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替美国打工,为中国消费

作者:hysonchen  于 2008-11-22 09:4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25评论

关键词:

中国教育:替美国打工,为中国消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是有目共睹,中国30年的教育也是功不可没。然而,想用这样一个似乎有些贬义的标题,无非是想放大一些笔者觉得不足之处。

 

替美国打工

在美国许多人所称的“中国知识精英”,得益于中美两国的教育,经历过求学的艰辛,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改变了命运。或许有风光的学历,蛮不错的收入,在美国生根、开花、结果。不过许多人并没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于是我推论是在为美国打工。

 

与那些土生土长、生在福中不知福的许多美国人相比,虽然他们有更好的先天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号称教育体系发达的美利坚合众国,却没有造就过剩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这说明美国教育也不完美。才使得训练有素、数理基础扎实的中国学生,不论从学术科研、高新科技到华尔街金融都有一席之地,这应是中国教育的成功之处,至少精英们在美国就业市场是合格的工作者,为社会创造财富,也让自己丰衣足食。

 

不过,作为人口众多、重视教育的民族,总觉的中国人近代对世界的贡献很有限,讲来讲去还是古代的四大发明,再说好像就只有麻将、火锅之类比较出名。其实也不用算13亿人口,就拿在美国的华人,与同是重视教育的犹太民族相比,在政治、经济、学术上的成就还是差距不小;与相对教育比较后进的非洲裔相比,民族团结意识又有点欠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或许说明了什么。

 

为中国消费

 

再看国内的情况,30年前恢复高考,似乎是全社会都关注的焦点,时至今日,每年高考依然是家有考生家庭的头等大事。虽然大学已不在是高不可攀的高等学府,中国也已经是每年培养最多博士的世界大国。不过数量增长之快也不一定都是好事,有人将教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比喻为茶壶和茶杯,一把茶壶配四个茶杯算是常规配置的话,那么当30个茶杯围绕着1把茶壶的时候,每个茶杯能灌上多少水?就不用说那些老旧漏水的茶壶了,不是专注学问,而是热衷于钻营炒股之类的教授还大有人在。

 

尽管这些年中国GDP都在以高速成长,但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一直暗淡无光,上大学好像是成了一种消费。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一定多,但老百姓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可不是小数,也因此使教育成为一种产业。推动GDP的成长也有教育的一份。

 

30年的改革开放,靠资本主义的资本开路,农民工兄弟廉价的劳力为后盾,缔造了欣欣向荣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辉煌,并积累了世界No.1的外汇存底,美帝国主义都垂涎三尺。并非中国科技不在进步,教育被俺歪曲得那么不值钱,其实我们在引进、跟踪、吸收、消化、改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上,到处可见知识的力量,教育的功劳。这里不过是想讨论如何才能让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更合理,能为国家从近期到长远都能受益更多,发展更快。

 

社会是多元化的,既需要顶尖人才去发明创造,也需要 “螺丝钉”默默无闻的奉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劳心者、劳力者都应该得到尊重,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教育思路的探讨

 

我们很多人相信,不能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小开始灌输知识,背诵圣贤。我们或许也羡慕那些有能力让小孩上贵族学校的家长,感谢那些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老师,“而教育更重要的是点燃孩子心中的火种。”这是两年前我在美国《侨报》的《中国多" 天才" ,美国多大师》的文章里就想强调的观点。让小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或许也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否在扼杀观察、质疑、批判、创造的才能?今天我们看北京的新建筑,首都“鸟巢”体育馆,国家大剧院“水煮蛋”,央视“大裤衩”,虽然少不了中国工程人员和工人阶级的智慧和汗水,但设计却都出于洋人之笔。

 

今年6月初,我采访荣获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六亿美元科研经费的56位研究人员之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副教授潘多加博士时,他也谈到中国学者能站到金字塔尖上的人物还是太少,我们许多人有很高的学位、坚实的基础,但都在做锦上添花的事,换句话说是在沿着别人的思路上开疆耕耘,却少有自己的独创理论和发现。

 

年初,我采访过马里兰州哈维郡2008年公立小学资优(GT)教育计划展示会,资优教育的学生要经过考试和老师及家长的推荐,但展示会上展示的不是他们的分数,而是他们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和作品。小学生就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创造能力特别受到吹捧。

 

我回国时也关注过国内的一些中学生科技课题竞赛,发现含有更多的是老师和家长指导的成分,因为学生根本就没有,也不允许花太多的时间在研究课题上。不用说平时,就连假期也都有做不完的习题,上不完的补习班。高考的分数还是硬道理,考试分数是人们所能接受的最公平的评价手段;而竞赛得奖,学校和老师都能沾光,中考、高考有加分、保送的机会,这时家长能有所贡献也就义不容辞,然而牺牲的可能又是下一代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举”是中国对世界教育的贡献,当西方还在世袭制度的年代,美国还不知道国号在哪里的时候,中国人就知道用科举来选拔人材,择优录取,无疑当时是先进。只是成百上千年之后,靠单一的一卷定终身的科举模式是否还能适应现代的社会要求?考试状元不该是教育的崇高目标,难道我们就找不出能在中国切实可行更好的评价方法?

 

 

在纪念改革开放、恢复高考30年之际,笔者虽用这种有点危言耸听的笔调,但绝无否定之意。美国许多人也在为美国学生成绩不如欧洲和亚洲很多国家大伤脑筋,如何平衡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也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课题,更何况中国教育改革也需要时间和过程,而进步是主流笔者也坚信不移。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只会更远,我想这是毫无疑义的。否则,作为当年的下乡知青,或许今天还在赚工分为温饱操劳。

 

没有人怀疑中国人的智商,不过,仅靠小聪明,是玩不出大智慧。也许我们的一些社会体制,传统观念阻碍了我们进一步的发展,而进步总是离不开教育,我们的教育又该担当什么角色?所以,探讨我们教育的不足之处,无非是想能有更大的进步。(陈旭《美华商报》20081121)

 

6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5 回复 ww_719 2008-11-22 10:20
教育改革真的很难,太难了..现在改的还不如以前呢...乱!
So change we need...但是还不知道change成什么样呢...
3 回复 hysonchen 2008-11-22 10:24
ww_719: 教育改革真的很难,太难了..现在改的还不如以前呢...乱!    So change we need...但是还不知道change成什么样呢...
其实这么大的国家,多元化一点。
7 回复 野木耳 2008-11-22 10:34
发人深省。急功近利是华人教育的硬伤。
7 回复 hysonchen 2008-11-22 10:49
野木耳: 发人深省。急功近利是华人教育的硬伤。
对啊,有时是太聪明,反而玩不出大智慧。
4 回复 水影儿 2008-11-22 10:51
拜读了,反正哈佛爸爸特有发言权:)
3 回复 hysonchen 2008-11-22 11:18
水影儿: 拜读了,反正哈佛爸爸特有发言权:)
说三道四而以啊。
5 回复 艾德 2008-11-22 11:55
好文,顶一个.
比起三十年前的工农兵大学自然好多了,比起二十年前做导弹的不如做茶叶蛋的也是不可同日而语,再看十年前的教育与现在比,很多新型学科蓬勃兴起,包括MBA,中欧商学院(CEIBS)已在几年内世界排名11(见http://rankings.ft.com/exportranking/global-mba-rankings/pdf ).作者提及小小聪明与大智慧的问题确实是现实,值得深思.
3 回复 hysonchen 2008-11-22 12:08
进步谁都看得见,也得晒晒不足才会进步更大。
5 回复 艾德 2008-11-22 12:46
hysonchen: 进步谁都看得见,也得晒晒不足才会进步更大。
教育体制肯定是个问题,社会环境也造就了一些弊端,包括社会上前一阵流行的三大害口头谈(教师、医生、公务员,分别指教育成本高学校乱收费现象、医疗成本高没有很好医保,医生收红包现象、以及贪污腐化现象)。尽管本人不赞成这种说法,但亦可反映社会的一个侧面。尽管博士出了那么多,科研总体水准远赶不上一流(美、日、德、英、法 - 凭几个月前的阅读记忆,一时找不到出去)。

乱世出英雄,盛世出才俊。期望中国能有接下来的几十年盛世,造就一批有开创力的大智慧才俊。
7 回复 hysonchen 2008-11-22 22:11
艾德: 教育体制肯定是个问题,社会环境也造就了一些弊端,包括社会上前一阵流行的三大害口头谈(教师、医生、公务员)。尽管本人不赞成这种说法,但亦可反映社会的一
此话有理,期望要有,路还是要踏踏实实地走。
5 回复 baby_____ 2008-11-22 22:48
中西结合
5 回复 hysonchen 2008-11-23 00:15
baby_____: 中西结合
中西结合肯定是对的,只是又有人会说不土不洋,哈哈
6 回复 baby_____ 2008-11-23 00:18
hysonchen: 中西结合肯定是对的,只是又有人会说不土不洋,哈哈
为什么不是土样结合,搞搞新花样
3 回复 hysonchen 2008-11-23 00:26
baby_____: 为什么不是土样结合,搞搞新花样
问题在许多的心中,美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是一踏糊涂,美国只会一天天烂下去。
3 回复 纯子的世界 2008-11-23 12:56
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目前困惑我们的就是如何在西方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问题.中西结合,到最后,孩子们又能认识几个字,简单的交流还可以.但是要深到讲之乎者也.太难了.哈佛爸爸有高招吗?
3 回复 hysonchen 2008-11-23 23:15
纯子的世界: 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目前困惑我们的就是如何在西方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问题.中西结合,到最后,孩子们又能认识几个字,简单的交流还可以.但是要深到讲之乎者也.太
教育小孩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总以为中国传统的教育过于偏重在记忆,记忆是很重要,尤其对应试,但毕竟其他的东西如观察、思维、创造,有些是考试目前还考不出来的东东。
5 回复 纯子的世界 2008-11-24 01:22
这就是北美为何让你从小就上生物,生理课,科学.而且还要写论文.动手要从小抓起.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6 回复 妈妈咪 2008-11-24 01:37
好文!
为什么我们只停留在四大发明之上呢。。。。。。
4 回复 hysonchen 2008-11-24 07:51
纯子的世界: 这就是北美为何让你从小就上生物,生理课,科学.而且还要写论文.动手要从小抓起.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我们很多人的教育也都是从娃娃抓起,有时觉得咋抓到大就越不聪明了?哈哈!
5 回复 hysonchen 2008-11-24 07:54
妈妈咪: 好文! 为什么我们只停留在四大发明之上呢。。。。。。
问题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俺总以为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2 03: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