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

作者:fanlaifuqu  于 2014-11-18 23:1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随笔|通用分类:健康生活|已有30评论

关键词:家庭医生

这次回去,在一个场合认识了新民晚报的主任记者,他约我写些东西,尤其是美国医疗卫生状况和一些新的进展。送去了一些关于爱博拉的研究,乳癌好发人群的分析等等。另外写了一篇在中美看病的不同(我去了中山医院,国内数一数二的三甲医院)。把拙文放在这里恳请指教。

家庭医生 

其实家庭医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新奇。那还是六十多年前,我家就有个陈姓的家庭医生,名字已忘了,但模样还有点印象。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找他,妈妈生孩子也是他来接生。

美国的医疗系统多实行家庭医生政策,与她的医疗保险制度,培养医生的教育体系也有一定关系,此又后话了。

除了急诊,一般看病都去家庭医生处,不是医院。那是一个私人诊所。他(她)觉得有必要转专科医生(心脏,消化,肿瘤,骨科等等)时由他出转诊单,你才能去看(当然你自己负担一切费用是不受此限制的)。不必要的转诊也会被保险公司诟病,所以家庭医生一般也是有必要的适应症才这样做。家庭医生学的类似于大内科这样的专业。去医院看病不是一件常规事。

家庭医生一般对自己的病人情况非常了解,像朋友一样。尤其年龄较大的,都安排你定期前往诊所。前台小姐会来电询问,催促,及时作针对的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因都是预约门诊,也都有宽敞的候诊区域,备有饮水和小点心-以供空腹抽血病人用。一般不会等候很久,看病不牵涉到钱,因为都有医疗保险,最多付极少的一点自付额。病人从来不必在付费处,化验室,药房来回排队奔波。都在诊所内一次搞定,你就坐在诊室里,护士会安排一切。

诊所内严格遵守 HIPPA 规范,即保护病人的隐私。除了患者本人和医生(或许还有个护士),没有他人可以在场,家属要陪伴也需病人本人的同意,包括配偶。所以环境总是安静,有序。

也由于医疗保险公司都有医学专家的监控,任何不必要的检查都会被咭问,医生为赚钱而作多余检查机会几乎为零。

病人也有权选择家庭医生,所以不必担心他的水准与操守,差的会被自然淘汰而赚不到钱。读到医学院毕业少说也得花上二三十万美元,多是借贷款的,赚不到钱怎么还债啊!

有这样的家庭医生系统,无疑对患者是福音,但对医生来说又何乐而不为呢?医患的和谐其实不是那么不可企及的。

到医院看病,包括急诊,情况也大同小异,但小病跑急诊室会被怠慢的,会等很久很久,没人理睬,可别抱怨哦!另有故事说说急诊,下次见!

正写着,医生的助理来电了:你该去看眼科医生了,还要抽个空腹血!

中山医院心内科诊室,医生与正被诊治的病人边上围满了候诊的病人,家属。不说隐私,连说话都非得大声吼叫,否则对方听不见。

收费处前总是人满为患,有条守次序的队伍,那算你造化好!再看看美国的!

一个儿科诊所的候诊区。

无关人员是不可能出现在诊室的。

目前国内正着手医疗改革工作,任重道远。人都很聪明,把私利放一边,正确吸收消化而执行是关键。百姓的教育也是大事!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4

支持
3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5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0 个评论)

2 回复 小皮狗 2014-11-18 23:35
国情不同。
1 回复 总裁判 2014-11-18 23:38
这篇文章要按照上海市民阅读的习惯,若不放副刊夜光杯的话,更要条理化。
若要漫谈,写系列,一次谈一个方面,顺便讲点外国故事。
3 回复 fanlaifuqu 2014-11-18 23:39
总裁判: 这篇文章要按照上海市民阅读的习惯,若不放副刊夜光杯的话,更要条理化。
若要漫谈,写系列,一次谈一个方面,顺便讲点外国故事。
那位主任记者就是这么讲的。
1 回复 trunkzhao 2014-11-18 23:57
这把老底透了,六十多年前是富贵人家。
3 回复 fanlaifuqu 2014-11-18 23:59
trunkzhao: 这把老底透了,六十多年前是富贵人家。
六十年后重归富贵,一甲子啊!
2 回复 总裁判 2014-11-19 00:02
fanlaifuqu: 那位主任记者就是这么讲的。
不是我师弟吧?
费您不少时间呢,不过有稿费的,登出后载图给我们看,稿费请喝茶好吧?
1 回复 fanlaifuqu 2014-11-19 00:07
总裁判: 不是我师弟吧?
费您不少时间呢,不过有稿费的,登出后载图给我们看,稿费请喝茶好吧?
姓贺。
1 回复 总裁判 2014-11-19 00:10
fanlaifuqu: 姓贺。
小刚,复旦毕业,先生是个好人,复旦毕业,导报时深受总编赏识,原香港文汇报驻沪办主任。
1 回复 fanlaifuqu 2014-11-19 00:15
总裁判: 小刚,复旦毕业,先生是个好人,复旦毕业,导报时深受总编赏识,原香港文汇报驻沪办主任。
不是小刚,是天宝。
1 回复 总裁判 2014-11-19 00:19
fanlaifuqu: 不是小刚,是天宝。
奥,“他”。男女让我先分分清,小字辈了。
3 回复 白露为霜 2014-11-19 00:30
来美国后一直用同一个家庭医生,20多年了,搬了多次家,还跟着他,因为有这个信任。
2 回复 fanlaifuqu 2014-11-19 01:26
白露为霜: 来美国后一直用同一个家庭医生,20多年了,搬了多次家,还跟着他,因为有这个信任。
就是这理!
2 回复 foxxfam 2014-11-19 01:30
国内医院象跳蚤市场,其它科还好一点,看妇科你就不是尴尬二字说的清楚了!
1 回复 亦云 2014-11-19 03:45
就医环境和氛围会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2 回复 xqw63 2014-11-19 04:02
造成中美就医环境差别如此之大,有些客观原因,如果咱有时间,可能会就此写一篇文章
7 回复 法道济 2014-11-19 04:07
上海是中国最好的地区,而中国其他地区,差距非常大,上海的水平与美国差距有,但是不是很大。上海不能代表中国水平。
2 回复 sissycampbell 2014-11-19 04:33
在纽西兰我们全家都是一个家庭医生。他是英国读医学毕业的banana.记得有一年我老爸被查出血钾高很多,家庭医生在假日打电话让我老爸住院。他都给联系好了。因为地高辛量大了。药物中毒。真是很危险,我想那家庭医生应知道是他的失职。但因为没造成严重后果.我们还是继续让他看。他再次看到我老爸出现在他的诊室是尽然给老爸一个大拥抱。
2 回复 北京的大平 2014-11-19 04:52
中国不会虚下心来学习他人的长处。他们要摸着石头过河,坚决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特色社会主义来。多不合理的制度,政策,管理都能用很久很久,现在回国看个病跟见习进平一样难。
2 回复 paci 2014-11-19 05:03
几乎没怎么看过家庭医生,也不知道如何选择一个技艺高超的家庭医生
在国内可以看专家门诊
8 回复 老地雷 2014-11-19 05:26
我的家庭医生曾经指着我对他的一位同事说:他是我的最好的病人。因为我即使没啥毛病也要花20元的copay去他那里报到。每年至少一次,这样有急事即使人不去他也会尽快处理。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19: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