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的起源、发展与未来(初稿)

作者:kylelong  于 2022-5-28 19:1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哲学哲理|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评论

科学思维的起源、发展与未来(初稿)

(兼谈中西方科学思维的特点与差异)


在哲学界与科学界,有一种说法:现代科学产生于西方,因为西方人善于追求事物背后的一般原理与一般规律。西方人的科学思维观,或者说科学思维原则,是尊重个人隐私和财产,创造并维护自己的财富和利益。这个原则,促使西方人的发明创造,是全球最先进文明的代表。另一方面,中国人根本没有科学思维,所有的发明发现,都是为了吃喝玩乐,不讲科学原理。那么,果真如此吗?

事实是:用现代科技的发展现状,以及现代科技的具体形式,来说明西方人具有科学思维,是一种思维短视与思维肿瘤;忽视中国人的前瞻性科学思维,以及对现代科学做出的基础性贡献,是现代科技与未来科技发展的巨大障碍;现代科技的发展,其实就是基于中国人的一系列发明发现基础上的成果;现代科技的事实,是中国的科学思维与西方的科学思维的结晶与融合。而传统的西方科学,只是一种不断否定自己的假设之后而再纠正的一个过程,是一种渐进式的科学思维。本文通过对比的形式阐述中国的天道科学(Science of Heaven)与西方的机械科学(Science of Mechanics)各自的特点,并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人具有的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以及科学思维方式的未来。


从“科学”一词的来源说起。

中国古代虽然有发达的科学和技术文明,但是并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汇来总括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化学、医学、农学等等学问。明末时期,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到20世纪初,中国才确立用“科学”代表英文的science。在这之前,中国学术界也有一个表达同样意思的词汇:“格致之学”。在日语中,“科学”一词作为译名出现于明治初年,是从“分科之学”的意义上理解science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大量日文科学书籍的翻译引进,特别是废除科举、推行新的教育制度以后,“科学”也就逐渐取代了“格致”。20世纪初年的科学刊物名称,就不再使用“格致”一词,而多采用“科学”之名。

18世纪以前,朦胧的西方科学还没有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只是寄身于自然哲学之中。当明末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8日)在与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学习西方学术时,他把西方自然哲学翻译为“格物致知之学”,简称“格致”、“格物”,或“格致(物)学”、“格致(物)之学”。徐光启说:利玛窦讲述的学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修身事天的宗教学问,一类是格物致知的自然学问。
 
“格物致知”一语渊源很古老,它最早见于儒家经典《大学》之中(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撰成)。历代学者解释其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来,南宋理学大师朱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提出一种新解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他用“即物穷理”来理解“格物致知”,虽然主要是从道德修养上讲的,但也有从事物本身推求知识的意义。徐光启从后一意义来理解“格物致知”,因此用它来翻译“自然哲学”,也就是后来的“科学”。这个名词贴切而典雅,在明清时代得到广泛的传播。单从这个分析来看,中国人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就早于西方几千年。

现代《辞海》里对科学的定义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形式科学(思维科学),以及总括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科学主义是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唯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它能够推广用于一切研究领域并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科学主义追求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把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搬用,并规范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显然,这个解释是现代的,但还是基于中国古代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是经过现代大学的西式数理化的教育洗脑,完全没有去阅读和钻研中国古代科学的理论基础,并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


中国古代科学到底有多么先进?

古代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8000年华夏文明的古国,既有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体系,也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尤其是古代中国的一些高科技,可能完全颠覆现代人的认知,甚至被认为是上古世纪的科技(上一波人类文明的遗产)。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铜剑与1965年在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都使用了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了这种工艺并申请了专利。

2,早在公元前200多年的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发明了钻井技术。那个时候,中国的钻井并不是为了石油,而是为了获得我们日常吃的食盐。在几千年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学会了用海水来煮盐,但是在中国的内陆地区,盐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中国的钻井技术,到了11世纪才传到欧洲,为了获得中国钻井技术,欧洲各个国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教,将这项技术带到西方。

3,2000多年前在战国时代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工程学的代表之作,迄今无人能够超越。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据水利专家预测,当今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水利工程也只有300年的使用寿命。而都江堰已经使用了2000多年,至今依然完好无损,发挥着作用。

至于其它方面,比如《神农本草经》、《梦溪笔谈》、《天工开物》、《齐民要术》、《本草纲目》、《九章算术》、《农政全书》、《甘石星经》、《黄帝内经》、《四库全书》等等,都是读者基本上可以大致上了解的科技进步,就不谈了。中国在不同的朝代(尤其是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科技水平都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不同,科技成果也不同。这个科技发展的特点,与当时的战争、经济,以及国土开发、文化发展、国际贸易等等有关。但有一点,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早期的各种科技积累与资本加入,同时,也需要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为什么近代中国科技“落后”?

这里讲的“落后”,只是一种某些人的现代思维模式。近代(主要是清朝以及民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是与欧洲科学技术的“先进”相比较而言的,这并不表明中国科技在近代没有发展。由于长时期处在相互隔绝状态,中国与欧洲各自独立的发展出了自己的科学技术,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科学技术传统与理论。比如清朝魏源的《海国图志》;清朝的《钦定授时通考》、《广群芳谱》;康熙帝令白晋、德玛诺等人测绘全国地图,历时十年而成,康熙帝命名为《皇舆全览图》,它是中国第一部用经纬度测绘的地图;民国时期,中国建立起了现代学术制度(晚于西方600年左右);民国时期,中国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东方莱特”冯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等等。这些都是清朝以及民国时期的重大科技进步。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中央集权的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统治王朝各方面的需要。中国实用型科学技术体系,实际上在宋元明时期(10到15世纪)就达到了其高峰,也就是它的极限。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在清代突飞猛进,只有两条道路:要么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要么改造社会结构,使其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空间。但是这两条道路在当时都是行不通的。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巨大的历史变革(比如中国近代史上多次残酷的流血战争),大的改变也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到了清朝晚期,中国最重要的不是发展科技(农耕文明已经非常发达了),而是维护国家稳定与统治(这与政府的管理与法制有关,也与当时的民族政策有关)。

另一方面,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相伴随,并且密切相关,尤其是资本的进入与专利权的产生。近代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相互加速,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民主制度以及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科学研究自由,解放了知识分子受约束的创造力,为科学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类似西方的近代科学(比如各种机械的发明创造以及原理与定律的发现确立),因为中国不具备欧洲产生近代科学的所有决定性条件(比如战争与掠夺)。一句话,就是中国人的思维受到了因为富裕和安稳生活而缺乏进取与创新,或者类似于“温饱思淫欲”、“中央之国岂能跟从蛮夷之地”之类的描述。这个结论是基于人们对于现代科技的定义与定位,但并不代表中国在所有科技领域的“落后”。

由于秩序感和运动感是人类从自然界中得到的两种最强烈的感觉经验,所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一直是秩序主义(天道主义)和运动主义(自由主义)两方面的平衡。相比较而言,华夏文明比其它文明更强的连续性和更大的“天下”型定居文明范围,显然是因为秩序主义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中国能够在每一次四分五裂之后又重新恢复天下一统,显然是因为对运动主义的遏制更强一些。这种重秩序、轻运动的倾向所导致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类似西方科学的系统很难发展起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全部成就,都局限在没有构成对“天下”秩序的根本挑战的范围和尺度之内,只能是天人合一,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人定胜天则是后来的思维。每个古老文明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都不是可以简单否定的。拿西方科学上的成功与否作为唯一标准评判文明的优劣和高下,至少是一种浅薄,或许是一种故意。因为西方科学是机械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即使是加上战争与掠夺,依旧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就好比当今战争不断的欧美。从人类生存来讲,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种天道科学,高于机械科学;从人类生活来讲,财富、自由、私有、便利、快速、精准、尊重,这种机械科学,似乎又高于天道科学(但也未必,后面继续分析)。


西方科学与中国古代科学的根本区别

首先要说的是,现代科学与古代科学的哲学指导思想不一样,其实,也就是采用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不同。中国古代的天道科学,体现了东方思维,即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与“归纳推理”相对。西方科学以西方思维居主导地位,主要是归纳推理。推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是一种确实性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这是中西方科学思维的主要差异。

具体讲,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的汉代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个科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具有多方面卓越才能。他为人谦和,讲究德操,他说:“一个人不必担心地位不尊贵,而应该担心道德不崇高。”为什么张衡这么关心“道德”呢?这“道德”和科学研究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只有获得宇宙的认可,宇宙才会把深层奥秘展示给TA。“修心”是探索宇宙深层奥秘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古代科学走的就是这样一条捷径。这就是中国天道科学的核心思想。

西方科学是在人类的整体道德下滑后出现的。其发展过程的背后充满利欲的追逐、欺骗、战争和掠夺,进一步使人类的整体道德越来越低。古代的神,是自然神,就是天道。神把宇宙的奥秘和真理只展示给信神和道德高尚之士。而西方科学不信天道、诽谤天道,不重道德,甚至败坏道德,已经是“心灵失明”了。不管其仪器看起来多么精良,不管花费多大的资源,展示宇宙深层奥秘和真理的大门对“心灵失明”的西方科学是关闭的。由于不信天道和道德下滑而变成“心灵失明”的人,是没有资格接触到宇宙真正的奥秘和真相的,只能像瞎子摸像一样,了解宇宙和生命的一些皮毛和表面现象而已。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科学建立了如此多的原理、定律等等,一直在被验证、被推翻、再验证、再推翻的循环之中的缘故。这就是西方机械科学的主体原理与实践结果。试想一下:太极、易经,为什么没有被推翻?

再比如说量子理论。8000年前出现的阴阳五行理论是最高级的理论,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它早已解释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奥秘。什么是道生万物?道生万物的思想实际上揭示了宇宙诞生的本质,也就是说物质是从物理定律中诞生的。在诞生之前,什么也没有,唯一有的就是道,也就是物理定律。这一点由西方科学的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进行了具象化的描述。通俗地说,测不准原理规定了时间间隔越小,能量不确定度越大。而西方科学,是在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旧有的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微观系统,于是经由众多物理学家(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堡、泡利、狄拉克、费米、玻恩、玻色、薛定谔等等)的努力,在20世纪初创立量子力学,解释了这些现象。实际上,不同的解释方法,也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差异。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中国古代的天道科学主要是经验主义,实践出真知,是基于观察与天道的理解;西方科学是实证主义,试验与数学相结合论证科学,是基于观察与计算的事实。西方科学,或者说是西方的机械科学,只不过是在逐一验证中国的天道科学而已。这个“逐一”,是需要时间的,包括对中医的理解与诠释。


什么是现代科学?

现代科学,是中国天道科学、西方机械科学,以及世界各国科学的融合与结晶。西方机械科学到底是什么?

精准实验是西方机械科学的基石。进入精准钟表时代,才使得探索时空奥秘的精确测量成为可能。明朝访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的确献给万历皇帝两座自鸣钟,但被万岁爷视为稀罕的玩具。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里没有钟表,中国古代最“精准”的发明是浑天仪和地动仪(天地万物统一于一体),而且按照西方科学的判断标准,还不是那么“精准”。简单讲,不精准就是知道自己会死,如何死,死的原因,死的结果,会天道轮回;精准就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死,死的时候血压血糖多少,死的时候呼吸和心率多少,死后的葬礼费用和火化情景等等。这是西方机械科学与中国天道科学的本质区别。

西方机械科学,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科学精神:想到并敢于打开手表的后盖观察内部;
2. 科学思维:提出各种关于内部机械原理的理论假设;
3. 科学方法:观察内部机械装置,精确测量机械运动,与头脑中的理论假设进行对照;
4. 科学进步:推翻以前的理论并提出新的假设,通过重复3和4,使理论与实际两者之间不断逼近一致。

由此可见,西方机械科学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必须是从反常思路和超常勇气开始的,必须深入内部。18世纪的康德(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提出人类要“敢于知道”(Sapere Aude)(Dare to Know)。今天的人们会觉得平平常常,但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的口号。中国的古代数学、古代天文学、中医中药、四大发明等等非常先进,但无论哪个领域,都没有超出现代科学认为的模糊科学阶段,即面对表盘猜测背后这个阶段。另一方面,虽然再精准的西方机械科学,其基本原理依旧是中国天道科学,毕竟在实践与应用上,西方机械科学是一种可见的存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但优缺点就另当别论了。建立在西方机械科学之上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是人类的悲哀还是人类的希望?卓别林(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用《摩登时代》演绎了这个西方机械科学的过程与结果。现代人肯定不愿意回到没有机械的时代,但现代人又十分向往好吃懒做的生活。科学发明发现,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生活的舒适,只不过近两三百年来的舒适生活,代价则是各种疾病蔓延、各种药物泛滥、离婚率高攀、战争没有终点、天灾人祸不断!因为很多人(包括总统、总理、总裁、总督等等)不知道需要去学习天道,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尤瓦尔•赫拉利(1976 年 2 月 24 日-现在)在《人类简史》一书中总结了西方科学(并不代表现代科学的全部)区别于古代科学(尤其是中国天道科学)的三大独特性:1. 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2. 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3. 取得新能力。很显然,这三条都是人的思想观念的颠覆性改变,在成熟的现代社会里很难突然发生。只有在本来就极为无知的西方蛮族社会,在睁大双眼观看新世界并急于取得征服新世界的能力的时候,最有可能发生(尤其是资本和战争)。而西方文明刚好就是基于海盗文明与掠夺文化,于是,西方人基于古代的科技积累,发明发现了一系列关于自然界的理论和定律。

在科学理论方面,或者说科学哲学方面,英国的培根(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和法国的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这两个人,对西方科学理论的建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奠基性人物。培根提出实验的原则,笛卡尔提出数学的原则,把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成为西方自然科学了。学理科的人其实就是学两个东西,一个是做实验,一个是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可以形象地说,培根加上笛卡尔就是西方自然科学,这两个人并列为西方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这就是中国几乎所有大学中学小学教育模式的洗脑系统,也是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教育模式的洗脑系统。西方文明一开始就从考古和历史两方面建立自己的所谓知识体系,再通过宗教与战争,向全球推广他们的理论体系,包括西方法律体系与西方机械科学(比如中国民国时期的新政、宪政、基督教、进化论、德先生、赛先生、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等等)等等,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资本和利润。

基于《山海经》和宋朝的地理大发现(南宋《舆地图》),中国在明代早期1405年至1433年间的七场连续的大规模远洋航海,发现了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以及南极洲。但是,在传统的大学与中学教育中,我们一直被灌输:16世纪是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发展的一个世纪,也是宗教改革的時代,使各种新的神学思想出现。16 -17世纪,西方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说:“这是地球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一次革命”。但明清王朝与同时期西欧各国封建政府所实施重商主义和发展国内外贸易的政策不同,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江南资本主义的萌芽,采取了抑制和扼杀的政策。中国自然科学从16-17世纪开始落后于西方,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发展起来,没有来自社会生产迅速发展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呼唤。同时,腐朽的明清王朝所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也严重地阻碍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基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先后出现的原子弹、导弹、枪炮、汽车、飞机、农药、化肥、激素、毒品、化学药物、化学制剂等等,这些是否带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为什么很多富人们和权贵们反而喜欢隐居深山、吃野生食物,而远离繁杂的现代社会生活与现代商业化的食品?

在科学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大多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达·芬奇(1452年4月23日-1519年5月2日)曾说:“科学如果不是从实践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果,便是毫无用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伽利略·伽利莱(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被后人称为“现代自然科学之父”,不仅在于其在科学上的发明和发现,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他在科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因为从那以后,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步骤,基本上都是沿着他所开创的道路前进的。然而,现代自然科学的终点在哪里?物理学发现基本粒子之后,最后落在量子科学理论上,又回到了中国天道科学。化学与药物在经过几十年的发现与发展之后,发现化学与药物的有效性只是暂时的,是对大自然的一种破坏而获取的暂时利益(试想一下除草剂、杀虫剂、毒品),最后还是落到了环保范畴、天人合一。

西医也是如此,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ic,前460年-前370年)说过:让食物成为你的药品,药品应该是你的食物;食物不能治的病,连医生也治不好。然而,西医发展近百年,违背了这个原则,导致各种疾病蔓延、药物滥用,就连对新冠病毒也是束手无策,反而是经过几千年验证的中医发挥了强大作用。某些人说,西方人的科学方法非常先进,具有逻辑性,即归纳推理。归纳法或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有时叫做归纳逻辑,是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但不确保结论的推理过程。它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的有限观察,把性质或关系归结到类型;或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的有限观察,公式表达规律。这就常常导致结论的错误性。近代西医走的是一条与疾病对抗的道路,热衷于人工合成药物,因为指导思想错了,也违背了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的思想,并没有搞定人类疾病的所有问题。西方现在才开始想起来,还是中医伟大!


现代科学产生的基本条件

现代科学是基于几千年中国的发明发现,其中包括中国的数学与智慧;当然,也包括世界其它国家的发明发现。但现代科学爆发,的确源自西方(不要否定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贡献),而其中的原因只有两点:战争与金融,也就是掠夺与财富。中国一直以来拥有财富,也不去掠夺,所以是中央大国,直到最后,被西方入侵。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关于18世纪后期(《国富论》写作的时期)中国经济为什么停滞以及中国为什么不重视对外贸易的疑问。他写道:“中国是长期最富的国家之一。可是,它似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500多年前访问过它的马克·波罗(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所描述的它的耕种,产业和人口众多,与现今旅行家所描述的几乎完全一致中国或许早在马可波罗的时代以前,就已经达到了它的法律和制度所容许达到的最充分的富裕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古代的埃及人,印度人还是中国人,都不鼓励对外国的贸易,似乎全都从内陆航运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当今世界,中国搞内循环与统一大市场,似乎也是这个味道。至于“一带一路”,本意是好的,但西方会善罢甘休吗?

另一方面,西方人则是从战争与金融开始发展现代科学的,因为他们从战争中醒悟并明白了科技强大带来的财富。李约瑟(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指出,直到中世纪晚期,西方依然没有学会中国的三项技术:隔水舱、煤的使用和纸币。虽然造纸和印刷术已经普及,并推动了文艺复兴,但是,西方缺乏大范围使用纸币的基本条件:统一的政府和财政。西方的大航海兴起于15世纪相互竞争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1487年葡萄牙国王资助的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发现了印度洋航线。1492年,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女王给中国皇帝和印度土财主的国书向西出发,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此,历史开始翻篇,殊不知,中国早在宋朝(960年2月4日-1279年3月19日)就已经发现了美洲和非洲,不是明朝的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并不想破坏天道,去殖民他国。西方大航海找到了巨量的美洲金银,在欧洲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先是发生了“价格革命”,后又是“利率革命”。名义利率和真实利率普遍下降,高利贷被逐出历史舞台,商业和制造业的融资成本大幅度降低,这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过,更为重要的是“金融革命”,这场革命奠定了现代财政金融体制的基础。毋庸置疑,金融与资本的进入,加上航海与战争,肯定对科学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因为资本就是盈利的。一句话:西方现代科学起步的直接动力是西方地理大发现和西方殖民战争,其主导思想就是殖民与掠夺。当然,西方统治集团的利益与权利的至高无上,也是推动西方现代科学起步一个重要因素。相比之下,明清统治集团的利益与权利的至高无上,主要是从民间掠夺,而对外扩张相对较小。


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到底是什么?

西方机械科学思维方式的明显不足,是只注意局部而不注意整体,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机械化或公式化。而事实是:一切定律或规律都是有条件的存在。在19世纪,西方近代的机械科学又大踏步前进,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演化的特征被逐步揭示出来。相比之下,19世纪到20世纪初,在长期的科技非常发达的中国,官员们忙于盈利,百姓们苦于生计,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不是科学本身,而是国家如何有序运转;同时,中国学者们的科学思维受到国家发展和社会制度的限制。当然,也有人提出异议:虽然现代科学产生于西方,但整个自然科学是中西方共同进步的结果。如果将历史整体来看,是战争导致社会的发展的一种偏向性,科学的研究一开始的初衷恰恰是要为战争服务的,由此而发来的现代科学的大门!其次是财富与利润。

现代西方的科学思维方式,一开始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资本和利润。随着财富的积累与社会的进步,后来才出现纯粹的理论研究,包括大学教育和研究所的出现。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为顺应这一趋势,许多欧洲国家通过立法与财政改革等多种途径对大学传统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这些调整对高等教育的运行体系以及教授权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所谓逻辑思维,就是指我们的思维方式必须符合逻辑学的三个基本原则: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对书院教育精神的提倡以及对宋儒、清儒治学方法的某些赞许,其目的就在于与约翰·杜威(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的“实证思维术”和“教学五步法”进行有机地融通汇合,以便契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胡适把杜威的五步并为三步: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实证。这是中国现代最接近西方科学思维的一个理论。科学思维可以分为理论、实验、计算思维。实证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各具特点,所有的思维都是这3种思维的混合,其中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但不存在纯粹的实证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这种分类是为了研究的方便。

实际上,现代西方科学的基础不是逻辑。科学的本质是不完全归纳,这在逻辑上是立不住的(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从根本上来讲,未来的事情为什么要遵守和过去一样的规律或者形式,这完全是由试错经验得来的假设,没有任何逻辑上的支撑。现代西方科学,可以说是建立在公理之上的体系,通过对现实的归纳得出一套公理;在此之上建立理论体系,然后对现实作出预测。如果存在不符,则有几种可能:1,存在理论体系之内但未发现的实体,于是通过对该实体的预言进行探测(如海王星的发现)。2,公理体系不完善或错误,则尝试通过修改公理体系作出预测。具有公信度的理论(或假说)都是具有可证伪性的,从来没有什么证实(大部分是伪证),或者说有的只是更符合现实情况的一种狡辩。所以,所谓西方科学的手段是证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

现代西方科学是以经验和现象为根基的。现代的西方科学思维,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假设推理与研究成果之后,发现到头来还是得从源头去寻找解决方法与终极答案。西方科学研究进入量子力学相对论以后,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就开始改变了,由分析思维开始转向了这种实用主义的宏观整体系统逻辑思维。这就事实上是开始向8000年的中国哲学思维靠拢,这是中国文化复兴与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后面还会深入分析)。西方机械科学,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了解中国天道科学的伟大与强大,才开始学习与理解中国天道科学!


科技革命的历史意义

无论如何,西方科学思维的发展是有进步意义的,西方科技革命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革命是能够引发人类生活观念深刻变化的科学巨变;技术革命是引发人类生产方式深刻变化的技术巨变;产业革命一般是指由于重大的科技突破,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进而使经济社会各方面出现崭新面貌。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共有五次科技革命,而且全部发生在西方。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概在16世纪和17世纪,它的标志就是近代科学的诞生,这个科技革命的表现有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力学等。第二次科技革命在18世纪中后期,标志是蒸汽机与机械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中后期,标志是内燃机与电力革命,出现了内燃机、电机、电讯技术。第四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叶,以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等为代表。第五次科技革命是在20世纪中后期,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信息网络为标志,表现为电子技术、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乃至信息网络的产生。这其中,每一次革命都是与古代科学与技术的积累,完全不是凭空产生的。

根据对于科技史的研究,上述五次科技革命中包括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科技革命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3个方面:科学革命应该是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技术革命则主要显著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述两者的影响率和覆盖率都应超过50%。这也就是说,古代世界各大文明的古代科学,或者独立发展,或者传承自其它文明,都曾达到过很高的水平,有些成就已经接近了现代科学,但仍然缺少再进一步所需的外部条件(即战争与资本)。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在未能转入现代科学这一点上,所有的古代科学其实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也谈不上进步和退步。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革命,科学才可以进一步发展。这个本身就是科学精神。比如量子通信技术、量子芯片技术、磁悬浮技术、固体火箭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等等,当今中国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因为现代中国一直就在战争与资本的打压下生存,这也是战争与资本的外部条件。

五次科技革命包含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促进了一系列的武器创新,国际战争的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随之发生了3次转变,包括从冷兵器战争到火枪炮战争,再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战争,再到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国际战争的战略目标发生了3次转变,从“制城权”到“制海权”,再到“制空权”,再到“制信权”。中国在这一系列战争中,学会了生存技巧;中国智慧,西方人不懂。西方越是打压,中国越是进步,因为中国掌握着几千年传统的中国天道科学原理;超过西方,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即将到来的第六次科技革命。

第六次科技革命,是以中国为主导的科学革命,并伴随技术革命。其理论来自《易经》、《道德经》与《黄帝内经》,并将在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经济学、社会学、国家管理等等层面,发生十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火箭技术、量子通讯、芯片技术、环境保护、医疗诊断、健康长寿等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引领全球。未来20-30年,将会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拭目以待。


模糊科学与精准科学

本文对中西方两种科学理论和内涵的分析,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的。第一是古代模糊科学(中国天道科学)与现代精准科学(西方精准科学),第二是中国全息科学与西方数理科学。

维基百科认为:科学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3000年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但忽视了更早的华夏文明的科学历史。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通过21世纪以来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已经证实)。古代科学之所以是古代模糊科学,是因为古代模糊思维以及数(学)理(化)发展的局限性或偏向性,是基于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目的是天人合一,而不是为了战争与掠夺。

西方科学通常可划分为三大分支,即形式科学(思维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每一个分支都包括各种专门化而又相互重叠的科学学科,它们常拥有各自的命名法及专业技能。西方科学之所以是现代精准科学,其最大特点就是精确思维与数理逻辑,尤其是计算机的出现。

随着社会实践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经历了古代模糊思维——近代确定性思维——现代科学模糊思维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圈。模糊性和确定性的关系是认识论中古老而又重要的问题。中国全息科学,表面上是基于古代模糊科学的科学形式,但实际上也经历了上述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圈。其实,模糊思想,也就是混沌思想,是现代科技最基本的科学理论之一,而“全息”,则是将“模糊”提升并优化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科学界将中国古代科学与现代精准科学结合起来思考,形成了最新的中国全息科学,具有前瞻性的划时代意义。

西方数理科学是基于精确思维与数理逻辑的科学,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首先把数学论证和说明作为绝对规律推向一切学科,奠定了数学在科学中的基础地位。这种科学对中国的医学、易学、阴阳五行等等不肖一顾。其实,数理思维只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分支而已。现代(精准)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不光是心理、心智、脑神经、脑电波、脑空间,还有人与人、人与天的关系。在中国全息科学中,研究得非常透彻,比如《易经》展现的是人类大脑(顶级正确)的思维模型,而西方数理科学是没有的。易经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采用归纳和推演的多重手段对事物进行描述和本质分析的辩证思维方法。易经的根本是象数。象数的根本是类象。象数是根本,理占是花果。象为根,数为本,理为花,占为果。易经思维,既包含了“归纳法”与“推演法”为主体的思维方法,又包含了“类推思维、类象思维”与“交合思维、互变思维”为核心的思维模型,这是一套非常完备的思维体系,也就是中国的全息科学。

至于全息科学与数理科学的区别,相当于宏观科学与微观科学。全息科学(Holographic Science)是基于易学的理论,全总论既是理论料学又是应用科学,既是研究一般的全息理论,又研究一切科学领域的全息现象与全息规律。全息论的核心,主体和集大成的科学体系是宇宙全息统一论,全息论的基础是以中国古代易学为代表的东西方古代与近代的全息思想和中医诊疗方法,全息论的三大现代科技分支是光学全息、全息克降与生物全息科技。全息论的最彻底最基本的原理是:从潜显信息总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简言之,部分与整体全息。宇宙全息统一论,已经名为全息大统一论,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是:字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在宇宙整体中,各子系与系统、系统与宇宙之间全息对应,凡相互对应的部位较之非相对应的部位,在物质、结构、能量、信息、精神与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较大。可以通俗地说,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四维全息性,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食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对应关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看其它部分,同司时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物质普遍具有记忆性,事物总是力图按照自己记忆中存在的模式来复制新事物;全息是有差别的全息。

数理科学(Mathematical sciences)源自日文,代表数学和数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数理统计在内的数学以及相关的学术领域,也就是数学科学。除数学外,还包括那些主要是数学性质的学科,但可能不会被普遍认为是数学的子领域。我们常说学习数理化,但在自然科学领域,是不包括数学的,诺贝尔奖就没有数学奖。但数学的的确确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西方科学就是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的(当然也包括哲学)。16世纪,牛顿确立起来的数理实验现代科学范式,就把科学定义为以牛顿为代表的数理实验科学,也就是西方现代科学。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任何一条数学定律,都有条件限制。物理和化学也是如此。因为这些定律或原理,只是针对某一点,并非是全息的。


科学思维与科学发展的未来

在西方中心论的思潮下,许多人仍认为中国文化没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并由此断言中国没有科学。实际上,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问体系出发,普遍性的含义、范围和层次也是不同的。20世纪以来,西方第一流的哲学家、科学家已认识到西方机械科学中概念思维的局限,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天道科学情有独钟。目前,正由于西方天人分离、主客二元所造成的“客观性”难题,以及科学的价值中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危害,西方开始探索主客统一的可能;再者,如何将价值引入科学,已成为科学哲学关注的话题,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西方科学醒悟的开始。而随着系统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发展,西方科学思潮亦开始由原子构成论走向生成整体论,这一切,正推动西方试图超越经验科学,探索实践科学之路。中国的天道科学中的象思维,在经过百年的沉寂、反思后,必将以新的面貌重登历史舞台,对人类文化与科学的未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象思维,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等象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象思维将宇宙自然的规律看成是合一的、相应的、类似的、互动的,借助太极图、阴阳五行、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象数符号、图式构建万事万物的宇宙模型,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全息性。象思维以物象为基础,从意象出发类推事物规律,以“象”为思维模型解说、推衍、模拟宇宙万物的存在形式、结构形态、运动变化规律,对宇宙、生命做宏观的、整合的、动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普适性、包容性。象思维是中华文化的主导思维,是原创性的源泉,原创性的母体,是提出和发现问题的思维。中医相关理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象思维。“象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在接受西方文化时,忽略了原创性的本源,中医理论的发展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中医,只有先寻找到自我,从经典出发,进而更好地发展。

显然,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自然观不同,因此所关注的层面与发现的规律亦不同。在器物制造方面,西方科学的定量化比中国古代科学更精确、更清晰,在经验层面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而在生命的整体把握方面,中国古代科学则更有智慧。其合理性与有效性是无可否认的,不仅国人有目共睹,而且已获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认。认为中国科学不准确,不清晰而加以否定的说法是片面的。

中西科学差异集中体现了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此根本差异下,中国古代生成论科学(中国天道科学)与西方机械论科学是互斥互补的,与西方当代系统生成论科学是相似相通的,不可能也无须“一方吃掉另一方”;相互承认与相互学习,必定会创造出新的思想,也是未来科学的主体与核心。如何从正确体悟中国科学的基本精神和理论出发,给出其现代诠释,如何根据其本身规范,整理出一套经验层面可操作的规则,以及有效的检验标准,更重要的是,如何继承中国科学思想而有所创新,确实需要中西思维方式与文化各层面的大疏通。


如何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中国天道科学?

总结与归纳中国天道科学的系统性理论,并逐渐向全球推广,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学习、认知,才是科学发展的未来与前进的动力。以下几个方面,是当代中国人应该且必须做的:

1、重新阐释以周易、太极、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为基础的中国天道科学的理论。

2、重建或创建以“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学问体系为基础的中国天道科学的实质。

3、重新清理并提出非实体性、非对象性、非现成性,从而具有“气象性”、生成整体性与贯通性的中国天道科学的系统性。

4、阐明从象思维出发,悟性与实践结合,运用“象数逻辑”,以实践体验与检验为主的与中国天道科学,整理并提出生成整体论的中国天道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5、总结并提出与中国天道科学关于自然生成的基本的普遍规律及基本模型。

6、提出与西方学科论分类体系不同的中国天道科学的分类体系。

7、研究并提出中国天道科学的成功范例(如天道天体物理学、天道社会学、天道经济学、道医与中医的医药学、天道心理学、天道运动学等等)。

8、宣传并介绍以中国天道科学为基础的“尚象制器”之技艺与“道法自然”之工程技术。

9、创造性地将西方机械科学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引入到中国天道科学中来,吸收、消化、融合,并且发挥到极致。


中国天道科学与西方机械科学各自的优缺点

中国天道科学最大优点,是天人合一,保护环境,顺应自然,不急功近利;强调理性和实用的结合,使得几千年的文明得以传承。最大缺点,是受到宗教与政治的大环境限制,思维突破很少。

西方机械科学最大优点,是创造性思维并理论化,将异想天开变成现实,使得人类社会走向更加舒适、更加懒惰和更加便利。最大缺点,是自由主义,急功近利,破坏环境,破坏整个人类社会和人体自我的稳定性与 完整性。

如果将二者合二为一呢?

这显然是最好的结果,也是未来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方向,而且,目前也已经看到了一些希望。比如说人类社会的协调性、多元性与自然性;科技发展的互动性、实用性与谨慎性;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环保性与互利性;战争与和平的全球性、平衡性与安全性;各种互联网的全球化、规范化与法制化等等。那些冒险的、激进的、破坏的思维,以及迷信的、霸权的、颓废的思维,肯定会被历史潮流逐渐淘汰。毁林造纸与回收利用,就是最好的例子。国学大师曾仕强(1935年10月20日-2018年11月11日)曾经说过:我们的科学在明朝以前全部是领先世界的,那时候的天文、地理都是非常发达的。但是我们觉悟到,科学再发展下去,会毁灭全人类。所以,未来的科技越先进,越要用《易经》的思想来导正,科技才能真正造福人类,实现大发展。


最后的话

鉴于长期以来,我们很多人多以西方机械科学规范为标准,运用西方逻辑概念思维方式思考、研究、阐释与评价华夏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天道科学,甚至认为西方机械科学就是现代科学,难免牵强附会、削足适履,甚至邯郸学步,数典忘祖。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面对全球化浪潮,尽管中西文化与科学的交流、对话会有许多不同的方式、途径与层面,但正本清源,促进概念思维与象思维之衔接、互补、会通,全面健全中国天道科学的思维方式,实为中国文化与科学自主创新,并推动全球科技进步的根本之道。

本文并非全面否定西方科学对社会和生活做出的贡献,只不过对某些人否定中国天道科学的贡献提出反驳意见。西方的科学与科技进步,资本与利润,发现问题之后,反过来学习中国的思维,这是西方精准科学得出的终极结论。中国的科学与科技进步,也一直在学习西方并反思,归纳总结自己的科学理论,这是中国天道科学在几千年的理论指导下产生的科学进步!唯有华夏文明,才是一个以揭开整个宇宙的秘密为目标的思想!

由此可见,西方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以及中国的天道科学与科学方法,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都不可能成为现代科学的核心。现代科学,必须是中国的天道科学方法与西方的机械科学方法合二为一,互相补充,互相学习。也就是说,一切假设、实验、逻辑、数学,都需要加上天道,回归自然,摒弃战争、贪婪与掠夺,才是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3 回复 浮平 2022-5-28 19:49
【中国的天道科学(Science of Heaven)】 --- 模糊概念。 另外,这个提法已经在 Astronomy 领域被用过了,有点混淆。

古人刚有点客观观察和测量方法的开端就被主观的异想天开和为封建专制独裁统治服务的政治给控制了,夭折了,取代了,偏颇了。于是很快由科学思维转向了 pseudo-science or fiction,subjective thinking based judgements,decisions and interactions。

不改变以主观思维为主的,跳跃式的和猜疑式的分析和结论,以及缺乏以事实依据为原则的信息分类和分析方法的共识实践过程,可以说“科学思维”在政治高于一切的主观思维和制度方法的实践框架内只是一句空话。只能停留在过分宣传夸张古人几大发明的表面形式和认知程度上,这方面的努力已经足够了,但与是否自信没有多大的因果关联。缺乏的是下面 ----

首先需要对信息分类,才可能涉及到科学方法的使用范围。笼统思维的文化和语言交流是为主观服务的工具,尚未进入科学思维的范畴。

以长视短视来区分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思维”正是跌入了这种笼统思维的误区。

可以换个方式思考 ---- 从科学的目的,意义,定义,概念,方法,范围,效果的相关角度去思考。

为什么需要将政教(宗教)区分,哲政区分,哲教(宗教)区分,德政区分,哲科区分,政教(教育)区分,政艺区分,政法(法律)区分。。。以什么为 rationality 来区分

能将其中的道理和规律梳理清晰,避免笼统一把抓的概述法,从感性到悟性到理性的渐进递进,就可以写出另一个认知层次的文章来。

科学思维的起源就是:人都有 look around,look back,look further,try,test,and learn how to survive & advance 的功能或者潜在功能。

(因为您写了初稿二字和开放了评论,所以才啰嗦的给您提出了本人的愚见。)

你首先犯了一个假设的错误和错误的假设,然后就用跳跃式的思维去扩大概念,进行分析批判,这叫做逻辑上的悖论。
2 回复 浮平 2022-5-29 03:40
reductionism vs holism in science 本身就是科学的两种思维侧重面和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在某个范围的应用,是互补和完善中的实践和拓展。后者更用于复杂和非线性系统的认知,包括宏观和微观。但都需要依据一定的客观方法 (objectivity and consensus)。

别将后者全盘改做中国科学,中国天道科学这类自定义的名称,也不要将科学的概念随意与宗教,信仰,文化,科幻,文学这类名词划等号。不等于说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没有哲人,智者,科学发明者,数学家,道德,宗教,文学等等各种文明和成就。

说句粗鲁一点的话:别将任何人拍脑门儿的东东贴上科学的标签。随时会被伪科学的帽子伺候或成为打假揭骗的对象

专制集权思维者即想否定传统文化,又想从实质上控制宗教信仰自由,宣传无神论,所以得打造出以科学为名,专制制度为实的唯主义信仰,并以此作为文化传承,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纽带。您的多篇文章反应出是这种努力打造者之一,有引领世界的雄心,但自相矛盾之处颇多,不够严谨,不够先进哈。您挺聪明,也辛苦啦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5-12 14: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