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妙行

作者:chico  于 2014-4-9 11:4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书刊摘录|通用分类:信仰见证


    修行就是修這些身行、口行、意行,讓我們這些身、口、意,能夠緩和、安詳、柔和,身行、口行、意行這三種,它的粗細跟關聯度是怎麼樣呢?身行、口行、意行,哪一種在先?意行,再來是口行。實際上,這三者的展現,是身行在先,然後再來口行,再來才是身行,現在我們微細的念頭、起心動念,已經是明顯的念頭,內心裡面的語言嘀咕、抱怨,已經是付諸實際行動。

    舉個實際的例子,現在假設朋友侮辱你、罵你、責備你,這時候你內心裡面起了一些不愉快的念頭,已經開始起一些不可意境的念頭出來,所以你已經開始在醞釀了,然後再慢慢嘴巴裡面就開始準備,內心裡面就開始嘀嘀咕咕,再來你就會用嘴巴罵,如果這還不行、還不能解決,就會用手打。如果以犯罪來講,這三種的嚴重性,到這裡都已經算滿嚴重了,為什麼你會到這麼嚴重的情況?因為在前面這裡不能解決。

  修行事實上是在這裡、從這裡就消化了,但是一般沒辦法,然後內心裡面接觸到境之後,馬上就衝到口 行、意行,開始用罵的、用爭吵的,爭吵之後不能解決,就開始動作、打架。所以,事實上是這樣,意行、口行、身行,我們修行就是第一個要先能夠看到身體的動作是不是粗糙?因為這算是很粗的,這是細的,這是更微細的,你粗糙的衝動、我慢,能不能看到?這裡你要能夠看到,才能夠看到細的這些我慢衝動;這些你能看到,才能夠看到更微細的念頭、起心動念。內心裡面微細的波浪起伏,你就能夠看到。禪修就是要讓大家有機會能夠寧靜下來去看到,尤其是要從「意行」裡面就要能夠看到,因為這算是滿微細的,透過幾天的禪修,大家能夠進入到更微細的心靈品質,然後去看到我們微細的「心行」,當他展現出來這些,你就更清楚地可以看得到。

   「修行」就是修身行、口行、意行。「身行」是指我們身體的動作,包括出入息;「口行」 是指言談、說話,「意行」是思想、念頭。凡夫的身、口、意都是不斷的衝動,很難停得下來。或是在禪修的時候能緩慢下來,但是一出禪修區,又是不斷的衝動, 或是有些世間法的修行是越修越厲害,修行是越修越行,都是背道而馳。你能不能在歷緣對境之中,把講話的速度慢下來?我們實際都可以去檢驗,也可以實際去應用,在修行方面也很實用,希望大家能夠好好落實在平常歷緣對境展現。

  能否在歷緣對境中,把講話的衝動速度慢下來嗎?能聽到自己講話的音調高低與聲浪起伏嗎?能覺察到想講話的衝動與衝動背後的我是、我能、我慢嗎?有看到手腳、身體動作的急躁與輕浮嗎?能緩和下來嗎?有看到思想、意念的衝動嗎?當我是、我能的慢心、貪心、 瞋心升起之際,能覺察到嗎?能停得下來嗎?這幾個問題都是很重要的。

  修行,如果沒有好好把這些實際去檢驗、實際的應用,跟「出世間法」的解脫道,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們要在歷緣對境,能夠隨時回來看到我們平常走路的時候,都是走得很快、走得很快,一直急著要去辦什麼,急著要去做什麼,就是那種趕集的心。現在能不能把腳步緩和一下、慢一點?再來,我們平常講話的時候也是一樣,都是急著要表現,然後急著屮哩啪啦的一直講,衝動相續都很快,這也是很重要、隨時都可以去修正的,能不能把講話的衝動頻率減緩一點?能不能在你跟人家講話的當下,清楚聽到自己講話的聲音,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是真正修行的功力,這是修行功夫的展現,因為這就是明覺度,不是說在那裡禪坐、看佛性,看到什麼、看到什麼性,那不是重點。

  重點就是要能夠去明覺到身行、口行、意行,然後讓它緩和下來,過去都已經過去,沒關係!從現在歸零,從現在開始,你在歷緣對境中,跟家人講話、跟朋友講話,跟上司、跟部屬講話,一樣每一個當下,都能夠清楚聽到你講話的內容、聲調,講話有衝動,也知道現在講話在衝動。講話聲調的高低,要能夠聽得到,再來就是要更微細去看到,我在講話的當下有沒有我慢?背後有沒有我慢的心態?這一點要去看到。因為我們常常在講話的當下,背後有我慢不容易覺察;再來背後有不如實也沒有看到,或是我們在講話裡面,有扭曲、有染污,有貪、瞋加在裡面,有加油添醋……,如果沒有相當的一種明覺度,我們都不知道、也不以為然,甚至也會為自己的染污,加上一些合理化的解釋,這方面都是修行的功夫,都是要我們如實回來面對自己,所謂「至人只是常」,能夠返璞歸真。

  平常就要去看到我們講話背後有沒有扭曲?有沒有染污?因為有這一層的功力,才有可能到達「至人」, 才有可能返璞歸真、成為真人,修行都是要成為一位真人。當機緣不成熟,可以保持「聖默然」、保持沉默,但是我們不要自欺欺人,不要去扭曲、染污,不要去加油添醋,或是背後有私人不良的動機、企圖,然後又不承認、不以為然,這樣就會失去真樸、失去純真,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真人。

  打坐、禪修、四念處,以及種種修行法門,除了靜下心來去深觀法義外,目的是要用在日常生活、歷緣對 境中來現觀種種衝動與我慢,檢驗是否真的「知行合一」。我們在歷緣對境的時候,去看到身行、口行、意行的衝動,就是當下見法,保持你的明覺心在當下,當下你有看到,保持明覺心在當下,才能夠看到身行、口行、意行的衝動,有沒有貪瞋癡,才能夠看得到。修行就是在歷緣對境每天都可以去看到,如果有這些,我們就 調整、修正,就是真正的修行。所以,若是真的在修行(不是光用嘴巴講),行者的身、口、意衝動,一定會透過現觀而緩和下來,不是刻意的很慢很慢,而是明覺、正知、柔和安詳,沒有衝動急躁。當身、口、意漸漸柔軟下來,「我慢」也會因為透過現觀、反觀,淨化而漸漸淡薄。這方面很多都是我們修行上一個很重要的轉捩點,修行不是在展現我越來越厲害,能夠實際應用出來,真正步上解脫道的「三妙行」就會出來。


    事實上,修行是隨時回來反觀照見,讓我們的知見從原來的框框裡面,不斷的跳脫、不斷的昇華,讓我們 的知見、讓我們的視野,超脫過去的框框,來到跟解脫者、佛陀他們相同的視野、相同的世界、相同的胸襟。所以,修行不是去跟別人比較,而是跟自己比較,看自 己有沒有不斷的成長、脫胎換骨?所以「不求人短」,因為你會向內反觀看自己,「不求人短故生信」,為什麼「不求人短」就會「生信」呢?因為你的心寧靜下來、有活在當下,然後認真去聞、思、修,因此就能夠體悟到法。


抄自:《阿含解脱道次第》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0 09: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