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 ,你愧对司徒雷登!

作者:纪洞天  于 2008-11-20 08:3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杂谈|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20评论

关键词:

北大 ,你愧对司徒雷登!       

                

纪洞天

 

司徒雷登,这是一个十三亿中国人不应当忘记的名字,尤其是北大的学子更不应当忘记的名字。

五十九年前,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发表了,中国人与司徒雷登拜拜了!但是,历史是不会磨灭的,司徒雷登在中国的一言一行都已载入了史册。

1919年司徒雷登创办了燕京大学,他将美国教会在北京一带办的三所教会学校(即:汇文大学 、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通州协和大学 )合并成一所大学,燕大下有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又称医预院,学制为三年预科),以及文科和理科相关专业学系。1952年,燕大与北大合并。

为了筹措燕大的办学经费,司徒雷登四处奔走,历尽艰辛。燕大属私人教会大学,从建校起就没接收政府的资助,除小部分学费外,全部资金来自私人捐助。司徒雷登不得不放弃自己就任校长时立下的不负责学校经费的条件,专程返美化缘十多次,为燕大从不同渠道募集经费。仅在1922至1936年间,司徒雷登就在美国为燕大募得2000万元(基金和建设费用约各占一半),在七八十年以前,这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资金使用规范,没有一起贪污经费的现象。司徒雷登回忆起那些艰难的“化缘”时光时,曾感慨地说:“我每次见到乞丐就感到我属于他们这一类。”

为了改善办学环境,替燕大找到一个好校址,司徒雷登可谓呕心沥血,他费尽了千辛万苦才在北京西郊购买了数处前清亲王赐园,聘请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全校共占地七百七十余亩,建成六十六幢建筑物。一时燕大校舍、协和医院、北平图书馆先后建成,成为鼎足而三的宫殿式建筑群的样版,成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校园,1926年,正式迁址,即今日的北大校园。

为了加强燕大的师资力量,司徒雷登大量延聘著名学者来讲学,燕大教授中不少既是著名学者,又是教会里的名人;中国名教授自然更多,如刘廷芳、洪煨莲、李荣芳、赵紫宸、简又文、 许地山、陈垣、吴雷川等位。北伐之后,燕大又来了不少名家:如顾颉刚、邓之诚、容庚、钱穆、郭绍虞、吴其昌、吴文藻等位,都是名实兼备、又肯实干的专家。

为了使燕大能与国际接轨,司徒雷登积极地穿针引线,燕大与美国学术界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燕京法学院和普林斯登大学有协作关系,得到经济援助,可以互换教师。以文学院为主与哈佛大学有协约,得到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其它如和纽约协和神学院、哥仑比亚大学等美国名大学都有关系。因而它的学术交流、人材交流都是多方面的,世界性的。到1930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司徒雷登提倡学术自由,要求燕大的学生既中国化,又国际化,司徒雷登还注意与学生、员工互动交流,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对待教职员工热情温暖,给许多学生和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同情学生运动,他甚至亲自带领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抗日口号。1941年太平洋战爆发后,他和华北地区英美人士一同被日军关押在山东潍县集中营(长老会乐道院),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获释。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直到离开中国。

司徒雷登在美国的晚年是寂寞而悲伤的,脑血栓造成了半身不遂与失语症,使他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他在美国没有住房,他的秘书傅泾波以自己不多的积蓄买了一栋小楼,让司徒雷登与自己和家人住在一起,安度晚年。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因心脏病而去世,终年86岁。

司徒雷登就是这么一位对中国如此友好而又蒙受不白之冤的美国人,中国人民愧对他啊!如果说,五十九年还不够的话,那就期以六十年、七十年,仍至一百年,中国人迟早是要给司徒雷登彻底平反的。令人高兴的是杭州市政府过去做了现在还在做一些有情有义的工作。1985年,司徒雷登故居就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2001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向有关单位购得产权,并按原样进行了维修。2002年4月起,杭州名人纪念馆开始着手恢复故居陈列,这使得座落在天水桥耶稣堂弄的具有百年历史的司徒雷登故居终于能正式对外开放。11月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司徒雷登不能魂归北大的燕园但能够落户在杭州城,也算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吧?

笔者想来说说北大。曾经作为司徒雷登住宅的北大燕园临湖轩,一度是由校长陆志韦居住。燕大、北大合并后,马寅初担任校长,有时为了工作方便也在这里住过,直到他因“新人口论”而遭到批判后,这里便不再是住宅,多作为校方接待贵宾或召开会议的地方了,至今仍然如此。北大始终没有在燕园临湖轩为司徒雷登开辟纪念馆或纪念室。更令人痛心的是,1954年,司徒雷登知道自已大限已到,写下了遗嘱,他生前最大的二个心愿是:将自己的骨灰送回中国安葬在未名湖畔他妻子陆爱琳的墓穴旁。另一个心愿是:将一九四六年周恩來在重庆時送給他的那只明代彩绘花瓶送还给中国,如今明代彩花瓶已经送回南京“物归原主”了,但司徒雷登“魂返燕园”的遗愿却仍未实现。

为司徒雷登在政治上平反是党中央的事,北大确实做不了主,不能强人所难,但是北大为什么不能学一学杭州市政府避开尚有争议的政治问题,仅以历史名人的身份将司徒雷登的骨灰与他的妻子葬在一起呢?让司徒雷登老人家入土为安嘛。中国人历来是重情义的,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司徒雷登对北大可谓是恩重如山,为何北大之大,却容不下司徒雷登的一丁点骨灰呢?同样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同样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杭州市政府能做到的事,北大为何就做不到呢?北大,你扪心自问,不感到愧对司徒雷登吗?

                            11/19/08

            

6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3 回复 goodoctor 2008-11-20 08:33
北大 ,你愧对司徒雷登!

DING!!!!
5 回复 赌博客 2008-11-20 10:32
别了,司徒雷登!其实这里是含有情谊的。体会一下,中国人一般对什么人才说“别了”。当然是朋友,战友,亲人,毛泽东用词是准的!
3 回复 水影儿 2008-11-20 12:13
骨灰回到杭州了,也算是遂了心愿。
2 回复 纪洞天 2008-11-20 12:53
赌博客: 别了,司徒雷登!其实这里是含有情谊的。体会一下,中国人一般对什么人才说“别了”。当然是朋友,战友,亲人,毛泽东用词是准的!
毛泽东说: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这是朋友、战友、亲人?
                               洞天
3 回复 它乡异客 2008-11-20 14:41
别有洞天君:资料详实,案头呕血。激情有余,分析偏頗。即使是北大本身的事,也非北大能做主的。就算是豁出去校长不干了,也未必能成全此事。办学不是目的,而育人才是跟本。所以是否可将题目改为《国人不应忘记司徒雷登》为妥?其实你在文章开头就以写道了。这样立点更高,更有说服力。
    毛泽东的文章,并非是真对司徒雷登本人的,而是真对其政府的。因司徒雷登是其政府官员,驻华大使,所以不得不有所涉及。就其美国政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所做所为来看,并非光彩。做为司徒雷登本人来说不能不负有一定责任。所以毛泽东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言他。是司徒雷登“夹起皮包走了”吗?是的,他是走了,但更是美国政府“夹起皮包”走人了!
3 回复 纪洞天 2008-11-21 00:11
它乡异客: 别有洞天君:资料详实,案头呕血。激情有余,分析偏頗。即使是北大本身的事,也非北大能做主的。就算是豁出去校长不干了,也未必能成全此事。办学不是目的,而
它乡异客:多谢赐教!本来想写的题目是:<一位对中国友好却蒙冤的美国人>,后换了题目,牵涉的范围小了,不对司徒雷登作全面评价,只提他的名人身份.所以杭州市可做,北大应当也可做吧?
                                            洞天
9 回复 它乡异客 2008-11-21 00:49
纪洞天: 它乡异客:多谢赐教!本来想写的题目是:&lt;一位对中国友好却蒙冤的美国人&gt;,后换了题目,牵涉的范围小了,不对司徒雷登作全面评价,只提他的名人身份.所
你的愿望是好的,说的是外地能做的,北京恰恰不一定能做。这有个地方和中央、非官方和官方的问题。历来有‘京官难做‘之说。毛泽东青年时期经李大钊介绍曾做过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对北大的历史应是知晓的。但毛的文章对此事我想是有负面影响的,如司徒雷登不曾有过其官方身份,那这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洞天君多写些政论性的文章实为难得!兴趣皆动力,望君百尺竿头,我一定常来坐坐!领教新意。
4 回复 野木耳 2008-11-21 01:37
政治问题,历史问题,是中国人最不会'和谐'处理的问题
5 回复 大熊猫 2008-11-21 02:37
博主大概不知道,清华、北大基本上是用庚子赔款的钱建的。那些钱是我们先人的白骨和血肉。强盗们杀人放火抢去了,然后又“慈悲”给我们的。我们的确不该忘记这些。
北大清华应该立碑,详细说明两校的起源。让学子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国弱就会受压。
3 回复 人权是非 2008-11-21 03:30
司徒雷登当时要留在中国同共产党接触. 但当时的国际形势也只能是"别了, 司徒雷登"的结果. 毛泽东没有错!
3 回复 纪洞天 2008-11-21 05:32
大熊猫: 博主大概不知道,清华、北大基本上是用庚子赔款的钱建的。那些钱是我们先人的白骨和血肉。强盗们杀人放火抢去了,然后又“慈悲”给我们的。我们的确不该忘记这
美国吃了钱还会吐一些出来,其它七国连骨头都吞下,相比之下,还不得不承认美国这强盗有他可爱的一面.    洞天
3 回复 junjiang 2008-11-21 07:25
好文,顶!
3 回复 宜修 2008-11-21 12:20
它乡异客: 别有洞天君:资料详实,案头呕血。激情有余,分析偏頗。即使是北大本身的事,也非北大能做主的。就算是豁出去校长不干了,也未必能成全此事。办学不是目的,而
所见略同。
5 回复 宜修 2008-11-21 12:22
野木耳: 政治问题,历史问题,是中国人最不会'和谐'处理的问题
恐怕不是不想“和谐”,而是达到“和谐”的难度太高所致。毕竟牵涉面太广,千头万绪,众口难调。
3 回复 宜修 2008-11-21 12:24
纪洞天: 美国吃了钱还会吐一些出来,其它七国连骨头都吞下,相比之下,还不得不承认美国这强盗有他可爱的一面.    洞天
“和平演变”之论言犹在耳。
4 回复 李老李 2008-11-21 13:40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的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身兼中国最高学府与国家教育部的双重职能。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是严复。

1949年以前,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是不同的两个大学。北京大学是国立的,而燕京大学是美国教会出资创立的,她的校长是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建国后国家对大学进行重组,燕京大学的文科被并入北京大学,理科被并入清华,北京大学搬到原燕京大学的校园——燕园,也就是今天北大的校园。
———摘自百度

北大何愧之有啊?!
4 回复 李老李 2008-11-21 13:46
当然,老燕大毕业的学生也算作北大的校友。也在北大的校庆日——“五月四日”返校参加活动。就像西南联大的学生也被列为北大校友一样。
5 回复 纪洞天 2008-11-21 14:36
李老李: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
北大学子的立足之地是当年司徒雷登买下的,他老人家的骨灰想与妻子合葬,魂归燕园的遗愿至今未能实现,你说可悲不可悲?   洞天
4 回复 李老李 2008-11-21 15:28
毕竟,燕大、北大全然不同,只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有了交汇点。况且,他老人家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纠缠了太多的恩恩怨怨。购买燕大校址的钱来自“庚子赔款”;北大又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五四运动的目标又是反帝反封建;现在北大校庆日也是五月四日;当年毛泽东草拟的社论显然不是针对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的,但身为美国驻华大使的他老人家却也是“当之无愧”。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院系调整时将北大的“立足之地”迁到了燕园,这才有了博主的一番唏嘘感慨。但是,放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大背景里去体味,博主的感慨不免有无病深吟之嫌。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感性地评价他老人家的遗愿,系人之常情。不过,博主使用的题目似有不当。
3 回复 无为村姑 2012-2-29 04:05
司徒雷登was bad-mouthed by Mao~~~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17: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