海,内心却充盈着对他母亲无限的眷念呵。每天晚上都是他扭着自己要学那孔子关于行孝的教诲,却原是为了弥补不能为母亲尽孝的缺失。翊儿由竹海想到自己,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他对竹海有了更深的感情。等到竹海在翊儿的帮助下,进入林中砍下一些园竹,剖成一捆马隆所需的箭杆后,竹海又为翊儿与秋鸣各作了一支竹笛,这才见一抹朝霞映红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