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恶”倒也罢了,为什么也要“不思善”?(转正正师兄文)

作者:满洲  于 2010-4-2 21:3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已有6评论

“不思恶”倒也罢了,为什么也要“不思善”?(转正正师兄文)
“ 不思恶”倒也罢了,为什么也要“不思善”?  我本来挺为自己“嫉恶如仇”的个性为傲。如果没有了我对“善”的判断与坚持,那这又算什么个性?  《心 经》里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记得当时虽然没法体会“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怎么回事,但起码可以接受有这种可能。但是 对于“不垢不净”,我就没法理解。“不垢不净”,对我来说,类似“不善不恶”。我可以接受“不恶”,但接受不了“不善”,我也可以接受“不垢”,但实在不 明白为什么会“不净”。  《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连“善”也不能住?依善而生心,不是很好的一件事吗?  我就带着 这些疑问上了山。  打过禅七的人都知道,那七天有个过程。  前三天,通常都是找各种理由告诉自己,枯坐在这个禅堂里多么没有意义,不如赶快下山,把这 时间用来做些更有价值的事情。所以,都在和要不要逃离,用什么借口逃离之类的念头挣扎。  熬到第四天还没放弃,多少总会认命,开始比较“务实”地静坐。   第五天,比较用得上工夫。  最后两天,有些心得,巩固或放大。  我也是这么个路程。  而我第一次禅七的心得之一,是终于知道为什么要打破“善恶 ”的分别心,为什么连“善”也不要执着了。  那是在第四天。我刚刚用一万个理由劝说自己不要浪费生命,赶快下山,又好不容易抵抗过这些诱惑之后,有一炷 香坐得比较好。  我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自己的念头此起彼落,相衍相生。  这么说吧。第一个念头是禅堂。由禅堂而想到食堂。食堂想到筷子。由筷子而竹 子。由竹子而丛林。由丛林而原始人。由原始人而取火。由火而灯。由灯而电。由电而爱迪生。  但就在我自以为很清楚地掌握自己念头一路流转到这里的时候, 天外飞来一个画面,一群赤条条的男女跳出来,在荒淫作戏。那是多年前看过一本小说里的场景。  我蓦然吓出一身冷汗。  如果我的念头是从香车而想到美 人,想到美人的时候跳出这些性ài场面,倒罢了。起码你有一个线索,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联想到这里。但是,为什么我在由“电”而想到“爱迪生”的那个环 节上,莫名其妙地跳出一个毫无来由、无所根据的男女性ài嬉戏的场面?这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啊!  我头一次那么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念头其实是不受 自己控制的。或者说,自己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这种毫无来由、无所根据的念头,会不会有一就有二,不断地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  会不会,我平日自以为 是的,许多以为是“善”的坚持,也只是类似那些男女性ài嬉戏的场面,其实是不受自己控制,莫名其妙蹦出来的一些念头呢?  也在那一会儿,我想到多年前 看过一部电影《自由之路》(YOL)所留下的感触。  《自由之路》是一个土耳其异议分子导演,在监狱里画好分镜剧本,偷运出来交助手帮他拍摄的电影,后 来他逃狱出来亲自剪辑完成。  电影讲几个出狱的人的故事。其中一人因为在被捕过程中涉及其妻舅之死,得不到妻子的娘家所谅解。出狱后,他去探访投靠娘家 的妻子,遭到仇视,不准他带家人离开。但妻子违背娘家的禁令,还是带着子女和他逃离。  这对久违的夫妻在逃亡的火车上,禁不住重逢的激动,挤到厕所里亲 热,差点被围在厕所外面的人打死。好不容易警察把他们救了出来,训斥他们不知羞耻,不知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接着,趁警察离开的一个空档,娘家的人赶至, 开枪杀了这对夫妻,然后把孩子带了回去。  这部电影是一九八二年坎城影展金棕榈奖得主。我在后来的金马奖外片观摩展上看的。头一次看土耳其电影,散场后 我被两个问题堵得心口闷闷的:人家夫妻在火车厕所里亲热,干那些乘客什么事,恼怒成那个样子?人家夫妻要另过日子,娘家人干嘛非得一路追杀,宁可带回去两 个没了爹妈的孩子自己扶养?  这两个闷了许久的问题,却在那天的禅堂里突然回到我的心头,帮我找到了为什么对“善”也不能执着的答案。  乘客和娘家的 人,都是自认为在“替天行道”,自认为是“正义”的化身。那是土耳其的风俗民情。然而换一个地方,换一个人来看,那些“正义”却可能只是“粗暴”。所谓“ 善恶”,所谓“是非”,不过是价值观的投射。而价值观,是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正如我看土耳其人对“善”、“正义”的执着不以为然,其他地方的人看 我对“善”、“正义”的执着也可能不以为然。  所谓“正义、正义,多少邪恶假汝之名而行之”,正是一心执着于“善”的人所可能造成的结果。  佛法里的 “不思善,不思恶”,不是要人没有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而是要我们认清“善”、“恶”都是一些价值观。价值观都是一些念头。而我们对自己的念头所能把握的 其实并不多,并不大。  所以,不要执着于一些事实上我们连自己都把握不大的念头。  禅七,正是透过一个封闭的空间,一段密集的七天时间,来让人和自己 的念头对话,认识念头,进而练习控制念头,让自己当念头的主人,而不是当念头的奴隶。  有了这个体悟之后,在那次禅七剩下的两天时间里,我就比较有了用 功的方向。  到第七天,终于体会到《心经》里面为什么会有“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段文字。  下山后,我觉得人生大不相同。对佛 法的体会也大不相同。再读《金刚经》,觉得可以上手了,最少从道理上也明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怎么回事了。  那个当儿,我正好拿到一本精装的《金刚 经》及其相关经文的合订本。合订本里有《金刚经》,有《六祖坛经》,还有六祖的《金刚经口诀》等。  这本书有点像是一本《金刚经》的小百科,从此跟我一 路到现在。  这么多年,虽然我从不回答如果要我去荒岛带唯一的一本书,会选哪一本这种问题,但在我心底,答案早已经有了。事实上,后来我把自己曾经读过 的其他佛经,都陆续打包送人或捐赠给图书馆了。  只有《金刚经》的合订本,始终伴着我。  打完第一次禅七之后,因为自己已经受用很大,我想不要占据别 人亲近师父的机会,所以就有意地比较少上山去。十个月后,觉得需要再充一下电,去打了第二次禅七。再一年两个月后,打了第三次禅七。到第三次禅七打完之 后,我就决心尽量少去打扰师父。  我不是出家人,也不是研究佛学的人。我是一个在社会中工作的人,有自己人生目标要探寻的人。我需要的是可以帮我在红尘 之中踽踽独行,在探寻中不致迷失方向的指引。  我既然知道了认识自己念头的重要性,学了看管念头的基本方法,又在这段时间越来越领会到《金刚经》在这件 事情上的根本意义,就觉得自己像是有了一枚指南针。未来发展如何不知,但是《金刚经》起码永远在指引一个方向:不要被自己的念头所惑,不要被自己的念头所 制。  我爱读武侠小说。大有学成下山,从此要自行闯荡江湖的味道。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2 回复 ManCreatedGod 2010-4-2 23:52
5 回复 满洲 2010-4-3 00:07
ManCreatedGod:
看见美女啦?
3 回复 wazhh 2010-4-3 13:18
不明白
3 回复 静湖明月 2010-4-3 20:03
好文!
2 回复 满洲 2010-4-3 20:58
wazhh: 不明白
是刚学佛时的心态和心得。
4 回复 满洲 2010-4-3 21:03
静湖明月: 好文!
随喜!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5 00: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