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审美与文化--------读千年等一回兄《中国的文艺复兴》有感 ...

作者:Aboriginal  于 2013-2-17 08:1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村内互动|已有49评论

这里是网友评论第2页,点击查看原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8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9 个评论)

回复 小皮狗 2013-2-17 13:07
真是一篇很有水平的博文,敬佩有加。

中国美学偏于“表现”,西方则偏于“再现”。而在这表象的背后潜伏着更为深刻的无意识。
中西方不同的艺术哲学忠实地反映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思想,传统哲学的印记是十分明显的。西方的理性化的神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相互区别开来。中国的艺术和审美,其本质是一种神秘主义的智慧的创造。由于它既是神秘的,又是智慧的,所以中国艺术哲学必定强调感情经验的伟大,审美思考多属于整体性、总括性的。甚至凝炼到对人生,事物转换规律的指导性的意义上。所以“涤除玄鉴”、“澡雪精神”、“虚而万景入”式的重要领悟和体会才有地位。而西方的艺术美学如同西方的一般哲学,总是脱离不了对自然、对人体的详细考察和作理性分析。如对审美的功用和效应的研究,往往是同对感觉、知觉、表象、情绪、梦、思维等生理心理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许多西方油画和雕塑艺术就是例子,越是逼真越是被推崇。而对人的感性经验的观照,也总要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理性分析,进而上升为理论,得出某种价值判断。又因为中国的审美理论、艺术精神,基本上是“道”的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在神秘加智慧的诱发下,道、佛、儒三者互补具有特殊的生存条件和发展动因,故而中国美学理论往往明倡“形神兼备”,暗中则是“神似胜于形似”的总结。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3-2-17 13:46
小皮狗: 真是一篇很有水平的博文,敬佩有加。

中国美学偏于“表现”,西方则偏于“再现”。而在这表象的背后潜伏着更为深刻的无意识。
中西方不同的艺术哲学忠实地反映 ...
小皮狗的这个对美学的认识我是第一次听到。说实话Aboriginal文章中很多观点是和我原有的观点有种似曾相见的共鸣,但小皮狗的这个中西方比较我却从未听到过。比如表现与再现,无意识。您的虚而万景入也说得很玄妙。这些是不是和你们的医学理论也有关?我总是觉得西方的这种研究方法比如理性分析缺了对事物主线的把握,而东方神秘主义好像给出了一个整体的关于天,地,人的理论,但我又觉得证据不足,不敢完全相信。您的分析真的让我觉得很有启发。倏然起敬了。
回复 小皮狗 2013-2-17 15:20
千年等一回: 小皮狗的这个对美学的认识我是第一次听到。说实话Aboriginal文章中很多观点是和我原有的观点有种似曾相见的共鸣,但小皮狗的这个中西方比较我却从未听到过。比如 ...
老子的“涤除玄鉴”就是讲究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这是审美心胸的最早源头。只有怀有这种虚静胸怀时,才能真正体会和接受原始纯真的美。而心胸也才能广纳百川,意境也能达成黄庭坚所追求的:“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这种中庸平衡的美是东方的特色,带有一种神秘性,所以西方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因为很难把握尺寸,但细想一下如果任何一种作品,打破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而难就难在这个尺度上,那就需要悟性和修为,因为其水平有高下之分,那艺术品的水准也自然有异,所以一个时代,大师级的流传于世的作品也就少之又少了。就是这个道理。而西方大师级的也是有与众不同的悟性,多多少少突破了他们的固有理性思维,或吸取了某种东方的神秘平衡主义思想,才会留下不朽作品。
而黄庭坚所追求的:“清而不薄,厚而不浊。” 也是我为人行事时经常采用的方式,插花和书法运墨时有时也会用到。
回复 yulinw 2013-2-17 20:33
Aboriginal: 哦?为什么啊,雨林姐
   好早以前有位村民用的类似的头像,那位比较个别,看到你的头像总会有些不愉快的联想~不强求滴~·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3-2-17 23:03
小皮狗: 老子的“涤除玄鉴”就是讲究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这是审美心胸的最早源头。只有怀有这种虚静胸怀时,才能真正体会和接受原始纯真的美。 ...
对于中国美学问题,我从前有个认识误区。我们知道中国有美学这个概念,美成为一种学,应该是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开始的。到蔡元培,鲁迅,再到朱光潜,李泽厚。我们这一代很多学美学文科的人应该是学李泽厚的美学概论,蔡仪的美学原理这种书的。但这种美学理论基本都带有西方美学思想的烙印。西方美学来源于古希腊人对美的思考,同时加入了从概念的定义,推理和论证到最后的理论体系的逻辑思考过程。然而这一套逻辑思考本身就有问题,尤其是对于审美这样对人的感性的认识问题上。用这种审美理论来看中国艺术,常常会看不透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比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以前就觉得中国写意的泼墨很难与西方油画相比。西方油画的色彩,写实多么富有表现力。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认识。我们知道审美是人类的情感活动,中华民族的特点就是我们是一个多情感重感受的民族。无论是对天地人及其关系的整体认识都不逊色于西方。在情感表达方面尤其是这样。比如西方对大自然的美的欣赏时的移情说,即把自然赋予人的情感,在于自然对话中感受自然的美。这与庄子的逍遥,陶渊明的自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等天人合一,天人同构,忘我无我的境界还是没有办法比拟。中国人不但对美有深刻的理解,同时积极参与审美的实践中,常常把生命当作自己认知的体验,这和那种旁观者的理论心态又进了一步。所以我觉得对于美的认识,从中国古典思想中更容易找到答案。
回复 小皮狗 2013-2-18 02:26
千年等一回: 对于中国美学问题,我从前有个认识误区。我们知道中国有美学这个概念,美成为一种学,应该是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开始的。到蔡元培,鲁迅,再到朱光潜,李泽厚。我 ...
知音狂笑共振天!!!
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3-2-18 03:14
小皮狗: 知音狂笑共振天!!!
哈哈哈哈哈哈哈。。。。。。。。。。                                                          ...
你咋乐成这样了?   什么事这么高兴。乐振人还可以说,乐振天可不是随便说滴。 ,古人笑不露齿,您这成狂笑了。哈哈哈。
回复 小皮狗 2013-2-18 03:27
千年等一回: 你咋乐成这样了?    什么事这么高兴。乐振人还可以说,乐振天可不是随便说滴。 ,古人笑不露齿,您这成狂笑了。哈哈哈。 ...
读了千年君的回复,深以为喜,你的文字处处理解了我的评论,真正洞悉了东西方美学不同的真正奥秘,我们形成了共振,这里的天,就是天道的意思。只有在悟道之时,才能发出如此会心的狂喜狂笑,不觉忘形,让君见笑,这里再加一个笑脸:
回复 Aboriginal 2013-2-18 03:27
小皮狗: 真是一篇很有水平的博文,敬佩有加。

中国美学偏于“表现”,西方则偏于“再现”。而在这表象的背后潜伏着更为深刻的无意识。
中西方不同的艺术哲学忠实地反映 ...
哈,多谢!古人说抛砖引玉,我今天才是有了切身体会。如果说我的原文是雾里看山,你的跟贴可以称作“秋水文章不染尘”了。我想之所以“道”“悟”在中国有巨大的吸引力,艺术美学中的“神似胜于形似”,武术中的“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就是因为这个宇宙充满了神秘,在客观上能求得实证之前,主观上所能发挥的就是对神秘的猜测假想,假想的基础对于东方文化来说很多基于经验和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思索,我觉得上这种主观上的假想不也是进化大脑么,呵呵。庄子说“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似乎是有些消极,但读其逍遥游感觉是天马行空,荡气回肠,想象力是何等丰富,所以我觉得是庄老先生对个体相对于宇宙显得如此渺小的一种自嘲,觉得不能尽解宇宙规律的一种遗憾,从而流于消极出世。后来胡适老先生说:天行有常,致知穷理,明知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把心态就积极起来了。
回复 Aboriginal 2013-2-18 03:32
yulinw:    好早以前有位村民用的类似的头像,那位比较个别,看到你的头像总会有些不愉快的联想~不强求滴~·
哦,呵呵,那得换   请雨林大姐审核
回复 Aboriginal 2013-2-18 03:35
千年等一回: 对于中国美学问题,我从前有个认识误区。我们知道中国有美学这个概念,美成为一种学,应该是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开始的。到蔡元培,鲁迅,再到朱光潜,李泽厚。我 ...
呵呵,你们先聊,我去泡茶,字字珠玑啊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3-2-18 03:52
小皮狗: 读了千年君的回复,深以为喜,你的文字处处理解了我的评论,真正洞悉了东西方美学不同的真正奥秘,我们形成了共振,这里的天,就是天道的意思。只有在悟道之时, ...
我这个人有时候毫无道理,人家笑还要有分寸,您笑就笑吧,别把邻居震得打电话给警察就好。想起京剧里花旦的笑,呼。。。哈。。。哈。。。哈。。。
回复 小皮狗 2013-2-18 09:22
Aboriginal: 呵呵,你们先聊,我去泡茶,字字珠玑啊
不知您的茶泡好了没有?中国的茶艺,日本的茶道也是有基于传统文化而来,具审美意义。从茶具,四季应景,水源,饮茶时的坐姿,互相之间的礼节应对,话语吟诗等等,无不体现多层次的意境和优美。其意境高雅的程度是往往与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意神秘性相连接。。。
您的回复,我已经享受其中,不仅因为君的丰富学识,也为您的探求真知的积极态度并享受其中的逍遥,更为我能够结识又一位如千年君一般的新朋友,深感荣幸之至。我们快要变成锵锵三人行了。。。   
回复 yulinw 2013-2-18 12:30
Aboriginal: 哦,呵呵,那得换    请雨林大姐审核
   不好意思了~·
回复 Aboriginal 2013-2-18 14:36
小皮狗: 不知您的茶泡好了没有?中国的茶艺,日本的茶道也是有基于传统文化而来,具审美意义。从茶具,四季应景,水源,饮茶时的坐姿,互相之间的礼节应对,话语吟诗等等 ...
呵呵,锵锵锵,茶来啦,小皮狗女士既然精于插花,茶道肯定是很有研究了,先尝尝雨前的龙井,嘿嘿。
咳,说到中庸,中庸讲究平衡,讲究“度”的把握,扩展到审美上就是如何能恰到好处,最大程度上符合人的审美观。审美观的复杂就象人的个性一样复杂,但总有一些大家都觉得美的东西,这些可以叫做大众化的美,和人的共性相连,比如自然的颜色,植物的形态,还有人的笑容,呵呵,不论东西方的人关于这方面的审美观都是一致的,因为人生于斯,这些和人的生存需要最合拍,如果艺术创作能给人带来类似的感觉,就能普遍被大众所接受。接着就是由于自然环境差异以及文化基础上产生的美,东西方的审美观从这里开始走各自的路,形成不同的审美基因。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环境对人的反作用都会逐渐被沉淀在基因里往后代遗传,有利于人生存的因子,能愉悦人的因子,就表现为美的感受,特别是能让所有人受益的因子,然后就产生了头领,头领的特点接着就影响了群体的特点,然后就产生了最原始朴素的价值观,道德观。随着人的交流,文化发展,语言文字的出现,圣人就出现了,农耕文化靠天吃饭,要悟天悟地悟自己,从老子“天人合一”思想,孔子“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都是讲人要和自然和谐符合“道”,和谐就要整体的和谐才为美。既然和谐为美,那么即使局部有所变动,另外一个地方做相应变动,只要不失和谐,仍然是美的,并且美出了另外一种风格,就象笑不露齿和大笑的区别一样,脸部肌肉的位置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各自的张力也发生了改变,仍然是协调的,呵呵。艺术作品就是讲究这种和谐,而传神就又上了一个层次,就是怎样在和谐的基础上通过合适的夸张来突出一种意境,这就不是大众能欣赏的了,需要有一定文化修为和艺术功底的人才能理解,才能共鸣,这种美是少数人才能欣赏的美,共鸣的程度也因人而异。就象你爬不到山峰才看不到山那边的景色一样,但是从不同角度爬上去,景色也不一样,也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对和谐与夸张的控制,和谐还有规可寻,夸张就很难把握了,这就是精品和神品的区别。艺术家的神品他自己也难以或者不可能重复,就象科学家的灵感一样,个人以为灵感就是大脑基元瞬间和谐到了一个临界点受到了某个因素的激发而产生的,当然需要一定的学识和悟性才能接近这个临界点。如果说艺术家的神品很难为普通民众所受益,那么科学家的灵感带来的益处则比较实在了,虽然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大的不同,意境是大师们偶尔到宇宙的深处那里逛了一趟,艺术家抓了一把好看好听的东西,而科学家抓了一把好用的东西。
而西方在美的标准方面总是比东方更细致,喜欢把感官上觉得美的东西用尺子量,虽然仍然是艺术创作,但是精准的尺寸很重要,参数很重要,然后根据参数来展现美。但是离一幅画很近,局部固然看得很清楚仔细,画的轮廓在大脑里的印象就很浅,不象离的远,只能看到轮廓。一个站远一些,一个站近一些,正好。
比如音乐,乐音和噪音频率是不一样的,可以用科学仪器来测定声音的频率,来区分那些频率对人有益处,哪些频率对人有害,因为人体各器官也是振动的。但是音乐的创作,就很难用仪器来解决了,这就要靠音乐家的感悟和灵感了。
人体是最奇妙的机器,人是自然的人,人如果真正认识了自己也许就离认识自然比较近了。人和人的共鸣共振可以悟道,那么人和自然的共鸣共振就可以悟大道了 ,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所做的事情。
西方人可能是用研究自然的方法来研究自己,东方人则是在体悟自身的过程中来感知自然。
回复 Aboriginal 2013-2-18 14:38
yulinw:    不好意思了~·
呵呵,其实我早就想换个头像了,今天正好雨林大姐帮我找了个由头
回复 yulinw 2013-2-18 14:50
Aboriginal: 呵呵,其实我早就想换个头像了,今天正好雨林大姐帮我找了个由头
   这也是之前俺不怎么进来的缘由啊~·
回复 Aboriginal 2013-2-18 15:08
yulinw:    这也是之前俺不怎么进来的缘由啊~·
哈哈,看来大姐帮我错当成别人了,我这是过失吓人罪,先喝杯茶压压惊
回复 yulinw 2013-2-18 15:49
Aboriginal: 哈哈,看来大姐帮我错当成别人了,我这是过失吓人罪,先喝杯茶压压惊
    
回复 小皮狗 2013-2-19 04:21
Aboriginal: 呵呵,锵锵锵,茶来啦,小皮狗女士既然精于插花,茶道肯定是很有研究了,先尝尝雨前的龙井,嘿嘿。
咳,说到中庸,中庸讲究平衡,讲究“度”的把握,扩展到审美 ...
您知道您的这篇长长的回复中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吗?首先是“ 呵呵,锵锵锵,茶来啦。。。”这一句。我可以感受到一个笑容可掬的谦谦君子,一个把渊博却表露在平凡和气之中的人品,一个把认真执着变成轻松快乐之中的意境,使我只能起身双手恭敬承接,带着我那真诚的敬仰之心。。。   
  与其说是拜读您的回复,不如说是一种享受,享受我在吸取您讲述的审美哲学新知识那种从未有过的兴奋,享受我开始理解艺术,人体,自然界相通的道理,享受 " 和谐与夸张 ”,灵感是临界点的激发释放等等概念融合,享受我们的“ 锵锵三人行 ”因为悟道而共鸣共振的和谐,这是天底下最值得珍惜和难能可贵的奇妙,美妙。。。
建议您把这篇评论另外成文贴出,除了我一人能够学习和欣赏以外,真希望村里的其他朋友也能够分享您的丰富学识和悟性。如果能够形成锵锵多人行,不亦乐乎?
千年君,您和我,锵锵三人行,乐不思蜀,我们讨论了很多理论上的话题,我这几天准备了一些实例另发一篇博文,想粗浅的佐证一下,到时请不吝赐教。。。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5 11: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