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官中国来信之 上了景山 (29)

作者:change?  于 2023-9-13 07:2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致侄儿 美国公使馆 1900 820

多么混乱的思绪啊! 真是乱糟糟的。法律和秩序会出现吗?真是前所未闻的混乱局势! (WHAT a tangled wilderness of ideas! What a conglomeration! Will law and order ever come out of it? What an unheard- of situation!) 八支外国军队驻扎在大清国的首都,而大清皇帝,太后,皇后和其他的皇族成员都跑了,不知逃到哪里去了。中国没有了首领。(China is without her ruling head.)

我和康格先生到绕城的内城城墙上去走走。我们从正阳门的坡道爬上城墙,在那全长15英里,直通崇文门(the Hatamen) 的城墙上散步。

眼前的景象真吓人。外城最好的部分和内城的大片区域都成了废墟。街道和家园荒无人烟。这里所有的中国人无一例外都佩戴着外国标记物。就连珠宝店也被遗弃了。先是义和团,然后是清政府的士兵,他们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接着外国军队从剩下的东西里再挑选。

我们从城墙上既能看见城里,也能看见城外。英国人的墓地完全被摧毁了。墓碑被砸,墓穴被挖,围墙被拆,教堂被烧,英国人种的大树也被齐根锯倒,让人搬走了。英国人出于好意,也允许美国人埋在这块墓地里。

到处是一片寂静。可怕的骚乱都到哪里去了?还有那些干了坏事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Calm reigned everywhere. Where had that awful tumult gone —— and the people who made it?)

在华驻有公使的国家都认可战争中的战利品,但我们美国不认可。我们的国家声明我们没有对华宣战,我们只是派兵来解救和保护在中国被围困的美国人。我们的政府下达了严格的命令,禁止参与掠夺。(Many countries here represented recognize spoils of war. Our government does not. It claims that it was not warring upon China; that it sends its armies to relieve and protect the besieged foreigners in North China. Our Government has issued strict orders against all looting.)

我们的公使馆里全是人,每餐饭有1618个人用餐。美国军官也受到我们的欢迎。对他们迫不得已的长途行军,他们为了把我们从悲惨的境地中解救出来所遭受的痛苦和牺牲,我们毫不犹豫地表达出感激之情。第一批40人的外国护送队今早出发去了天津。这些人都是从美国公使馆出发的。

北京和天津之间有一条由英美两国军队设置的电报线路。这条线路经常被切断,但总是很快又被修好,投入正常使用。发报室就设在我们的公使馆里。置身国外时,英军和美军几乎被当成是一家人。我们经常听人说:你们想的一样,说的一样,做的也一样。We often hear it said,” You think alike, you speak alike, and you act alike.”)

很多中国人跑到康格先生这里来寻求保护和帮助。如果能帮上忙,他不听人家的经历就接受他们,帮助他们。他写的条子经常能使他们的货物和粮食免受充公之祸,从而使他们能卖点钱。每个有困难的外国人都会去找自己国家的人帮忙,但是中国人却找不到可以帮助他们的人。

823日。德国军队今天来了,更多的——大约有三百人——美国骑兵也来了。这些德军和美国骑兵没能及时赶往天津,加入到向北京进军的联军队伍中。

824日。你看,我抽不出多少时间,因此没能写下多少东西。康格先生手头的事物更多了。查飞将军(General Chaffee)下令让他的24名骑兵护送我,劳拉和玛丽由皇城去北堂和景山。

我们在北堂受到热情接待。修女们和帮工们带我们参观了那里的庭院和建筑。整个教堂受损严重,情况难以如实描述。曾有五颗埋在教堂下面的地雷被引爆了。第一次爆炸的威力极大,炸飞了70个孩子,将他们埋进土里,他们全死了。其他几次爆炸的威力也造成了重大伤亡。尽管她们所住的房子被炮弹和地雷毁坏了,但没有一个修女受伤。

法国和意大利公使馆在围困之初就派兵保护北堂。整个院子没有一间房子是完好无损的,虽然有一两间例外,但也不适合居住。漂亮的主教堂内精美窗户上有成千上万的弹孔,到处留有炮弹的痕迹。一架大风琴被完全射穿了。

围困期间,这个教堂曾是数以百计无家可归的中国人的避难所,至今还有许多人在这里避难。他们缺乏粮食,受了很多苦。我们在英国公使馆时很为他们担心,我们也曾尝试着捎信给他们,可惜一直没有成功。


Amazon.com : VIPPER American Flag 3x5 FT Outdoor - USA Heavy duty Nylon US  Flags with Embroidered Stars, Sewn Stripes and Brass Grommets : Patio, Lawn  & Garden


樊国梁主教(Monsieur Favier) 对我们说:我们通过望远镜看到的第一面旗帜就是美国国旗。他像英雄似的熬过了围困期。

樊国梁,罗马天主教直隶北境宗座代牧主教 (皮埃尔-马里-阿方斯·法维耶-迪佩龙(法语:Pierre-Marie-Alphonse Favier-Duperron,1837年9月22日—1905年4月4日),汉名樊国梁,罗马天主教直隶北境宗座代牧主教,遣使会会士。1837年9月22日,樊国梁生于法国科多尔省马尔萨奈拉科特。1861年10月18日晋升神父。1862年来到中国传教。1897年11月12日任直隶北境代牧区助理主教。1898年2月20日祝圣主教。1899年4月13日,出任直隶北境代牧区宗座代牧。1900年义和团事变时被围于北堂,组织了教堂的守卫,保护数千名中国天主教徒。事变结束后,樊国梁被指控下令抢劫。樊国梁在《纽约时报》发表声明,否认下令抢劫,而是因为当时无店有人,无法购买生活必需品,才自行搬走,但他下令要登记拿走多少,事后依记录付了款。1905年4月4日,樊国梁主教在北京逝世,年67岁。)

那些修女们也是真正的英雄。昨天修道院院长下葬了。她直到做完围困中的工作才倒下。安吉尔修女对我们很和善,其他人也是。

我们给这些勇敢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祝愿,然后驱车前往皇城,上了景山,来到第一个亭子。我们步行去了另外两个亭子。从这个高度来看,周围的风景很美。这是我们第一次参观这个一直以来都是禁地的景点。

来自世界各地的贺电贺信带来了大量的消息。我们的麦金莱总统以宽阔的胸怀从华盛顿发来了下面的电文:

美国公使康格, 全体美国人民为你和你的同伴能获救,从而重得安全而高兴;为与你共患难的我国与他国人民的安全而欢呼;为你们的坚毅和勇气以及你们以多御少的英雄主义而自豪。我们所有人都对那些倒下的人表示哀悼,并向上帝感恩,是他保佑了你们并引导英勇的军队去解救你们。

威廉。 麦金莱"

President McKinley, in the fullness and broadness of his big heart, sends the following: 

“WASHINGTON.

 CONGER, AMERICAN MINISTER, Peking.

 “The whole American people rejoice over your deliverance; over the safety of your companions; of our own and of the other nations which have shared your trials and privations; the fortitude and courage which you have all maintained, and the heroism of your little band of defenders. We all mourn for those who have fallen,and acknowledge the goodness of God, which has preserved you and guided the brave army that set you free. WILLIAM MCKINLEY.”


第25任美国总统 威廉·麦金莱

威廉·麦金莱(英语:William McKinley,英语发音:/məˈkɪnli/;1843年1月29日—1901年9月14日),第25任美国总统。他领导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击败西班牙,提高关税,保护美国工业,维持金本位制度,反对推行通货膨胀政策。虽然他的总统任期因为刺杀事件的发生而缩短,但是他仍然开创了第四党系,第二个共和党36年间执政28年的时代。


William McKinley - 1896 campaign speech

威廉。麦金莱--1896年竞选演讲录音


史上第一支总统录影 在他俄亥俄州家宅

15岁的威廉·麦金莱


小威廉·麦金莱,1843年1月29日生于俄亥俄州奈尔斯,父母是老威廉·麦金莱和南希·阿里森·麦金莱(Nancy Allison McKinley),在家中排行第七。他的祖先是英格兰裔与苏格兰-爱尔兰裔,在18世纪移民到宾夕法尼亚西部。老麦金莱就是在宾夕法尼亚州默瑟县出生的。老麦金莱在儿时随家人迁居俄亥俄州新里斯本(New Lisbon)。1829年,他在新里斯本遇到了南希·阿里森,并于同年娶她为妻。阿里森的祖先也是英国人,是第一批移民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人。两人的家族都经营制铁工厂。老麦金莱在新里斯本、奈尔斯、波兰(Poland)与坎顿等地都有铸造厂。

与康涅狄格西储地的其他居民一样,麦金莱一家都是辉格主义、废奴主义支持者。在宗教方面,麦金莱一家都是虔诚的循道宗信徒,小麦金莱在十六岁开始,就积极参与当地教会的活动。他终生都是虔诚的循道宗信徒。1852年,麦金莱一家由奈尔斯迁往波兰,因为波兰的学校质素更高。1859年,麦金莱中学毕业,次年入读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米德维尔(Meadville)的阿拉格尼学院(Allegheny College)。他在学院读了一年书后,就因为健康恶劣、精神衰弱的原因回到了家中。麦金莱康复后,因为家境衰落的缘故,没有回到学院,而是到邮政局当职员,到学校当教员。

1865年的麦金莱,那时战争刚刚结束。由马修·布雷迪所摄

麦金莱是最后一位参与过美国内战的总统,他以列兵军衔参军,以少校军衔退伍。内战后,麦金莱到俄亥俄州坎顿从事法律工作,娶艾达·萨克斯顿为妻。1876年,他入选国会,成为共和党在关税问题上的专家,他保证,提高关税会为美国带来繁荣。他在1890年的大选中遭到了惨败,因为他在同年提出的麦金莱关税法案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而且执政民主党重新划分了选区,使得形势对他不利。1891年,他当选俄亥俄州州长,上任后在资本家和劳动工人之间保持中立。1896年,麦金莱在顾问马克·***的帮助下,在经济萧条中得到了共和党总统提名。他举行了一次前廊竞选运动,主张推行硬通货政策、高关税政策,并承诺,提高关税会使美国经济再次繁荣。最终,麦金莱击败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当选总统。

美国经济在麦金莱时期快速增长。1897年,共和党议员纳尔逊·丁利提出了丁利关税法案,法案的目的是保护制造业者与工厂工人免受外国同行的危害。法案得到了麦金莱的全力支持。1900年,他确保国会顺利通过了金本位法案。麦金莱希望西班牙能赋予古巴独立地位,而非镇压当地的叛乱。美西谈判失败后,他向西班牙发动了美西战争。美国很快在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西班牙在和谈后交出了波多黎各、关岛与菲律宾等主要海外殖民地。美国虽然承诺会赋予古巴独立地位,但是古巴仍然由美军控制了一段时间。1898年,美国又吞并了独立的夏威夷共和国,使夏威夷从此成为美国的领土。

众议员麦金莱。

1890年9月Judge杂志封面。麦金莱(左)在帮了议长里德(右)保住席位后,与里德一起赶去自己的选区,保住自己的席位。

在1896年的共和党全国大会召开前,麦金莱一直没有在货币问题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哈泼杂志漫画,由威廉·阿伦·罗杰斯绘于1896年6月。

麦金莱夫妇与宾夕法尼亚州油城鲜花代表团成员在自己的家合影。麦金莱鼓励女性前往坎顿,因为她们虽然不能投票,但是她们能够影响男性亲属。

马克·***,麦金莱的好友兼顾问。

Puck杂志1896年6月24日漫画,由路易斯·达尔林普尔所绘。图中可见,麦金莱借由共和党提名,加冕自己。牧师是马克·***(身着绿衣)与查尔斯·H·格罗夫纳(身着红衣)。而H. H. Kohlsaat则是手持长袍的侍从。

麦金莱在争取连任时所使用的海报,他立在一枚金币之上,而抬高金币的是士兵、海员、商人、工人和专业人士。

麦金莱以任内的经济、军事成就为焦点,进行宣传,成功连任。

威廉·麦金莱(中)就任总统时的宣誓仪式。仪式由首席大法官梅尔维尔·富勒(左)主持。上届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位于相片右面。

麦金莱在1900年大选中,通过以无政府主义、经济繁荣与自由铸银为重点的竞选运动,取得了民众支持,再次击败布莱恩,连任美国总统。1901年,被名叫里昂·乔戈什的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顶替了他总统的位置。历史学家认为,他参加的第一场总统选举,即1896年美国大选,是一场政党重组的选举,标志着内战后的第三政党系统让位予进步时代的第四政党系统。麦金莱在美国总统历史排名居中。


麦金莱总统及其阁员
由左至右为:威廉·麦金莱、利曼·J·盖奇、约翰·W·格里格斯、约翰·D·隆、约翰·海、詹姆斯·威尔逊、柯尼利尔斯·N·布利斯、罗素·A·阿尔杰、查尔斯·E·史密斯

威廉·麦金莱白宫官方肖像

麦金莱位于坎顿的墓地

6:48
威廉·麦金莱的史实录音。录音最后一分钟摘录自他在1896年发表的其中一个竞选演说。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9-13 08:0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