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子的文史情结

作者:瀑川  于 2022-7-30 06:4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自我介绍|已有7评论

理工学子的文史情结

王克斌1944年生于北京,在南城长大。1952年就读于清华寺街小学,1958年考进第九十中学,1961年保送到清华附中。1964年考进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78年考到科学院研究生院读研。1981年通过CUSPEA考试到斯坦福大学深造,专业实验核物理。毕业后在麻省州立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从事高能电子和光子散射研究二十余年。2010年7月开始学习写作。现定居于美国加州。  


1 秋水长天  (Qiu Shui Chang Tian)

这是一部涵盖70年的长篇纪实。作者凭借栩栩如生的记忆,重现了曾经蹚过的历史长河。书中描写了穷乡僻壤的风土人情,胡同景象。记录了他从愚钝到考进清华的成长过程。他揭露了十年浩劫的罪恶,一个热血青年惨遭迫害,不得不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他抓住了改革的机遇,挑灯夜读。考到科学院读研。人到中年,他又通过CUSPEA,到美国求学。经过七载奋斗,获得博士学位。继而到美国东部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2010年退休后开始写作,有各类文章300多篇。这部长篇纪实便是回忆文的集锦。《秋水长天》从个人的视野展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缩影,描述了在美国东、西部的环境和感受。从小到老,本书将给读者带来许多动人的画面和百味人生,再现一个代表特殊年代的人生历程。本书以1981年划界,分为两篇,即中国篇和美国篇。

清华校友徐春锡学长为本书提供封面照片,作者在此感谢。



2 渔舟唱晚(短篇散记)(Yu Zhou Chang Wan)

1940后出生的这一代,不管他们多么平凡,却也伴随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拥有一个难忘的经历。因此他们都有一肚子的故事。生在民国,长在共产。他们品尝过贫穷,忍受过饥饿,遭遇过冲击。从懂事开始,他们就目睹了接二连三冷酷的运动。从三反五反、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到反右、四清和文化革命;接着又是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中国梦。他们的一生没离开过运动。这一代知识分子,有的倒在血泊中,有的被严酷清算,有的把一生献给荒山野岭。他们是一批被利用后又被淘汰的“天之骄子”。失去了十年的青春,他们又重振旗鼓,追赶时代的脚步。到了晚年,有一些人终于大彻大悟。于是开始写作。有目共睹,在历代的清华学子中,这一代的著作最为丰富。《渔舟唱晚》收集了作者这几年写过的短篇和散文。有胡同的风土人情,有文革的暴风骤雨,有出身论的殉葬者,有对时事社会的讥讽,有对发小的回眸思念。应当承认,这些作品出自一位理工科学子之手,难免粗糙简陋。但这些作品毕竟是人类社会的真实写照,故而也会拨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跨越时空,去欣赏一个畸形的坐标系。


3 雁阵惊寒(政论时评) (Yan Zhen Jing Han)


在美国谋生的这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不光是专业的需要,也有助于我对时事、政治和历史做出客观的观察和判断。独立思考也促使我对前半生所受的共产教育开始反思,对现实的政治形势鉴别批判。

《雁阵惊寒》收集了我退休后写出的100篇政论文及时事评论。完成第一篇《让一部分人先说起来》后,我开始对政论文感兴趣。因为思考和写作会开阔心胸和眼界。把这些想法归纳整理,也有助于思想观点的深入和提高。

其中《大一统的得失》《第三次洗牌的阵痛》《难的是这片孕育独裁的土壤》《从辅导员看清华政治教育的失败》《文革50年记》《亮剑与韬晦》《新与老的较量》《毛邓习礼赞—历史的丰碑》《红二代之我见》都曾引发过读者的热议,乃至共鸣。

今天把这些论文装订成册,献给读者。这些文字毕竟出自一家之言,难免偏激片面,还望批评指正。



4 爽籁清风 (文史杂谈)  (Shuang Lai Qing Feng)


作者出身理工,然对文史独钟。2010年退休,时间充裕,开始重拾旧趣。从回忆文章始,继而政论,又及文史。

作者倾心探讨中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与英文对比。历时数月,完成《中国文字外论》。接着又分门别类,涉足词语、动词、介词等专题。关于语言文字的讨论, 作者称之为外论,皆因自己在这个领域是门外汉,不敢妄称一家。

在写作过程中,唯一的工具就是新华字典。故而虽说是外论,也尽皆独立思考所致。几篇文字的文章采用诙谐的风格,于枯燥中添加几分风趣。

另一篇关于历史的文字《九朝掠影》,作者也花了不少精力,从独特的角度提炼独特的见解。作者从统计分析的视角,刮尽枯肠,尽心竭力,还望读者笑纳。




5 城南旧事  (Cheng Nan Jiu Shi)


1940后出生的这一代,不管他们多么平凡,却也伴随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拥有一个难忘的经历。因此他们都有一肚子的故事。

我出生并成长在北京的南城,以龙须沟和天桥为地表。那是一个三教九流七行八作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以贫穷下贱为特征。然而他们的心地是善良的,他们的欲念是纯朴的。他们虽然挣扎在贫困线上,但没有忘记乐观和希望。

《城南旧事》收集了我这几年写过的有关南城的短篇和散文。有胡同的风土人情,有对时事社会的讥讽,有下层劳动者的艰辛和遭遇,也有对发小的回眸思念。

应当承认,这些作品出自一位理工科学子之手,难免粗糙简陋。但它们毕竟是人类社会的真实写照,故而也会拨动读者的心弦。愿读者跨越时空,去欣赏50年代北京南城的风貌。





6  克斌杂文选  (Kebin Za Wen Xuan)


读这些文章,特别有痛快淋漓之感。这是因为克斌直率大胆,绝不吞吞吐吐,这完全符合我记忆中的克斌的性格。他的文字功力,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可见他勤于阅读,勤于练笔,出语犀利。隐约中学习了鲁迅的风格,也借鉴了一些西方政论家的笔法。 

他的文章有独立见解和相当的思想深度。从标题到内容,克斌的文章都不重复他人的意见,往往语出惊人,一针见血。 针对性很强,抓住要害,直捣黄龙,让读者信服。

此外,论述深入浅出,入情入理。所有文章都不以理论家自居,没有教师爷的架子。他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和读者推心置腹地交流。其实他讨论的许多都是重大话题,但并不故作高深,而是从读者关心的话题切入,层层递进,如《第三次洗牌的阵痛》《大一统的得失》《让一部分人先说起来》《对习旋风的赞誉缓行》等。

 —  清华校友 张比 






7 依稀梦清华  (Yi Xi Meng Qing Hua)

从附中开始,清华就成了我学习和工作过的母校。我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开始,经受了这所高等学府的熏陶感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让我从幼稚到有知,从单纯到历练。清华给了我猎枪和子弹,使我有能力探索和发展。我爱清华,清华为我插上了飞向世界的羽翼。

我的回忆记载了在校学习的时光,那是一个恬静美好的桃源。我们如饥似渴地吸吮科学的奶汁。然而十年文革的冲击,清华不能幸免,我个人也经受了绝望的梦魇。十年啊,那几乎是我们整个的青春。我不得不在1978年借考研之机离开母校,清华梦断。 

这篇回忆是写给那些同龄人的,让他们跟着我的思绪,一起回到那个值得沉思反省的年代。这篇回忆也是写给那些青年学子的,让他们知道50年前的学生的纯真思想和简朴生活。我希望那种超过人类忍耐阈值的压抑永远成为过去。


感谢清华学长章鸿猷提供封面照片。

8 民主之路 (Min Zhu Zhi Lu)

在美国谋生的这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独立思考。独立思考不光是专业的需要,也有助于我对时事、政治和历史做出客观的观察和判断。独立思考也促使我对前半生所受的共产教育反思,对现实的政治形势鉴别批判。

《民主之路》收集了我退休后写出的30篇政论文及时事评论,侧重民主之路的研讨。2011年完成第一篇《让一部分人先说起来》后,我开始对政论文感兴趣。因为思考和写作会开阔心胸和眼界。把这些想法归纳整理,也有助于思想观点的深入和提高。

今天把这些有关民主的论文装订成册,献给读者。这些文字毕竟出自一位理工男之口,难免露出门外汉的马脚,还望批评海涵。





9 升斗草民话一鳟 (Sheng Dou Cao Min Hua Yi Zun)

退休后,我有时间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化,规范化。也随即开始动笔,把我的思想、观察写成文字。《升斗草民话一鳟》收集了30多篇评论中国的一鳟的文章。从他登基前夕到执政的第十年,实现全面的倒退,与普世价值彻底分道扬镳。他驾驶着装载14亿人的列车,开足马力,向百丈的悬崖奔去。他为了一己之权、一党之私,置中国的命运于不顾。然而他必将遭到历史巨浪的冲刷。不管中国的民主之路如何迂回曲折,但转型的那天终将会来到。这个小册子从选题到动笔都是作者独立思考的产物。尽管是一家之言,读者或许会发现一些合理的内涵。还望读者批评指正。使我的粗糙思索逐步升华到理性的观念。谢谢!





10 晚秋叶缤纷 (Wan Qiu Ye Bin Fen)

本来把《鳟鱼》的论文集成一书后,时值2020年夏,我也走进我的第76个年头。原想就此搁笔,苟度年华。然在Covid19病毒侵袭下,在美国大选风波的刺激下,老朽的心弦又蠢蠢欲动。零敲碎打又完成几篇随笔和杂文。让这些文字散落在硬盘,不免可惜。于是又想把它们凑在一起,做成我的最后一部文集。谢谢读者。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4 回复 Frank1818 2022-7-30 18:53
我认为这不一定是独立思考,恰恰是容易被洗脑。在中国的时候被中共洗脑,到了西方又被民主自由理念洗脑。中国西方都是通过大量媒体洗脑,甚至这些所谓作家也是想通过自己的作品反过来给他人洗脑。对于西方的丑陋置若罔闻,对于自由民主的楷模国家美国走向地狱的事实罔顾,这不是独立思考,而是精神受到重大刺激后的政治偏激与偏执。真正的独立思考不会受身处环境的媒体洗脑,能看透美国民主自由的弊端和假象。他们这一辈子是很苦很倒霉,现都是已土埋脖子的人,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不甘心地嚎叫几声也属人之常情。可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的文章对于年轻人的影响几乎为零。
3 回复 是这样吗 2022-7-30 21:45
以本人的愚见,理工学子写作远比所谓“文科”刻板出来的文章更有逻辑思维和鲜明的层次之分,让读者看过有思路清楚的感觉!楼主以真名真实故事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是对PRC从建立以来螺旋式的“”折腾“”再反思而又走回头路的一种诠释,通过这种回忆性文章看出这个民族的精神特性和生活模式!总之,文笔细腻内容充实,值得一读!
2 回复 浮平 2022-7-30 23:24
从笼统粗糙,主观感性,到细致分类去思考人文领域的目的和意义,去分析方法和效果的关联性,通过事实进一步验证,再回到抽象归纳。是逻辑严谨,从感性悟性再到理性的思维过程,也是现代文明意识的开端。

抽象归纳反应的是因果规律,不等同于笼统粗糙的计谋权术。前者进入了哲学空间,后者仅限于政治局域,所以存在对主客观的认知程度之别。作者属于前者。

以上区别与具体理工科和文科生有一定相关性,但不属于普遍意义上的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的逻辑条件。可以说,有不少理工科生到不了这一步,也有不少的文科生到得了这一步,所以还取决于个人的潜力所在和发挥条件,self-learning and self-advancement
4 回复 瀑川 2022-7-31 00:07
谢谢各位同仁的评论。Frank 兄的看法似乎不够客观。在中国的思想束缚是因为共产党的说教和专横。在美国,没有中宣部和政工组,基层也没有党支部。我的思想转变是自发的,是客观观察的产物。这种转变就像被活塞关紧的在高压下的气体,突然挣脱到活塞的外边,成了自由的理想气体分子。从有约束到自由的过度。
2 回复 浮平 2022-7-31 00:26
瀑川: 谢谢各位同仁的评论。Frank 兄的看法似乎不够客观。在中国的思想束缚是因为共产党的说教和专横。在美国,没有中宣部和政工组,基层也没有党支部。我的思想转变是
即使在某个阶段没有那么专横的说教和束缚,放松精神教育,让人们自由的去进行物质竞争,也同样会因为不够公正,缺乏规则的制度和方法造成部分的弱肉强食,泯灭基本人性,丧失 sympathy, empathy, compassion,所以大环境使得人们难以自觉保持或者提升道德标准,和自行完成精神需求层次的递进。

所以是等级观加上专政集权制度两种极端的综合效果。
2 回复 NO_meansNO 2022-8-1 01:47
瀑川: 谢谢各位同仁的评论。Frank 兄的看法似乎不够客观。在中国的思想束缚是因为共产党的说教和专横。在美国,没有中宣部和政工组,基层也没有党支部。我的思想转变是
5毛歪理是在中国受洗脑后,即使到了信息公开言论相对自由的外国也必须听CCP那一套,土共对他们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禁要问,5毛出国想干啥?偷捌骗盗,目的拖累其他华人?
回复 tfera 2023-3-4 11:12
我是1946, 1967广州的大学同学都北上串联,而我南下游水去 HK. 看了二星期报纸,觉得我被人欺骗了 20年!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2-15 00: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