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过国和没出过国的人思维上到底有多大差距?

作者:8288  于 2019-10-18 03:4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网络文摘-杂谈|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1评论



导读

离开自己的祖国已久,每一次回国,你有没有那么一点感受,觉得自己的思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变化?


1

对隐私意识增强


不喜欢主动打探别人的隐私,也不喜欢别人打探自己的隐私


每次回国被问到私人问题,工资待遇,开什么车?住什么房?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时候,开始条件反射式的浑身不舒服。


但是鉴于本人比较照顾叔叔阿姨的面子,即使不舒服也会尽量回答,他们也并无恶意,有时候仅仅是好奇而已。




不喜欢回答这些问题,这跟自己在哪个阶层,挣多挣少,工作是否光鲜都没有关系。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如今自己回国也自然而然不会问别人这类问题。


在和西方人交流当中,人们普遍有共识,一般可以问对方的职业,但不会问及工资等等,即使家人亲戚也不会轻易问。


2

女性独立意识增强


作为女性,出国后明显感觉到对女性独立意识增强,更加清晰性别歧视的概念。


没出国之前仅仅觉得内心是想要独立的。但是很多时候会被国内社会环境洗脑,比如有些事情觉得就应该男人去承担。




在国外生活久了,在独立完成学业,事业上渐趋稳定上升的时候,觉得生活就是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跟自己是否有伴侣,是否结婚都没有关系;


结婚以后也是一个teamwork,两个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以此获得的尊重是深远的,也是值得的。


回国渐渐发现我们这代人当中不乏优秀独立的女性,觉得甚是欣慰。




还记得两三年前偶然间读到外国的员工合同法中关于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才明白在西方企业里男性员工小心翼翼的原因:即便是你夸赞女性同事都要小心用词,防止任何有性暗示的词语。


如果你是领导,不能因为对方是女下属而让对方做任何比如倒咖啡或者帮你一个私人的小忙,就更不用说利用自己的权力在女性下属身上谋取利益;

再如果对方计较起来,职位很可能就不保了。这些事情在西方社会并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并不是被主流价值观接受的。


3

平等交流意识增强


平等交流意识增强,被鼓励说出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意见。

还在读硕士的时候跟教授讨论论文的时候,偶尔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而被教授赞赏,这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教授明显是在极力鼓励学生这样的行为,甚至接受学生挑战他的观点。


在很多其他的社交活动当中,跟60多岁的人聊天都觉得没有任何代沟。




虽然这跟对方的性格有关系,一些不擅长聊天的即便是同龄人也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于一些有良好的social skill的人,年龄根本不是障碍。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英国几十年前的社会跟现在差距远远小于中国同等时间段社会变革带来的差距,所以上一代人自然跟这一代人的思想差距没有太大;

第二西方社会比较崇尚平等,并没有像东亚国家儒家文化的影响,彼此是独立的个体,没后长辈晚辈的概念。


比如我们大部门的总裁,时不时转到我们座位附近跟我们聊两句,没有任何架子,没有任何的位高权重。


4

对西方穷人概念的新理解


由于西方国家社会的高福利,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以及贫困国家相比,西方没有真正意义的贫困。




对街头一些酗酒吸毒无所事事的流浪者渐渐不再报以任何同情,因为自己来自中国,至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穷人,所以在英国街头遇到这类人要零钱,从来不给,因为给钱他们可能会去买酒,如果遇到真正需要食物的人会买食物,不会直接给钱。


这里有一次亲身经历,我和先生在街上遇到一个眼睛被打肿的人,说自己钱包被抢身无分文需要我们帮助,于是我们带他到附近餐厅让其自己点餐,而且提醒他身上有伤口不要点啤酒,谁知道他还是点了一个有啤酒的套餐。

所以这些人看起来很可怜,但是也是x改不了吃x。自然对于西方极端左翼人群宣扬的这个国家依然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在贫困线下并不是很信服,因为越是社会底层,越能够享受国家福利最大化,他们至少可以保证有吃有穿有地方住。


5

对真正弱势群体的包容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西方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善意,比如完善的残疾人设施,为残疾人提供的工作岗位。


如果你对残疾人有歧视,那你就会被主流价值观所鄙视。


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因为多年前车祸右腿截肢的女人,现在一直用假肢,看上去跟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一个长相很漂亮的女士,有一位爱自己的先生,有一双儿女,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医药方面的白领),我也看不到她脸上有任何自卑,她也毫不介意主动说出自己当初是什么事故造成截肢,她的生活跟任何其他中产家庭没有任何区别。


我只是内心感叹她能生在这样一个国家该是多么的幸运,在中国的大街上不是经常看到残疾人,更不容易看到残疾人出现在任何工作岗位上。




比如超市收银员,酒店前台,如果他们缺了一条腿,其实并不会影响工作,甚至缺了一只胳膊也并不影响他们用一只手敲打键盘。如果设施健全一些,他们的出行也并不是很大的困难。


6

更加客观对待国内外的各种利弊


在哪里生活都不会完美的像天堂,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


西方国家人工贵,所以一些服务并不是很便利,比如找个修理工或者搬家公司都贵的要死。


但是你要理解欧洲工会的力量,你会了解到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必定在某些方面要做出牺牲,所以很多事情能自己动手就自己来吧。


包括商店关门早,也正是为了保障这部分劳动者的利益,广大消费者就且忍忍了。民主的弊端包括执行力弱,一个问题辩来辩去辩不出个结果,延长具体实施的周期。


对于白领阶层也是一样,一个大企业的高管的薪水待遇,顶多就是一个小秘书的5倍,薪水越高,所得税也越高,扣了税,甚至都还不到5倍。


这种现象会相对“折煞”管理阶层的优越感,就拿刚毕业进入企业的年轻员工与总裁相比,无非就是你开的车比我的贵一些,车也只是代步工具,很多年轻人大学都会买一步二手车来开。




看着公司后面停车场的几百辆车,奥迪奔驰路虎一堆堆的,可能其中的一些车的拥有者仅仅是刚毕业的学生。


由此导致的很多中产阶层的人并没有极强的上进心,尤其是女性,所以欧洲的女性比起中国的女性在职业上的进取心其实差了不少;


如果说欧洲的男性还有不少为追求自己的价值,在事业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很多女的甚至盼望着赶紧休产假。


7

越来越觉得地球是一个村 


一旦习惯了跨越国界旅行,跨越半个地球去旅行亦成为平常事。


去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发达地区,也可以是非洲、南美,吸引我的是去看看世界上不同的角落及不同的风土人情。




五年前还未出国的时候,总会觉得出国旅行生活或者工作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现在觉得选择变得丰富,可以在任何说中文或者英文的国家生存、工作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决定去旅行的时候可以看着世界地图做选择。


8

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再也不会人云亦云,尤其是在信息科技这么发达的时代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


也可能与自己分析师的工作性质有关,很容易找出一篇报道或者文章的漏洞,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而肯定的分析出不合理的地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问题的方式和思维方式。


为了适应环境,回国的时候,我不会表达太多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其实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在知乎这种地方并不显得多么的非主流,但是你回到老百姓当中就会显得你的与众不同与格格不入;


所以为了不让国内的亲朋好友觉得我这人太轴,我会适当调整自己说话的倾向性,以求让大家觉得我是个接地气的人。




就连我先生跟我亲朋好友交流的时候,都会客观的说很多中国的好话,这些人情世故世人皆知,没有太刻意,只是有所选择的陈述。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一个中国的成语是可以解释的很完美的,就是外圆内方,毕竟国内的现实环境不能跟知乎等同。


有很多观点,表达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家所处的环境跟你不同,就不会有切身的理解,在知乎可以是因为可以找到不少可以理解你观点的同僚。


9

对人际关系的顺其自然


对人际关系的顺其自然,友情是路上的缘分。

知乎上有一个五万多人关注的问题,好朋友之间是如何变淡的? 出国以后对这种问题更加的感同身受,从一开始的迷茫不解到现在的淡然处之。


每个人的交友模式不同,有些人习惯呆在一个圈子里,但是这种模式对海外党来说难度是很大的,所以现在不会在乎长久的人际关系。


一些人如果在你生命中能跟你同路一段时间就应该珍惜,如果到某一个路口分道扬镳了,就相见不如怀念好了,也许你们周周转转还会在相遇。




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所以你并不能怪时间和空间,因为你们不再交流是因为你们不想。


如果你想交流,微信一秒钟就能发出去一个语音和文字信息,所以对身边人的联系疏密程度都是自己的选择。所以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多是思想和精神上的。


既然是在路上就不必在意什么圈子,人一辈子没有牢不可破的圈子,除非你有着一群跟你一样,在同一个地方生活没有太大变化的人,前提是你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变化。


有时候偶尔跨越圈子的交流也是很有意义的,多了解一些别人的生活,思想也可以避免狭隘。


10

西方媒体并不都是公正客观


西方媒体并不都是公正客观,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学贯东西,对其他文化有客观理性的理解。




西方一些年轻人并不乏无知的,对西方以外的世界了解甚少的人,比如被藏独分子误导,被偏颇的媒体(包括BBC在内)误导。


比如习大大访英期间,部分媒体总是强调一些根本不足一提的示威游行人群,甚至说现场我们这些华人志愿者是大使馆付了钱雇来的,这些明显不是事实。


所以一味的相信西方媒体的人是愚昧的,但是鉴于BBC在英国的地位,普通老百姓如果见识缺乏,是佷容易被误导的。


11

觉得发达国家的儿童挺幸福的 


大部分都可以无忧无虑的成长,空气水奶粉食品质量这些就不用多说。


在美国出生的小孩也都养的很健康很结实。觉得美国的父母也是很尽心尽力,精心为小孩准备party,不过前提是这边的家长,工作生活平衡也比较好,自然陪伴小孩的时间要多一些。




在学校里老师一句话都不能说重了,老师地位并不高(当然这也是有弊端的),美国整个环境都让孩子天生培养比较充足的自信。


我觉得初中之前的孩子,应该拥有这样无忧无虑的环境,这个阶段对儿童今后的身心健康都极其重要。


国内的情况就不多说了,总之比较心疼国内的孩子,并不仅仅是学习负担方面的问题,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大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来的身心健康程度。


— THE END —

1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9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5 回复 胡子太长了 2019-10-18 08:32
不见得出几天国就不一样了,出国的天天待在自己圈里的,比不出国更有意思。
11 回复 石头山 2019-10-18 11:31
很多老美都有自己执着的兴趣爱好,而且力求极致。呵呵,还有一点就是爱国却不相信自己的政府。
3 回复 北极天翁 2019-10-18 12:06
出国的会换朋友圈会调整心态重新思考问题,而即使出国也不换朋友圈的很难重新思考。一般富裕阶层不会换朋友圈,而换朋友圈的基本是穷人即需要找工作做小生意才能生存的。富裕阶层的人一出国看哪里都是穷人,普通一个China城市家庭有一个公寓就要十几万几十万米元,大多数米国人没可能拥有百万米元资产,其他国家地区就更别提了。所谓穷则思变嘛。
10 回复 borninheaven 2019-10-18 12:57
只要平常心就可以了,各国人土风情各异,不一样很正常,我们看到巴西的和美国不一样不会有任何诧异。主要问题是我们看到国内和美国的差异就会诧异起来了,许多人的平常心也没有了,入乡随俗是那么的容易, 回乡还俗就这么难吗?还是有点心理不平衡?
有个说法, 年纪大些的其实没跟上国内的变化,年纪小些的反过来入乡随俗难点。
一句话, 出过国的应该是更包容更开方, 不该很许多诧异了。如果是像没出过国的那么地诧异,那只能说明他/她是个非常的狭隘思维的人
9 回复 绿野仙踪 2019-10-18 16:58
总结得挺准。
6 回复 csshr 2019-10-18 17:19
挺客观也很客气的分析!结尾部分点出了此文核心或者叫主题!忧虑之心昭然!
5 回复 ryu 2019-10-18 18:11
绿野仙踪: 总结得挺准。
+1。
4 回复 正中 2019-10-19 01:55
美国中部南部地区很多人一辈子没出过国。
2 回复 8288 2019-10-19 10:07
正中: 美国中部南部地区很多人一辈子没出过国。
是的很多老美連护照都沒有
2 回复 xqw63 2019-10-20 05:05
出过国脑子不好使的人也是比比皆是哦
2 回复 8288 2019-10-20 08:52
xqw63: 出过国脑子不好使的人也是比比皆是哦
洗脑洗的太干净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8288最受欢迎的博文
  1. 究竟是省水馬桶還是「漏水馬桶」 [2020/10]
  2. 在美国65岁以上可以享受这么多福利 [2016/06]
  3. 一个新上海人的观察 [2020/09]
  4. 你适合养什么狗?不同品种狗狗性格、特点大揭秘 [2021/04]
  5. 在白牆創作逼真畫作 [2021/04]
  6. 疫期返中難 南加網紅分享攻略…錯一步就無法登機 [2021/08]
  7. 北美超市里那些看不懂的Cheese种类及吃法 [2016/01]
  8. 免费看电影电视剧的19个网站:最新在线电影热播剧 [2021/04]
  9. 空气炸锅究竟好不好用?炸锅评测告诉你 [2019/11]
  10. 看清美國超市那些令人目眩的牛奶! [2016/08]
  11. 28种超实用的美国家庭常备药 [2017/05]
  12. 美国华人注意了! 这些你常在自家后院做的事万万碰不得... 一不小心就吃上罚单! [2019/09]
  13. 再来说在美国如何看免费的中文电视 [2016/01]
  14. 逛旧金山湾区9个风情小镇 [2016/05]
  15. 華人濫用福利遭調查被遣返 [2018/01]
  16. 我们回不了中国了......... [2019/09]
  17. 外國上海人: “作孽,外國待久了,人戇掉了。” [zt] [2010/06]
  18. 穷人为什么怀念毛泽东,富人为什么崇拜毛泽东,一些人为什么疯狂吹捧毛泽东? zt(转载 [2010/04]
  19. 百年中国三大怪胎:义和团、红卫兵、爱国贼 [2020/03]
  20. 金曲情牽半世紀演唱會 [广东话] [2012/05]
  21. 欢迎新朋友春苗 ( 季家凰 ) [2010/04]
  22. 久违的朋友你在何方? [2011/11]
  23. 毕业了 [2012/06]
  24. 狼心狗肺 的东西 [2023/06]
  25. 大家都该忏悔 [2024/03]
  26. 说一下美国这里的一个新的现象 [2023/10]
  27. 清零三年的代价 [2023/05]
  28. 所谓的台湾问题是大陆一面之词 [2023/01]
  29. 《評馬英九的避戰與謀和》 [2022/10]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19: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