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饼的记忆

作者:海边石  于 2013-9-20 23:1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2评论

关于月饼的记忆

    已经记不清多少年没有吃过月饼了,反正今年的中秋节我是吃到了。

    也在札幌开饭店的曾祥顺夫妇下午送来了两块月饼和一些水果,使我也算是来了日本十多年真正的过了一个中秋节。

    来日本的这十多年来,每到中秋节,在我的脑海里一直顽固的出现着一个画面,在街边的一个窗外,几个孩子的脚下踩着砖块,把小小的脑袋贴在玻璃上往里面看着,而房子里面是热闹的制作月饼的场景。

    那几个孩子中的一个是我。

    那烤月饼的地方就在建娃老屋对面供销社的房子里,房内砌着土制的烤炉,然后是一个大的案板,有四个人相对的坐着在打月饼,还有一个人专门负责烤制。

    我至今都依然坚持的认为,我会制作月饼一定是那年的中秋节学来的,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我有几岁,也不记得当时和谁在一起,每当想到月饼没我的耳边就仿佛听到了那当当当月饼脱模的声音。

    那年中秋节前的日子里,我是趴在那个窗户上度过的,我一直很奇怪,我的记忆怎么就没有在那次以前的任何有关吃月饼的记忆。

    记忆中吃月饼也是在那一年的中秋节,也记得月饼绝对不是我的父亲或者母亲买来的,打记事起家里就很穷,而很小的我好像也很懂事,从来没有抱着大人的腿哭着闹着要买什么吃的东西。记得我自小就很知趣,所谓知趣就是别人给的食品如果没有父母的许可,就是再想吃也不会伸手去接。

    我的父母一定不会知道他们心中懂事的孩子,在那年的中秋节是趴在供销社的窗台上度过的,看着金黄色的月饼,闻着从打开的窗户里面飘出来的香气,那诱人的气息也不知道让我咽下了多少唾沫。

    月饼是舅爷拿来的,这大概也是我从小就喜欢舅爷的原因吧,记忆中舅爷每次来都会给我带来好吃的东西,不是两根麻花就是两个饼子夹凉粉,要么就是给母亲两块钱说给孩子买吃的。

    舅爷是铁路工人,话不多,可是对我们兄妹的那份爱使我至今记忆犹新,工作后的我有一年偷偷的给了舅爷五百块钱,而舅爷转眼间就给了母亲。

    我总是顽固的记得,我第一次吃月饼就是舅爷那次来时带的月饼,一包共八块,母亲让我给家里的爷爷奶奶送了两块,然后又让给门口的孤寡老人送了两块,老人是河南人,没有儿子倒是有个年龄比母亲小一些的孙女,人们都称老人为苏兰爷和苏兰奶,老人平时挺照顾我家的,我到现在都忘不了老人做的锅贴馍,那锅贴馍是半煎半蒸的,底面金黄顶面松软,长大后的我再也没有吃过记忆中的锅贴馍。

    那年的月饼我啃了好久,是一点一点啃的,因为舍不得一下子吃完,说以就一点点的啃,到最后月饼很硬很硬的时候那是舔着吃的,那香甜的滋味我至今依然记得,皮是普通的面皮,馅是白糖加青红丝还有少量的冰糖,白糖馅的月饼过两天后是很硬很硬的,那时的月饼又是散包装的,如果我用砖头来形容月饼,那应该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一个人的记忆有时候会欺骗自己,唯独味觉的记忆是永恒的也是持久的,更是不会欺骗自己的。

    长大后的我吃过无数的月饼,包括今天老曾送来的月饼,说实在的,现在的酥皮月饼我是没有吃出来一点新奇的感觉,我以为多年没有吃过月饼了,应该对任何的月饼都有一定的感情,但我并没有从中吃出我希望的情怀,反而吃出的是一种陈旧猪油的哈喇味,看了看保鲜期,好家伙到2015年,这么说也许对老曾有些不敬,反正这也不是老曾自己做的,相信老曾也明白,现在所谓说吃月饼,其实只是一种情怀和一种怀旧,有几个人真正的去吃,正因为如此,我依然感激老曾夫妇,这么远送来月饼,让我过了一个有月饼的中秋节。

    我想明年的我如果还在日本的话,我一定会自己做月饼,尽管现实的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做过月饼,但我依然坚信我会做月饼,这和我做菜一样,我是学红案的,没有学过白案,但我却会很多白案的活,有些是人家指点了一些,大多的就是自己琢磨了,当年包油糕的时候我就是无师自通,还有扯面也是,包油糕的手法就是和包月饼的手法一样,做菜也是,我不可能从师傅那里学会所有菜的制作方法,但我却会很多的菜。

    有的时候面对一种新的原料,其实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开始了无数种菜的烹调方法,这种在脑海里面的烹调方法其实和现实生活中别无二致,可以说这道菜在没有开始制作之前,我已经知道了这道菜应该是什么样的味型,应该是怎么样的三维图像。

    我觉得我是一个天生的厨者,一个天生的厨人,作为这样的人首先要有悟性,要有望一叶而知一秋的头脑,以点概面的意识。天生的厨人脑子里没有菜谱,任何的原料信手拈来皆可成馔,当然这样的厨人也有一定的缺陷,因为他的思维已经定型了,他所谓的创新都是有章可循的,这样的厨者绝对没有爆炸性的创新,就像李小龙可以创造出来截拳道而他的师父不可能一样。

    举一个很不恰当的例子。擀饺子皮大家都会吧,一个好的擀饺子皮师父可以供应三个好的包饺子师父,可是要成为一个好的擀饺子皮师父,那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呀。

    我在教店里面一个日本人擀饺子皮,开始我包一个饺子还要等老半天,没有多久人家就在等我了,再后来我和英民两个人包人家也能供应上,我这才留意了其中的诀窍,我们平时擀饺子皮一次也就一个,人家可以说一次两个,三个,甚至四个,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尽量手快些,人家是一次一个也是擀,两个也是擀,于是人家一次可以出三个,而我们只是一个,我惊讶,还能这么擀呀,但是人家的质量并不差,我也无话可说。

    我不得不深思这个道理,其实这只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可我们的思维已经固定了,不会去想把两个叠在一起或者三个叠在一起擀,这其中固然有偷懒的成分在内,但正是这些新手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而这举动就是创新。

   所以我说,李小龙可以创造出截拳道而他的师父不可能。

   一个天生的厨者因为有了固定的思维,他的成就只是在固定的方式下才得以展示,一般很少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所以说他们对待每一道菜都是执着并且认真的,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

    当然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前几天做麻花。开始做的就有些咸了,结果就没有给客人上,咸了的麻花我也懒得认真的对付,胡乱的成型后就把生坯冷冻了起来,准备自己慢慢地消化,刚好今天老曾来了,就把准备自己消化而不漂亮的麻花炸了带给了他。

    今天是一个快乐的日子,也算是我来日本后过的一个有意义的中秋,一个月饼引出了我这么多的想法,还成就了一片不短的文章,这一切还真要感谢老曾夫妇。

    老曾谢谢你带给了我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我在这里也祝你中秋快乐万事如意生意兴隆。

最后祝愿所有观看此文的朋友中秋快乐,身体健康。

 

 

 

                                    王斌写于北海道札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3 回复 小皮狗 2013-9-21 05:33
“ 要有望一叶而知一秋” 的悟性,就凭这一点就该给你一大捧鲜花。。。
4 回复 浩澜 2013-9-21 20:11
岁月如流赶少年。少小记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00: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