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句如何杜绝炒作高考状元

作者:yunmu  于 2022-7-4 06:5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教育类|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1评论

        最近2022年中国高考成绩揭晓。据报道,尽管中国教育部禁止学校以任何形式宣传“高考状元”,各学校还是用一些五花八门的方式宣传高考状元,例如:“摘到一只重达710克的芒果,京城两大水果商已经闻讯抢购。”又如,比喻成向日葵的,“有史以来最大葵王”。至于民间重金奖赏高考状元,那就更多了。

         


       图片来自网络

      2021年报道,中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炒作高考状元、助推了应试教育,恶化了教育生态,必须严禁以任何方式宣传报道中高考状元;严禁统计发布所谓各省高考状元。而有人统计中国历年来的高考状元们,发现他们鲜有成为创新大家者。     

      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例如在GDP,尤其是在需要团队精神和群体努力的工作上。但是,在学术领域几乎没有出现一群传说中的天才们。按说天才出现的比例应该和人口数量成正比,有人根据比例万分之一估算出中国有1.4万科技天才,也就是每年约有数百人。还有人认为不少人被应试教育湮没了。

      其实,这种反对考试教育的声音在美国更多,有学者在对175350多年来进行的独立研究的荟萃分析中,发现一般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GRE与博士生的成功指数之间大多弱相关,不相关或负相关; 尽管本科的GPA和博士生成功指数正相关,但也只能解释6%的变量。也有其它研究认为大学GPA与创新能力没有相关性。

      波士顿学院Peter Gray教授走得更远,他在《Psychology Today》博客中表示,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学生越是关注考试分数,就会越没有创造力。目前世界包括美国的考试体系是为死记硬背和盲目服从设计的,扼杀了创新思维。

     本人认为,高分者平均而言应该要比低分者创造力要大一些,应当有中等强度的联系。一定的基础知识还是需要的,而美国读博士者,至少已有大学毕业这个底子了。然而,这些学者们有数据,而我手上没有第一手数据。再说,他们的说法也不是没有一些道理的。

     首先,科研最重要的是提出深刻的问题,并要花相当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使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答案。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而考试充其量只关注已经有了标准化答案的问题。

      其次,科研需要对某个问题的深度思考,集中在深度,需要更多的时间,兴趣和韧性来考虑同一问题,获得突破。而高考考试主要是考广度,考已经收集或证实的大量知识,也只能回答那些已有标准答案的泛泛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最多也只能显示熟练程度或解题技巧的不同。

      但是,无论如何骂考试只是考死记硬背,起码它能够鉴定出那些考试能力强的人,作为群体,这些人在工作中学习前人知识的能力和执行能力应该也不弱。至于创新能力特强的人,世界还没有一种方法在高中毕业生中把他们辨认出来,中国没有,美国也没有,只好让他们自己慢慢冒出来。

    似乎是数学家陈省身还是那个名人说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够得八十分就好了,如果你要得100分,就要花好几倍的努力,就要浪费很多的时间和资源。大意是如果拼命争那100分,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读大学时,我们班里同学考试没有100分的,但是每门有极少数人拿90分以上的。本人的感觉是,拿90s分至少比拿80s分要花多4倍的时间来复习。读研究生时,老师要求更严,记得免疫学只有一人上80s分的。中国的高考更是没有满分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尽管也有不少人认为美国高考ACTSAT也是死记硬背,但是它们明显比中国高考的难题少。首先,学生一年可考数次。其次,成绩可以多次使用。或许是没有偏题难题,每年大约有近5千考生可获得满分。主要是36分的ACT就有超过4千人满分。但是,对于1600分的SAT,若干学校会对比ACT的比例把那些近满分者也分到满分挡。

      考虑到反正通过高考是选不出创新人才的,中国教育何不借鉴一下美国经验,把高考中的高难考题去掉,按照中国人口的比例,每年可产生大约2万多个高考满分。那时就必然没有什么高考状元了,因此也不会有人炒作高考状元了。当年中国一年只招1万研究生,本人没听说过那家张扬庆祝的。

      这样一来,那些考试到顶的学生就不会继续学习来争第一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假以时日,说不定在这群人中和学习还可但不怎样投入考试的另一群人中,会有某些人作出重大影响的发现或发明。其实,绝大多数诺奖获得者是在40岁之前做出的成果,年青时的兴趣和投入也非常重要。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2 回复 浮平 2022-7-4 08:19
北大清华只招7000多,但有1千多万考生,如果几万人考满分,谁被录取呢?
0 回复 yunmu 2022-7-4 18:04
浮平: 北大清华只招7000多,但有1千多万考生,如果几万人考满分,谁被录取呢?
为什么只看北大清华? 为什么不可以是其它学校? 尤其是中国那么多人口. 在美国, 或许哈佛大学和MIT比其它大学的科技活动和贡献大一些, 但是其它学校也各有千秋, 其实, 该两校在美国总的科技活动和贡献中只占很小一部分.
例如, NIH发放过半的美国政府民间研究资金, 2022年前10受惠单位是: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TANFORD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NIV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AT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EMORY UNIVERSITY
当然, 如果把哈佛大学的几个附院加在一起,可能它拿得比UCSF多一些.
0 回复 yunmu 2022-7-4 18:15
浮平: 北大清华只招7000多,但有1千多万考生,如果几万人考满分,谁被录取呢?
严格来说, 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生对文科高层的贡献比较大, 但对STEM的人才就不那么明显了
0 回复 浮平 2022-7-4 19:41
yunmu: 为什么只看北大清华? 为什么不可以是其它学校? 尤其是中国那么多人口. 在美国, 或许哈佛大学和MIT比其它大学的科技活动和贡献大一些, 但是其它学校也各有千秋,
嗯,这个观点没问题。但从社会层面来看,和美国比,就不可能只是片面的比贡献了,各种后果都需要考虑。

第一,观念。个人观念又与社会环境不可分。北大清华毕业生的就业,被尊重器重的普遍性程度就是不同。资历,学历,人格,地位之别。而美国的状况大不相同。

第二,条件。从教育资源来看,北大清华比一般院校要好得多,高得多,倾一国之力的国校。美国的一流院校私立多,经费竞争的平等程度高。这方面哪有可比性?

第三,管理。美国的公立,私立名校基本都是 shared governance,从经费,行政,科研项目,规则法律等。中国不同。

第四,公正。即使在美国,分数不是录取参照唯一标准,但其它参数也引起自身的竞争问题。中国呢,如果分数这个相对客观竞争标准被模糊化,取而代之的又是什么呢。在上述其它方面造成了清华北大与其它院校的客观差距,想上北大清华的竞争者众多,如果再同时增加竞争上的不公正性,强迫性,那么实际上是在增加社会矛盾。资源有限,差别巨大时的竞争,公正的重要性必然上升。

第五。创新。创新需要时间是肯定的。创新还有其它重要因素,人多,聪明人多,外来信息多,创新的 idea 不少,但什么是有价值的创新,如何让有价值的创新得到扶持,培育,生长呢,这就复杂了。首先牵涉到价值。价值又是什么,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别人是否认同,谁认同,认同之后实现的途径是什么,需要的条件是什么,竞争的方法是什么等等。这样就又回到了竞争的公正性问题。为什么美国名校有那么多私立的呢,就是因为私企,私人资金来源比例大,创新的内容 diversify,不仅仅是从政府的角度考虑社会贡献。中国俨然不同。
0 回复 yunmu 2022-7-4 21:29
浮平: 嗯,这个观点没问题。但从社会层面来看,和美国比,就不可能只是片面的比贡献了,各种后果都需要考虑。

第一,观念。个人观念又与社会环境不可分。北大清华毕业
你说的也有道理,我只是闲谈而己,要具体地做并不那么容易。
但是(1)观念是可以慢慢改变的,中国老百姓是比较讲道理的 (2)条件。其实,分散一些更稳妥,各校相对公平就好(3)管理。这似乎不是个大问题 (4)我说的是模糊高分,不要为那最高分去拼尽全力,分数还是要的 (5)创新。这是个大难题,按照美国学者们的研究,他们还没有发现任何客观信息来可靠地识别未来在创新中的杰出人物。如何看待创新的价值又是另一个问题。然而,从统计学来说,如果有大量创新出现,它们总有相当一部分被社会所接纳和使用的。美国名校之所以有那么多私立的主要是因为私立往往创立得比较早,做出成绩也比较早,私立名校比较照顾大富人和大名人的后裔,以及捐献给它们可以免税。
0 回复 浮平 2022-7-4 21:36
yunmu: 你说的也有道理,我只是闲谈而己,要具体地做并不那么容易。
但是(1)观念是可以慢慢改变的,中国老百姓是比较讲道理的 (2)条件。其实,分散一些更稳妥,各校
【(1)观念是可以慢慢改变的,中国老百姓是比较讲道理的。】

改变观念?只要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基本按照马斯洛的需求递进规律来选择。想让多数人的个人需求自愿服从核心观,大局观,高尚观基本是空想,除非洗脑或者强迫。

个人需求的层次:第一基本物质需求。第二精神需求的最低层次是安全感,其次是情感,自尊被尊,人格平等尊重,公正。。。过不了这一关,特别是公正性,就不会递进到更高层次。

因此,从社会层面来看,统治阶层就得努力去改变改善体制的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均的问题(当然又包括教育经费与其它领域,比如军事经费比例这类更宽的问题,特别是集权制度控制教育”私有化“),和任何激烈竞争中的公正性问题。只要这些根本问题存在自相矛盾而解决不了时,老百姓的观念(想后代竞争好学校,改变命运的学校)能改变吗?我的孩子和其他人的孩子都考了满分,凭什么让别人的孩子进清华北大,能不要个说法吗?

几年前,连江苏省的高考名额有点调整都引起几万家长拼命的游行抗争讨说法,要公正。

所以您要思考社会层面的问题,就继续想想是否能找出其它能取代分数基本标准的,同时又有同等公正程度的录取标准。
0 回复 yunmu 2022-7-4 23:21
浮平: 【(1)观念是可以慢慢改变的,中国老百姓是比较讲道理的。】

改变观念?只要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基本按照马斯洛的需求递进规律来选择。想让多数人的个人需
大家都满分,其它客观条件都一样,又同时想上同一学校,必要时或许可以抽签解决,主要是不要神化某一学校。
0 回复 浮平 2022-7-4 23:24
yunmu: 大家都满分,其它客观条件都一样,又同时想上同一学校,必要时或许可以抽签解决,主要是不要神化某一学校。
抽签倒也是相对公正的办法。
0 回复 yunmu 2022-7-4 23:31
浮平: 抽签倒也是相对公正的办法。
谢谢
1 回复 浮平 2022-7-5 01:48
yunmu: 谢谢
呵呵,【大家都满分,其它客观条件都一样,】, 都一样的条件这个假设状况就基本不可能客观了

比如,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绝对服从的绝对程度不同,颜值条件不同,潜力评估不同,优点不同,特长不同。。。

如果特色社会能客观,那么多有钱的聪明人对教育感兴趣,定几条客观标准,早就可以办一大批北大清华了。俞敏洪也用不着直播带货。
1 回复 yunmu 2022-7-5 05:00
浮平: 呵呵,【大家都满分,其它客观条件都一样,】, 都一样的条件这个假设状况就基本不可能客观了

比如,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绝对服从的绝对程度
唱戏的颜值可算条件,特长也可算客观条件,不同就更好办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yunmu最受欢迎的博文
  1. 妙药神菜马齿苋 [2020/08]
  2. 饥不择食 鹿和菜果 [2020/09]
  3. 多强和多久的活动才能抵消一天静坐对身体的害处 [2019/04]
  4. 日本人比美国人身体活动少吗? [2019/08]
  5. 美国房子和房产税 [2021/06]
  6. 说亚洲人阴茎小是没有事实的偏见 [2021/10]
  7. 机器人会取代医生吗? [2019/07]
  8. 成年移民能把英语学到母语水平吗? [2020/09]
  9. 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5%定为糖尿病但美国医师学会的控糖目标是7-8% [2019/03]
  10. 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概况和中国的比较类似 [2020/03]
  11. 自杀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吗 [2019/04]
  12. 德州兴起和加州减速 [2021/04]
  13. 为什么亚裔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率低于白人毕业生 [2019/04]
  14. 多数营养补充剂和延年益寿无关 [2019/07]
  15. 遗传风险不会影响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019/08]
  16. 新冠新热点巴西青壮年死亡比例高 [2020/05]
  17. 东亚人是否对新冠病毒较为易感? [2020/02]
  18. 1918西班牙大流感及它与新冠肺炎的异同 [2020/03]
  19. 在去年12 月或9月样本中检出新冠抗体的意义 [2020/12]
  20. 拉丁裔的新冠表现和健康饽论 [2020/06]
  21. 浅谈基础疾病和新冠病情 肥胖可能不增加病亡风险 [2020/04]
  22. 如果死的是华人会是什么结局? [2020/06]
  23. 2020年美国10大死因及它们的一些关系 [2022/02]
  24. 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是华人? [2020/09]
  25. 这次大选民调比2016年的失准 [2020/11]
  26. 神经病和里根总统遇刺 [2020/09]
  27. 我们应该怒向歧视而不是躲避歧视 [2020/05]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3-6-17 22: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