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剑 中国能否走出“second-hand time”?

作者:light12  于 2018-7-17 18:2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9评论

中国能否走出“second-hand time”?

6月29日下午,朱学勤教授在天则所做了题为“四十年和二手时间”的学术讲座,他提供了关于时间政治学的一个独特分析框架,将二手时间定位于新的统治者只能在前任统治者的时间里运行,不敢或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手时间。以时间政治学的标准来判断,邓的改革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一手时间,但改革在1989年便已终止,以后在改革名义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都不能称之为改革。江的三个代表原来有可能开创一个新的时间,但迫于“理论政变”自己怯而止步,而其继任者更是不敢越雷池于一步,江湖时代只能算是邓时代的二手时间。至于当下,那是毛的二手时间。讲座叙述新颖,引发热烈讨论。我对朱学勤教授的演讲作了如下评议:

学勤兄的讲座,讲得非常精彩,我还是第一次听,在40分钟里提供了这么大的信息量,而且“二手时间”的概念非常好。你说了,这样一个观察的视角,你找了10多年,这本书(《二手时间》,[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著)突然给你一个重大启发,启发你对历史和当下有了一个系统性的思考。

时间的概念,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秦晖那本书《帝制的终结》出来以后,开了一个研讨会,请了我们几个人去做点评。我对秦晖的书总结了三个概念,一个是逻辑性,金观涛曾对我说过,他对历史了如指掌,但是对近40年来的改革逻辑始终没有搞清楚,究竟是什么样的逻辑在支配中国的制度演进、变化和发展,最终导致目前的这么一个结局?这个困惑有普遍性,我相信目前这个结局在五六年以前大家谁都没有想到,可能只有少数先知想到了。

第二概念就是时间性,我在2012年写了一篇文章叫“80年代的出场与返场”,其中我提出一个概念,2012年的时候我对未来5年、10年是有一个预期的,这个预期从2012年开始算,把未来10年看作是80年代延长的10年。因为对新的体制的出现还是抱有一个比较高的期待。认为他们都是来自于80年代的改革氛围,积累和承载着与80年代相关的一些记忆,他们是不是有可能把80年代已经中断的改革继续延续下去?这是关于未来10年的概念。

2012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和黎安友有过一次对话,这个对话在《领导者》杂志上发表了,当时在讨论的时候,确定想做一个研讨会,主题就叫“only ten years,只有十年”。那天一个朋友也在,我说他也只有10年,在这10年里如果不能完成新的制度转型,那就让下一代人按照他们的方式去推动中国制度的变化。章立凡在2012年的时候有一个预判,所谓“5年看改、10年看埋”。我在和黎安友的对话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未来10年里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关于时间性的一个基本判断。第三个概念就是偶然性,历史的突变是由偶然性决定的。我认为这三个概念,在研究历史时,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史观,比较重要。

从上述史观来看,我同意学勤兄的基本判断:中国改革在1989年已经终结了。去年还是前年,蔡霞老师在深圳发展研究院做一个课题,每年出一个改革报告,2016年的改革报告和2017年的改革报告,蔡老师写的是党建部分,写得非常好。我和蔡老师私下讨论时,我不建议在目前的环境下继续讲2016年还有什么改革、2017年还有什么改革,因为改革已经没有了,在改革名义下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实际上都是反改革的,或者说是不改革。

比如说在十八大之后,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份关于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三中全会提出了60项改革,四中全会提出了以法治建设为主导的改革方案,如果按照这两个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推进改革,我们现在当然还可以说中国还在改革,或者说80年代延长的10年开始了。但是,实际上这两个文件已经被束之高阁了,已经基本上被废弃掉了。因此,我们面临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它明确地讲出来,中国的改革在1989年是否已经终结?至于后来所发生的这些事件怎么来判断?是不是可以称之为后改革?或者给出一个其他的名称。

关于改革的“二手时间”,涉及到一个时间改变的问题,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问题,涉及到一个新的统治体系形成的合法性。朱老师刚才提到,新常态后来不说了,现在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时间概念,这就是所谓的新时代。我认为他想创造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以区别于以前的旧时间。

这个新时代肯定是反复琢磨出来的,思想入宪了,思想前面有一大串定语,定语中最重要的词就是新时代,核心就是新时代。新时代元年不是在2012年而是在2018年。新时代是不是二手时间?还是说创造了新的一手时间?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1989年以后的20年时间里,经历了江的时期和胡的时期,这20年仍然是在邓的框架里运行,他们没有突破这个框架。按照我的说法,这是一个权威不断递减的权威主义,邓、江、胡有一个延续性。但是,2012年以后,或者从2018年开始,这个时间段怎么定位?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新时代究竟是新极权还是新权威?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新极权、超极权、后极权或者后威权,诸如此类的概念都提出来了。这些不同的概念至少表达出一个共同的看法,现在我们所面临的这种制度安排,可能是一个新的东西。

还有更极端的说法,比如说红色帝国,我们在海外看到诸如此类的说法。参照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这些制度现象,来勘察中国现在的制度安排,这些不同说法是可以做一些参考,但究竟怎么定位中国新时代的新的制度现象,还需要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共同进行深入研究。

大概是在去年还是在前年,马国川一本书出来后也搞了一个研讨会,提出了一个问题:计划经济不过存在20年的时间,中国居然花40年的时间还在改。这就提出了一个改革的悖论。在这个研讨会上,我提出这么一个看法,改革已经终结了,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现在面临着从改革到转型的这么一个过程,就是说我们现在是一个转型的时代,而不是一个改革的时代。转型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所有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的转型包括制度的转型是世界第三波民主的大趋势,中国在这么一个过程中。

对社会转型怎么来看?仍然涉及到时间性。我们刚才所说的时间概念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就是说我们在10年内观察,按照朱老师说的,世界上平均的改革时间只有7—8年的时间,如果不能在10年内解决问题,改革要么就是失败、要么就是成功。但是不管是改革成功也好、失败也好,社会转型的时间恐怕要大大超过改革的时间,这是一个长时段的概念。历史上中国经历了两次大的社会转型,一个是殷周之变,建立了西周封建制,还有一个是周秦之变,从春秋以来一直到秦帝国的建立,然后是汉承秦制,建立和完善了帝制,一个帝国制度。

第一次社会转型即殷周之变,究竟延续多长时间?我们现在不好说,现在可以判断的是,周秦之变持续了大概将近500年,从春秋开始一直到汉帝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从晚清开始,是现代之变,要从帝制转型为现代国家,这个转型的时间恐怕大概需要300年时间。如果从1840年的洋务运动开始到现在,中国社会转型只是走了半程,走了150年的时间,后面是不是还要走150年?这听起来很悲观,我们有生之年看不到中国现代转型的完成。但是,有一个很乐观的技术条件出现了,这就是互联网,互联网这么一个技术条件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使得整个制度的转型时间有可能会大大缩短。

讲到这里,我还是要回应朱老师关于“二手时间”的观察,中国的确到了这么一个关键的时刻,很多朋友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都对当下面临的这些情况感到不可思议,感觉到变化的临界点已经越来越近了。按照任何的分析工具去分析当下的状况,你都会觉得这种状况是无法正常维持下去的。如果说这种状况能够正常维持下去,还能延续30年——就像沈大伟宣布中国即将崩溃的时候,最后还是说了一句话,说这个变化可能还需要30年——那就不是崩溃的问题,而是一个缓慢变化过程。如果说在社会转型已经具备了所有的条件时,中国还是无法完成转型,那就要回到李楯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一个人种的问题了。中国的国民性经历了两次大的灾难性的炼狱,第一次当然是文革,第二次是在这种没有制度约束、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的市场化进程中下所形成的国民性扭曲。这是中国无法正常完成制度转型的一个人种的原因。在所有已经完成转型的国家,比如韩国、日本、土耳其、西班牙的转型,包括南美军政府国家的转型,他们都能够通过差不多20多年的时间完成这个使命,但为什么中国就是转不过来?中国何时能够完成现代转型,现在仍然没有答案。中国是不是还要长久地生活在二手时间里?

                                    荣剑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4 回复 light12 2018-7-18 01:06
愚若智大: 毛,是谁的二手时间?
习?
5 回复 light12 2018-7-18 01:48
愚若智大: 主帖说,江胡是邓的二手时间
习是毛的二手时间
我问:那么,毛又是谁的二手时间?
毛是一手时间?找不到朱原文只好瞎猜。
4 回复 qxw66 2018-7-18 06:15
sh是天谴吗
4 回复 light12 2018-7-18 06:16
qxw66: sh是天谴吗
也许
5 回复 qxw66 2018-7-18 06:51
G一下,加"朱"
5 回复 light12 2018-7-18 06:53
qxw66: G一下,加"朱"
朱学勤
4 回复 qxw66 2018-7-18 06:54
light12: 朱学勤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8 05: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