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转帖)

作者:老阿姨  于 2013-3-15 01:4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14评论

 

2011年上海语文作文题材料为: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孙浩东      上海市大同中学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开篇无应试习气)

    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拉登确应惩处,但不能“十分”高兴。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理性的声音”。)

    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万名教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截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见解深刻,积累丰厚)

    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主题登场,自然天成)

    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五千年昏暗的华夏大地?(笔锋一转,到华夏)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座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对国运之关怀,情深)

    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责任感)

    “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知识分子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再次点题,有个性,又中规中矩)

    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同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有气度)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以坚守住最后的底线。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是社会的良心。(说得太好了)

********************************

简评: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深刻,这就是!一个中学生放眼世界,回眸历史,关注现实,不偏不倚,着重分析“理性的声音不会过去”,何等可贵!文章虽重点谈“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一面,但隐含着对某些人以为“一切都会过去”的侥幸心理的批评。这是一个有大关怀的学生。读罢文章,我真高兴!我们的下一代有人!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4

支持
2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2 回复 玮哥 2013-3-15 01:53
好文啊,不知习主席有没有空读
4 回复 wcat 2013-3-15 02:53
几个事件记得很清楚!
3 回复 总裁判 2013-3-15 03:04
18岁的文章,令人钦佩。
两万知识分子上书,令首脑无奈;但考生自己国家发生的上书事件,却让刘晓波等知识分子受牢狱之苦。
有人评价考生,事件记得清楚;我说他大概还不很清楚,否则这位人权意识很强的考生,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说法,是故意回避自己国家的事,而学着境外势力,对别国事物说三道四。
1 回复 白露为霜 2013-3-15 03:06
'拉登确应惩处,但不能“十分”高兴。'

没有这种说法,美国人大多数人都是基督徒,高兴着呢。
3 回复 徐福男儿 2013-3-15 04:01
有这样的中学生,中国还是有希望。
2 回复 LUG 2013-3-15 05:51
上海市大同中学是我最熟悉的学校。在南车站路。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都教过我。
2 回复 小皮狗 2013-3-15 06:05
有这样的年轻人,也许中国真是有希望,但希望他又不是凤毛麟角。
1 回复 白雪绿竹 2013-3-15 09:19
能为“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而悲哀的少年, 确是中国的希望。
3 回复 yulinw 2013-3-15 10:10
   花~~
2 回复 卉樱果 2013-3-15 11:36
徐福男儿: 有这样的中学生,中国还是有希望。
可惜人微言轻
2 回复 sugela 2013-3-15 12:18
人才辈出!
5 回复 刘小雨 2013-3-15 20:47
写得好!!!
问好老阿姨呢^_^
2 回复 liuguang 2013-3-16 05:54
英雄又要出少年啦
2 回复 博客 2013-4-25 03:39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15:3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