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7 巴尔干+奥地利 D8 维也纳第一天

作者:BANGZI  于 2019-8-23 02:1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旅游归来|已有4评论

2019/07/18/四 萨尔斯堡 - 维也纳

萨尔斯堡到维也纳不到三百公里,快车也要2.5小时,还是天朝的高铁快,两个半小时合肥都到上海了,四百多公里。领导们越来越不听指挥了,今早赖床一小时,出发晚了点,代价是车票贵了50多欧元,糟践了一顿好饭!这次流浪迄今辉常成功,几乎完全按计划无纰漏地进行。不过这个高能流浪的风格也遭到了领导们越来越墙裂地抵制。混一次算一次吧!

到了维也纳懒得查公交了,直接挂了个乌脖儿去旅店。维也纳的乌脖儿很好用,价格也还凑合,俺们用了六次,司机只有一个是本地人,其他都是伊朗土耳其来的移民。本来打算换旅店的,可这几天玩昏了头,错过了这边免费取消的期限,只能将就了。结果这个旅店是又贵又差,设施老旧不说连晚上回来空调都不行,差评!话说到了旅店人家房间还没准备好,所以俺们就又放下背包就出去溜达了。

维也纳的景点基本都在它的环城路以内,所以有一天的时间也就都能走遍了,地方没多大。俺们旅店离中心区不远所以俺们就开始溜达了。先去了沃迪夫教堂,然后沿着市政厅到老城市中心斯蒂芬广场,城市公园看看施特劳斯小金人,卡尔教堂,金色大厅。打了个乌脖儿回旅店。然后吐槽的事儿又来了,旅店周边的超市八点多就关门儿了,买个酒水都没地儿!这也太安逸了吧!

这维也纳写起来挺费时间的,网上现成的中文资料少,累死俺咧!不过好处是几乎看见的啥东西都能在网上搜到英语或德语的介绍。说明这地儿旅游资料准备的很详细。


俺们萨尔斯堡的旅店离火车站四百米,一会儿就到了站台。走晚了,多花了50多欧的票钱,心疼!

 


站台,这边的站台和德国瑞士那边都一个风格

 


路上湖光山色

 


农田,房屋

 


拖拉机耕地

 


到达维也纳火车站

 


旅店的电梯,看着很老古董

 


这个门上面写的啥看不懂,貌似是拉丁语,只看明白了 ANNO MDCCLXXXIV是1784年

 

[摘译自维基百科] 圣三一教堂(dreifaltigkeits kirche,也叫alserkirche)和修道院始建于1688年,教堂建于1694-1704年间。由当年的圣三一西班牙信徒建立的教堂修道院还兼管附近的医院和收容院。教堂是早期巴洛克风格,门面有两个高塔和拱顶。

此教堂也因其与两位作曲家的关系而闻名:1827年3月29日,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遗体在此得到了祝福。1827年3月26日,他的离世被当地档案记录这样描述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未婚作曲家,出生于帝国的波恩,死于水肿,终年57岁,3月29日被埋在Währing村(维也纳郊区)。1828年9月2日,弗兰兹-舒伯特在他去世前几周为这座教堂的钟声写了赞美诗“信仰,希望和爱情D 954“。1829年10月4日,舒伯特的E-flat Mass D 950世界首演在这里举行,舒伯特的朋友迈克尔-赖特迈尔Michael Leitermayer是这里的合唱团主持人。教堂门口有两位音乐家的浮雕。


离着俺们在奥泽尔大街(Alser Straße) 的旅店不远处就是圣三一教堂

 


带着这种红白旗子的标牌标志维也纳的历史建筑,于1956年间设立,本来是个临时的项目,后演变成永久性的。总共有300多处。

 


教堂的门脸

 


舒伯特浮雕

 


路边的旧书摊

 


[摘译自维基百科]

沃蒂夫教堂(Votivkirche)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位于Alsergrund区,维也纳环城路外侧,毗邻维也纳大学,长85米,宽55米,新哥特式风格。

 

沃蒂夫教堂的起源与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遇刺事件有关。1853年2月18日,皇帝正在城墙散步时,匈牙利民族主义者亚诺斯-李本义János Libényi用匕首刺中皇帝的颈项,并用马约尔语(匈牙利语)高喊匈牙利万岁!皇帝受伤流血,但是他坚固的高衣领挽救了他的性命。遇刺事件发生后,弗兰茨·约瑟夫的兄弟马克西米利安(日后的墨西哥皇帝)呼吁捐资在皇帝遇刺地点新建一座教堂,以感谢天主护佑弗兰茨·约瑟夫死里逃生,是一座“爱国主义和帝国臣民忠于皇室的丰碑”。1854年4月,教堂的设计竞赛收到了来自奥匈帝国、德意志、英国和法国的75个设计方案。最初的计划包括了毗邻的维也纳综合医院,模仿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校园,另一项计划是兴建一座代表帝国所有民族的国家主教座堂。不过由于费用不断上升以及政局改变,这一计划被缩减。委员会选中了时年26岁的费斯特的新哥特式教堂方案,借鉴了法国哥特式主教座堂的建筑风格。

 

建筑工程开始于1856年,1879年4月24日,在皇帝夫妇银婚庆典之际举行了祝圣典礼。

 

这座教堂是环城路上最早的建筑之一。当时城墙尚未拆除,教堂并无教友,称为军队教堂,服务于1848年革命後前来维也纳的士兵。 这座教堂并不直接位于环城路上,前面还有一个宽阔的广场(弗洛伊德公园)。沃蒂夫教堂用白色砂岩建造,因此必须不断清理,防止空气污染和酸雨侵蚀。这座教堂在二战中严重受损,战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理。


从圣三一教堂走过来没几步就是沃迪夫教堂。这个皇帝很会装,维基百科里还提到他指示部下对这个匈牙利刺客一定要公正,结果还是死刑,之后皇帝给了刺客的母亲一小笔养老金。持剑挺身而出制伏刺客的落魄贵族得到晋升,当时路过刺杀现场给与皇帝救护的一个医生被封为贵族。

 


门口这个抽象雕塑貌似是圣母抱圣娃

 


教堂内部,看多了没啥感觉了,这里面彩玻利窗很多,所以到处色彩斑斓的,这些彩窗的图案都是有典故的。维基百科里也有介绍。懒得翻译了。

 


看过多很多天主教的教堂都是这种风格

 


大厅

 


讲台

 

 


屋顶

 


神坛,由奥地利雕塑家约瑟夫-加瑟勒设计,底座是大理石镀金装饰,之上是两副取自旧约里的场景,伊萨克祭祀(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让他用儿子伊萨克在圣殿山祭祀,等亚伯拉罕准备动刀子时上帝托话跟他他说俺逗你玩儿的,造成了亚伯拉罕和伊萨克关系紧张)和约瑟夫的梦(大天使加布里尔到约瑟夫的梦里跟他说他的未婚妻玛丽娅会怀孕,是耶稣,上帝的种,让他不要紧张,该干啥干啥。约瑟夫后来就成了圣父,确切地说是圣养父)。再上一层是天使和圣人,中间是耶稣同学挂在十字架上,十字架上方的玛丽娅像是教皇保罗二世赠送的,顶上还有装饰。。。可讲究了!(编译自维基百科)

 


萨尔姆伯爵尼古拉斯(Nicholas, Count of Salm, 1459-1530)的墓棺。此人是个德国军人,他的最大贡献是70岁时受命组织了维也纳保卫战,抵御奥特曼帝国的第一次维也纳围城。并死于这次战役,不过不是战死,是被一块落石砸的。

 


出了教堂往市政厅方向走,路过这个长廊,长廊的一侧有个餐厅名叫爱因斯坦,貌似很不错,都是些本地上班族在吃饭,俺们就在此解决了午餐。出人意料的好,共耗资32欧元。这是长廊的另一侧停着一辆法拉利,牛!

 


长廊顶上的装饰很豪

 

 


奥匈帝国的广告牌

 


回望沃迪夫教堂

 


市政厅前面的市政厅公园,奥地利画家费尔迪南-格奥尔格-沃德木勒(Ferdinand Georg Waldmüller,1793-1865)一家的雕像

 


[维基百科] 维也纳市政厅是维也纳的一座宏伟建筑,维也纳市长和市议会的驻地。维也纳市政厅为哥特式风格,设计者是施密特,建于1872年到1883年。塔楼顶部的市政厅铁人(Rathausmann),是维也纳的标志之一。面对市政厅是一个大型公园,名为 市政厅公园(Rathauspark)。

 

维也纳市政厅内设有古老的'Wiener Rathauskeller'餐厅。传统的餐厅包括好几个巴洛克大厅,提供传统的维也纳美食。2000年完成整修重新开放的新巴洛克 Salon Ziehrer 和重新设计的Lanner-Lehar Hall,壁画和天顶画由德国视觉陷阱艺术家Rainer Maria Latzke创作。



市政厅在维修,就是这个模样了

 


市政厅公园里面有个食街,有世界各地的菜品,价高质庸,吃个气氛而已。所谓的国际菜品看着不怎么地道。

 


[维基百科] 城堡剧院(Burgtheater)是奥地利的国家剧院,世界上最重要的德语剧院之一。位于维也纳。

 

城堡剧院成立于1741年,由哈布斯堡王朝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建立在皇宫之邻。有三部莫扎特歌剧在此首演:《后宫诱逃》(1782)、《费加罗的婚礼》(1786)和《女人皆如此》(1790)。1800年4月2日,第1號交響曲 (貝多芬)在此首演。

 

1888年10月14日,城堡剧院迁移到环城路的新建筑。

 

1943年,纳粹时期,在城堡剧院上演威尼斯商人,以迎合当时的反犹太主义。

 

1945年3月12日,城堡剧院遭到空袭,严重受损,4月12日又发生火灾。 战后,在1953-1955年修复。



正对着市政厅和市政厅广场是博格剧院burgtheater,原来的皇家剧院。这次由于时间的原因,七八月份是欧洲的假期,所以查了很多剧院都没有演出,没法安排高端活动,呵呵。。。还省钱了呢!

 


这就进入环城路内了,所谓的维也纳内城,也就是原来城墙内的区域。下图右边这栋楼是列支敦士登大公在维也纳的两处宫殿之一,也是个历史建筑,1691-1705年间。没有在二战中受损。部分建筑现在是艺术博物馆。

 


奥匈帝国时期的旧街牌都是这样式儿的。I. Stadt代表内城Innere Stadt,Abraham a Sancta Clara Gasse(圣塔克拉拉的亚伯拉罕街)是街名。现在这条街名是Bankgasse - 银行街

 


巴提亚尼宫 。亚当-巴提亚尼Ádám Batthyány(1610-1659)是Batthyány家族的匈牙利伯爵。这是他在维也纳的住宅。

 


[摘译自维基百科]费尔斯特尔宫Palais Ferstel位于维也纳的Herrengasse街,是维也纳少有的几个以建筑师名字命名的建筑。其他的宫殿都是以拥有人家族的名字来炫耀财富的。这个宫建于1860年,最初是国家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大楼。它由海因里希-冯-费尔特尔男爵Baron Heinrich von Ferstel设计建造。 该建筑的设计让人想起佛罗伦萨早期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建筑物遭到空袭,特别是其立面的严重破坏。 1971年,联邦纪念碑办公室主席Walter Frodl负责重建工作。 1975年至1982年间,该建筑成为私人所有,并进行了翻新。


现在这座大楼里面是餐饮和会议场地

 


内装修很是豪气

 


 

维也纳老城内这种私人宫殿多如牛毛,满大街都是。这是个银行大楼kunstforum wien。

 


[摘译自维基百科] 奥地利喷泉Austriabrunnen是维也纳老城区的喷泉。它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第一区的福莱阳路Freyung。

 

奥地利喷泉的中部是一尊雕像站立在坚硬的白色帝国石柱上。这是加冕的奥地利,人格化的奥地利,手中持有长矛和盾牌。支柱周围是寓意哈布斯堡帝国四条主要河流的四个女人雕像,她们象征着易北河the elbe,多瑙河the danube,维斯瓦河the vistula和波河the po,四条河流入不同的海洋 - 北海,黑海,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因此象征着哈布斯堡帝国在欧洲的中心位置。

 

奥地利布喷泉于1844年由慕尼黑雕塑家路德维希·施万特勒(Ludwig Schwanthaler)设计,1846年由费迪南德·冯·米勒(Ferdinand von Miller)在慕尼黑塑模成型。只有由四个半圆形成的喷泉池是用Mauthausner花岗岩在维也纳制作的。喷泉人物的模特据传是德国著名诗人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孙女Alma。坊间流传施万特勒在发送之前在雕像里填满了香烟打算偷运到奥地利。然而,他因病未能在喷泉安装前到场将香烟从雕像中取出。不过自上次喷泉的修复时证明了这是个谣传。


这是在奥地利宪法法庭楼前的奥地利喷泉

 


[摘译自维也纳历史维基https://www.geschichtewiki.wien.gv.at/Zum_Hayden_Schu%C3%9F]  最初,自13世纪以来,一座建筑物的标志盾牌上写着“自从海顿害羞(射击)”(Da der Hayden scheuzzt)。此盾牌首先在1365年被提及,然后直到1664年有各种版本。在1701年,它写着"土耳其人驰骋在海顿枢斯"(Am Haidenschuss oder Kiell allwo der Türck reitt), 房子上还有个穆斯林持弓箭的雕像。 1850年,威廉·阿尔贝赫特(Wilhelm Albecht)购买了这座房子和相邻的房子给了蒙特诺沃王子(Prince Montenuovo),把这两座房子都拆除了,建了座宫殿。为纪念老房子的标志,一个骑马挥刀的土耳其人雕像被立在房子的一角。雕像的在多层基座上刻上了原来的“Zum Hayden Schuß”字样。房屋标志盾牌的起源尚不清楚。与此同时,土耳其人雕像是为了纪念第一次土耳其围城(1529年)。


这就是那个故事多多的土耳其人雕像。这边街上的这种玩意儿太多了,幸亏只让贴100张照片,要不然这游记写完了又得多了好些白发。

 


[维基百科] 维也纳苏格兰教堂(Schottenkirche)是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内城区弗赖永广场的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1958年升格为次级圣殿,巴洛克式,面向西方,长55米,宽25米,由来自新苏格兰(爱尔兰)的本笃会僧侣创建于12世纪。1418年移交给来自梅尔克修道院的说德语的本笃会僧侣。

 

作曲家海顿在维也纳去世后,1809年年6月15日,在苏格兰教堂举行了盛大的追思仪式,演奏了莫扎特的安魂曲。电影导演弗里茨·朗则在此受洗。


奥地利喷泉广场边上的维也纳苏格兰教堂。这边的每个教堂貌似都和著名音乐家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近偶然听到莫扎特为萨尔斯堡教堂写的圣曲,感觉这天才不是白叫的,那叫一个飘然欲仙九霄云外!等会儿找找看拿来当这个游记的配乐。

 


接着往圣斯蒂芬广场走,这是路过阿姆霍夫am hof广场,中间有个旋转木马,这次二把手没吵吵着要去坐。人家是大孩纸了!广场上还有罗马时期的纪念柱Mariensäule,边上有个教堂kirche am hof,喜剧院Wiener Lustspielhaus

 


[摘译自维基百科] 奥斯卡-拉斯克(Oskar Laske)设计的白色天使药房Die Apotheke zum weißen Engel是维也纳新艺术风格的重要建筑。它位于Bognergasse 9的维也纳内城第一区。始于1587年在这条街上,药房几经搬迁最后回到这条街。两边的房子也是奥斯卡-拉斯克设计的新艺术风格建筑。


文艺风满满的药房

 


到了老城中心圣彼得教堂附近的广场,名牌店林立,这是香奈儿店门口把门儿的雕像,一边一个!对面就是驴店,好多天朝的游客在耐心地排队等着进店。这个俺真的看不懂哎!能有钱成这样?排着队等着送钱?

 


在米耳其街一号(Milchgasse 1)有个牌子上写着:莫扎特于1781年住在这所房子里,在这里他给歌剧“后宫诱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谱曲。这是他在萨尔斯堡和大主教闹翻了来维也纳的第一个住处。在维也纳闲逛时常能看到各位音乐家的身影。

 


[摘译自维基百科] 圣彼得教堂Peterskirche(英语:St. Peter's Church)是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巴洛克式罗马天主教教区教堂。

最早的教堂建筑始于中世纪早期,现在已经荡然无存。据信是由查理曼在公元800年建的。

新巴洛克式的教堂始建于1701年,建筑风格模仿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1722年基本完工,1733年教堂圣化为圣三一。


建筑风格就懒得翻译了,看多了烦。这是圣彼得教堂内部。 层峦叠嶂,金碧辉煌,几乎找不到一小片空墙。

 

 


圣彼得大门

 


[摘译自维基百科] 约瑟夫喷泉Josefsbrunnen位于维也纳内城第一区各拉本广场Graben,在瘟疫纪念碑以西。瘟疫纪念碑的东边是列奥泊德Leopold喷泉,具有非常相似的建筑和建筑历史。两者通常被称为各拉本喷泉Grabenbrunnen。

 

在一个八角形的喷泉池的中心是一个古典主义的方形底座。 在东南轴线上有两个金属浮雕板,描绘了出埃及和约瑟夫梦中天使出现的场景,在东西轴线上两边各有有一个喷水的金属狮子头。 在基座上是一个雕塑,描绘了圣约瑟夫穿古式长袍杵着拐棍俯视一个男孩拿着约瑟夫族谱的卷轴。


约瑟夫喷泉,约瑟夫是耶稣的爹,也封圣了。其实应该叫养父。

 


[编译自维基百科] 瘟疫纪念塔(德语:Pestsäule)或圣三一塔(德语:Dreifaltigkeitssäule)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市中心的各拉本街Graben。这个巴洛克式纪念碑于1679年在大瘟疫流行后竖立,是该市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品之一。 “瘟疫和瘟疫形象”一书的作者Christine M. Boeckl称其为“贝尼尼后时代在欧洲任何地方创造的最雄心勃勃,最具创新性的雕塑艺术家之一。”


广场中心的瘟疫纪念塔

 


广场上人山人海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啊!

 


这是广场另一端的列奥泊德喷泉。圣列奥泊德三世是奥地利守护神,1485年封圣。列奥泊德喷泉Leopoldsbrunnen在建筑上于约瑟夫喷泉是相同的,浮雕板描绘了发现Margravine的面纱和铺设Klosterneuburg的基石的场景。

 


回看格拉本广场

 


【摘译自维基百科】圣斯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更常见的是其德语名称:Stephansdom)是维也纳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管区的母教堂,也是维也纳大主教Christoph Cardinal Schönborn,OP的所在地。 目前在史蒂芬广场上看到的罗马式和哥特式大教堂形式主要由杜克-鲁道夫四世(1339-1365,Duke Rudolf IV)发起,建立在两座早期教堂的废墟上,这是于1147年圣化的第一座教区教堂。作为维也纳最重要宗教场所,圣斯蒂芬大教堂见证了哈布斯堡和奥地利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并以其多彩色的瓦屋顶成为该市最知名的标志之一。


圣斯蒂芬大教堂建成后经过历代统治者的扩充扩建,到了1469年1月18日维也纳教区the Diocese of Vienna最终按教规成立了。二战时撤退的德军不顾上级毁灭教堂的命令保住了教堂,1945年4月12日,随着苏联红军进入该市,平民抢劫者点燃了附近的商店,风将大火带到大教堂,严重损坏了屋顶,导致屋顶倒塌。 幸运的是,在讲坛,弗雷德里克三世的坟墓和其他宝藏周围建造了保护性的砖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最有价值艺术品的损害。 然而,在1487年雕刻的Rollinger合唱团台位没有保存下来。教堂战后立即重建,1948年12月12日部分开放,1952年4月23日全部开放。


圣斯蒂芬大教堂外景

 


教堂外墙上有很多宗教装饰

 

 


教堂大厅

 


内饰

 

 


门口贴着圣女特蕾莎的像和她的感言

 


大教堂侧面

 


带双头鹰图案的顶

 


牌子上写着: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住在这里,并在这里写了他的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indiesem hause wohnte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und schrieb hier seine oper die hochzeit des figaro

 


就是这个房子。俺们在旁边名叫古拉什博物馆的餐馆里坐了会儿后来干脆在那儿吃了晚饭。这边的古拉什和匈牙利那边的味道不太一样,也有汤的和糊糊的两种, 可能佐料用的不一样。跟服务员聊大天儿,他说奥地利人可恨德国人了,这也是同文同种相恨相杀的范例吧!

 


吃完了接着溜达。。。老式有轨电车,俺们来到了维也纳城市公园stadtpark附近

 


【摘译自维基百科】 安德雷亚斯-泽林卡 (Andreas Zelinka), 1802年2月23日生于捷克,1868年1月21日卒于维也纳。他从捷克来维也纳读法律,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工作,他于1861年至1868年担任维也纳市市长。


这是城市公园里的泽林卡的雕像

 


【摘译自维基百科】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城市公园(Stadtpark)是一个大型市政公园。它从内城(Innere Stadt)第一区的环城路(Ringstraße)一直延伸到兰德路(Landstraße)第三区的干草市场(Heumarkt/Hay Market)。 该公园被维也纳河(Wienfluss)分为两部分,总面积为65,000平方米(28英亩)。 公园里散落着著名维也纳艺术家、作家和作曲家的雕像,包括汉斯-坎能(Hans Canon),埃米尔-雅各布-辛德勒(Emil Jakob Schindler),约翰-施特劳斯二世(小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和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 位于约翰路(Johannesgasse)的豪华库尔沙龙楼Kursalon和其可以进入公园的宽敞露台,是广受欢迎的华尔兹音乐会举办地。


维也纳的街头气象站更加豪华

 


【维基百科】安东·布鲁克纳(德语:Anton Bruckner ,1824年9月4日-1896年10月11日)生于奥地利安斯菲尔登,逝于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以创作交响曲、弥撒曲与经文歌而著称,亦有创作出优秀的室乐作品如弦乐四重奏和弦乐五重奏。其交响曲因其丰富的音响结构、多重的复调特性和宏大的结构而被认为是德奥派浪漫主义最后阶段的代表人物。布鲁克纳的作品以其对不和谐音的使用、突然的转调以及延绵不断的和声而对当代音乐激进主义产生了广博的影响。

 


埃米尔-雅各布-辛德勒(1842年4月27日 - 1892年8月9日,Emil Jakob Schindler)是一位奥地利风景画家。 他的女儿是作家兼作曲家阿尔玛·马勒(Alma Mahler)。

 


汉斯-马卡尔特是19世纪奥地利著名学院派历史画家

 


罗伯特·伊丽莎白·斯托尔兹(1880年8月25日 -  1975年6月27日,Robert Elisabeth Stolz),奥地利歌曲作家和指挥,以及歌剧和电影音乐的作曲家。

 

花钟,后面就是那个经常办华尔兹音乐会的库尔沙龙楼Kursalon

 

小施特劳斯的小金人雕像,天朝的旅游团排队上去挨个合影,完全垄断了雕像! 为啥不能站在雕像前合影,这样可以很多人同时拍照,非得这么近距离接触呢?

 

 


汉斯-坎能(Hans Canon)是约翰-巴普提斯特-斯特拉施里普卡(JohannBaptistStrašiřipka)的笔名,1829年3月15日 - 1885年9月12日,生卒于 维也纳。奥地利历史和肖像画家。

 


西联汇款

 


这一段的环城路名为舒伯特环城路

 


保养的很好的老式有轨电车

 


施瓦岑贝格广场Schwarzenbergplatz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广场。 它介于凯尔特那环城路Kärntner Ring和罗斯林格路Lothringerstraße之间。 向南行驶,街道沙瓦岑贝格路Schwarzenbergstraße经过凯尔特那环城路后成为施瓦岑贝格广场,然后成为任维格Rennweg路。广场中间有个大型的卡尔-飞利浦元帅骑马雕像。斯瓦岑贝格王子在拿破仑战争中有杰出表现。

 


广场附近街景

 


在施瓦森贝格广场一端的高射喷泉der hochstrahlbrunnen,建于1873年。夕阳中的彩虹和夜晚的彩灯给喷泉增色不少。

 


喷泉后面是红军英雄纪念碑(Heldendenkmal der Roten Armee),位于维也纳的施瓦岑贝格广场。 建于1945年,半圆形的白色大理石柱廊部分环绕着一个12米高的柱子,上面立着一名红军士兵雕像。 17,000名苏联士兵牺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攻占维也纳期间。

二战末期,苏军第三乌克兰集团军在斯大林的命令下夺取维也纳,既是出于战略目的也是作为战后与盟军的讨价还价筹码。经过激烈的市区战斗,维也纳于1945年4月14日被苏联军队占领。

1945年7月4日,同盟国领导人基于奥地利控制机制的协定在欧洲咨询委员会各届会议上设想成立了奥地利联盟委员会。协议授权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在维也纳设立四个占领区(美,英,法,苏),与柏林相似。也许并非巧合,虽然有几个地方备选为苏联纪念碑,但最终选定了施瓦岑贝格宫附近第三区的一个显眼位置。德国战俘和奥地利建筑工人建造了这3000平方英尺(280平方米)的场地。纪念碑包括一个凯旋拱围绕着一名胸前有挂有一把PPSh-41冲锋枪苏联士兵雕塑。士兵戴着金色头盔,手持苏联国旗和苏联金色徽章。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于2007年参观了这座纪念碑,献了鲜花,并特别感谢了奥地利对纪念碑的维护。【摘译自维基百科】

 


喷泉附近的法国住奥地利大使馆

 


接着往卡尔大教堂走

 


路过天主教音乐学校kreuzherrenmusikschule

 


学校大门的装饰

 


然后就来到了卡尔大教堂,这是面对教堂的左手边

 


又手边

 


教堂门口立着两根大柱子,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教堂门脸儿。

 


教堂的倒影,后悔没随身带鱼眼镜头

 

[编译自维基百科] 圣卡尔-波罗梅奥斯教区长教堂Rektoratskirche St.KarlBorromäus,通常被称为卡尔教堂Karlskirche(英语:St. Charles Church),是一座巴洛克式教堂,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卡尔广场的南侧。 该教堂被广泛认为是维也纳最杰出的巴洛克式教堂,也是该市最伟大的建筑之一,该教堂是奉献给圣卡尔-波罗梅奥St. Karl Borromäus的,他是十六世纪伟大的反改革者之一。

 

教堂位于内城Innere Stadt的边缘,距离环城路Ringstraße大约200米,该教堂有个椭圆穹顶。


历史

1713年,也就是最后一次大瘟疫流行一年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承诺为他的同名守护神查尔斯博罗梅奥建造一座教堂,他被尊为瘟疫患者的治疗师。在教堂的建筑设计竞赛中,约翰·伯恩哈德·费舍尔·冯·埃拉赫(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获胜,参赛者还包括Ferdinando Galli-BibienaJohann Lukas von Hildebrandt。在安东-厄尔哈德-马尔提耐里Anton Erhard Martinelli的监管下,教堂建设于1716年开始。在原设计师费舍尔J.B.Fischer1723年去世后,他的儿子约瑟夫·伊曼纽尔·菲舍尔·冯·埃拉赫Joseph Emanuel Fischer von Erlach1737年使用部分改变的设计完成了建设。

 

作为历史建筑的创造者,年长的费舍尔使用了最多元化的元素。中心的门面通往门廊,与希腊神庙门廊相对应。由洛伦佐·马蒂利(Lorenzo Mattielli)设计的立于门面两边的大柱形似罗马的图拉真柱trajan’s column。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塔楼延伸出来,展示了罗马巴洛克(贝尔尼尼Bernini和博罗米尼Borromini)的影响。在入口上方,一个圆顶从一个高鼓上方升起,年轻的费舍尔J.E. Fischer在此做了缩短和改变。

 

教堂旁边是医院墓地Spitaler Gottesacker(已不存在,现在是维也纳科技大学)。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741728日在维也纳去世,并于当天被埋葬在那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坟墓已无处可寻。为了纪念他,教会定期举办维瓦尔第音乐会。

 

海德维格-凯斯勒Hedwig Kiesler(时年19岁),也就是后来的美国电影演员和发明家海迪-拉玛尔Hedy Lamarr1933810日在这座精致教堂的小教堂里与弗里德里希-曼德尔Friedrich Mandl(时年32岁)结婚。凯斯勒Kiesler200多名知名嘉宾的注目下,穿着 “黑白相间的印花连衣裙”并带有“一束白色的兰花”。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卡尔斯广场作为一个整体被修复以来,教堂因其圆顶和两边的浮雕柱而闻名,以及它作为附近的金色大厅Musikverein和维也纳科技大学建筑群平衡的角色。教堂由一个宗教团体和红星十字架骑士the Knights of the Cross with the Red Star维护,长期以来一直是维也纳科技大学天主教学生部的教区教堂和教座所在。


隆重推出:夕阳中的卡尔大教堂!卡尔教堂的英语翻译时charles church - 查尔斯教堂。这是因为德语里的卡尔karl和英语里的查尔斯charles是一回事儿。

 


在卡尔教堂水池子边坐了半天,休息一下。喝了啤酒吃了冰激凌,该回屋休息了。走起!

 


这就是如雷贯耳的金色大厅Musikverein,明天再介绍吧。明天还来。

 


门口看到不少天朝的旅游团。晚上回屋查了一下金色大厅的演出,和领导商量了一下决定明晚来装高雅一下。网购的票貌似便宜一些。

 


路过维也纳交响乐团,门口也有星光大道

 

巴赫

 


维也纳交响乐团,1842年成立

 


约翰-施特劳斯,小施特劳斯

 


俺们旅店的房间有个小阳台,可以看看街景。繁忙的一天结束!没买到酒水,周围的小店晚8点关门儿!没地儿说理去!

 


【百度百科】维也纳(Vienna),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国9个联邦州之一,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维也纳是奥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维也纳已拥有超过187万的人口。维也纳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语城市,仅次于柏林。 
维也纳既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城市中心坐标为北纬48°12′、东经16°22′。维也纳共由23个区组成,居民主要分布于市区东部和西部,而北部和南部主要是工业区。2016年,该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663亿美元。 [3]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维也纳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历史沿革
史前时代
考古发现维也纳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维也纳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铸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绿色的石块也能在维也纳开采到。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罗马人一直在该地生活到了5世纪,5世纪初维也纳曾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接下来的记载出881年同马扎尔人的战斗。
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时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马克)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了“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一年后的1156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一些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公爵国,而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维也纳在1221年继恩斯之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座享有发展经济权利的城市,途径维也纳的商人必须将他们的货品在城市内提供销售,这使得维也纳很快成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关重要的贸易城市。


哈布斯堡
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维也纳在该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讨后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但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统治地位,奥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战斗中阵亡后,他在维也纳的支持者势力依旧强大,发动了多场反对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义,而接替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首都定在布拉格,维也纳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阴影。
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奥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间发生了1421年至1422年对维也纳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驱逐和迫害。
1469年,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国王,1452年至14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奥地利大公)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
在经历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欧根的贝尔佛第宫。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


两奥帝国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维也纳先后两次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
第一次发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国军队未受到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地进了维也纳,维也纳的市民们甚至好奇地欢迎了他们。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奥地利皇冠,以回应拿破仑的称帝,成为奥地利的第一位皇帝,开始了奥地利帝国的历史。而拿破仑在1806年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但是这次他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攻占维也纳后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战役中尝到首次大败的滋味。拿破仑最终战败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由奥地利外交家克莱门斯·梅特涅发起的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败后重新调整欧洲政治地图。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也对维也纳产生了影响,3月13日首先爆发了德国三月革命,迫使总理克莱门斯·梅特涅下台,然后又在10月6日发生维也纳十月起义,最终被皇帝的军队镇压。
维也纳在1850年开始扩建,再次呈现辉煌,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奥匈帝国便进入了尾声,在这段时期中,维也纳攀上了以维也纳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化巅峰。


一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到维也纳,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引起了粮食和衣物的供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议会前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奥地利几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维也纳所在的下奥地利州,其他6个联邦州担心被下奥地利州长久掌握主导权,此外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维也纳和保守主义的下奥地利州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1921年奥地利决定将维也纳从下奥地利州分立出来,维也纳在1922年成为奥地利的一个联邦州。与此同时,1919年维也纳引入男女平等选举,从此社会民主主义在城市参议院、州议会和地方议会的选举中始终获得绝对多数,维也纳因此被称为“红色维也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时期,维也纳经历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货膨胀、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此外,保守主义的奥地利联邦政府逐年削减奥地利的税收支持。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作为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结束奥匈帝国的历史,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


纳粹时期
1944年3月17日盟军第一次空袭维也纳,整个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毁。1945年4月2日维也纳被宣布成为纳粹的防守区,女人和孩子被要求离开这座城市,这意味着战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苏联军队距离维也纳仅剩下数千米。维也纳战役持续了八天,4万人丧生。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在空袭和战争中未受损坏,但却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军占领
维也纳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不久苏联红军开始新建城市管理机构,先是由共产党人担任临时市长,在3天后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地利人民党和奥地利共产党的代表在维也纳市政厅宣布奥地利独立,4月29日占领当局将议会大厦移交给临时新政府,“奥地利民主共和国”重建。1945年秋,苏联允许其他三个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同奥地利和西欧的其他城市一样,维也纳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经历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7 回复 晓临 2019-8-23 16:21
建筑物很好看,谢谢分享!
6 回复 BANGZI 2019-8-24 00:03
晓临: 建筑物很好看,谢谢分享!
多谢浏览!
6 回复 TravelLover 2019-8-26 01:43
漂亮的图片 谢谢分享
5 回复 BANGZI 2019-8-26 12:47
TravelLover: 漂亮的图片 谢谢分享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BANGZI最受欢迎的博文
  1.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8:摩洛哥(2)梅尔祖卡 -“撒哈拉” [2021/04]
  2.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6/7:摩洛哥(1)马拉喀什,艾提本哈杜 [2021/04]
  3.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9:摩洛哥(3)沙漠日出 + 菲斯古城 [2021/04]
  4.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5:马耳他(2)首都瓦莱塔 [2021/04]
  5.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10:摩洛哥(4)菲斯 瓦卢比利斯 卡萨布兰卡 [2021/05]
  6.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11:摩洛哥(5)卡萨布兰卡 (完) [2021/05]
  7.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4:马耳他(1) 姆迪纳古城 马萨施洛克渔村 史前石庙 [2021/04]
  8. 照片回顾 2009/11 意大利 day 9:威尼斯 公交船环岛游 [2021/03]
  9.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2:突尼斯城(1)新城+老城 [2021/04]
  10. 照片回顾 2019/10 法突马摩 DAY 3:突尼斯城(2)迦太基遗址+蓝色小镇 [2021/04]
  11. 照片回顾 2009/11 意大利 day 8:威尼斯 圣马克广场 叹息桥 里奥托桥 [2021/03]
  12. 照片回顾 2009/11 意大利 day 7:佛罗伦萨/菲冷翠 下午去威尼斯 [2021/03]
  13. 照片回顾:2017/10-11 哈瓦那坎昆 D1-2 哈瓦那 维达多区,艺术村 [2020/12]
  14. 照片回顾 2009/11 意大利 day 6:闲逛佛罗伦萨/菲冷翠 [2021/03]
  15. 2020/21 d5-6-7-8-9 圣诞元旦跨年活动 长途拉练曼哈顿 [2021/01]
  16. 山西陕西 9。革命圣地 延安 [2015/10]
  17. 2016/9 绍兴二日游 1。咸亨酒店 书圣故里 [2016/09]
  18. 酒经沙场 - 旅途中的酒照片 [2015/09]
  19. 2018/8 印度六日:D3 瓦拉纳西/恒河晨浴/神庙 (后附印度史学习笔记) [2018/09]
  20. 8天越洋回家过年小记 [2017/02]
  21. 2017/9/3 上海多伦路名人街、千爱里、1933老场坊 [2017/09]
  22. 1。澳大利亚 - 墨尔本 [2015/08]
  23. 2017/12 普吉 D1 芭东海滩 海鲜市场 [2018/01]
  24. 2015/5/7 以色列 D8 特拉维夫老城 耶路撒冷 圣殿山 橄榄山 圣墓教堂 [2017/12]
  25. 2015/5/9 以色列 D10 耶稣出生地伯利恒 巴以隔离墙 最后晚餐地点大卫王墓 [2017/12]
  26. 2017/12 普吉 D2 海滩餐馆 海豚表演 [2018/01]
  27. 两颗牙 - 葡萄牙西班牙 - 8。格拉纳达 阿尔巴辛区 [2015/10]
  28. 2017/10/27-11/5 坎昆 哈瓦那 - D4 离别哈瓦那 [2017/11]
  29. 维瓦尔第VIVALDI:四季 - 冬(FOUR SEASONS - WINTER) [2017/02]
  30. 2015/5/3 D4 约旦 瓦迪拉姆沙漠 [2017/12]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9 05: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