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高如星

作者:春花秋月何时了  于 2020-4-4 07:1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走近高如星                  
 
我喜欢音乐,在电脑中欣赏经典老歌是我的一大乐事。这其中电影“汾水长流”的插曲“汾河流水哗啦啦”是我每次必听的。那悦耳动听的山西民歌旋律,透着的泥土的气息,每每让我陶醉。久而久之还知道了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是出自作曲家高如星先生之手。也知
道了电影“柳堡的故事”主题曲“九九艳阳天”也是他写的。出于对歌曲的喜爱就产生了解高如星的愿望。
    第一次看到他的遗像是那样淡定从容,微笑中透着音乐家的清秀与优雅。原来高如星先生是一位硕果累累的作曲家,我不禁暗笑自己的寡闻。
    高如星1929年出生在晋西北的兴县,当过“放羊娃”,那里种地用镢掏,是个不长庄稼光长草的穷地方。令人惊奇的是,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民歌资源。
    高如星从小就会唱许多民歌,他不仅记得民歌的歌词,还记得同一首歌词几种不同的音调,不同的唱法。
    他14岁就参加了八路军的一二○师“战斗剧社”,由于学习勤奋,专业水平迅速提高。
    1951年,他写了处女作《藏胞歌唱解放军》,在全军文艺会演中获奖。
    他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的几年中,写了《柳堡的故事》、《江山多娇》、《英雄虎胆》、《三年早知道》、《回民支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20多部电影音乐。
    《九九艳阳天》是他1957年为电影《柳堡的故事》写的插曲。格调纯朴,情感真挚,而且歌曲结构简单,通俗上口。观众看完电影差不多就可以背唱下来,此歌一出现就到处传唱,成为缠绵爱情的象征。
    “汾水长流”是他1963年借调到北京电影厂谱写的,歌词与配曲珠联璧合,是一首具有浓郁山西民歌特色的歌曲。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电影歌曲。
    1953年,高如星随总政歌舞团以解放军歌舞团名义出访前苏联与东欧各国。在苏联他又开始学习俄语,莫斯科到处是高楼大厦,地铁站富丽堂皇。特别是听了许多歌唱家演唱的民歌和抒情歌曲:如《喀秋莎》、《山楂树》、《伏尔加船夫曲》等。又听了柴柯夫斯基
、斯美塔那、德伏夏克、肖邦、鲁宾斯坦等大师的交响乐演奏会之后,从山西民歌的小天地,一下子来到如此博大的音乐世界,他震惊了,痴迷其中。

 
                                                               高如星在前苏联


   他羡慕和崇拜当时前苏联的音乐、歌曲,把发的一些零用费,全部买了苏联唱片。回国后他全身心地学习俄文,反复听唱片,连穿衣服也学苏联人的样子,还经常和一些苏联留学生聚会。
    1961年后,中苏关系恶化,不少战友提醒他不要和苏联学生多接近,他不听,说:“我们和苏联人民还是友好的嘛”。后来有位朋友偷偷告诉他“你被怀疑了”,他说:“真是莫名其妙,我脑子里全是音符,怀疑我什么。”  在那个年代,他全装着音符的脑子里就
是没有“阶级斗争”这根弦,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厄运。不久他被留党察看,调离北京,离开八一电影制片厂,到武汉军区文工团搞创作。
    在北影厂的一次聚会上,高如星相识了电影演员王云霞。王曾演过《洞箫横吹》、《粮食》、《红河激浪》等多部电影。但是,由于参演了一部描写陕北革命斗争的影片《红河激浪》,受北影领导的指派,把《红河激浪》的剧本送给当时的习仲勋副总理审查。因此
受到“利用小说进行反党”大案的牵连。习副总理被送进了监狱,王云霞也失去了自由,变成了‘内控’人员。
    高如星安慰她说:“别怕,我也是被留党察看的‘内控’人员。”并轻声地对她耳语:“总会弄清我们是无辜的。”
    两颗受压抑的心灵像两粒深埋的种子,很快就萌发了爱情的嫩芽。并且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开花、结果。
    高告诉她“我刚写完一部歌剧叫《枪之歌》,其中有一段是我专为你写的。我唱给你听听:跟着我,跟着我!咱们夫妻双双过黄河,就像一对惊弓鸟, 南山上再去搭新窝……”。
                        

                                                 
                                                                      高如星夫妇

   歌剧《枪之歌》上演之后,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连看三遍。看第二、三遍时,他闭眼专听音乐。他对《枪之歌》剧组负责人说:“你们回武汉不要拍电影了,我出钱买胶片,让珠影拍舞台艺术片,把全部歌曲都保留下来。”
   《枪之歌》被调到北京演出,同样受到热烈欢迎。罗瑞卿总参谋长看了演出大声说:“好!歌好,又健康,又好听,是哪个作的曲?”,告诉他是高如星,罗总长又问:“他来了没有?让我看看。”高如星赶紧从后排跑过来。罗总长握着高如星的手说:“你很年轻嘛
,谢谢你写了这么好听的歌。”罗总长很喜欢这部歌剧,破例请剧组吃了一顿饭,以示祝贺。
    不久,“文革”风暴骤起,罗总长和陶铸都被打倒,他们对《枪之歌》的称赞,又增加了高如星一条新罪状。
    春节刚过,高如星就被突击审讯。造反派昼夜车轮大战,疯狂逼高如星交待“苏修特务”罪行以及写《九九艳阳天》这首靡靡之音的罪恶目的。高如星拒不认罪,他们就严刑逼供。高如星的肋骨被打断插进肺里面,他忍住剧烈疼痛,愤怒地反驳说“这是诬陷”。
    不久,肺部感染化浓,创伤部位发生癌变,发现时已是肺癌晚期。这时才允许高如星去医院看病,但是必须戴着手铐去。他忍受不了对他人格的屈辱,大声说:“我不去,我宁愿死。”
    在高如星临终前三天,他让王云霞搀扶着去附近一家小照相馆,照了一张夫妻合影。临去时他说:“云霞,帮我穿上军装,钉上帽徽、领章。将来让咱们的孩子看看,他的父亲不是坏人,是一位曾经南征北战、堂堂正正的解放军战士。”高如星在弥留之际让妻子给

 

他唱唱《跟着我吧》那首歌,妻子哽咽着唱不下去。
    就这样,1971年,一位歌颂祖国,热爱生活,正值中年的杰出作曲家——一42岁的高如星,踏着他那优美的旋律,静静地……永远走了…… 。
    高如星的患难之交,著名作家白桦说:“高如星小学文化,没进过音乐学院,也没有师从过任何名家。可是他懂合声,会配器,他写的歌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有些作曲家一生一世也没写出什么动听的旋律;还有些作曲家只会生吞活剥地使用民间音乐;毫

无发展和创新。高如星却不同,他的旋律随时都能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
    高如星去世以后,白桦在一次演讲时感慨的说:“一半中国人会唱他的歌,却不知道这个天才作曲家的悲剧人生...” 
   “文革”结束以后,为高如星平反昭雪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撤销了所有污蔑不实之词,恢复了名誉。高,你听到了吗?然而“生命只有一次”,平反昭雪这个“迟到的正义”对于高如星已经毫无意义。
    我关上电脑,脑海中还浮现着他面对严刑拷打仍正气凛然的情景,像一尊雕塑矗立于高山之巅。任凭寒风凛冽,仍笑迎白雪皑皑。天晴了,高,你看到了吗?
   这颗耀眼的音乐之星,从天空消逝了。但是,他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将长久飘扬在我们的生活中,飘扬在祖国的艳阳天空。
    多麽真挚、凄婉的爱情,多麽悲壮的故事啊!只可惜,我不是剧作家……。
    40多年过去了,时空变换,斗转星移,今天的祖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人们对高如星先生和他那优美动听旋律的热爱与怀念,依然绵远流长。
    不论社会如何演绎,极左与极右势力怎样轮番闪现,以网络为工具广泛传播的群众舆论势不可挡,国人民主意识的与日俱增就是对高如星先生最好的悼念了。


                                                                             2012-12-20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07: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