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能走多远?

作者:新鲜人  于 2014-3-6 12:1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80评论

关键词:方舟子, 转基因, 聪明人, 崔永元, 纪录片

看到网上对崔永元的视频讨论得很热闹,有些人以为是搞转基因研究的学者在批判他,由于多是网名,也不知真相,现在转一篇财经网的评论。那就是同行批同行了;
财经网 2014年03月04日 13:08
  在我看来,崔永元没有能成功证明转基因的“危害”。他只是证明了一个聪明人在采用了错误的方法论后,能够在谬误的道路上走多远。他只是证明了当你的目标是北方,你向南出发能走多远

  

  【克韩/文】3月1日,崔永元先生公布了自费100万元拍摄的赴美考察转基因纪录片,片长68分钟28秒。

  在讨论这部纪录片之前,为了避免现在中文网络江湖盛行的动机论,我先要说明:我和崔永元老师没有个人恩怨,相反,对他的主持功力和以前取得的成绩都非常钦佩。我们也至少有一名共同的好朋友,《读库》的出版人张立宪。我也不是方舟子信徒,相反,对方在很多问题上的做法并不赞同

  这里,只就事论事。还要说明的是,该纪录片在科学上的具体问题和争议,限于学科背景,我想我也没资格谈论。我只想就个人的新闻学专业背景说一说,从新闻专业的眼光看过去,小崔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采访对象的选择问题。片中,反转基因态度比较明显的第一个受访者,是西华盛顿大学女科学家Nancy Swanson。按照崔永元旁述,“她是一名曾就职于美国海军的科学家(说句题外话,隐约觉得小崔比较迷信军方背景的科学家,因为片中还特意提及另外一位受访者曾经的军方背景),在美国拥有五个专利”。

  作为观众,看到这里第一反应就是:她在美国海军担任什么职务?和转基因研究有什么关系?如果她的学科背景和转基因毫无关联,别说在美国海军担任职务,就算在三角洲特种部队又如何?丝毫不会提高她的可信度啊?要知道,在科学分工日益细密的今天,就算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科学家,一旦跨学科跨大发了,就基本等于是个文盲啊。

  问题在于,普通观众不会想那么多。小崔这种介绍,会让普通观众断定“这是一个可信的科学家”。作为一个新闻系毕业生,我不得不认为小崔在这里试图作出的暗示,是相当糟糕的专业态度。再比如,五个专利又与她的转基因研究有何关联?如果没有关联,那这个背景介绍除了糟糕的暗示,还有什么意义?

  好在搜索引擎发达,我google了Nancy Swanson,所以可以把有关她的身份背景介绍帖在这里:[url]http://www.examiner.com/gmo-in-seattle/nancy-swanson[/url]

  Dr Nancy Swanson graduated from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with a B.S. degree in physics and math in 1986. She received her Ph.D. in physics from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She then worked as a staff scientist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vy. Upon returning to Washington, Nancy taught physics at WWU. She holds five U.S. patents. She is the author of over 30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nd two books on women in science. She is currently retired and grows flowers.

  原来,Nancy Swanson女士从来没有和生物学或转基因发生过任何学科关联。她在西华盛顿大学毕业时的专业是物理和数学,博士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物理学科,在西华盛顿大学退休前教的也是物理,连出版的专著也和生物学无关,而是有关“科学界的女性”。可以说这段背景介绍中,唯一和生物有点关联的是最后一句话:“她目前退休了,在家养花。”

  那么,背景介绍中提到的五项专利呢?拜搜索引擎所赐,我们也能轻松查到南希女士的专利:[url]http://www.abacus-ent.com/patents.html[/url] 。她确实有五项专利,但严格说来其中三项是与B.D. Billard共有。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五项专利大部分和她的物理研究有关,而和生物、转基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也就是说她“在美国拥有五个专利”,是毫无意义、充满误导的可信度介绍。

 事实上,崔永元的片中有不少这样看似科学、但实际上不能增加任何可信度的数字。比如片子一开始,崔永元就说自己“从12月8日到12月18日,走访了美国洛杉矶、圣地亚哥、芝加哥、斯普林菲尔德、西雅图、戴维斯6个地区,进行了将近30场的访谈。”

  学过新闻的都知道:访问次数再多,也不能说明你采访到的信息是正确的,因为你可能选择了错误的采访对象,或者观点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从中接到的隐含信息是明显的,这有助于崔永元达到自己的传播目的。然而,这似乎并非专业的新闻做法。 

  

  崔永元纪录片更大的问题是逻辑错误。比如Nancy Swanson的一切推论,都建立在相关性上:草甘膦的广泛使用,和很多疾病的得病率上升有0.90以上的正相关。问题在于,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其实这一点Nancy Swanson自己在片中也说到过一句,但小崔似乎根本没有在意,很多被他迷惑的观众也没有注意,并被传销洗脑般地接受了“转基因的使用,导致了这些疾病得病率上升”的观点。

  所谓相关性,就是A发生的时候B也在发生,但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也就是说,证明不了“A就是导致B发生的元凶”。这个逻辑谬误古已有之,有个拉丁短语就是专门形容它的:cum hoc ergo propter hoc(翻译成英文就是with this, therefore because of this,和它一起发生,因此就是它的原因)。

  当A发生的时候B也发生,在因果关系上一共可能出现五种情况:1、A导致了B;2、B导致了A;3、一个我们不知道的C导致了A也导致了B;4、A和B互为因果;5、A和B同时发生纯属巧合。

  举个常见的例子:有统计数据显示,冰淇淋的销量和溺死事故数量正相关,这是否能说明冰淇淋导致了溺死事故?显然不能,这只是因为冰淇淋在夏天销量会增加,而夏天也是溺死事故增加的时刻。

  再举个例子:统计数据显示,从1950年代开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增加,与此同时美国的肥胖率数字也在显著增加。你能否从中推出“是大气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了肥胖率的增加”?显然也不能,这两件事情正好在一起发生,但并没有因果关联。


  我不知道现在在大学新闻系里,逻辑是不是必修课,但新闻从业者都该学习下形式逻辑的基本常识。在此片中,类似这样谬误的逻辑暗示还存在很多。比如,崔永元努力要证明转基因“不是毫无争议”,这确实是国内支持转基因的论述者说话说得太满,地球上人那么多,相信什么的都有,怎么可能会“毫无争议”?在美国,肯定现在还有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呢。

  但小崔没有想的是,证明了转基因并非“毫无争议”,并不等于反过来证明了“这些争议都有道理”,这个逻辑跳跃太危险了。如果我们在美国采访到了认为“地心说”有理的人,那能证明我们对宇宙的现有认知体系都错了吗?

  实际上,美国大使馆安排接受他采访的马廷娜•麦格劳林教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科学家中Vast majority(绝大多数)都认为转基因产品如果不是比普通产品更安全,也至少是一样安全。马廷娜在提到争议时,用了Very few这个数量级。在英文中,few就已经是非常少了,very few的数量级可想而知。而且马廷娜说,就算这些very few的人提出的证据,也没有被科学界所接受。

  同样,没有人肯喝草甘膦原液,同样推不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逻辑结论。这种没有根据的暗示,不太合适。  

   三

  新闻学是杂学,要学习的不仅有逻辑常识,还有很多心理学常识,尤其是社会心理学常识。在心理学上,有所谓的“选择性注意”。典型的例子是,当你是一名孕妇时,你会发现大街上的孕妇好像变多了。实际上孕妇的数量当然不会真的增多,只是你以前忽略了,没那么注意,现在因为自己怀孕了,更注意了,所以就“注意到的”孕妇更多了。

  因此,在采访的时候,你就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个人偏见,提醒自己不要被偏见带到沟里去。比如,崔永元在片子最后大咬一口私人农场的有机西红柿,说“这就是我八岁时吃的那个西红柿的味”。

  这种总觉得“过去的黄金岁月比现在好”的文艺小清新范儿,碰到的最具体问题是:你确定这些年在中国吃到的西红柿都是转基因的西红柿?你确定你的心理暗示没有影响你的口味感觉?这种时候,你就觉得双盲实验(至少事先不告诉小崔,他吃的是不是非转西红柿)实有必要了。

  对社会统计学的常识,小崔似乎也不是很清楚。比如,如何进行科学的抽样?是的,新闻采访经常是抓人就采。但现在你面对的是一个科学问题,你至少要注意采访对象的科学选择。比如,那些逛有机超市的人,本来就比较在意所谓的“纯天然”等因素,在这堆同质性较高的人群里提问,是无法得到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答案的。

  1948年美国总统选举,盖洛普民意测验出了有史以来最丢脸的一个错:他们预测杜威会当选总统,而不是杜鲁门,实际选举结果正好相反。盖洛普在检讨自己的错误时,发现了问题所在:由于他们采取了电话抽样调查,而有电话的人群在当时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他们是比较倾向于选择杜威的,问题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不能代表更广泛的民意。小崔的采访,让我时时想起盖洛普当年的错误。

  在具体的采访中,崔永元还有不自觉的提问诱导。从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来说,采访对象通常会下意识地迎合你,说出在他心理许可范围内最能满足你的答案。当你在街头问小贩“你这桔子酸不酸啊?”,小贩就会察言观色,看你是喜欢酸的还是甜的,来作出相应的回答。采访对象对采访者的迎合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一般人在交谈中,还是会本能地避免触怒对方,或作出不利于自己的谈话选择。

  所以,当你去一个超市询问“你们这里有没有转基因大豆”时,对方会下意识想“听上去转基因不是一个好东西,最好说没有,反正也不是法庭作证”。还有,向普通民众提问时采用佶屈聱牙的专业缩写词,也是忌讳的。你问美国普通民众GMO,很多美国民众可能根本拿不知道GMO是什么,再一听是“基因工程”。好吧,“听上去好复杂,是不是不是啥好东西?安全起见最好我还是不要了,反正我也不懂”。

  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崔永元没有尽责地深入提问。比如在4分40秒左右,有一个女性说自己在得病后,只买有机食品。作为一个尽职的记者,小崔应该立即追问:“医生说了你的病和你以前吃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关?哪位医生说的?有没有具体的证据?现在不吃了之后,病情有没有见好?”但小崔没问,而是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黑场过度到下一个场景了。

  对纪录片中的一些细节,也缺乏事实核证。比如,里面有一个老太太提到,她吃了一个月的有机食品,肿瘤居!然!就!消!失!了!非常之事,需要非常的证据。像这种明显违背现代医学常识的事例,崔永元有没有跟进事实核查?如果有的话,应该公布以解现代医学之惑。同样,所谓吃转基因饲料的猪的胆囊颜色,要比食用非转基因饲料的黑。这个镜头一闪而过,实验相关细节是什么?怎么对比的?都没交代。

  纪录片还有一些细节差错,比如翻译问题。反转组织“Moms Across America”在片中被译名为“妈妈纵横美国”,颇有杀气。其实这里的Across只是“横跨全美”的意思,翻成“全美妈妈”就可以了。当然,这些都是小节,此片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此。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崔永元没有能成功证明转基因的“危害”。他只是证明了一个聪明人在采用了错误的方法论后,能够在谬误的道路上走多远。他只是证明了当你的目标是北方,你向南出发能走多远。


发表评论 评论 (80 个评论)

4 回复 华盛顿人 2014-3-6 14:01
媒体工作者对自己同事的批判,应该会更实事求是一些。
4 回复 看热闹和看门道 2014-3-6 14:24
小崔在转基因上与方舟子争论的方式方法和水浒中牛二要杨志非要杀人来验证那把宝刀不沾血一样,纯粹就是耍泼耍赖。你不敢杀人就是假刀,你杀了人你就犯了罪。最终那把刀都要被讹去。

反转派,首先就设定,转基因不可能没有风险。然后让挺转派去找那个并不存在的风险。你找不出来,你的错,你找出来还是你的错。

现在我们只需要求反转派自己来证明风险在哪里,没有找出来就不存在!不是因为反转派臆想存在风险就有风险。
4 回复 前兆 2014-3-6 15:08
谢谢楼主的邀请。我对转基因问题没有进行过研究,所以说不出什么。
5 回复 小雨点0514 2014-3-6 15:24
我还蛮喜欢他的。人不可能都是对的!所以即使我不反对转基因,我觉得小崔也有反对转基因的权力。而且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提出的论点不同,所以也许他提出的恰恰是你不认可的。就像有人喜欢吃辣,有人喜欢吃甜,有人喜欢吃酸一样。芸芸大千世界,就是有每个不同的个体荟萃而成,也因此才有了乐趣。
犹如我沉闷,尖锐,不喜欢交往。有时甚至刻薄。但是我妹嘴和,对事物柔和。小时候我因为性格没少挨我爸骂。而我妹妹因为嘴甜而受到大家的喜爱。小时候觉得我妹最狡猾了,长大了经历多了。才知道若人人都类似我的性格,这世界得多无趣。肯定自己,不否定别人。
3 回复 老阿姨 2014-3-6 15:48
   谢谢介绍此文,转基因问题很大,先收藏了,以后慢慢研究。
3 回复 opticshan 2014-3-6 18:36
我觉得,崔老师的观点其实也不是一定说转基因就是坏的,毕竟他也不是科班出身的专家。他的态度就是要论证:就是专家,其实也说不清转基因对人类生命的延续会不会产生异变。同是从非洲走出来的人类,欧洲人明显因为饮食结构,产生不同与亚洲人不同的人体差异。更何况是长期吃转基因食物。像吸烟这种事,不也是经过一两代人的临床总结才发现他对人体的危害嘛!中共因为急于解决因人口而产生粮食危机,硬硬大规模推广某种技术,这个在中共历史上,又不是第一次,每次发现不良效果,都是几十年以后的事。崔老师只是对这种科学屈从于政治意志的潮流做出反动而已。连世界级科学家都说不清的事,方肘子凭什么拍胸脯?难道像郭沫若向毛主席保证亩产十万斤是可能的?还是,像某院士向李鹏保证三峡大坝的建成,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不会影响周边地质架构,更不会带来地震。。。云云。美国人搞不清楚,就会在商品上标明;中国政府就会发动科学家对百姓做“科普”。。。
5 回复 格物便是致知 2014-3-6 20:23
我对转基因问题没有太在意。
4 回复 看热闹和看门道 2014-3-6 22:08
小雨点0514: 我还蛮喜欢他的。人不可能都是对的!所以即使我不反对转基因,我觉得小崔也有反对转基因的权力。而且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提出的论点不同,所以也许他
思想性格的差异,不至于黑白不分,或者颠倒黑白吧?你的意思好像指鹿为马也是皇帝的权利而无需指责?
4 回复 sousuo 2014-3-6 22:21
转基因,反不出所以然,它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常规手段。

至于食用的安全问题,拿得出了事情才知道。
3 回复 风天 2014-3-6 23:11
耶,路漫漫其修远兮啦。
5 回复 华盛顿人 2014-3-6 23:45
格物便是致知: 我对转基因问题没有太在意。
我想你代表了美国民众的主流民意。
4 回复 小辣辣 2014-3-6 23:51
我一向主张新闻报道要实事求是,何况是一片带有科普性质的调查报告。这种片面的调查报告不可取。
5 回复 tmafan 2014-3-7 00:47
其实咱早一天就在微信上看到克韩先生的大作(咱昨天就有提到),不过没看到什么新鲜东西。
最关键的克先生是从新闻学角度,批评小崔的采访方法有缺陷,居然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没有危害(还粗体红字标出)。这恐怕是最强大的新闻学,比方舟子的生物学还要强大。
克先生首先把观众都当成小孩,譬如老太太提到相关性不一定等于因果性,克先生就断言观众都没注意到,会忽视它,这样武断的新闻学不敢恭维。
再譬如,在超市随机采访,又认为采访的人群不对,那么请问,转基因涉及到食品,你不采访去买食物的,难道去幼儿园采访三岁小孩?这又是什么强大的新闻学?
至于一个被采访者,说她吃了有机食品,癌症消失了,这是她亲口说的,不是什么演员的广告,你又有什么根据去质疑她?如果你删去这段,倒真的显示你有问题了,这不是新闻学应该做的。
总之,克先生挑几个所谓的毛病出来,又搞出一顶科学实验大帽子,都不能撼动小崔视频的影响力。也不能撇清方是民忽悠中国老百姓的恶劣企图,而小崔的视频明明白白地揭示了方是民的谎言。
3 回复 tmafan 2014-3-7 00:50
小辣辣: 我一向主张新闻报道要实事求是,何况是一片带有科普性质的调查报告。这种片面的调查报告不可取。
再看吧,这还是100万的,还有700万的制作在后面。
3 回复 秋天的云 2014-3-7 00:51
希望有研制转基因的科学家也搞一个类似的科普,并出具他天天吃转基因食物的视屏,向广大的民众保证转基因食物对人体无害就好了。毕竟大众都不是内行,只需要眼见为是。
4 回复 tmafan 2014-3-7 00:53
华盛顿人: 我想你代表了美国民众的主流民意。
这个小崔视频有特别关注到,也有人解释了为什么。
所以随便代表,而且替别人代表,没什么意思,也没实质上的意义。
2 回复 tmafan 2014-3-7 00:57
华盛顿人: 媒体工作者对自己同事的批判,应该会更实事求是一些。
方舟子老婆菊花就是媒体一分子,而且是官方的。
而小崔是独立制片人,无党派人士。你怎么就知道他们是同事?
3 回复 小雨点0514 2014-3-7 01:11
看热闹和看门道: 思想性格的差异,不至于黑白不分,或者颠倒黑白吧?你的意思好像指鹿为马也是皇帝的权利而无需指责?
你有病。精神病!!!
2 回复 tmafan 2014-3-7 01:21
看热闹和看门道: 小崔在转基因上与方舟子争论的方式方法和水浒中牛二要杨志非要杀人来验证那把宝刀不沾血一样,纯粹就是耍泼耍赖。你不敢杀人就是假刀,你杀了人你就犯了罪。最终
怪不得三聚氰胺把中国人搞得不男不女才被禁。

转基因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中国也需要一批人去研究,譬如棉花就很好,但涉及到食品,当然要慎重。

你也许没看到,连孟山都的公关都把转基因食品风险推给政府,而政府又推给搞转基因的公司,你有什么根据说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是“臆想”的?

如果转基因食品完全安全,孟山都大可拍胸脯保证,何必让方舟子去中国大包大揽。
4 回复 华盛顿人 2014-3-7 01:28
tmafan: 其实咱早一天就在微信上看到克韩先生的大作(咱昨天就有提到),不过没看到什么新鲜东西。
最关键的克先生是从新闻学角度,批评小崔的采访方法有缺陷,居然得出
你说的用红字标明的转基因没有危害,怎么我找不到??我只见到楼主用红字标注了结论部分。至于说吃了有机食品。癌症就好了,难道你不知道,有些癌症,不治也会自愈??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0 07: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