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段批驳陈平:中国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

作者:Brigade  于 2019-2-3 05:3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转文|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评论


克里斯托夫-金  原创 发布于 2017-01-16 

不是说老先生没学识,是说屁股决定脑袋,文中不少观点弱不禁风,赞美并非不可,但不可误国误民

​​

一个经济学家避而不谈政治历史教育科技文化军事全球化,根本谈不透中国经济,所得出的结论和预言不可能准确,本质上,国民经济属于应用性综合科学,不是学院派经济理论,经济决策和走向当然是政治家或政府主导和左右,反之,经济学家关注天下大事,研究国家走向,谈经济金融自然驾轻就熟,这是我作为读了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家的主要差别。

基于上述观点,进一步归纳,能够深刻解析和准确预言中国经济模式和发展趋势的学者,解析政治也不会差,很简单,经济离不开政治,所有经济政策都是掌控国家权力和资源的政治家来制定的。

一个经济学家只会解释,不能创新,只会复制,不能预测,只会赞美,不能批判,抱着古典经济学原理死啃,走不出学院大门,提不出新经济观点,加上信息严重闭塞,结论不可能深入,也难以正确,国内学者谁能坦然面对经济殖民化和GDP大部属于外资外企的现实?

其实是,他们都不愿面对中国经济问题或危机的本质。

首先声明,我不支持“中国崩溃论”,我关注中国经济走向何方以及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经济就是政治,谈经济不谈政治根本谈不通,一旦堕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永不复生,我的预言迄今没有错过,经济殖民化比经济崩溃严重,经济崩溃了还有机会复苏,而经济殖民化后,算入中国GDP总量的外资外企掌控着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命脉,如何与国民分享利益?如何浴火重生? 

实战型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讲究预测,公信力建立在是否准确之上,胡侃谁都会,错一次可理解,错几次也可原谅,反复错就没人信你了,甚至认为你是个骗子,道理是,分析再完美,结果或预测错的离谱,不是垃圾胜似垃圾。

有水平的,但作为御用经济学家软化了说真话的骨头,可不是,林毅夫这几年来大肆唱盛中国经济现状,2013年信誓旦旦地预言中国还有20年的高增长,现在一看完全南辕北辙,7%增长都够呛,又改口说还有15~20年中高速增长,与其说他是学者,不如说是见风使舵的政客,误国误民。

不客气地说,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没几个是称职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很简单,不见他们产出有价值的经济理论或观点来支撑中国模式,几个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垄断话语权,天天在论坛电视上露脸,兼任多头独董,鼓吹国企私有化,为利益集团代言,疯狂敛财,喝老百姓的血,中国沦为经济殖民地与之不无关系。

学者大批沦为企业独立董事,“利益冲突”与老百姓的利益水火不容,所以说,中国没有独立经济学家,只有1)国家经济学家,如林毅夫,为政府说话,有数据库和成建制队伍,代表国家利益,唱坏中国经济是不可能嘀;2)利益经济学家,如张维迎,游离政府民间,利用高校官僚平台,身兼多头独董,大捞国家财富,学术贫乏,不忽悠大众是不可能嘀。 ​​​​ 

还有,任何在国内外上市的公司,千万不要藐视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和产业分析师,无论他们基于什么样的预测来确定升级或降级公司的目标股价,其支持力或破坏力都不可低估,我基本认同马云对大多数劣质经济学家的说法,但慎言为妙,华尔街无数不错的公司失宠,股价一蹶不振,很大程度上是得罪了这些“家或师“”。

我愿,在现有不公平竞争体制下,就中国经济模式、国企私有化、经济殖民化诸问题,挑战中国所有著名知名的经济学家学者,公开辩论这一攸关极少数权贵瓜分本来属于全国人民共同财产并导致数千万下岗工人贫困潦倒的历史渊源,阻止新老权贵再次洗劫老百姓。

有人说,他们不会回应,没关系,正好深入剖析,穷追猛打,欢迎参与争辩。 ​​​​

文归正传。


复旦大学研究员陈平

黑体字(原文)是陈平教授的,红体字(点评)是金博士的,纯粹就事论事,以飨读者。


背景:2016年12月9日晚上,东南卫视的《中国正在说》专栏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70多岁的老教授以物理和经济的跨界思维,以及在西方求学、教学40余年的亲身体验,做了《中国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演讲,且在网络上热传。


一位粉丝特意寄来他的文章希望我点评,今天正好是周末,于是匆匆而就……


可惜,我不认同,演讲中很多观点不符合基本经济理论和中国发展现实。

很多学者特别是经济学者海归后,为了获得“名利”的需要,钝化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立场,融入浮躁盛行的教育产业化大环境,加入赞美大合唱,可以理解,又不可理解。

下面是逐段点评和驳斥。


1、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

我1962年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文革后期分到成昆铁路的眉山电务段,当了五年铁路工人。后来又在中国科学院做了5年氢弹和平利用。我在1980年代去美国留学做经济学研究,师从诺奖化学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我们发现了经济混沌现象,发现文明发展的道路是多种文明在竞争,而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宣传的向英美模式的趋同、收敛。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请我去演讲,越来越多的感兴趣的不是我们做的复杂科学,而是让我讲清楚为什么中国会崛起。


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请你去演讲“中国为什么崛起”,是吗?

 Come on. Give me a  break.

从这一点出发,陈先生太会吹了,除了巴西,还有哪个国家政府邀请一个中国经济学者?

各类名目和形式的非营利或营利性质的经济会议和论坛天天都在世界各地召开,参加者无数。


我第一次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是在巴西,金融危机结束后的2009年,会议的主题是《危机之后 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吗?》。我讲完后,巴西前任财政部长力邀我去首都的巴西总统战略规划部。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们的办公室不像是个政府部门,而像总参的作战部:左边大屏幕上是中国地图,标出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几横几纵,右边大屏幕上是巴西地图,也是几横几纵,一看就是向中国学习的。


“一看就是像中国学习的。”——怎么与央视的腔调那么相似?


规划部的专家问了我一个西方经济学家从未问过我的问题:巴西每提出一个发展规划,还没开始实施,西方媒体的批评就铺天盖地而来,破坏环境啊、政府扭曲市场啊。但你们中国怎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


“巴西一个发展中国家,每提出一个发展规划,西方媒体的批评铺天盖地而来……”

你信吗?无稽之谈。


我说,凭物理学家的直觉,不是金融经济学家的教条,为什么中国金融政策比日本还要独立,中国发展政策比俄国、德国还要独立?因为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技体系、独立的国防。所以中国才会有独立的发展政策。如果没有独立的科技体系,那就只会发展东亚模式的依赖经济。他们非常高兴,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回答。


这点没错,中国的政治体制结构决定了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

比如说,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治融合西方市场经济的结构,半开放半封闭,招商引资,国企老大,民企老二,官商一体,出口导向,经济殖民化等等,但要说比日本、德国、俄罗斯还要独立,没有根据,也没有实际意义,这是大国经济特色,东南亚小国没有可比性。


2、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

中国和西方其他大国竞争到底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我给大家讲三个例子。


不言而喻,说的是“优势”,不可能是“劣势”,这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尽情赞美。


我曾在在美国第二大州的德克萨斯州住过,比四川面积还要大。因为只有货运而没有客运铁路,他们当时提出要建一条轻轨来连接几个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现在还在纸上。


对于民主法治社会,治理国家的第一目标不是高效率,而是高质量,更不是急功近利,山寨大国,事实证明,美国货运的安全性和效率远高于轻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十列大型货车就相当于一列火车一列高速,美国不是没钱建轻轨高速,而是没有必要性,还要记住,美国是各州独立预算管理的社会制度形态,花了20年,避免了重大浪费,做出了正确决定。


为什么呢?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冲突太多。修条轻轨谁不高兴?航空公司不高兴,因为人都跑到轻轨去了,它的利润受损;旅馆业也不高兴,你坐了轻轨当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馆收入就要下降;沿线居民也不高兴啊,噪声增加,我的房地产贬值;稍微远一点的居民高兴,地价增值,但再远一点的居民不高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凭什么我要交税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铁路高铁,选线、设站都成了问题。


这是表面现象,也是正常现象,法治社会任何一个重大经济政策的出笼,必须广泛深入征求各行各业的不同意见,民选官员不可能一锤定音,而要通过民意调查和专家评审,特别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对就业市场的利弊,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对政府税收利弊的激烈辩论,最后通过投票决定。

这不好吗?


只有在中国,金融危机时投了四万亿,一下子变成高铁长度全世界第一。所以现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要学中国造高铁,但他们的制度成了制约。印度要征地,私有制又征不下来;美国和德国要选线,就会利益不均。所以中国第一条优势:社会主义大协作。这种协作模式超过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场交易。


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投资的4万亿,无序拉动了基建高铁,推高了房价地价物价或通胀。

我常谈到,中国高铁高速高楼无处不在,一年建一条高速,几个月建一座大厦,质量怎样?会不会成为豆腐渣工程?城市现代化无与伦比,从美的角度无可争辩,问题是,五年后维修高铁高速的费用就会一步步超过建设成本,特别是那些花费巨大建设在利用率超低的穷山恶水之间高铁高速。

没听说美国要学中国造高铁,要造早造了,不是没钱,是没有这个必要。

美国人追求的是田园风光,不是挤在高楼大厦里,享受的是自由驾,不是挤在高铁火车里。

社会主义大协作是大跃进的翻版,只见面子,不讲里子,只讲高效率,不讲高质量,结果会怎样?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


第二个故事是《纽约时报》调查得出的。《纽约时报》总想不明白,美国科技先进,怎么中国发展老比美国快呢?后来调查出来一个秘密。


先给陈先生上个经济启蒙课。

解释“中国模式”有两个基本理论,一个是世行的“中等收入陷阱”理论,一个是金博士的“经济殖民化”的理论,前者解释发展中国家从贫穷到温饱再到繁荣的发展路径和规律,后者解析中国经济殖民化现状的“捆绑效应”,国家经济命脉为外资外企外商掌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避免了经济崩溃。

当一个国家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从贫穷到温饱,从发展中国家升级到发达国家,人均收入5万美元+,国内发展瓶颈化,增速缓慢下来,美国在上世纪初叶到中叶就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也就是发达国家向海外扩张成为最佳战略和必由之路。  

在改革初期,中国摸着石头过河,是对现实和不确定未来的自然选择,40年了,摸石上瘾,离上岸越来越远,目前中国现状是,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积石成山,不断浮出水面,游离中等收入陷阱边缘,拒绝手术式改革,依赖渐进式改革,只能为权势利益集团端出最后的饕餮盛宴,饱餐之后,堕入陷阱,无法自拔。 

也就是说,西方上世纪初就完成了系统工业化革命,从高速发展进入缓慢增长,通过全球化探索新技术革命,启动了以知识产权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而中国正徘徊在中等收入陷阱边缘,高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一个个浮现出来,经济殖民化,贪腐,贫富悬殊,发展成本高于西方,全社会诚信丧失,年轻人看不到希望。 


乔布斯把新研发的苹果手机和钥匙放在同一口袋里,钥匙把手机的塑料面划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乔布斯就想一周内要换成玻璃的外壳。开会的副总裁立马就急了,还没散会就坐飞机到深圳去了。为什么?在美国你单单聚集工人要多少时间?9个月。然后美国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赛。而中国的工人,高管电话一打,24小时内就来上班了。需要配件、螺丝、电阻,都在隔壁和对面,深圳是产业集聚的、世界最强的加工阵地。苹果手机50%以上的利润都被苹果公司的股东赚走了,中国的工人拿的血汗钱只有5%都不到。


这是知识产权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产业分工不同,郎咸平教授的“6+1”讲的就是此理。

解决之道不是抱怨苹果赚走iPhone50%的利润,而是如何尊重知识产权,实现中国企业战略转型。


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逻辑,是中国赢了还是美国赢了?是中国赢了,因为中国赢得了就业、赢得了发展。美国被苹果解雇的那些高技术的工人失业了,回来只能测试被退回的苹果机。工资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原来想的是美国一定赢,结果发现中国才是大赢家啊,美国是输家。


很正常很自然的企业公平竞争,成了“中国是赢家,美国是输家。”之争。

目前中国产业的大拐点,外企大回流,外资大撤离,靠低廉成本起家,国企垄断资源,民企狭缝生存,畸形发展的产业结构不可能高质量转型和升级,2012年以来,珠江长江三角洲大批美企撤离,回流本土或迁往更具竞争力的东南亚地区,Adidas阿迪达斯关闭直属苏州工厂迁往缅甸。 

任何企业不可能是常青树,看你如何创新和革新,刚才不是说中国是血汗工厂吗?我告诉你,特朗普一句话,让美国制造加工业回流美国,就可能让中国一夜间失去这些就业。

难道这是“中国或成最大赢家”的出处?


第三个故事,中国研发不如美国,经济发展为何有那么大动力?一年春节,我餐宴上遇见了微软的高管,他告诉我一个从在经济学文献中看到过的数字。他说美国现在保持着研发优势,产品研发出来,从投资到设厂到美国经过议会修改法律标准,到营销,把钱赚回来这个周期要多长?我说起码要十年以上。他说确实,欧洲比十年还要长。但中国平均23个月。你说美国怎么和中国竞争?


老先生这都看不透,中国平均23个月,短平快,不就是急功近利“山寨模式“吗”?

我所在的硅谷风投行业,优秀投资人从来不希望你一二年内赚钱,而是希望你花更长的时间打造高质量的新产品新服务,我们从不相信任何一个突破性技术和产品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除非,那是山寨,那是复制,那是抄袭,那是窃取别人的知识产权和劳动成果。


日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他写的《United States of 中华》,即《中华联邦》很畅销,中华联邦是指把东北亚东南亚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都加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这么一个大家庭。当时西方大谈中国经济要崩溃,他却看好中国经济。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学习能力太快了。他说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说,What American can do,we can do it。认为美国人能做什么日本人就能做什么。现在,日本人说,What Chinese can do,how can we do it?中国人做的事情,我们日本人怎么做得到呢?


日本人很少当面指出别人的不足,大前研一对中国的赞美你也信?

唱盛你,本质上就是为了唱衰你。

你到美国日本再看看,他们谁在赞美自己?谁不是天天在唱衰自己?

事实上,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办公室”,“世界大工厂”的地位也正在快速失去,一步步让位于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和印度,外企出逃,凭借人口红利、廉价资源要素和政策优势失去了。

低端外企大撤离,中端外企服务业进入,占领中国金融咨询业阵地,中国仍是外资投资第一目的地,经济殖民化日趋严重。 


大前研一讲这话是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之后,2010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请我去做金融危机演讲。第二天,索罗斯请我在他的量子基金总部吃饭。他问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来已成大局,将来要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了?然后他感叹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观点相同,“中国人学得快啊!”。


哥大请你演讲,索罗斯请你吃饭,大前感叹,说这些像学者说的话吗?

无耻!


我反问“您觉得为什么中国人学得快呢?”索罗斯平时是反应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没有回答。我说是因为中国人可以全方位的学习,科学技术可以学苏联、美国,工业制造学德国,管理学日本,分解房地产的使用权学香港,工业园区学新加坡,农业还可以学以色列。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只有中国有这个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国讨论多元文化的共存和发展,我认为会比在纽约联合国讨论还要受到大家欢迎。


陈先生,你这是“赞美”中国,还是在“抹黑”中国?

你咋说的是中国全面“山寨”别人的东西?

即使山寨很成功,中国出现了一个世界认可且在国际市场上经久不衰的民族品牌吗?

我告诉你,除了茅台、老干妈等生活消费品,真还找不到什么是中国原创且保留至今并在海外发扬光大的,不信举个例说明,我来回答。

原创是知识产权,山寨后做的再牛也不算真正的民族品牌,比如中国高铁很牛,但日本首条高铁东海道新干线早在1959年动工1964年就通车了。

我经常谈到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说的是精益求精,民族品牌,说的是全自主生产并在海内外畅销,经久不衰,有日德创造,更有日德国制造,制造是创造的基石,创造是日德从低端走向高端的成功之宝,有中国制造,却罕见中国创造,只见山寨,没有创造,永远走不出低端误区,这是中日德制造与创造的差别所在。 

你说:“中国没有意识形态的障碍,只有中国有这个包容能力。 ”

我想说,你是政客,不是学者,你是白痴,不是智者,你不是真正爱国,你在说谎。


3、分区实验、分工交易基础上的社会大协作

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更早认识到的。而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多数还是认为中国就是有中国问题,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来解决。其实是不对的。世界发展不均衡,各国国情不一样,所以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有两千年的统一历史,统一的语言,而且有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所以在国际竞争里面就比西方讲“三权分立”的制度优越得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模式是解决了一个分工加交易还要加社会大协作的创新的办法。


中国走自己的路,一点没错,但必须借鉴发达国家成功和成熟的精华,而不是糟粕。

中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方向,这是中国体制决定的,中国学者只是建议,不是决策。

用品牌标准来检验,除了消费腐败的茅台,还有民族品牌吗?

华为小米百度阿里腾讯是企业,不是品牌,民族品牌指从独立设计制造到海内外畅销Whole-Solution一揽子解决方案终端产品,如丰田汽车品牌从外壳到内存核心技术全是日本制造。 


马克思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规律,从原始公社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是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是也和欧洲一样呢?马克思只提了一个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出答案。给出答案的是列宁和毛泽东,毛泽东理解很创新:因为工业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是把农民当牺牲品的;美国的城市化,黑奴也是牺牲品。只有中国农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全世界谁听说过乡镇企业可以和国有企业竞争,还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所以中国发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


政治相关的敏感问题,你谈吧,我放弃深入谈论。


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这一点?西方人最好奇了。我说中国人的道理来自于老子和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做混沌理论,有三,就有多样性了。而西方老讲一,为什么?因为一神教,归于一,所以趋同的思维,一刀切。拉美、东亚国家、苏联东欧国家国情非常不同,他不管,来个休克疗法,一刀切,私有化、自由化。中国就不一样。所以中国的一条经验就是中国的双轨制,同时兼顾了社会稳定和创新。而且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也不像拉美国家或者东欧国家片面地对西方开放,但西方并没有对他们开放。


东扯西拉,胡言乱语,这一段没法点评。


中国叫选择性开放。深圳特区当时争议很大,其他地方就看着。所以中国有很多改革,包括包产到户、深圳特区、经济特区、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区分散试验,不是像俄国那样,闭门造车,制定个百年计划,计划还没有造好国家就先垮了。中国是事后的追认,安徽的农村做得好,其它省份就自动地仿效,然后中央总结,最后再立法总结经验。所以中国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远远高于西方的一刀切的发展道路。所以我讲,中国改革的成果不但是中国出口导向的成功,外汇储备增加,而且技术升级,这些都是原来东亚日本走过的道路,中国真正成功在于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分工加市场的社会协调的道路,也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会决策的模式就是分区实验,这样才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什么是大跃进,就是一场场轰轰烈烈的群众大运动,所有人都争先恐后上一件事,文革最常见,一个模子复制,全国上下一片红,这是山寨文化在中国经久不衰的源之泉,结果呢?成了山寨大国,经济日益殖民化,君不见一个真正扬名世界的民族品牌,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民族健康发展的基石。 

当下最风靡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却不知,创业成功的1%都不到,创新成功的0.1%不到,一窝蜂搞创业创新大跃进、金融大跃进、私募风投大跃进、高科技开发区大跃进……这就是中国模式,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想搞金融,更不知,金融的水更深,门槛更高。  

美国一个硅谷高科技中心,中国各省市县成千上万,全民创业创新,将最稀缺知识产权项目肢解的七零八落,本来只能是高度集成集中极少数精英参与的高科技创新项目(硅谷模式)无穷尽肢解,山寨横流,蜕变成各行各业人人比学赶帮超的大跃进运动,最后呢,一个过硬的民族品牌都没有。 


4、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

中国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中国今天的历史地位不是像主流经济学家所讲,中国是1970年代的日本,经济速度一定要放慢,我认为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下一步高速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更重要的是占领科学、金融、军事的制高点。

此话怎讲?因为1900年的美国,和中国现在一样,工业产量世界第一,但没有占科学的制高点,当时在德国手里;也没占领经济和军事的制高点,当时在英国。严格来说到19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以后才全面掌握了科学金融和制造业等全面的制高点。以美为鉴,中国下一步的目标是真正地占领科学的制高点。


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什么意思?

陈先生老糊涂了吧,望文生义,是否中美相差117年的差距?

最近中国热议的供给侧改革,从供给和生产端入手,提升竞争力推进经济发展,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寻求新经济增长点,中国手机商遍地,但苹果手机热销,中国国产马桶,但日本马桶走俏,为何?民族品牌凭的是高质量,不是金钱效应,供给侧竞争更激烈,急功近利的中国产业文化根本做不到。 


因为亚当·斯密讲过,分工受市场限制,市场不是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科学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军事和工业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金融的定价权。我们要不把这个定价权拿下了,中国要真正解决中国的区域差距问题是不可能的。


现代民族品牌的建立基于知识产权体系,中国持续发展却无法产生优质民族品牌,始终摆脱不了山寨大国的称号,除了40年招商引资导致今天外资外企外商钳制中国经济命脉,还在于举国长期推崇的大干快上的大跃进式企业文化,这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基本上绝缘民族品牌,记住专利申请数量不等于知识产权质量,这不仅仅是定价权的问题。


那中国有无可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占领科技金融军事的制高点?我认为很有可能。美国不卖给中国雷达预警飞机,中国就造出来了;不卖给中国航空母舰,中国就造出来了,所以中国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点,中国的科技现在还在追赶美国。美国的科技为什么可以占领制高点?不是因为美国的教育系统比中国优越,而是因为美国可以搜罗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国在二战之前科技远不如欧洲,二战以后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被美国吸收了。为什么美国能吸收?美国立国时,所有州立大学受惠于“土地赠与大学”制度,大都设在乡村和小城市。不仅地价要远比欧洲、亚洲的便宜,科学家大批地在小城市里专心做学问,不想升官不想发财,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出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在哪?剑桥,旁边就是奶牛。我去看看牛顿的苹果树,奶牛在那哞哞叫。当年德国出了那么多科学家在哪?哥廷根大学,那个小城大概只有几十万人口,在中国相当于一个小的县。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不要嘲讽美国,不要视之为正在衰落的国家,在未来时间里,美国仍然是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拥有巨大弹性和创造力,吸引着全世界的天才,八个华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全都入籍美国。”

恨美国也好,爱美国也好,必须承认,美国是地球上最重视教育和下一代的伟大民族。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就要像当年大革命时期,沿海有为青年到延安去创建革命根据地一样,把沿海大城市的研究型大学,有计划地迁到内地去,建立十几个全世界最好的综合性的研究中心,而且跟产业、金融营销整合,我们不要搞国企集团,我们学美国,叫做大学基金会。你给我10年、20年时间,中国一定是全面占领世界制高点,我有这个信心。


永远记住,强国拼的是高质量、高效率、民族品牌,绝不是高速度、豆腐渣、山寨品。


用三句话做总结。

第一句,由分到合,从分析科学走向复杂科学,中国整体思维有优势。西方分析科学从希腊到意大利,一直到20世纪到终点了。现在世界走向复杂科学,也就是中国人讲的整体论的时代,要“合”。在“合”的方面,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有优势。

第二句,世界发展的规律,时间上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空间角度看,农村包围城市,边缘挑战核心。所以中国现在是边缘崛起挑战核心。

第三句,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产业技术的新陈代谢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所以中国将会引领未来的世界发展。


为什么中国本土出不了大文豪、大科学家?一、建国以来无数次政治运动模糊了知识分子的良知,浮夸风吹遍学术界,哪里不见造假?二、教育产业化,用逐利的企业模式办大学,哪个学术殿堂没被金钱污染?三、用教育资源交换名利,哪位万忙的高官不挂博硕学位?今天即使高层痛下决心,也难以逆转,积重难返。 ​​​​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高质量科研成果,不是缺钱,不是缺人才,是学界腐败,项目资金用不上正道,人民日报:57万课题费,光路费就报销28万,山东某学校的课题研究叹为观止。在事业单位至政府部门,虚假报销、虚假发票由来已久。审计部门严查曝光固然给力,终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中国的科学精神之所以缺乏,科学隐患之所以盘根错节,当下“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大跃进运动为急功近利的山寨文化所取代,以致于自反右文革运动结束后近40年都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科技民族品牌,与不能正本清源科学历史观息息相关,至今都还没有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清醒过来。

综上所述,海归学者一旦回归衰败的学术环境,立马堕落。

陈平教授的演讲不及格,太差。

听了他的演讲,不被误导,也会迷惑,更会失去方向。


​​​​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8 回复 徐福男儿 2019-2-3 08:06
这位陈先生搞了五年“氢弹和平利用”,不知道氢弹如何和平利用法?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05:5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