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81章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结尾篇)

作者:猪扒戒  于 2018-11-9 23:1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老子《道德经》八戒传习录|通用分类:文史杂谈


老子《道德经》第81章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结尾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主旨:本篇是一个总结章。前六句话总结道与世俗两个层次。后七句话总结道与圣人比较核心的特征。从而让世人可以在这个总结性篇章中得到启示,以调整他们的视角。并让世人在习道进道的过程中,可以预见有什么问题将会发生。并强调道和圣人对于世俗的心意和使命。

道是形而上,是灵,是永恒的;而世俗是形而下,是有形的,是暂时的。如果道不在人心里做工,即启示他们,人便对道毫无所知。人靠自己是不可能明白其真义的。这也是为什么道德经赐下2500百年后,仍然是难以明白的奇书。尽管已有成百上千的人对《道德经》加以解释,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都是在形而下牵强附会去解释。更有不能入道,不能明白的人,以错简错字为理由,去篡改原文。被他们篡改之后的5000字,已不能称之为《道德经》了。从他的理论是通了,但仍活在玄冥中的老子,却看不懂了。

《道德经》既为天赐,人有资格去修饰篡改吗?先知也只能实话实说。后人既不应去修饰,也不需要旁征博引。因为道体谅人的认知程度,会依着人的认知水平说话。人所以不能明白,是因为心门不开,悖逆刚硬,道不能入其心的缘故。一旦道入心,他就不在世俗层面去讨论,去辩解了。犹太版道德经云:“ 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唯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属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未得道以前人都属乎肉体,待道进入人心之后,方能见《道德经》耀眼的光芒。

“圣人不积”一是说神的仆人,也就是对能领会这经的人告诫:他们得道要传扬。仆人越传,天赐越多。藏着不传,天将不再赐下。甚至以往赐给他的也将收回。对世俗则说,“圣人不积”财于世,而是积财于天。

“天之道” 或“圣人之道”,说的是天与其仆人的角色与目的。万物是天所生,是天的孩子。所以天的角色不仅掌管万物的生杀大权。它的核心目的是救赎。并最终达到天选定的人接回天家团聚,与上帝为一。而作为心硬悖逆的道外之人,他们也完成了砥砺试炼有道之人的功用,但结局却如糠秕被焚烧净尽了。

耶稣说,挪亚时代大洪水怎样,耶稣再来的日子也怎样。就是信的人进入生命之舟,不信的人被水冲得连浮尸都无处寻了。耶稣就是这道,就是这生命之舟。人既选择不信不进这舟,就不要妄论残忍与慈悲了。天知道,这道将要被人诬蔑诋毁,故最后再澄清道及其仆人的角色与目的。以使读的人在道被诋毁之时不会惊讶。

下面我们来逐句细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天赐真言,信实无伪,简单明瞭。既不需要修饰,也不应该修饰。而出自世俗之人的语言,因为其心不正直,目的多不纯,故多修饰美化,以讨好世人。而这些美化过的语言,表达的都不是真理,因为人本性的恶。信言真言皆为警戒。而“平安无事,万事顺利”等溢美之词,皆伪言虚言。

人说美言,说谎言,是因为他们内心诡诈不不正直。常用美言谎言去掩饰。以防内心暴露在外,而被伤害。还有就是用美言谎言,去达到自私的目的。而自上帝而来的话,常常单刀直入,没有修饰,却是救命的话。

犹太版道德经中记载:以色列人“…对先知说,不要向我们讲正直的话,要向我们讲柔和的话。” 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先知指出了他们的恶行,告诫他们将遭什么样的报应。

不要说以色列人愚昧,警告临到不是知错而改,而是穷急之中去攻击,甚至杀害先知。历史中坐在庙堂之上的人,绝大部分不都是这么干的吗?喜听美言,而非诤言谏言。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道者说话常常直话直说,不去辩论。而热衷于辩论者多是道外之人。

出自道的话,常常简明易懂。有道之人不说一些估计的模棱两可的话,有待辩论。其说明白了,是他人肯不肯信,肯不肯听的问题。不是一个世人可以讨论,或优化更改的问题。所以说,两经千年只字未改,因为是终极真理。不懂可以先放一下,逐渐向大道求问。那些常常提出许多假设去辩解的人,看似学问挺大,实则没有入道。世俗之中是非多,难见真理。先秦百家争鸣时代,那帮辩士也大都是在道外耍嘴皮子。什么“白马非马”等,并无什么价值可言。

犹太版道德经记载,耶稣见那些才高八斗的宗教领袖和圣经学家与他的门徒辩论,就知道他们心中无道。斥责他们说:“不信的世代阿,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 因为好辩是说明还在头脑层次,而道是在心灵层次。在不在道不是很容易分辨吗?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明白大道的人常常言简意赅,直说本意,而少旁征博引。但大多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的人,多不在道内。因为道是终极真理,是最高权威。不需要引用任何一个其他来源。也没有更改讨论的余地。

两经本是天赐最核心真理。人一旦进入两经,其他论著将很容易识透。但熟知其他论著后,人仍可能难以明白两经。当老子与孔子会面之后,老子对孔子劝戒入木三分,对孔子的心底瞭如指掌。而孔子对老子的感觉:则视“老子尤龙也,见首不见尾”。这也是老子的道,与孔孟的儒学的写照。儒家洋洋多少万言,并流传甚广,却在大道之外。诚如道的化身耶稣言:“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少量引用其他经典,以佐证一下,或吸引一下那个文化背景的人,也是可以的。但大篇幅的旁征博引,会导致喧宾夺主,影响真道阐述。如果有卖弄之心,就更不应该了。说明“自我”的心还太大,还要继续钉“老我”的十字架,以求完全无我,唯道在心中做主人。

圣人不积,

首先,圣人不需要积财。圣人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而是道的仆人。既是仆人就要从主人那里领供应。而且完全听令于道,完全按道的旨意行事。道在圣人心中,并且与圣人常常交流沟通。这时的道就已经从两经中活了出来。作为圣善的灵,在引导他选择的仆人。

再者,圣人属于天差之人,即是从天儿来出差到地上。是出差过路,又何必积财于地呢?人不见天的时候,地上有形之物便是该人的全部。从灵魂体三个层次来看,有形之物在圣人眼中的分量很低。圣人不求财富,功名,而是求道帮他们远离世俗的诱惑,求道帮他们持守圣洁,求与道更亲近。越是圣洁,越为道所用,越能发挥出自天而来的大能力。

其次,从无形层面理解的话,就是从天得到的道要遍传世人。不可以自守不传,以求自我高举。圣人是一个被道使用的扬声器。不能传扬的话,也只能被弃了。至于世人听不听,就不是传道圣人的责任了。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这两句话既指有形的物,也指无形的道。犹太版道德经中讲:“怜悯人”,“施舍”都是自道而来的恩赐,是一种天赐能力。当你怜悯人,施舍给他人的时候,你是在为天做事,你是在帮天派发食物给贫乏需要的人。天供应所分发之物,也是理所当然。道会通过各种途径将财物交到你的手中。

从无形来讲,就是得道就要传扬。你越传扬,天赐越多。你如果得了不传,道将离你而去。把你的能力,甚至心中的道,也一并拿去,给传的人。使徒保罗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原来,就算我传福音,也没有可夸耀的,因为传福音的需要催逼着我;我如果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不传的话,被道警告,踢屁股都是小事。被道离弃,对尝过天国滋味的人,怕是受不了。在葡萄树上长着的枝子,你不结果子的话,就要被上帝修剪掉了。

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是万物的创造者与拥有者。天的角色类似人父母对子女。生养儿女,并贴心照看。宁可亏自己牺牲自己,也要把好东西给孩子。道对他的子女看护是全天候全方位的。上帝说:“妇人焉能忘记他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你的每根头发道都数过。

当我们了解道越深,就越能体会天对人有多爱。你就越能摸得着他,越能信靠他。
宇宙间再没有第二个能比天更仁慈,更信实,更恒久,更可靠。父母能照顾我们几十年,但谈不上永恒;父母照顾我们的身体,但道却能看顾我们的灵,魂,体。来自土的肉体必将归土。但从天而来的圣灵,将带我们回天家,进入永生。
有些人对永恒不永恒不在乎,认为不存在永生。那是因为你的眼没被打开。用心去求,你就会得着。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前面说了“圣人不积”,这里说“为而不争”。因为圣人是道的仆人,是道使用的器皿。圣人做的都是道指示的。圣人的能力,智慧是道加给他的。圣人的日用道供给。圣人的家在道里面(属灵层面说的)。所以圣人的功劳,荣耀是归道的。

圣人的荣耀也是道送给他的。圣人看重道赐的肯定与荣耀。来自世俗的肯定与赞赏,则无所谓。大部分时间因为说真话,圣人并不讨世人的喜欢。但世人却实实在在因圣人得福。所以圣人的确没有什么好争的。既不能与天争,也不屑与人争。

总结:提笔写这最后一章的总结时,忽然好像是第一次说话一样。说的已经很多了,要说的还有很多。说多说少,真的有什么不同吗?既是老师托付传道,说便是唯一的选项了。

道是灵,接收器官是心。脑是属世的,是“己”,是魂的层次。道一旦入心,会从心里对人进行引导。圣人不会去在有形世界找确认。既有道内导,与世人辩个什么呢?再明白说,道在人心便是上帝在肉体中。一边是造物主,一边是生命如烟的被造物。孰轻孰重一目了然。真道既说出,没有更改和讨价还价的余地。既不需要修饰美化,也不指望能把人“辩论”明白。主权在道,信不信由你。

“愿 耶 和 华 赐 福 给 你 , 保 护 你 。
愿 耶 和 华 使 他 的 脸 光 照 你 , 赐 恩 给 你 。
愿 耶 和 华 向 你 仰 脸 , 赐 你 平 安 。”
愿 耶 和 华 把他的道,他的灵,他的心赐给你!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9 08: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