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不该叫错的“三个称呼”

作者:女人话中话  于 2009-5-5 21:5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读书之话|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28评论

关键词:

现代汉语则承袭了古代汉语典雅、得体的特征。尤其和人打交道,一张嘴就是谦辞、敬语,自然要讲究尊卑长幼。谦称和敬称都涉及对人的称谓,这些语汇有固定的说法。过去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大”,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小” ,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令”、“外”、“人” :令,美好的意思。凡称呼别人的家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妻子为“令阃”、哥哥为“令兄”、妹妹为“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嫒”等。

  成套的外交辞令,似乎在骚首弄姿,很虚伪;但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应该具备这点基本常识,否则,就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以下是三个很容易用错的称谓,挑拣出来,请列位上眼吧。

  (一)乃父、乃师——不是他的父亲、他的老师;而是你的。

  这个近乎文言文的称谓,经常被现在的文化人揪出来引用。最常见的是领导讲话、序言后跋之中,大人物要摆摆老资格、说说“想当初”,便以客观公允的语气,联系人家的先生或者祖宗十八代:“某某人,作品如何优秀,风格如何突出,颇有乃师(或者乃父)之风。”本想拉些老人、名家来陪绑,孰料,搬来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称呼”,没做成好人,防到辱没了自家名声。“乃”,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意思;而不是第三人称代词。陆游在《示儿》诗里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乃翁,是“你父亲”,代指诗人自己。看来,把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颠倒了,意思就非常滑稽。


  (二)夫人——不要这样叫自己的老婆;应该留给别人的太太。

  这个称呼遍地流。特别是打领带、坐席面的场合,那些和老公在一起的女士,常被尊称为“夫人”。这样抬举别人的老婆,当然可以;偏偏有人鹦鹉学舌,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也说:“这是我的夫人。”《辞海》里明确标注夫人这一词条的五种解释:1,周代称诸侯的妻子;2,古代称帝王的妾;3,命妇的称号;4,妇人的尊称;5,尊称对方的妻子。可见,称女士为夫人往往是礼多人不怪,在家里,跟自己的老婆叫夫人也无可厚非,但最露怯的是,在正式场合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张口闭口叫“我的夫人”。古代妇女没资格抛头露面、登堂入室,男人们便牛哄哄地谦称为“拙荆”、“贱内”、“内子”,显然,这种老掉牙的词儿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介绍自己的老婆是“我夫人”,似乎就有点脸皮厚了。比如,人家客客气气地问:“您贵姓?”回答必须是:“免贵姓……”;而不能自我介绍说:“我贵姓……”外交辞令,讲究严格的尺寸,这是最起码的文化修养,不应该弄错。

  (三)兄——不一定指哥哥,不一定限于男性。

  兄,指哥哥;在文化人的交往中,则超出了这个意义,朋友互相尊称便启用这个词儿,书面体中尤为常见,比如,仁兄、学兄、大兄……甚至干脆称为“某某兄”。首先,关系密切的哥们儿之间,可以这样文雅地称呼。古代同科进士,年龄相差悬殊,甚至奶油小生和老糟头子们同出一门。没办法,肩膀齐为弟兄,即便相隔60岁,也只能以“年兄、年弟”相称。此外,普通长者也可以这样亲切地称呼年轻后学——当然,年轻人千万别不识抬举,万勿这样称呼尊长。还有,男人也可以这样恭敬地尊称女士。鲁迅先生和学生许广平恋爱,他们的情书被编辑成著名的《两地书》。两人之间,便是以“兄”相称,既亲切,又持重,颇为得体。兄,已经派生出了“先生”的意思,比所谓“师长”的感觉,更平易近人。我认识一位女作者,采访过冰心。冰心热情地赠书题款,写道:某某兄指教。那位女作者居然把这段经历作为笑话,逢人便说:冰心分不清男女,白纸黑字的题赠不得体。殊不知,这位女士还未弄清“兄”的另一种含义。

9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回复 homepeace 2009-5-6 00:42
女人话中话兄,乃好!
1 回复 宜修 2009-5-6 02:14
homepeace: 女人话中话兄,乃好!
从此村里多了一位“宜修兄”。在下不胜荣幸!
1 回复 翰山 2009-5-6 08:14
此文很好。关于,“我的夫人”一说,我曾听到过一帮文化人这样互相称呼,比如说,广播学院毕业的一帮同学,里面有人人皆知的杜宪。我想他/她们这些学文的,大概不应该不知道这种称谓,但是仍这样用,一定是有调侃之嫌。
2 回复 翰山 2009-5-6 08:20
此外,有一些是约定俗成。比如,你说:
‘人家客客气气地问:“您贵姓?”回答必须是:“免贵姓……”’

在北京,如果有人问你,‘请问贵姓?’,标准回答是:‘姓王’,或‘姓李’,没有所谓‘免贵姓王’等。如果,你要用‘免贵姓王’,就会得到白眼儿,人家心理想,这人怎么这么俗呀。---这是约定俗成。我出北京之前,从不知道有‘免贵姓王’一说。但是,到了,外面,下面,基层,反而‘免贵姓王’是必说不可。否则,你就是没有礼貌。于是,我养成习惯,在下面一定用‘免贵姓王’,在北京,一定不能这么用。
3 回复 十三大爷 2009-5-6 08:24
仁兄所言极是。
1 回复 xinsheng 2009-5-6 08:42
很好的介绍。 “我夫人”真的听多了, 见怪不怪了。
1 回复 ww_719 2009-5-6 09:08
翰山: 此外,有一些是约定俗成。比如,你说:
‘人家客客气气地问:“您贵姓?”回答必须是:“免贵姓……”’

在北京,如果有人问你,‘请问贵姓?’,标准回答是:‘
2 回复 翰山 2009-5-6 09:13
ww_719:
娃娃,帮我检验一下,我说得对不对?我假定你没有出过北京。你用:免贵,。。。吗?
3 回复 ww_719 2009-5-6 09:14
翰山: 娃娃,帮我检验一下,我说得对不对?我假定你没有出过北京。你用:免贵,。。。吗?
我出生,上学上班都在BJ,算是没见识的...我看场合..有时用,有时不用...哈哈..
回复 翰山 2009-5-6 09:16
ww_719: 我出生,上学上班都在BJ,算是没见识的...我看场合..有时用,有时不用...哈哈..
你说说场合? 我的经验,出北京之前,没听说过。
回复 ww_719 2009-5-6 09:21
翰山: 你说说场合? 我的经验,出北京之前,没听说过。
那您是没遇到我...我是一多礼貌谦和的人呀....一见老前辈特nice,哈哈哈哈...
回复 八年 2009-5-6 09:25
记得我小时候,一次我爸喝酒回来,气呼呼的说,他朋友的一个年轻同事在酒桌上来了一句:请问高寿啊?一句话气到一桌人!胡说八道不是!
2 回复 翰山 2009-5-6 09:30
ww_719: 那您是没遇到我...我是一多礼貌谦和的人呀....一见老前辈特nice,哈哈哈哈...
你在哪儿学的?我在北京,不会这么说。
1 回复 ww_719 2009-5-6 09:31
翰山: 你在哪儿学的?我在北京,不会这么说。
哦,估计是有文化的人都不那么说,而我没文化就乱学的,没有理论基础,哈哈哈....
回复 四合院的闲人 2009-5-6 09:49
翰山: 此外,有一些是约定俗成。比如,你说:
‘人家客客气气地问:“您贵姓?”回答必须是:“免贵姓……”’

在北京,如果有人问你,‘请问贵姓?’,标准回答是:‘
不过我对年长的人都用“您贵姓?”一般都会说“免贵姓...”啊!特别是老北京人!绝对的!
1 回复 翰山 2009-5-6 09:51
ww_719: 哦,估计是有文化的人都不那么说,而我没文化就乱学的,没有理论基础,哈哈哈....
你看,又不正经。我是在文化圈子,没有碰上。社交圈子也没有碰上。也许军队圈子有?因为,我是从军队学来的。
3 回复 ww_719 2009-5-6 09:53
翰山: 你看,又不正经。我是在文化圈子,没有碰上。社交圈子也没有碰上。也许军队圈子有?因为,我是从军队学来的。
是家教!哈哈哈...(我说了我是看场合说的...哈哈..)
3 回复 翰山 2009-5-6 09:56
四合院的闲人: 不过我对年长的人都用“您贵姓?”一般都会说“免贵姓...”啊!特别是老北京人!绝对的!
你是说老北京?我就纳闷儿,我在北京不会说,没听说过,‘免贵。。。’,还不是我观察不细。因为出去,都说,回北京,一定不说。也许,就没有机会说这样的话。打交道的人,大多数都只介绍名字,不介绍姓。我还跟娃娃求证她的例子呢。大概是我没有在北京工作过,没有机会用这个称谓吧!
2 回复 四合院的闲人 2009-5-6 10:02
翰山: 你是说老北京?我就纳闷儿,我在北京不会说,没听说过,‘免贵。。。’,还不是我观察不细。因为出去,都说,回北京,一定不说。也许,就没有机会说这样的话。打
是的。你可能没在北京和老北京人的老辈人接触过,所以不知道呢。我的中学同学有老北京,是很讲究的啊。不那么说,会被人看不起的,办起事来不顺。特别是和北京市政府干部(包括区里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统计局社会保险中心等,因为北京市的机关企业属地化管理了)打交道更要注意呢。
1 回复 翰山 2009-5-6 10:08
ww_719: 是家教!哈哈哈...(我说了我是看场合说的...哈哈..)
家教?我从来没有。记得,后来,问过一次我父亲,他好像说这是一个比较正规,旧式的用法,反正得的印象是,不该用。起码,新中国不该用。真有意思,看看闲姐的。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5 04: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