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40章 反者道之动

作者:猪扒戒  于 2018-1-24 03:0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4评论

老子《道德经》第40章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主旨:尽管本章是在《道德经》的下篇,德经部分,这一章讲的却完全是道的特性。简而言之,就是告诫大家要追求那看不见的道,不要追求那形而下的世俗。

首先,宇宙万物中道不仅存在,道且是掌权者,是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的主宰。万物的产生,我们都能看到一个有形的“母亲”。但万物的最本源却是那肉眼不能见的道。把万物造成什么样子,以什么目的存在,完全由道做主。无,就是无形的道。有,看得见有形的事物。

其次,道的行为及取舍角度,与人相反。人以为贵的,比如学识,高位,功名利禄等,道却不以为然。道认为这些东西都不算什么,只要人遵道就可以了。人都是挑选能力比较强的人做自己的帮手。但道却是舍弃强的,而取弱小的。可见道有完全的主权,甚至我们想帮道的忙都很难。

世人的帮忙来源一定是有能力的,富足的。但道不用这些有能力的,却选择那些贫穷的,弱小的,瞎眼的,瘸腿的…你要真想帮道的忙,只需要谦卑,虚己,遵道,顺服就够了。根本不需要你有多大本事。治天下是道在做,不是你在做。
这么不合常理,为什么呀?这样的用意又是什么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道与魔鬼的完全对立。

可见的有形的世界,是一个邪灵魔鬼暂时掌权的世界。魔鬼的着力点就是人的心。魔鬼三大招就是: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表面看这三招没有逼迫你,而是粉红色的诱惑。一旦被这三招抓住,人基本上没有机会脱身。直到把人的肉体拖进坟场,把人的灵魂押进地狱 。唯一的破解就是道,这是唯一能战胜魔鬼的力量。

魔鬼这三招在物质世界主要表现为:惧怕道,恨恶道,远离道,骄傲自大…概括有五大方面,也就是阴五行:贪欲,情欲(包括淫乱,五色,无言,无味等),恋物(沉溺于有形之物不能自拔,聚敛财物在地上),羡慕嫉妒和冷酷,恨恶杀戮。再细分有许多方面,大家慢慢去归类吧。

再看道,道目的是要把人身上的欲望,罪性清洗洁净,然后把宇宙间至强至上的灵—-圣灵,放入接受他的人心中。使这些人掌握宇宙间最终极的真理,能明白万事。故有道君王则能:感而随通天下之志。当然,也必须有道的预立。心中有圣灵才能有感,人只有遵从,寻求圣灵的引导,才能得到道的支持,并获取能力。有道的帮助,又有谁能败坏你呢?万物都被道主宰。魔鬼也在道的掌控之下,但魔鬼也有一定的权力和时限,被最后审判之前还存在。虽然魔鬼的目的是败坏,道也藉着这个挑战,选出了一心一意追寻道的人,分出圣洁,污秽与贱下。

因此,道在人的思想行为上的表现是:渴求爱慕道,进道,守道,以道的角度去看问题。与道的一致性越高,越纯洁,越会被道重用。于形而下的世俗,他们可以不要任何的名位财产,像河上公一样,少许素食一个草庐足矣。犹太版道德经中的先知也是这样,轻看世俗,唯道是从。因为他们心中的满足与美远超世俗。

反者道之动,

道的取舍标准,行为方式等,与人是相反的。如上面说的原因。圣洁的道与魔鬼相比,对人的目方向是完全相反的。道是建造,魔鬼是毁灭。而世俗之人的内心是由魔鬼掌权的。因此。世俗之人的标准,主要表现为魔鬼的标准。道的这个反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不在道中,就很难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弱者道之用。


道用人不选择强的,不选聪明的,不选富裕的,不选能说会道眼睛明亮的,而是选择弱小卑微的,选择愚笨的,眼瞎的,瘸腿的...道能让死人复活,能让“刍狗”行大事奇事。道根本不需要跟据人的某方面长处。 你的那些优点长处岂不是出自道吗?所以,当人不清楚道的本意,就鲁莽地“大发热心”也是很危险的。错误地“替天行道”,做的却是道厌恶的事。你的失误和造成罪过也要自己承担。

在犹太版道德经中,扫罗王不求问道的旨意,就大发热心去消灭基遍人,违背了以色列以往不消灭基遍人的誓言。以致后来上帝降灾,他的后裔要拿命去抵他的过错。扫罗的教训告诉我们:要与道时常沟通,凡事祷告,明白天意,然后行动。道期望信靠他的人有一颗正直的心,诡诈背誓必要付上代价。

天下万物生于有,

天下万物皆从天地而来,天地有形位,所以说生于有。仅能看到“生于有”的层次,是世俗形而下层次。道期望人人能看到形而上灵的层次。

有生于无。

所有的有形位的又是被道创造出来的。而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灵。所以说无创造了有。
这个“无”就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得见的。天地生万物,谁又生了天地?父母生我们,谁有生了父母的父母呢?这也只有灵眼被开的有道之人才能看见。心没有道内住,就没有灵眼,说再多都不会理解。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人要进道,争取在万物产生的最本源—-道里寻找答案和指导。

总结:明白道行反用弱的特点,并明白道为什么这么做,要达到什么目的。在理解道的旨意的前提下,依道去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万物来自看得见的母亲,而看得见的母亲又是来自那看不见的母亲,也就是道。因此,要透过短暂的有形看无形,不要被有形的事物吸引而停下来,而要坚定不移地追求,尊崇那看不见的道。

《道德经》的根本主旨就是追寻道,有了道就有了一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8 回复 shen_fuen 2018-1-24 08:49
反=返
7 回复 猪扒戒 2018-1-24 21:40
shen_fuen: 反=返
沈兄好。两个说法都通。一个返回道中。一个行事反于世俗。也许还有其它说法。新年好。
7 回复 shen_fuen 2018-1-24 22:14
猪扒戒: 沈兄好。两个说法都通。一个返回道中。一个行事反于世俗。也许还有其它说法。新年好。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所以应该理解为"返", 返朴归真是也
8 回复 猪扒戒 2018-1-25 00:35
shen_fuen: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所以应该理解为"返", 返朴归真是也
挺好的。谢谢沈兄指教。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4 05:2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