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便是致知 (已有 4,619,004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287261

北美游(七十一)壮观!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德纳里(Denali)国家公园

作者:格物便是致知  于 2015-3-4 20:19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原创摄影|通用分类:旅游归来|已有12评论

关键词:Denali, 德纳里, 国家公园

我们在几个月前已订好了游园巴士票,我们选择了行程最长的一个,带解说的Kantishna Experience Tour,每个人的票价是175美元,可以走到Denali Park Road的路尽头Kantishna,一共92.3英里。整个旅途往返要花费12个小时,因为在土石山路上车子走的很慢,还要不时地停车看动物。我们当天的旅程一共用了14个小时。早上乘巴士进入公园后,天气不太好,还有点雨。


Denali 国家公园与保护区建于1917年2月26日,占地2百万英亩(即24585平方公里),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山(Mount McKinley,原住民叫她Denali是“高峰”的意思)就坐落在这个公园内。 1980年,国会再次立法,以原有的2百万英亩土地为中心,将这个保护区扩展到6百万英亩,使Denali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护地之一。这片原野是美国国土上受到最少干扰的土地,很多地​​方依然保持着它们多少个世纪以前就有的那“孤独、宁静与荒凉”为了保护Denali的“孤独、宁静与荒凉”,在一般情况下,游人是不可以开自己的车进入公园境内的。如果你愿意远足,那么在得到许可以后,可以背着背包步行进入公园,在山中露营,与山风流水荒草野兽共处。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穿越这片广袤的山野,登上雪山之巅,因为,她太大了。Denali公园的摘录


纵横交织的河流有一个好听的名称:Braided River。


当一个河床积聚的泥沙量与坡度达到一定的和谐时,河水便会被分成一股一股的。


不一会儿,天气放晴,亦在路上遇上第一头棕熊,它在路上散步。


那土路很窄,只能容两辆车擦肩而过,路的​​外侧又是这样子的碎石陡坡。


雪山环抱。


拉一近镜头。


盆地下有大草原。


人们来到Denali,除了为了欣赏她的山川河谷冰原雪山,也为了一睹在那片自由的土地上生息的动物们。我们乘车一路往返,的确看到了不少动物,但大都是在比较远的地方瞭望,见到的也大多是孤独的身影。


又遇上一头棕熊。


下到Braided River岸边。


Braided River


远处雪山。


蓝天白云红土绿衫的Polychrome Mountain。


山羊。


雪山群。


路边小松鼠。


远处有云雾遮掩的山叫麦金利山,又叫Denali山,海拔20237英尺(6168米),是北美最高山峰。据导游说,一年之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人们可以看到麦金利山峰完整的身影。今天,如果幸运的话,风也许会拂去麦金利的面纱,我们也许能得以一见真身。但是直到我们搭乘巴士返程时,云积聚得越来越厚。


麦金利山,又叫Denali山,海拔20320英尺(6168米),是北美最高山峰。如果按照从山的底座到山顶的净高度(Topographic prominence)来算,还是仅次于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和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山的世界第三高峰,麦金利山有两个顶峰,南峰高于北峰约200米。


那面纱始终没有揭开,遗憾。


从另一角度看,面纱没有揭开


其它雪峰却毫无保留地展开在眼前。


大型立体画。


公园中设立几个游客中心。


在这个中心的前面,摆放着两个麋鹿的头骨,讲述着一个生与死的故事。曾经有两头麋鹿在原野中相遇,互不相让便角斗起来。不经意间,两只鹿的角叉在一起锁住了。挣扎中,一只鹿的角插进了另一只鹿的眼睛,那鹿轰然倒地殒命,连带着另外一只被困倒在它的身旁无法解脱,最终一同化为泥土。当人们在荒原上发现它们时,那里只剩下了两副仍然不肯屈服的骨架,纠结在一起,一同傲视着蓝天。


小朋友头上长角了。


小朋友头上长角了。


游客中心内还有真的熊皮供游客参观,可用手背摸索皮毛


河滩。


雪山。


凹凸分明。


远处有一只鹿或羊。


路。


雄姿英发的山羊。


河丶桥丶山。


宏伟大气吸引了囡囡极大兴趣。


真正的高大上。


从高处看Braided River


Braided River


德纳里(Denali)国家公园。


德纳里(Denali)国家公园。


Wonder Lake是Denali引人入胜之地之一,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远山蓝天,展示着阿拉斯加得天独厚的景致。


Wonder Lake附近,公园管理员介绍附近地貌。


Wonder Lake附近


还带我们识别植物。


野生蓝莓(Blueberry)。


我们这次旅程的终点,Mile 92,是Kantishna。


在Kantishna,距离Denali公路尽头不远的地方,有这样一座小屋。小屋的主人早已经离世,但她留下的故事,却会与Denali国家公园永在。1870年在Nebraska的一个波西米亚移民点,凡妮出生了。6岁丧母的凡妮,在家乡的农场里吃尽了苦头,蝗虫、暴风雪、贫穷的生活,充斥在凡妮对自己童年与少年期的回忆之中,却也为她的一生做好了准备。1886年,16岁的凡妮背井离乡离家出走。不知道路在何方,于是她沿着铁路线,一路踽踽走了下去。27岁那年,凡妮加入了涌向加拿大科隆戴克的淘金人潮。哪里发现了新的金矿,哪里就有凡妮的身影。她只身拉着一个雪橇帐篷远行,上面装着炉灶和食品,还有一块匾牌,为她带来的食品做广告用。当年,淘金的人们远离故土,自会想念家乡的口味当年,淘金的人们在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中无处采买,只能花大价钱来买凡妮做的饭菜。凡妮以此维生,被矿工们冠以“远行的凡妮”(Fannie the hike)的昵称。凡妮结过两次婚。本来凡妮和她的第一任丈夫Angus在科隆戴克那边盘下了好几个矿,原可以好好过点儿小日子的。但是,要两个酗酒的人儿平安相处是不现实的。几次肉搏之后,1903年凡妮离开了Angus和科隆戴克,独自一人沿着滚滚育空河,徒步行走800英里,到了阿拉斯加。几年以后,凡妮来到了Kantishna,来到她后来的第二任丈夫Joe Quigley等人新发现的金矿。在那里凡妮开始了她的开矿生涯。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凡妮盘下了26处采矿点,后来又跟Joe一起盘下更多的地方。虽然他们并没有发现很多金子,但却找到了丰富的银矿和铜矿,也曾经风光过一阵,在当地采矿行业中名闻遐迩。1918年,凡妮和Joe结婚了。又过了很多年,Joe因为工伤住院,遇到了一位让他心仪的护士。讲到这里,你肯定就能够猜到,人世间那老一套的故事发生了,Joe跟着护士走了,凡妮离了婚,又成了一个人。但是,孤身一人的凡妮并不孤单,她早已经与Kantishna,与Denali,与阿拉斯加那广袤的雪域山川融为一体,她就是Kantishna,就是Denali,就是阿拉斯加。凡妮有很多很多的钱,但是凡妮不需要钱。她住在凡妮的小屋中,自己种菜、种花,自己打猎、采集,过着精神上无比富足的日子。1944年,凡妮在自己的小屋中,独自告别了人世,享年74岁。(网上搜录)


在德纳里(Denali)国家公园内,我们一天往返180英里的路程,饱览这块世界上最大自然保护区的山川河谷冰原雪山,也一睹在那片自由的土地上生息的动物们。阿拉斯加,我们不虚此行。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7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4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15-3-4 21:01
5 回复 格物便是致知 2015-3-4 21:03
人間的盒子:
盒子姐,祝元宵节开心快乐!

那花从哪里找出来?
3 回复 人間的盒子 2015-3-4 21:13
格物便是致知: 盒子姐,祝元宵节开心快乐!

那花从哪里找出来?
元宵节快乐!
4 回复 法道济 2015-3-4 21:59
美的大气,浑厚,
3 回复 小雨点0514 2015-3-5 02:08
看到金!两眼放光!!!捡到没有?   
4 回复 小雨点0514 2015-3-5 02:09
完美的爱情只存在于童话书中
2 回复 秋收冬藏 2015-3-5 04:55
鹿角那么重,鹿们天天顶在头上累也累S了。
3 回复 小小.. 2015-3-5 06:43
  
4 回复 格物便是致知 2015-3-5 20:33
法道济: 美的大气,浑厚,
宏伟壮观
5 回复 格物便是致知 2015-3-5 20:34
小雨点0514: 看到金!两眼放光!!!捡到没有?    
哈哈,有金也轮不到俺吧
4 回复 格物便是致知 2015-3-5 20:34
秋收冬藏: 鹿角那么重,鹿们天天顶在头上累也累S了。
所以每年要脱一次,重新长,减负
4 回复 格物便是致知 2015-3-5 20:35
小小..: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13:1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